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物理概念建构的初中生学习力提升研究
——以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杠杆》课堂教学为例
2022-03-12叶成林
朱 玲 叶成林
(1.江苏省仪征市新城中学 211400;2.江苏省仪征市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初级中学 211900)
物理教学最重要的是突出学生的核心素养,逐步锻炼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聚焦物理概念的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物理课堂讲解,使得学生有机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去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 物理课堂上突出物理因素,深化初中生的概念理解能力
在物理概念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认知物理概念背后蕴藏的物理规律、物理理论体系,引导学生对物理概念进行深化的理解以及认知.在初中物理知识体系中,杠杆知识和概念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与其他的物理知识概念之间有紧密的衔接作用.为了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教师在概念讲解的时候注重夯实杠杆基础概念,在概念讲解的时候突出物理因素,突出物理课堂的教学意义.
在杠杆知识概念讲解的过程中,力臂概念是一个基础概念,也是重点以及难点,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使用文字概念解读的方式带领学生领悟力臂的概念,学生仅能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使得学生陷入了被动地学习局面.
在杠杆力臂概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强调力臂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中设置“认识力臂、感受力臂的重要性”的活动,为了锻炼学生的自主认知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验拔图钉的活动,观察拔图钉的工具,认识杠杆力臂中的支点、动力、阻力的三个要素.为了便于学生直观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的动画,让学生思考并分析,为什么在跷跷板上,质量不同的两个人可以翘起对方,挪动距离支点的距离,用力的大小也会发生改变.基于这样的课堂情境,教师让学生分析力臂与跷跷板中人距离支点的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而建立力臂的观念.为了夯实学生对于力臂概念的认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启发式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边思考,边结合课堂情境,体会力臂概念.
例如:为了让学生体验杠杆实验器具的应用,在课堂上模拟跷跷板,利用弹簧测力计和生活中常用的杆秤,如图1所示.
图1 图2
在课堂上让学生模拟如下的操作,如图2所示.
弹簧测力计处在A的位置和B的位置,测量两个位置的力的大小,分别记录动力和阻力的大小,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有实验现象的不同.学生在实验操作以及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结论:力臂发生变化,所用的力的大小就会发生改变.
2 基于杠杆知识的生活迁移帮助学生认知物理概念,提升学习力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其中就包括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物理教师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将杠杆知识体系与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锻炼学生的实践分析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讲解杠杆分类的时候,教师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钓鱼竿、镊子、手推车和托盘天平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观察,在课堂上回答出这些生活工具中杠杆的支点,对比力臂的长短,再依据所得出的结论和所学的物理知识概念分析生活中杠杆工具的省力情况.教师通过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掌握杠杆分类的知识点,研究杠杆知识概念中的基本五要素.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生活中做手臂运动的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是最省力的?”教师在课堂上设定出既定的研究方向,如图3所示:
图3
鼓励学生研究两种运动方式的省力情况,课堂上动态对比两种运动的方式,与生活中学生实际的运动经验,得出省力与否的概念.这一情景的模拟是让学生分析掌握动态杠杆的运动过程,在杠杆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省力与否并不是定论,与杠杆本身的运动情况也是有关系的,教师让学生自主地研究随着杠杆的运动,力的大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实际分析的时候,教师结合杠杆的特点、几何关系、平衡条件对力的大小进行模拟,让学生掌握动态分析的物理技巧以及经验.
3 设计教学案例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力
对于抽象、难懂的杠杆运动概念,教师如果运用传统的语言讲解的方式解释杠杆运动,会给学生制造更多的学习以及理解的难度,对于物理学困生来说,这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为了保持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研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堂设计的时候准备多样化的教学案例,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呈现在的学生的面前,改变沉闷的课堂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感受,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设计的课堂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最终达成高效的数学课堂.
在设计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结合物理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实验案例以及经典例题,综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师在课堂上注重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需求,让学生在知识获取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体会物理学习的乐趣,总结自我的感悟,基于这样的体验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讲解“力学”概念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研究案例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力学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比较抽象的,为了引导学生掌握力学概念,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案例来丰富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力学概念.课堂上,教师将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苹果成熟后自然落地”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看不见的力,进而提出课堂研究的案例,去探究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存在的方式.在生活研究案例的指导下,教师鼓励学生验证和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力,是如何体现力的三要素的.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问题:“课堂上,我们做椅子上,对椅子施加了力,那么椅子对我们是什么呢?”,学生会回答:“椅子对于我们是支撑.”,这一简单的生活现象就可以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理论.对于验证力的作用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常见的磁铁进行探究和验证:在磁铁没有靠近铁钉的情况下,可以将铁钉吸引过来,这种未施加力的过程中为什么会使得钉子移动,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借助磁铁和铁钉之间互相吸引的实验形式,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辅助学生将抽象化的认知转化为具象化.
4 基于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难度较大,对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以及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考验,为了更好地提升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将课堂的教学讲解分为:知识领会、知识巩固以及知识应用.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以及运用物理概念,教师做概念讲解的时候要突出讲解案例的典型性,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扩大学生的感知范围,在课堂上引发学生对于物理概念本质的研究,从而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建立正确的逻辑认知关系.在讲解力学概念的时候,教师提出生活中踢球、举哑铃、鼓掌等力学现象,引出力学的概念.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汽车刹车、加速、拐弯等来引入物理学中惯性的概念,通过动画制作的方式和视觉呈现的效果来引入物理学中参照物以及相对运动的概念等.利用筷子在水中发生弯折的实验现象来强调光的折射概念等.
例如:学习了电学中的电阻知识之后,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电阻计算的经典题目:“有一导体两端的电压是3V,10s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是6C,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是几A,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6V,导体的电阻是几Ω?”,通过课堂习题列举的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概念进行知识概念的巩固,检验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认知,尤其可以在物理概念学习的初期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建立清晰的认知.
概念学习的巩固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夯实概念认知,正确辨析相似概念以及邻近概念,关注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结构,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研究有积极的意义.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本文以杠杆知识体系为案例,分析如何在教学中如何丰富课堂情境,给学生更多的自我锻炼的机会,确立情感态度,正视物理学习的意义,纠正心态,不再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物理学习的乐趣,掌握物理学习的乐趣,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丰富课堂教学的情境,优化学生的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