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2-03-12刘宏进

华东纸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造纸工业指标体系指标

刘宏进

(四川科尔瑞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 遂宁 629300)

引言

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属于解决造纸工业环境问题的有效方式,当前国内外各界对于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研究和实践探索仍然处于探索性阶段,此时做好定量评价并针对循环经济模式的优劣性进行综合评估,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对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设计对应的问题应对措施,此时构建科学的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显得格外重要。对此,探讨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具备显著实践性价值。

1 现有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国内外对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很早就有研究者提出,其中最为典型的一项便是1996年时联合国发展委员会与联合国政策协调可持续发展部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在1995年时世界银行也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目前国内比较著名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主要是由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提出的关于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以及中科院提出的中科院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从整体来看,大多数指标体系都是基于系统化作为基础理论,并以宏观角度上针对某一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价,并促使其可适用于对应范围并尽可能保持较高的实用性,从而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也能够为某一个行业的微观性研究提供成功典范[2]。但是,因为大多数的指标体系都带有局限性,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点在于过度的注重环境质量恶化的指标评价,对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相关指标评价的重视度不足。第二点在于指标体系本身比较简单,没有覆盖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指标,或者是过于复杂且层次混乱,指标内涵之间有重叠表现,无法实现对指标的准确定量评价。第三点在于指标的选择很少会参考动态要素,导致指标本身过于固化无法适用于行业,同时对于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更是存在过多不确定性,不利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落实。

2 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1 造纸工业基础特征

造纸工业的基础特征如下:第一,造纸工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同时也是支柱性的产业。从我国发展历程来看,我国以往很长一段时间人均生产总值与人均纸和纸板消费有着密切关联,我国人均纸和纸板的消费量和人均生产总值为正相关,其中人均生产总值每增加1000元人均消费量会增加3.3kg[3]。从这一数据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和增长速率属于促使纸和纸板消费量增长的必然要素。与此同时,造纸工业和林业、农业、化工产业、出版印刷产业以及机械行业等均有着直接关联,同时对于其他行业的影响力也明显超过了行业平均水平。例如,某研究对不同工业的影响力进行了系数对比,其结果发现交通运输与设备制造的影响力为1.0724,造纸与文教用品行业的影响力为1.2151,金属制品影响力为1.0839,电子和通讯产业的影响力为1.0968,化工产业影响力为1.1519,由此可见在国家发展中造纸工业和其他产业的关联性非常明显。从国外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发达国家造纸厂每增加一名岗位则其他行业间接就业机会可增加10倍;第二,造纸工业属于技术密集且资金密集的产业,其竞争力直接体现在设备的县级年成都以及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方面。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造纸工业产值增长是食品工业的3倍、纺织工业的2倍,与石油化工产业的投入基本相同;第三,造纸工业本身属于能源消耗的重头,从行业角度来看大中型企业的能源利用率一般在30%,而每一吨浆液能耗为1.5吨标煤,在整个造纸成本中的占比约为20%[4]。和其他行业相比,造纸工业整个行业的能源消耗在整个制造业中的能源消耗占比约为2.7%,在30个制造业行业中排名为第五。造纸工业的平均用水量约为140立方米,万元的工业产值用水量约为188立方米,重复率仅为46%。结合国家的发展以及发改委的规划,我国木浆自给率仍然有待提升,同时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等方面也有明显的发展改进空间;第四,造纸工业属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国家环境保护统计部门针对重点工业污染情况进行了统计,其结果显示造纸工业的废水排放和COD的排放是所有工业之首,同时经济贡献率相比于其他带有COD排放量的行业而言却非常低,基于万元产值对COD的排放强度进行统计,其结果显示行业污染问题相当明显。

2.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结合造纸工业的基础特征和我国资源与环境情况,全面、完善的评价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其必然需要有循环经济指标,同时还应当包含一定的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指标,充分展现模式的系统化特征[5]。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角度,指标应当坚持下面几点基本原则:1、科学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当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经济学理论、社会学理论和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客观的展现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当中不同情况的内在关联性,并确保不同的指标可以准确且科学;2、全面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当中不同指标应当覆盖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运行绩效以及不同类型典型指标,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影响模式绩效下的动态变化特征;3、独立性原则。对于评价指标在概念角度上应当完整且有独立性,需要尽可能规避意义相近、重复以及可以通过其他指标进行组合并导出的指标,以便于定量评价的顺利进行。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结合上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国内外评价指标体系、循环经济研究的成果,构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评价指标如下:1、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水平(工业GDP增长至增长率、利润率)、经济发展潜力(新产品开发率、高新技术比重);2、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再利用指标(碱回收率、废纸回收利用率、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量化指标(用水量年降低率、浆纸物料与能耗年降低率、污染物排放量年降低率)、资源化指标(废水综合利用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生态环境效益指标。环境绩效指标(固体废物排放量、COD排放量、AOX排放量)、生态建设指标(区域资源与环境支撑能力、绿色能源使用率、绿地面积);4、系统管理指标。政策法规(政策法规执行)、环境监测和管理(IOS管理体系建立、系统不同方面监管能力和组织完善程度)。

对于上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其中整体层为表达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力,并综合展现模式的整体运行状况与效果,也就是评价指标体系的最终评价结果。系统层则是将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评价指标解析成为4个子系统,也就是上述的四项指标,分别为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特征、生态环境效益以及系统管理指标。状态层则是针对不同子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在指标选择时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属于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方面先明确展现模式经济发展效益的评价指标,包含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潜力,也就是评价模式运行后可以发挥的经济效益和评价模式是否可以推动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循环经济指标属于评价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其可以集中性的展现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再循环与减量化等原则。生态环境效益的指标可以直接展现运行后的环境效益,可以更好的落实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基本原则。在系统管理方面,一方面可以考量模式的守法自觉性,另一方面还能够针对评价模式的稳定性进行评定。整个状态层中不同指标之间可以相互对应,可以充分展现污染物的控制是否达标、整体排放量以及资源的应用合理性等基本要求。变量层主要是针对状态层进行表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层可以通过系列定量、少数定性指标构成。这一层指标可以充分展现造纸工业的基本特征,采用废纸回收利用率、碱回收率、用水年降低率以及造纸工业特征的COD、AOX等指标。造纸工业所形成的固体废物非常多,例如污水生化处理污染污泥、锅炉废渣、废纸和废渣等,这一些具备一定回收应用价值,体系本身将固体废物利用率作为了重要指标。另外,因为大气污染源本身不是造纸工业的污染源头,所以指标体系中无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关指标。该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评估,结合多专家经验构建系列上层指标对下层指标进行判断,计算下层指标的权重同时围绕不同指标在整个体系当中的作用大小进行评价,针对性判断评价指标体系是否可以展现经济理念基本要求,并展现造纸工业的基本特征。

对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经验来看,对于循环经济模式可以发挥支撑能力的评价,其有着经济发展、减量化、资源化、环境绩效以及再利用等相关指标,这一结果和循环经济模式的整体要求高度吻合,同时可以有效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实用性与科学性,可用于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优劣性的评价。

3 总结

综上所述,构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充分展现基于环境保护实现对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针对性的推动清洁生产技术的研究,从而实现对能源与资源的节省,推动节能减排、生态环境构建等系列政策目标。针对经济效益资源与能源应用效益以及环境绩效、循环经济特征等评价指标,可以为其提供对应指导并不断完善造纸工业的循环经济体系。另外,层次分析方式对于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实现定量评估,可以为验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实用性以及科学性提供可用技术方式与参考,但因为造纸工业循环经济模式本身庞大且复杂,所以在今后仍然需要针对部分指标体系进行进一步的细化、改进与丰富,并为傲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断完善,从而推动造纸工业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造纸工业指标体系指标
“自主+创新”谱写绿色造纸工业新未来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中国造纸工业2015年度报告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实施情况回顾及分析
2013年中国造纸工业10项要闻评选揭晓
KPI与指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