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应用艾灸、穴位贴敷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2-03-12王维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湖口中医医院江西九江332500
王维(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湖口中医医院,江西 九江 332500)
作为目前临床上治疗胆囊疾病的常用手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已在我国广泛应用[1]。但LC由于手术创伤、麻醉等影响,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痛、便秘等肠胃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干扰患者恢复正常生活。传统西医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即出现障碍后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救治,所用药物可能会对患者产生毒副作用,也将耽误术后快速康复流程。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2],有学者指出,手术伤及气血,血瘀于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故应注重调理气机[3]。也有研究认为,术后患者气虚为本,血瘀气滞、肠腑失司为标,故应及时理气行气[4]。而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是中医治疗的常用手段之一[5],常被用于刺激足三里以生发胃气,调理气机。基于此,将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行LC患者66例进行研究,旨在探索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于LC后患者预防胃肠功能的疗效,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行LC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纳入标准:①具备LC治疗指征[6];②术后病理确诊者;③术前30d内无急性胆囊炎发作。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疾病患者;②对研究中使用药物过敏者;③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恶性肿瘤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经患者知情同意。观察组男性13例,女性20例;年龄为18-76岁,平均(48.74±7.98)岁;胆囊结石33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8例;年龄为19-74岁,平均(47.94±8.01)岁;胆囊结石33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疗法,包括补液、防感染及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艾灸联合穴位贴敷疗法,具体方法如下:①艾灸手法:取患者仰卧位,使用艾灸盒灸,用艾条艾灸患者双侧足三里穴,以患者皮肤红晕温热无灼痛为宜,持续10-15min,1次/d,持续3d。②穴位贴敷:以穴位贴敷治疗贴取患者足三里穴进行贴敷,指导患者贴敷3h后按摩5min,每12h更换一次治疗贴,配合艾灸疗法持续治疗3d。
1.2.2 指标检测方法 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4ml,加入抗凝剂后放入离心机中,分离上层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OT)水平。
1.3 评估标准 首次排气时间:以患者主诉或陪护人员观察到患者首次排气为准。
腹胀持续时间:以患者主诉感到腹胀减轻,未见明显复发为准。
中医症状评分:按照胃肠中医症状评分表[7],对患者纳呆食少、便秘情况进行评分,每个项目0-10分,分值越高代表症状情况越严重。
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8]:选择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三个部分,各部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存质量越好。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首次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持续时间),于术后1d及术后3d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纳呆食少、便秘)、血清指标(GAS、MOT),于术后1d及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GQOLI-74),于术后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选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定量数据用(±s)表示,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定性数据用百分数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与腹胀持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与腹胀持续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与腹胀持续时间比较(±s)
组别 n 首次排气时间(min) 腹胀持续时间(h)观察组 33 24.52±5.47 24.39±4.76对照组 33 30.67±6.79 29.76±5.12 t 4.052 4.413 P<0.001 <0.001
2.2 中医症状评分 两组患者术后1d纳呆食少、便秘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纳呆食少、便秘评分均较术后1d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3d纳呆食少、便秘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3d纳呆食少、便秘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纳呆食少 便秘术后1d 术后3d 术后1d 术后3d观察组 33 7.63±0.86 4.37±1.25a 8.12±0.73 5.81±1.56a对照组 33 7.54±0.71 5.46±1.63a 7.89±0.41 6.72±0.96a t 0.464 3.048 1.578 2.854 P 0.645 0.003 0.119 0.006
2.3 血清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1d的GAS、MO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者GAS、MOT水平均较术后1d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3dGAS、MOT水平比较(±s,pg/ml)
表3 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3dGAS、MOT水平比较(±s,pg/ml)
注:与本组术后1d相比,aP<0.05。
组别 n GAS MOT术后1d 术后3d 术后1d 术后3d观察组 33 113.94±19.62 142.65±20.57a 187.53±29.24 242.53±26.41a对照组 33 112.87±21.78 126.47±21.71a 190.22±30.61 221.68±27.45a t 0.210 3.108 0.365 3.144 P 0.835 0.003 0.716 0.003
2.4 生存质量 术后1d时,两组患者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术后1d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3个月GQOLI-74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术后1d及术后3个月GQOLI-74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本组术后1d比较,aP<0.05。
组别 n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术后1d 术后3个月 术后1d 术后3个月 术后1d 术后3个月观察组 33 39.26±7.62 52.68±8.21a 41.27±6.93 55.93±7.74a 44.39±6.53 54.37±7.62a对照组 33 38.75±7.17 46.96±8.37a 40.56±5.84 50.62±6.91a 45.14±6.08 49.66±7.54a t 0.270 2.803 0.450 2.940 0.483 2.524 P 0.788 0.007 0.654 0.005 0.631 0.014
2.5 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LC因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较少等特点,被广大胆道外科手术医生应用于临床中[9-10],但术中所用麻醉药物、器械刺激肠胃,仍可能影响患者胃肠功能恢复[11]。中医学认为手术损伤人体正气,气机不畅,血行受阻,以致脾胃失和,故临床上针对LC术后患者应以通调脏腑,预防胃肠气机不畅为主要治则。
有研究认为,电刺激足三里等穴位可有效降低术后呕吐概率,促进患者排气排便[12]。根据《四穴总歌》“肚腹三里留”,本研究结合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决定选取足三里穴作为干预部位,发现观察组排气时间、术后腹胀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有效促进患者排气,减轻患者腹胀的症状。这可能是因为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穴,刺激足三里能促进胃气产生转化,使脾湿加速运转燥化,脾胃运化功能得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恢复后,故胃中积滞得以消减,积气得以排出,与本研究中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互相映证。本研究中,观察组术后3d各中医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能改善患者进食与排便情况,预防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间接反映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这可能是因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足三里后,脾胃功能恢复,进而影响到小肠、大肠,促进肠蠕动,加快肠排便,患者腹胀消减后,需要食物补充,遂感腹中饥饿,纳呆食少症状消失。
GSA与MOT均属于胃肠动力激素,在胃肠道中产生,其中GAS具有刺激胃酸分泌、刺激胃壁收缩、促进胃黏膜生长修复等作用[13-14],部分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摄入人体后,会促进GAS大量释放,LC患者术后食欲减退,摄入蛋白质较术前减少,故GAS分泌量下降[15-16]。MOT在空腹状态下能刺激胃收缩,使小肠分节运动得以正常进行[17-18],手术创伤会引起儿茶胺分泌,进而抑制GAS、MOT分泌,影响肠胃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3d的GAS、MOT水平均较术后1d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对患者胃肠功能恢复较好,这可能是因为艾灸足三里可以促进胃肠蠕动[19-20],恢复机体消化功能,促进GAS、MOT分泌,同时患者食欲恢复后,机体摄入蛋白质增加,有利于GAS分泌。
由于LC切除患者胆囊,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手术创伤,同时麻醉药物的使用,可能使患者术后出现肠梗阻、肠源性感染[21-22],同时手术对患者造成生理与精神上的创伤,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临床上应防止并发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GQOLI-74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术后1d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可能跟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使患者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减少有关,患者排气、腹胀消失后,使胃肠功能更快恢复正常,并发症发生率得以降低,同时患者由于症状消失加之食欲恢复,生理、精神上受到的压力减弱,生活质量相应提升。
综上所述,艾灸联合穴位贴敷应用于LC术后患者,能有效预防胃肠功能障碍,加强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