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有效对接策略

2022-03-12沈萍

江苏教育研究 2022年3期
关键词:认知度长效机制共同体

摘要:中高职“3+3”分段培养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为中职学生学历和技能提升打开了通道。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衔接机制缺乏、生源质量堪忧、人才培养衔接度不高、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方面的问题。因此,要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须从构建长效衔接管理机制、提高社会认知度助推招生、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体、创新科学评价方式四个维度实现中高职有效对接。

关键词:长效机制;认知度;共同体;创新评价方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2)01C-0049-04

“职教20条”提出,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提高生源质量,为学生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并扩大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招生规模。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更是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明确要求。中高职“3+3”分段培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自2012年起开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项目”试点以来,不仅为高职院校输送了大量的优质生源,更是满足了学生对更高层次职业教育的需求,为学生学历和技能提升打开了通道。笔者以A中专校实施中高职衔接为例,阐述中高职“3+3”有效对接策略。

一、中高职“3+3”分段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衔接机制,中高职院校对接无保障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是现代职教体系完善的重要项目,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和中职学校是两个完全独立的教育教学行政单位,分别隶属于不同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监管,在协同管理上可能存在不畅通的现象。因此,在省厅要求立项申报时,多数中高职对接较好,但是在三年中职培养期,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高职院校等多方参与共建共管共育的局面尚未形成,对接、交流活动较少,造成了生源流失现象严重,转段率不高,人才培养的规模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缺乏社会认同感,生源质量堪忧

为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等,支持各级各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但社会上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对于低于三星级普高分数线的学生来说,升学途径有:通过“3+4”衔接上省内相关本科院校,经过三年努力对口单招考上省内本科院校,普通中专三年后可以注册入学上省内大专院校,通过“3+3”分段培养上大专院校。前三种升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更有吸引力,而通过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上大专院校的学生分数不太高,部分学生应变创新能力较低,后期努力的动力明显不足。

(三)缺乏系统整体设计,人才培养衔接度不高

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参考省人才培养指导方案制定,“3+3”分段培养在申报时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其中有中职和高职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但是多数中职校在实施教育教学时,仍然按照原来的方案实施,专业系部并没有组织中职、高职专业负责人交流、协商、制定、落实,导致中高职衔接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教学资源共享、产教融合、考级考证等方面缺乏一体化设计,造成了所教非所需、所学非所需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源质量。

(四)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综合能力较弱

按照“3+3”分段培养协议,中职段学生学习完成了三年普通中专课程,参加并通过省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只要通过对接高职院校自主设置的入学考试,就能够顺利转段。部分就读“3+3”分段培养的学生,认为已经进入了高职院校的“直通车”,学习态度不认真,学习不努力不刻苦,得过且过,中职三年学习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科学系统的评价,能较为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操能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向高职院校输送优质生源的应然路径。

二、中高职“3+3”分段培养实施的核心要务

(一)以质取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质量为先,完善多元共治的质量保证机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把发展专科高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输送区域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实施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既要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精讲精练,又要注重专业实训项目甄选和训练,进行过程性和阶段性的检测,学生实现“一技成,天下行”的职业梦想,

(二)以生为本,重视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中高职教育均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要增加党史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强化职业道德素养的养成教育,加强实践体验,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是学生充分发展的前提,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要制订个性化育人方案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通过中职、高职六年的培养,让学生在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有质的飞跃。

(三)以能为先,适应岗位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对职业教育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的要求,职业之能、专业之能、技术之能,均要适应新时代产业之需、岗位之需。中高职人才培养六年,专业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对人才培养要有整体规划,分阶段、分层次培养,要应对不断变化的产业领域;在课程体系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方面,要突出专业技术特点和岗位需求,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加强创新教育,突出对职业能力的深层次培养。

三、中高职“3+3”分段培养有效对接策略

(一)构建长效衔接管理机制

1.进一步完善教育主管部门指导职能。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牵头成立由教育行政主管领导、高职中职相关职能处室、中高职院校、行企人员等参加的指导委员会,制定中高職衔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设等要求框架,定期督导衔接院校的教育教学,组织中高职衔接相关院校每学期的合作、交流、探讨,对优秀衔接案例进行表彰和宣传。教育主管部门应推进共享资源的建设,实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共享[1]。

2.成立中高职院校衔接管理机构。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中,中职阶段教育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教育主体的双方,应该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管理。例如,A中专校主动对接B高职学院,成立了由分管教学的校长牵头、教学管理处、招生就业处等部门参加的管理机构,联合制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学期教学计划等,实现中高职教育教学无缝对接。

(二)提高社会认知度助推招生

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21世纪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健全工作。职业教育仍主要局限在专科层次,甚至被称为“断头教育”,“3+4”本科衔接规模较小[2]。因此,中高职“3+3”分段培养是比较弱势的一种存在,急需被社会认同。一是中职学校要摸排初中学校生源,对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学习能力较弱、来自农村的生源来说,中高职衔接是学生成才的另一条通道,要大力宣传,提升中高职“3+3”分段培养的社会认知度。二是高职院校要主动对接中职校,根据新时代区域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提早谋划专业对接,制定相关招生政策和宣传方案,参与中职校招生宣传,特别是对优质生源的宣传,争取能扩大招生规模和提高录取优质生源的比例。2021年,C高职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主动对接A中专校,参与电类专业的招生宣传策划,参与该中专校职教活动周校园开放日活动,高职学生电子作品深受中职学生的欢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2021级电子“3+3”分段培养完成了江苏省下达的招生任务。

(三)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共同体

1.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建设。中高职衔接管理机构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相关行业、企业开展调研,参考中高职教学内容和进程,制定既符合行业企业需求,又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對接中高职的课程体系。A中专校与D高职学院机电专业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中高职机电专业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立足于所对接产业链的学生岗位职业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培养,系统构建“三平台、三模块、三阶段”的开放动态专业课程体系。“三平台”是指公共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三模块”是指专业方向课模块、选修课模块、素质拓展模块,“三阶段”是指学生职业规划发展阶段(中职段)、专业能力和职业习惯养成阶段(中职+高职段)、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养成阶段(高职段)[3]。

2.中高职课程内容衔接建设。中高职院校要共同构建一体化的课程标准,并编制配套教材,实现教学内容的衔接。中高职教师共同研讨课程开发,中职前段培养阶段,在课程内容、结构及项目上,更新与整合中高职核心课程内容,实时引入行业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成果和“1+X”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强调课程模块化设计,增强课程的拓展延伸性,符合后端高职培养目标。可以引进高职部分专业数字化资源,作为学生课后拓展教学内容。

3.开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一种面向学生开展的线上+线下的教学方式,适用于中高职“3+3”分段培养班级。在中高职衔接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中职教师主要对中职阶段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进行教学,高职教师通过线上教学对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等进行补充,两者相互弥补、相互促进,有效拓宽学生的专业视角。

(四)创新科学评价方式

1.考核形式的融合。高职院校的学科考核形式相对比较规范,考虑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如部分学科考核包含项目的审题、调研、设计、制作、检测、展示、报告、答辩等多个环节,考核比较全面、客观。中职校的专业课程考核在形式和内容上可以参考高职院校,在考核中邀请行业企业工程师、高职院校教师、家长参与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2.学分银行互换。“职教20条”提出,探索建立职业教育个人学习账号,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有序开展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所体现的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为技术技能人才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在中高职“3+3”分段培养中,中高职院校可以共同商定学生在参加院校组织的系列活动中获奖,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和风采大赛获奖,考取通过人社部门鉴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可以进行学分置换,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助力。

四、结语

中高职“3+3”分段培养项目是中职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直通车,随着现代职教体系日趋完善,努力打破中高职专业对接的各项瓶颈,实行无界化中高职交叉培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4],必将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新的动能。

参考文献:

[1]梁迎春,葛圣彦,韩冬梅,等.“3+3”联合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中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衔接研究[J].会计师, 2020(22).

[2]葛道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彰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7).

[3]郭爱云,单艳芬.基于产教融合的现代化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以高职五年制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为例[J].南方农机,2021(7).

[4] 刘菲菲.中高职“3+3”分段培养视觉传达专业无界化对接策略研究[J].美术大观,2017(9).

责任编辑:章跃一

本文系2020年江苏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平行研究课题“构建‘一纵三横、分层一体培养’的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11-18

作者简介:沈萍,江苏省金湖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淮安,211600)副校长,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学与科研。

猜你喜欢

认知度长效机制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体的目标向度与实践进路
爱的共同体
1 100例初产妇妊娠期保健认知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建立非公经济组织参与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分析
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长效机制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