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患者的应用效果及有效率分析

2022-03-12李碧玉邓丽芳黄佩仪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东莞5239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5期
关键词:鼓室咽鼓管鼓膜

李碧玉,邓丽芳,黄佩仪(广东省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广东 东莞 523900)

鼻咽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该肿瘤起病于鼻咽腔顶部、侧壁等位置,极大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在治疗上,鼻咽癌通常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通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相关功能,尤其是放疗,在鼻咽癌中发挥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2]。随着对鼻咽癌认识的加深,临床已基本认可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作用并广泛应用,但是放疗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有学者发现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易出现咽鼓管功能障碍,其原因在于接受放疗时,因靶区靠近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受到放疗的医源性损伤,继而造成咽鼓管功能障碍[3-4]。咽鼓管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患者肿瘤后的康复,也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等造成显著影响[5]。如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可导致听力、咀嚼功能、语言功能等受到影响,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可导致鼓室积液,继而诱发分泌性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生。为改善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临床应用多种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本次研究对咽鼓管球囊扩张术、鼓膜切开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20年9月收治的90例鼻咽癌患者,以统计学软件SAS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5例。纳入标准:①病理学诊断证实为鼻咽癌,行放疗治疗后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②知晓并同意加入研究,签署研究告知书;③配合治疗的开展。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影响咽鼓管功能的疾病,如全身严重感染;②癌复发或转移;③存在严重精神障碍;④随访过程中失联或死亡。

对照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1-68岁,平均(55.68±8.62)岁。观察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2-69岁,平均(55.32±8.50)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统计分析显示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行鼓膜切开术治疗,操作如下:表面麻醉后,在耳内镜的引导下对鼓膜前下象限或后下象限作弧形切口,吸除鼓室中积液。术后常规抗感染,避免沾水。

1.2.2 观察组 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操作如下:应用美国宾格咽鼓管球囊扩张系统进行治疗,该设备包括压力泵、球囊式导管、引导头等,术前将设备安装完毕并确认功能是否正常。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取平卧位,可略微垫高头部;再以丁卡因对鼻腔、鼻甲、鼻道实施麻醉,收缩黏膜,进行3次。在鼻内镜的引导下观察咽鼓管情况,之后将咽鼓管球囊置于咽鼓管咽口,向球囊中注入生理盐水以膨胀球囊,压力控制在10Pa,维持扩张2min,之后松开阀门,退出设备,结束手术。

1.3 观察指标 ①疗效判定在术后6个月完成,其中优:患者听力下降、耳道憋闷等咽鼓管功能不良症状消失,且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ETDQ-7)下降幅度≥80%;良:患者听力下降、耳道憋闷等咽鼓管功能不良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且ETDQ-7下降50%-79%;可:患者听力下降、耳道憋闷等咽鼓管功能不良症状有一定改善,且ETDQ-7下降20%-49%;差:疗效未达到优、良、可的程度,或咽鼓管功能未得到改善。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②治疗前、术后6个月对患者咽鼓管压差进行检测,借助声导抗测试仪对咽鼓管功能进行检测,得到导抗图像的移动峰压点差值(P1-P2),差值越大说明咽鼓管功能越理想,其中10daPa以上则认为咽鼓管功能恢复理想。

③治疗前、术后6个月以ETDQ-7进行咽鼓管功能的评价,包括7个条目,得分1-7分,总分49分,得分越高说明咽鼓管功能受损程度越为严重。

④采用世卫组织生活质量量表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价,该量表包含28个条目,得分1-5分,最终得分以百分制计,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至SPSS22.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s)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5.56%(43/45),高于对照组73.33%(33/45),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疗效对比[n(%)]

2.2 两组咽鼓管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鼓室压差值、ETDQ-7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鼓室压差值大于对照组,ETDQ-7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咽鼓管功能变化对比(±s)

表2 两组咽鼓管功能变化对比(±s)

组别 例数 鼓室压差值(daPa) ETDQ-7(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6.58±1.96 23.14±3.41 38.20±3.41 9.14±1.05对照组 45 6.40±2.04 19.20±3.58 37.65±3.58 13.30±2.45 t 0.427 5.346 0.746 10.469 P 0.671 0.000 0.458 0.000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变化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分)

生活质量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45 65.02±5.58 75.30±5.62对照组 45 64.38±5.47 71.30±5.41 t 0.549 3.440 P 0.584 0.001组别 例数

3 讨论

关于鼻咽癌的治疗,临床主张应用放射治疗,通过放射治疗灭活癌细胞,继而控制癌细胞的增殖、转移等[6]。但是受限于鼻咽部与鼓室相连的问题,咽鼓管极易受到放射治疗的无选择性杀伤作用,导致中耳与鼻咽部的平衡被打破,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7]。咽鼓管是中耳气体流动的唯一通道,可平衡中耳、外界大气压,并引导中耳内分泌物流入鼻咽部[8]。正常状态下咽鼓管是闭合状态,而当受到放疗的影响,导致其开闭功能受到影响后,会使鼓膜向鼓室内凹陷,不能发挥引流作用而导致鼓室内积液,继而造成耳道憋闷、听力下降等问题,甚至诱发中耳炎的发生[9]。在放疗治疗后咽鼓管功能受损也会影响到鼻咽癌的治疗,因此需重视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干预。

本次研究主要研讨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治疗中的效果。该技术将一种带球囊式导管的设备穿入咽鼓管中,再向球囊中注射生理盐水使其膨胀,达到扩张咽鼓管外侧壁的目的。相较鼓膜切开术,该技术属于微创或无创手术,并且治疗疗效佳,是治疗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理想方式[10]。咽鼓管球囊扩张术的治疗原理是通过球囊扩张可部分撕裂咽鼓管,之后患者撕裂部分增生,咽鼓管得到彻底扩张,术后再狭窄的风险较小。

本次研究将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应用在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治疗中,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提示以球囊扩张治疗能取得相较鼓膜切开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其原因在于后者虽然开放鼓膜,缓解中耳压力异常,但并未对压力异常根源进行针对性治疗,咽鼓管功能依然未彻底得到纠正,导致治疗复发风险高,疗效受到影响[11]。其次鼓膜切开术治疗具有创伤,康复时间较长,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较大。另外在两组患者组鼓室压差值、ETDQ-7对比中,治疗后观察组鼓室压差值大于对照组,ETDQ-7低于对照组(P<0.05),也再次证实以球囊扩张术治疗可取得更理想的治疗疗效。咽鼓管功能的改善,使得患者听力下降、耳道憋闷等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12]。另外有学者对咽鼓管球囊扩张的手术适应证进行归纳,主要包括:咽鼓管功能评分≤5分,鼓室积液,鼓膜内陷、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等,在开展球囊扩张前需注意手术适应证[13]。而进行放疗治疗的鼻咽癌患者在术后应积极预防咽鼓管功能障碍,尽可能避免咽鼓管功能障碍的发生。

综上所述,以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咽鼓管功能障碍,能取得理想治疗效果,显著改善咽鼓管功能,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本次研究维持随访6个月,在后续的研究中将继续保持随访,探讨不用治疗方式对患者远期影响。

猜你喜欢

鼓室咽鼓管鼓膜
分泌性中耳炎后遗疾病的手术策略及疗效分析*
咽鼓管-鼓室气流动态图法与音响法检测咽鼓管开放功能比较*
分析比较经耳内镜鼓膜切开与耳内镜鼓膜穿刺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
保持“耳朵呼吸顺畅”
知了
治中耳炎要训练咽鼓管功能
鼓室注射甲强龙联合耳后骨膜下注射甲强龙治疗重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效果观察
应用鼓室穿刺及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价值分析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难治性噪声性耳聋临床研究
鼓膜穿孔严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