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
2022-03-12林鸿坡戴育坚叶彤郑辉明
林鸿坡,戴育坚,叶彤,郑辉明
泉州市第一医院小儿外科,福建泉州 362000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外科疾病[1],腹痛、恶心呕吐、低烧均为主要症状。数据显示,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病率达10%以上,且多在6~12岁儿童中发病[2]。因小儿阑尾生理部位相对成年人来说具有一定特殊性,开口狭窄、系膜扭曲且短,因此粪便、食物残渣易堵塞管口,无法及时将分泌物排进盲肠,大量细菌在阑尾腔中繁殖、生长,进而诱发感染[3]。目前临床降低坏死穿孔、控制感染等治疗并发症的关键为及时切除感染的阑尾。以往采用的开腹手术,存在创伤性大、恢复速度慢、机体术后会出现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降低等状况[4],术后康复受到影响。腹腔镜技术在各类外科手术中均得到了应用,凭借其对机体损伤小、康复速度快的特征,已得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认可。本文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化脓性阑尾炎患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就诊的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和观察组(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各40例。对照组:病程1~4 d,平均(2.02±0.65)d;年龄5~12岁,平均(8.32±0.24)岁;入院时体温37.01~38.21℃,平均(37.81±0.42)℃;女18例,男22例。观察组:病程1~5 d,平均(2.21±0.72)d;年龄4~12岁,平均(8.65±0.23)岁;入院时体温37.02~38.25℃,平均(37.89±0.41)℃;女19例,男21例。两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各患儿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等;②术前接受心肺功能检测,对手术耐受;③均有本院完整、详细的就诊记录资料。
排除标准:①重大手术病史者,如开腹、开胸等;②凝血性病变或凝血功能异常者;③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者;④广泛性腹膜感染、肠道穿孔者;⑤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或自身免疫性病变、全身感染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术前给予能量支持、抗炎、解痉、禁食等。平躺状况下把头部稍微垫高,气管插管麻醉(全麻),于右下腹取10 cm切口,逐层进入腹部,避开大血管,以防发生大出血,若出现小血管破裂则实施电凝止血,充分暴露阑尾后,将其做分离再切除,缝合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
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前准备、体位和麻醉与对照组一致,手术所需的弧形切口位于脐部之上,插入气腹针,建立CO2气腹,保持压力为12 mmHg左右,并在左下腹耻骨联合之上和麦氏点部位置入Trocar穿刺点(各0.5 cm),冲洗腹腔后,探查阑尾残端,并把阑尾根部做结扎处理,电凝处理后,取出阑尾标本,冲洗后,置入引流,缝合切口,预防给予抗生素。
1.4 观察指标
①疗效。显效:术后3 d时接受影像学检查,无病灶部位,且体征指标正常;有效:术后3 d时影像学检查,无病灶部位,但体征指标仍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术后影像学检查存在病灶。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②血清细胞因子指标。采集其术前、术后1 d时静脉血液,用酶联法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 IL-8)、可溶性细胞间黏膜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SICAM-1),用全自动三分类血球计数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③围术期指标。记录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
④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患儿肠粘连、腹腔脓肿、切口感染的发生例数。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符号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39,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疗效比较[n(%)]Table 1 Comparison of treatment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2.2 两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儿血清细胞因子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TNF-α、IL-8、SICAM-1、WBC、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的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ytokin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表2 两组患儿手术前后血清细胞因子指标的比较(±s)Table 2 Comparison of serum cytokine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operation(±s)
?
2.3 两组患儿围术期指标比较
观察组围术期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表3 两组患儿围术期指标比较(±s)Table 3 Comparison of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
2.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Table 4 Comparison of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n(%)]
3 讨论
目前认为先天性阑尾发育异常、外感病原体、粪石的蓄积等因素均会增加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发生概率[5],而早期抗感染作用不明显或感染时间长的患儿发生化脓性病变的概率也非常高。经长时间随访观察后发现[6-7],小儿化脓性急性阑尾炎会诱发肠瘘、腹腔脓肿、肠道穿孔等症状。近年来,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多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开腹手术可非常彻底地将病灶切除,但也因手术切口较大、术中操作会发生牵拉性损伤[8-9],影响术后恢复,甚至对病情转归造成影响。加之腹腔镜微创手术在各疾病诊治中得到应用后,凭借其具备的微创优势,也在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中得到了应用[10],本研究将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观察组患儿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围术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治疗方式术后会很快恢复,创伤性小,进而提升疗效。术中应用直径1~2cm的小孔和相应手术器械则可完成手术[11-12],不会对腹壁造成较大损伤,且术后恢复速度快。腹腔镜具备的局部放大效果很好地弥补了开腹手术单凭医生肉眼进行观察的缺陷,在腹腔镜的协助下,医生可将肉眼直视效果不理想的部位进行放大,确保手术操作更为精确,避免损伤正常、健康组织[13]。同时,在腹腔镜的协助下,术中接触良性病变的概率非常小,加之微创优势,可避免开腹手术所存在大创面和双手探查的缺陷,显著降低腹腔粘连的危险性,让腹腔中肠管分布有自然性[14-1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其原因为腹腔镜微创手术需建立气腹,各项操作均为远端机械操作,医生双手无触摸感,在定位病灶和实施电切等环节需一定时间进行判断[16-17]。此外,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术后1 d TNF-α、IL-8、SICAM-1、WBC、CRP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患儿术后机体炎性反应程度更小。其原因主要为腹腔镜协助下实施手术操作的精细度非常高,避免出现盲目牵拉的状况,同时可避免开腹手术切口疼痛而诱导释放炎性因子,降低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生成TNF-α、IL-8等物质[18-19]。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25.00%)(P<0.05),表明腹腔镜微创手术还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并发症,此也与腹腔镜微创手术具备精确性、创伤性小等优势有密切关系。有关此方面,张磊等[20]曾在报告中分析了102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患儿,结果显示,微创组血清指标、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4.55% vs 19.44%)均优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微创手术的优势。
综上所述,临床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可考虑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此手术比开腹手术所带来的创伤性更可控,可更好地控制机体血清细胞因子指标,进而提升疗效并促进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