复述教学:不该被冷落的精彩
2022-03-13陈伟玲
陈伟玲
综观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三个学段对复述能力的要求,从“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到“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再到“在交流与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逐步变高。翻阅教材中设计的与复述相关的练习,我们发现,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也是直接指向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一、当下课堂复述教学现状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侧重于引导学生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梳理、句子表达的品悟,而对于学生复述方法的指导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复述实践时间被大量挤占
很多时候,教师掌握了课标的要求和单元的目标,但真正做起来还是会重感悟轻表达。如教学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很多教师都会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去构思导学板块,带着学生去推测、想象鸟儿的内心世界,感受它的心情变化,而对于“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却是一带而过。同样,对于本组的课文《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师在课堂中也侧重于带着学生梳理红头从被卷入牛的嘴里,随着草到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然后反刍出来并从口中喷出的“旅行”路线,渗透牛的反刍特性,感受青头的勇敢、机智和与朋友的友情,而对于课后习题“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的要求则被冷落。
2.复述实践得不到指导评价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真正舍得花时间对学生进行复述指导、给学生充足的复述实践时间的课堂很少,而将这一项练习作为课外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完成的倒是很多。这导致了学生的复述过程得不到监督和检验,至于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就更是无从谈起了。笔者在与三年级学生闲聊时,有意让他们讲讲课文里有趣的故事,学生虽然兴致很高,却也只会用口语化的语言概述出几个自己感兴趣的情节,且不会运用文中描写比较生动的句子进行表达,不能将自己的感受适时地表达出来。
淡化复述教学的目标,挤占课堂本应有的复述实践时间,没有有效的复述方法的指点,学生复述的成果不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评价与鼓励……这样的复述教学现状,直接导致了学生不会复述,而语言的模仿、内化、积累和表达形式的迁移、运用等都直接关乎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复述失去了它本应有的精彩。
二、关于复述意义的再思考
小学阶段的复述是基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的基础上的语言再运用,其中经历着模仿表达、吸收内化、重组表达的思维过程。复述对学生阅读的入眼、入心、入脑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今后的表达进行着积极的语言材料和表达形式的储备。
1.复述,就是口头的读后感
复述课文是学生在对课文感知的基础上的内容再表达,它涉及对文中词语、句子的再运用,练习运用语言文字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正确、流畅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观点、看法、判断……这些,其实就是对阅读质量的综合反应。具有一定质量的复述,也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只是将呈现形式由书面文字换成了口头表达而已。
2.复述,可有效促进自主阅读
一个人的精神成长离不开阅读,丰富的阅读量可以催生一个人的创造力,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等诸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大量、丰富的阅读。阅读是能够既让人精神愉快又促进写作能力、风格形成的有效路径。复述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沉下心来,专注阅读,才能有所感,有所悟,所以归根到底,复述对学生自主阅读质量有着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3.复述,引导学生智行共成长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复述恰好可以将阅读与写作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它既是吸收,也是倾吐。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积极开展多样化的复述实践活动,重视对学生复述方法的指导,循着他们的认知,从内容复述到感受交流、观点表达、作出判断,直至个性化、创造性复述,循序渐进。如此,学生主体得到尊重,自主阅读得以充分展开,阅读的质量得到充分保证,文本语言优势得到放大,从而给课堂带来了别样的精彩。而且,这样的扎实实践,对学生语言的发展、思维的深刻、审美的提升、精神的成长、文化的传承、素养的沉淀也必将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复述能力培养路径
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课堂上的具体实践活动。教材安排的复述的课文往往内容生动,情节感人,这样的資源,为学生乐于再讲一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但是,复述毕竟是一项综合性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复述过程中出现全文照读、笼统概述、碎片表达、口语陈述、顾此失彼等现象时,教师要耐心倾听,热情鼓励,积极指导,循序渐进地向“学为中心”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目标靠近。
1.积极建模,自选方法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教学中,给学生建立一些基本的复述模型,这样慢慢从聚焦一个方面到着眼全文,可以让他们的综合性复述化难为易。如在第一学段刚刚接触复述时,一年级上册教材围绕课标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这一目标,安排的复述练习有《青蛙写诗》中的 “说一说青蛙写诗的时候谁来帮忙了”(指向感兴趣的人物关注),《项链》一课的“说一说:大海的项链是什么”(属于直奔中心内容的重要信息的提取复述),《乌鸦喝水》中的“说一说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着水的”(对事件的复述)等,教师引导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时,要注意结合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意识。整个一、二年级关于阅读复述的形式非常丰富,这些形式为第二学段的“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系统练习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在引导学生尝试复述时,教师要及时将这些方法加以分类梳理,并前后联系,反复巩固。必要的时候,教师还要作出示范性引导。当然,这示范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什么叫作复述,还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复述、是怎样复述清楚的,要让学生去了解和借鉴这些方法和策略,为第二学段的系统复述奠定稳定而牢靠的基础。
到了第二学段,在学生进行复述这一语言运用、交流实践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回顾之前学过的策略,让学生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复述中去,在自我挑选、自我构思、大胆尝试中感受复述的乐趣。如围绕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中“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秋天?和同学交流你感兴趣的内容”这一复述练习,笔者首先和学生一起围绕“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进行梳理,明确作者写到的景物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回忆、运用以前学过的复述方法加以整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有的列举关键词,有的则绘制表格分类呈现,还有的直接以绘画的方式,分别用黄、红、金黄、橙红等颜色的水彩笔画出课文中提及的事物,并用文字标出作者想象的内容。
教学中,有了教师的示范引导,以及相关策略支架的搭建,再加上复述内容选择的自由,就能很好地带动学生梳理文本脉络的兴趣,也为复述实践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创设情境,语用迁移
很多时候,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学”,这样才能让学生充满动力。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语文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这样,可以带动学生去主动探究、积极语用、踊跃展示。
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关于“小女孩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后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她怎样的愿望?”的复述教学,教师可以运用扮演的方法,如以小女孩的身份进行自我倾诉,以一位爷爷的身份给孙儿讲故事,以真实的读者身份对别人讲述,扮演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讲一讲,作为这个故事的推荐人讲述,以课本剧的形式进行表演等。在这样的角色情境中,学生将不再因“为复述而复述”苦恼。
另外,模仿创作也是让学生尝到复述甜头的好办法。如阅读了《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等课文,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语用迁移,想象续写,让学生意识到复述对于自己的习作有著重要的意义。
这里,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复述的语言,提醒他们不要只顾复述大体内容,忘记了语言的积累、句式的运用。一旦学生没有关注到课文中有特点的表达、细腻的描写、优美的词句时,教师要加以提醒,比如:“课文里是怎么描写的?”“你说的这一句,和课文里的句子比起来,哪个更好?”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表达方式的关注,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复述的理想境界,是学生将自己的记忆与表达、情感与思维、感悟和创意融合在一起,绘声绘色地讲,个性得到张扬。这就需要教师也要积极创新复述的形式,在一定的情境氛围中激发学生多角度、个性化地进行复述,继而带动学生阅读感悟的多元化。
3.多元评价,欣赏激励
一个人的行为和观念是在对生活的观察中逐渐确立的,主流媒体肯定的、人们追求和欣赏的,都会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影响个人的行为。所以说,好的教育引导可以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熏陶作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们的行为,无声地敦促他们追求真善美。在复述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肯定那些表现优秀的复述者,通过表扬他们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优点,坚定他们继续探究的信心,也给其他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在复述起步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制订共同的标准,采用集体对照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价。如在对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一课进行复述练习时,笔者就和学生一起制订了这样的目标要求:(1)灵活运用课文里优美的词语和句子;(2)对鸟儿的心理活动进行合理的想象并补充;(3)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进行复述。当学生复述完以后,教师就可以用“我觉得他第 点做得很好,因为
”这样的句式来进行欣赏点评,肯定学生在复述中展现出来的优点。
在学生累积了一定的复述经验后,教师要加以肯定,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生信心,同时要更多地运用补充性、启发性的评价,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寻求更多的复述策略,优化内容的复述。如《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复述时,有学生建议用“先……接着……然后……”的句式,这样可以让表述更清晰;有学生建议要突出青头的语言和红头的心理,这样更能扣人心弦;有学生建议两个人合作用表演的方式来复述……笔者即时让他们在小组内练习后公开展示,再相机进行点拨、启发,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
当然,教师可以将评价的范围扩大,如通过班级、学校集体活动展示、拍成视频在班级群里呈现等。同时,还要制订动态化、可视化的评价细则,并逐渐向思维参与度、个性发挥等层面倾斜,促进学生复述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师应充分认识复述在学生语言能力提升、表达能力提升、情感熏陶、价值引导、精神成长、文化积淀、素养发展等诸方面的重要价值,智慧地创新复述的形式,让学生乐于复述,高质量复述,个性化、有创意地复述。那么,语文课堂必将精彩纷呈,言意共生的复述教学也定能走向精彩。■
(作者单位:山东东营市海河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
305850033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