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分析

2022-03-12黄小利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2年5期
关键词:双减物理作业

黄小利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仙林学校初中部 21000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7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在意见中提到了在未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以及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必要性,为了更好地配合“双减”政策要求,达到“双减”理想效果,在正常教学不受影响的同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使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初中物理教师不但需要在教学主体环节进行合理调整,同时也要在作业设计方面做出适度变革,考虑到现在的初中物理学科作业设计实际问题,变革的方向应当以作业设计形式的新颖性为突破口,本文也正是据此展开进行一些探索.

1 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实际情况

初中阶段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与重要转折点,若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于具体教学期间,从教学要求及学生特征出发,持续进行教学优化,而优化的范围不止局限于教学本身,也应当在作业设计方面多做努力,用恰当的内容、合理的形式,让学生因作业而使自身学习成果被有效巩固、学习思维被进一步打开.不过从目前情况分析,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所影响,造成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一些不足,这些不足同时也是与“双减”政策相冲突的典型方面.

1.1 作业量过大

受制于中考的压力,初中物理教师普遍非常看重学生在考试时的成绩表现,而大量作业的布置,正是这一理念下的必然结果,由此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即数量得到保障而质量被严重忽视,这样便无法让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知识理解趋于表面.而另一后果则是违背了“双减”的教育原则,使学生在这种作业模式下逐步弱化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这将无益于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1.2 内容有重复

从当前情况分析,初中阶段的物理作业设计存在的内容重复和无序方面问题,且该问题在部分重点章节表现得十分突出.对于初中生而言,理想的作业设计内容,应当是有利于其兴趣调动的,这样才能让有限的作业发挥出更大的、近于无限的效果,而部分教师对此则比较漠视,过于随意的作业设计,缺少和学生学习需求、兴趣爱好的紧密关联,让学生依靠大量、重复、无序刷题来提升应试能力,距离“双减”的要求势必渐行渐远.

1.3 形式不新颖

物理作业设计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完成效果,而质量不高的,尤其是形式不新颖的作业,是无法遵循初中学生学习规律、心理发展特点而施设的产物,这种作业缺少层次性、不够生活化,内容也存在一定的滞后弊端,这同样会造成学生表面上大量做题,然而最终的收效甚微后果.

2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策略

考虑到上面所提及的初中物理作业设计实际情况,尤其是作业设计与“双减”背景不相适应的客观表现,建议教师分别从基础类作业高效应用、分层次作业有序推进、生活类作业合理补充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作业设计实践,笔者亲身体验的,以及通过观察得到的一些案例,可以证明下述做法对于作业量过大、内容有重复、形式不新颖等问题的有一定效果,尤其可使学生在基础巩固与思维拓展方面受到启发,而不必再用大量重复、无序的高强度作业来勉强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2.1 基础类作业高效应用

作业设计要严格根据初中物理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首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紧扣教材内容,设置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以便让学生及时查漏补缺,或者直接在作业完成过程中产生解题思维举一反三的效果.实际操作时,教师需要从本次教学的基本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用本节课所直接提供的知识,给学生安排相应的课堂或者课后作业,此类作业的基础性较强,在“双减”背景下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如果应用得当,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有限的问题中取得更大的收获.如《南京市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指南-初中物理》中设计的“巩固型”作业案例,以《杠杆》这节作业为例,本节课设计了三题作业,通过作业1检测与巩固对杠杆五要素的了解,能对实际生活中的杠杆进行分类;通过作业2复习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认识,做到会调节杠杆平衡,会判断杠杆平衡;通过作业3提升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简单动态平衡问题的能力.之所以这样设计原因在于:基础类作业难度要避免过高,只有这样才不会让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同时作业的覆盖面要广,要让学生从一个问题中得到更多的知识、进行更深的思考,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查漏补缺的机会,以此产生举一反三的理想效果.

2.2 生活类作业合理补充

除基础类作业外,教师可合理补充安排一些生活化作业内容,用这部分作业促进学生在有限内容中谋求自我物理学科素养的发展,规避和“双减”要求相冲突的作业问题.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原因在于:生活化的作业设计,和初中物理所学知识点从生活中物理现象引发出来的实际情况相统一,所以教师可在作业设计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之中的事件与现象,以之为出发点完成各种知识点的巩固与提升任务,也就是说,教师应当于作业设计时,让学生既全面又细致地了解到课堂上所接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当中是完全具有实用性的,独立完成拥有生活化特点的作业,将充分认知这种实用性,并因实用性特征而受益.举例而言,一些实际测量类作业的提出,便具有较强的生活色彩,当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有关知识后,便可以从基本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况相关联的视角出发,突出作业设计的实用性特征,例如,练习使用测量类实验器材,如秒表、天平、温度计、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也可以进行相对综合的作业设计,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尝试:A.对固体和液体密度的测量,可以尝试家中厨房食用油、酱油或者一些首饰的密度测量,在这个基础上分析误差以及如何减小误差;B.物体运动速度的测量,可以尝试玩具小车的速度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测量,包括误差分析,孩子们可以多次尝试,设计出最佳方案;C.对水平运动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在课堂分组实验中学生会发现初中教材中关于滑动摩擦力测量的一些弊端,如不能很好的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可以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教师可以提出几点思考,如何做到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有没有办法在物体不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也能较准确的测量滑动摩擦力等等,均可以要求学生从生活出发,完成实际操作,并将操作结果如实、科学记录下来.这样的作业设计效果相对比较理想,类似的做法不但可以复习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主动复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而且避免了量大质劣的作业形式困扰.

2.3 分层次作业有序推进

教师分层次设计作业,是尊重个性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也会让不同学生同样因“双减”而受益.由于不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存在差别,且在面对同一教法、使用同一学法时,可能出现差异较大的学习效果,所以也可以自然得出结论:高度统一的物理作业内容与形式,极容易导致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丧失顺利完成作业的自信心,加大其心理负担,另外也将使物理知识接受能力较高的学生因基础物理学习题的反复出现而受到思维禁锢,加重其作业负担.所以,教师需要从分层设计的角度出发,使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受到尊重,在“双减”背景下为其提供足够个性化的作业设计形式.以《机械能和内能》复习课作业设计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题目:如图所示,甲、乙、丙三图中的装置完全相同.燃料的质量都是10g,烧杯内的液体质量也相同.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1)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选择____两图进行实验;(2)酒精的热值为3.0×107J/kg,表示,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以下几点思考:(3)若a液体是水,能否利用上述装置估测燃料1的热值,需要补充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实验.(4)在(a)装置中,烧杯中水的质量为200g、初温为20℃.点燃酒精直至烧完,此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到70℃,则①酒精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少J?②则水吸收的热量为多少J?③给水加热的效率为多少?作业中,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效果一般会优于单一问题的提出,教师可以从题目的难度区别出发,分层次地安排学生来完成,并激励学生勇于突破原有层次,接受下一层次问题的挑战,在奠定坚实基础的前提下持续提升自我,这是顺应“双减”思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做法.本例中,前两个问题侧重于检查学生能否辨认研究对象,以及对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理解程度,能否归纳比热容和热值两个实验的异同点,因此难度适合于所有学生,考虑到“双减”要求,程度较高学生可以不做,只安排基础薄弱学生来完成.与这两个问题相比较,后两个问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公式套用的要求更高,所以需要将这些问题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

综合以上分析,在“双减”政策出台以后,初中物理教师在作业设计时,既需要考虑到学生知识的巩固与能力的发展问题,又需要避免陷入到作业量过大、重量不高、无序重复的误区之中.通过教学实践所总结得到的基础类作业高效应用、分层次作业有序推进、生活类作业合理补充、体验类作业顺势而为等思路,是值得探索的方面.例如目前倍受关注的探究型作业,其中即可包含实验探究、实地调查等多种细化的作业类型,它将使学生在面对未知答案全新问题时,拥有更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再如目前使用不多的阅读类作业,具有提升学生检索、质疑、取证、分析、判断等关键性能力的作用,可以为其终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达成奠定坚实基础,都大有可探讨的余地.

猜你喜欢

双减物理作业
只因是物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处处留心皆物理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作业
我不是教物理的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