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期喷硒对‘本地早’柑橘养分吸收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2022-03-12温明霞王鹏吴韶辉黄贝
温明霞,王鹏,吴韶辉,黄贝
(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浙江 台州 318026)
硒(Se)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调节生物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抑制肿瘤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被称为生命的保护剂[1−3];但硒不能在人体内合成,主要通过饮食获得[4]。硒的有益生物学功能与其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和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无机硒毒性较大,被人畜摄入后易在体内积累而引起中毒[5],所以,开发富硒食品及农产品,探讨硒在植物体内的有机化程度,对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
‘本地早’蜜橘(Citrus succosaHort.ExTanaka),原产于浙江黄岩,味甜少酸,汁多化渣,品质极好,耐寒性较强,是鲜食和加工橘片罐头的优良品种,也是黄岩橘中品质最佳者,该品种曾多次获得全国农业博览会的金牌,被视为“浙江省之杰品,我国橘类栽培品种中之翘楚”,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是世界宽皮橘类中的珍品[6]。近年来,随着优新柑橘品种的引进和扩种,‘本地早’蜜橘的栽培面积受到了严重冲击,为了维护及提升其品种优势,提高其保健功能,开发及生产富硒‘本地早’蜜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随着人们对保健食品的日益关注,关于富硒农产品的开发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大田作物主要集中在外源补硒对小麦[7]、水稻[8]等的富硒化研究,蔬菜作物主要集中在对大蒜[9]、西兰花[10]和小白菜[11]等的富硒研究。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不同硒肥种类、不同补硒浓度对作物籽粒、食用部位富硒程度的影响,鲜见对植物不同部位的富硒规律以及对其他养分吸收规律的研究。对富硒水果的研究中,主要集中在梨枣[12]、猕猴桃[13]、冬枣[14]、葡萄[15]等落叶果树上,重点从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降低重金属吸收、增加产量以及提高农产品品质等方面研究了外源补硒的作用[16],而对常绿果树尤其是柑橘对硒的吸收、分布以及硒对柑橘的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等研究相对较少,对柑橘适宜补硒时期的探讨更是缺乏报道。此外,在对富硒农产品的食用安全性研究中,应充分考虑有机态和无机态硒的比例,重视硒在农产品中的有机化程度,调节硒的适宜施用时期。因此,本文以‘本地早’柑橘为研究对象,通过在柑橘果实生长的不同时期喷施亚硒酸钠溶液,研究硒对叶片、果皮和果肉的硒含量,有机化程度,抗氧化酶活性,养分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生产富硒柑橘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浙江省柑橘研究所柑橘园内,供试‘本地早’柑橘为15 年生,枳砧。试验地土壤基本肥力为pH 5.14,有机质40.6 g/kg,水解性氮302.4 mg/kg,有效磷495.0 mg/kg,速效钾270.0 mg/kg,交换性钙2.07 cmol/kg,交换性镁0.53 cmol/kg,硒0.46 mg/kg。
1.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共设置3 个硒喷施时期,分别为2020年6月9日(06−09,幼果期)、8 月10 日(08−10,果实膨大期)和10 月10 日(10−10,着色期),以未喷硒的空白区组作为对照(CK)。每个试验小区选择树体大小和长势基本一致的柑橘树30 株作为一个处理,每处理全年各喷硒1 次。所用硒原料为亚硒酸钠(分析纯),喷施质量浓度为200 mg/L(根据前期试验得出,在该喷施质量浓度下可以达到富硒柑橘标准),每株柑橘树的喷硒量为600 mg,每株喷施3 L。喷硒时间为当日16:00 后,以正反叶面均匀布满雾状水滴为宜。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于11月20日(‘本地早’成熟期)采集样品。在各处理中分别选取有代表性的5 株果树,采集叶片和果实样品。叶片样品选自树冠外围枝条中部的结果枝从上到下的第3 片叶,果实样品选自树冠中部发育正常且无病虫害的果实。将采集后的样品立即放置于冰壶中,12 h内带回实验室,用去离子水洗净,置于冷库中保藏,备用。
1.4 样品测定
叶片和果实中的总硒含量用AFS−2100原子荧光仪测定,无机硒含量采用SUN 等[17]的方法测定,总硒含量与无机硒含量的差值即为果实中有机硒含量。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TSS)含量采用手持糖度计测定,可溶性糖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维生素C 含量采用2,6−二氯靛酚滴定法测定,可滴定酸含量采用氢氧化钠中和滴定法测定[18]。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参照曹建康等[19]的方法测定,其中,POD 活性大小以每分钟吸光度的变化值来表示,SOD活性以抑制光还原氮蓝四唑50%为一个酶活性单位。叶片和果实养分含量的测定参见GB 5009.268—2016[20]。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07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利用SPSS 13.0软件中的邓肯新复极差法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时期喷硒对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的影响
如表1 所示,与对照(CK)相比,在果实着色期前喷硒均能增加叶片、果皮、果肉的总硒含量。叶片的总硒、无机硒含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随着喷施时间的延迟,总硒和无机硒含量呈增加趋势,硒有机化比例逐渐降低。果皮的总硒、有机硒以及硒的有机化比例均随喷施时间的延迟而降低。果肉的总硒含量在不同喷硒处理中的差异不显著,无机硒含量随着喷施时间的延迟而增加,有机硒含量则呈相反趋势,果肉中硒的有机化比例随着喷施时间的延迟而降低,说明喷硒时间越晚,果肉硒的有机化程度越低。
表1 不同时期喷硒对柑橘叶片和果实硒含量的影响Table 1 Effects of spraying Se at different stages on Se contents of citrus leaves and fruits
2.2 不同时期喷硒对叶片和果实SOD、POD 活性及MDA 含量的影响
如表2 所示:叶片、果皮、果肉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呈现出一致的规律,不同喷硒处理的叶片、果皮酶活性均高于对照,6 月9 日,即幼果期喷硒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随着喷硒时间的延迟,SOD 和POD 活性呈下降趋势,果实着色期(10月10日)喷硒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大。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不同喷硒处理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6月9日喷硒处理的MDA 含量最低,其中,叶片和果肉的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图1)。
图1 不同时期喷硒对柑橘叶片和果实MDA含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spraying Se at different stages on MDA contents of citrus leaves and fruits
表2 不同时期喷硒对柑橘叶片和果实SOD和POD活性的影响Table 2 Effects of spraying Se at different stages on SOD and POD activities of citrus leaves and fruits
2.3 不同时期喷硒对叶片和果实养分吸收的影响
不同喷硒处理的叶片全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随着喷硒时间的延迟,叶片全氮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全磷和全钙含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喷硒处理显著低于对照,且不同喷硒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叶片全钾含量表现为喷硒处理高于对照,且随着喷硒时间的延迟,叶片全钾含量呈下降趋势;叶片全镁含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3)。
果皮全氮含量表现为喷硒处理显著高于对照,且随着喷硒时间的延迟,果皮全氮含量降低;不同处理的果皮全磷含量差异不显著;果皮全钾含量表现为喷硒处理高于对照,且以6 月9 日和8 月10 日喷硒处理的含量较高;果皮全钙和全镁含量均表现为喷硒处理低于对照,说明喷硒抑制了果皮对钙和镁的吸收(表3)。
果肉与果皮的全氮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喷硒处理高于对照,其中6 月9 日喷硒处理的果肉全氮含量最高;果肉全磷含量在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果肉全钾含量表现为喷硒处理高于对照,且以6月9日喷硒处理的全钾含量最高;果肉全钙含量表现为喷硒处理显著低于对照;果肉全镁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钙含量一致,但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表3)。
表3 不同时期喷硒对叶片和果实养分吸收的影响Table 3 Effects of spraying Se at different stages on nutrient absorption of citrus leaves and fruits g/kg
2.4 不同时期喷硒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如表4所示:果皮厚度和果实总酸含量以6月9日喷施处理最小,其他处理与对照之间差异不显著;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还原糖含量表现出一致的规律,6 月9 日喷施处理显著高于对照,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喷硒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以6月9日喷施处理含量最高。说明不同时期喷硒均能增加果实的维生素C含量,而6月9日,即幼果期喷硒还可以增加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降低总酸含量,使果皮变薄,对提高果实品质有一定的作用。
表4 不同时期喷硒对果实品质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spraying Se at different stages on fruit quality
3 讨论与结论
叶面喷硒是提高果实含硒量的有效方法之一[21−22],不同作物的适宜喷硒时期和喷硒浓度存在差异:砂田西瓜适宜的硒肥喷施质量浓度为60 mg/L[23],酿酒葡萄的最佳喷施质量浓度为200 mg/L,果实膨大初期(6 月23 日)为最适喷施时期[24],而草莓在展叶期和盛花期对硒的吸收能力最强,且施用量为2.5~5.0 mg/L 比较适宜[2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柑橘果实生长的幼果期喷硒质量浓度为200 mg/L 时,硒的有机化比例最高,果实品质最佳。不同作物喷施时间和喷施浓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它们的叶片结构存在差异,且生长周期不同。草莓和西瓜为草本植物,且生长周期较短,所以喷硒浓度相对较低,而葡萄和柑橘为多年生果树,可能与其叶片对硒的吸收能力和耐受能力较强有关。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是存在于植物体内的活性氧清除剂,能够在逆境胁迫或衰老过程中清除植物细胞内过量的活性氧,维持细胞代谢平衡,与植物的抗氧化能力有关。丙二醛(MDA)是膜脂过氧化的重要产物之一,其含量越高,过氧化程度越强[26]。在本研究中,喷硒处理的柑橘叶片和果皮SOD 和POD 活性均高于对照,而MDA 含量则低于对照,说明硒可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通过清除膜脂过氧化产物MDA,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这与在草莓中的试验结果[25]一致,草莓中的硒在保护细胞膜完整性的同时,能降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有效抑制草莓叶片和果实对重金属镉和铅的吸收。关于硒对柑橘重金属元素吸收的影响目前尚鲜有报道,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生产富硒柑橘实质上为依据植物生理生化和植物营养学原理,将柑橘作为无污染的天然的生化反应器,通过叶面喷硒,将无机硒导入柑橘植物体内,通过柑橘自身的生命运动,将无机硒元素转化为有机营养硒而富集在柑橘果实中,使柑橘中硒含量适度增加[27]。在本试验条件下生产的柑橘,果实硒含量均达到了富硒食品硒含量标准(0.01 mg/kg)[28],在幼果期(6月9日)喷硒处理下,成熟期果实硒的有机化比例达到了90%左右,因此,通过叶面喷硒生产富硒柑橘时,建议在幼果前期开始喷施。
关于硒对其他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本试验结果表明,喷硒促进了柑橘对全氮、全钾的吸收,抑制了对全磷、全钙、全镁的吸收。杜少平等[23]在西瓜上的研究结果则表明,喷施较低浓度的硒能够促进西瓜对钙、镁的吸收,而当喷施浓度较高时则会抑制钙、镁养分的吸收,此外,喷硒处理对氮和钾的吸收起促进作用,而对磷的吸收表现为抑制。试验结果的不一致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关于柑橘硒与其他养分吸收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在果树上的大多研究结果表明,喷施硒肥可以明显提高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 含量[29−30],原因在于叶面施用硒肥能显著增加叶片厚度,提高其光合速率,从而增强枝条贮藏营养的水平,进而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本试验结果与硒改善果实品质的结论相一致,后续有待于对叶片的光合强度、枝条贮藏的营养等进行分析检测。
总之,叶面喷硒主要通过增加柑橘硒含量,影响柑橘对养分的吸收平衡,提高果实的抗氧化能力,进而起到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其中以果实幼果期(6月9日)叶面喷硒的综合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