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022-03-12周海燕
周海燕
【摘 要】将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掌握正确数学学习方法,促进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基于此,本文对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合作探究式;小学数学;应用与探索
数学学习的原理是驱动学生共同探究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办法,共同发现数学学习规律,并对数学规律进行验证。“发现问题——共同探究——发现规律——验证规律”的过程就是数学这一门学科产生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学生的合作探究式过程。实践中,笔者从以下方面着手应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构建趣味性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一、引导学生在竞争中共同探究
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活泼、感情丰富、好胜心强等特征,如果小学数学教师采用独立在课室进行数学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认为数学学习缺一点意思,进而导致学生消极对待数学学习。教师应有目的地将学生融入班集体,并给予学生一个共同解决的数学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产生集体责任感,激发学生自主数学学习欲望。对此,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共同探究中主动学习数学内容和知识。
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教师可以首先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同时开展100道整数混合运算题目的计算。在该数学竞赛中,由于数学基础处于上层的学生是题目解答的主力军,数学基础处于中下层的学生会想要努力减轻数学基础好学生的解题负担,共同承担与其他小组竞争的责任。因此,学生会为了获取集体荣誉努力学习,学生的好胜心理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责任心,学生为了在合作数学学习中不拖小组的后腿,往往会更加自主进行数学知识探究和学习。
二、引导学生在评价中共同探究
在常规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单一视角对小学数学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评价。这样的教学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教师的教学负担,同时致使学生产生被动学习的不良心理。为了有效改善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综合考虑小学生具有乐于助人、同理心强、情感丰富等特点,引导学生对班级其他学生数学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合作评价的方式激发学生互助精神和责任心。学生内心一旦产生主人公意识和学习责任感,学生更加愿意在合作互评中主动进行数学学习,在合作互评中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分数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数学作业互评,学生在评价其他小组数学作业时会产生他们就是“教师”的感觉,更加认真进行数学作业批改。学生通过评价其他学生的作业能够学习到更多数学教材知识,同时也能拓展自身数学思维,有助于学生数学解题效率的提升。学生通过合作互评共同进行数学知识探究,可以获得更多的学习成果,极大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热情和欲望。
三、引導学生在实践中共同探究
数学学科具有实践性、生活性、应用性等特征,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现实社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时,小学数学教师会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然而,数学实践活动是一个思考量大、操作步骤多、工作量大的学习模式,在实践活动中,仍有部分小学生没有全程参与实践活动,甚至出现学生自主编造数据的现象,数学实践活动不能发挥其全部价值和作用。这时,数学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数学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合作进行数学问题实践探究。学生在与班级其他学生共同进行数学实践时,由于不愿意对团队探究成果产生负面影响,再加上数学小组成员的监督,学生会更加自主完成数学问题探究任务。实践证明,小学生在数学合作探究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能够有效进行数学问题解决。
例如,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数学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年级学生出生月份的统计。由于这一统计工作量较为庞大,对单个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合作学习意识。通过数学合作探究,可以引导班级各个学生投身于数学统计任务中,能够更快达到教师布置的统计任务。同时,合作数学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进行学习情感和经验分享提供机遇,能够为学生自主进行数学学习提供重要参考,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的提升。
再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分”这一分数概念,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数学合作探究环节:将一个圆分为两半,探究是否每一份都是圆的1/2?班级学生会自动分为两个对立阵营,教师可以将正、反方学生聚集在一块,自主讨论和商量问题解决对策,让双方推选小组代表,开展辩论活动,让学生深入挖掘题目中的“两半”的含义,将其与“1/2”这一分数概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教师也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一个圆形纸片,让学生将圆撕成两半,用肉眼分析分成的两半是否各占“1/2”,提高学生对分数性质和意义的认识。在这场独出心裁的数学辩论活动中,既有激烈紧张的学生辩论,又有班级学生之间的理解和尊重,课堂气氛紧张刺激却又和乐融融。可见,当班级学生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活动,既可以培养学生数学合作探究精神,又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在班级之中营造“你追我赶”的气氛,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共同探究
为了深入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将合作探究式教学理念融贯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在规律探求处、思维转折处、知识关键处设计合作探究活动,充分突显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问题发现、知识探索、任务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过程中,其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将百分数应用于实际的生活场景。为了驱动学生之间合作进行数学问题探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道开放性的数学题目:“小兔子想要将自己储存了多年的30000元钱存储到小熊银行,总共储存3年,小熊银行的年利率为4.76%,请问小兔子应该怎样储存才能得到更高的本息和呢?”,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来进行讨论和沟通,让学生清楚和明白本金、利息和利率这些数学概念,储存方式对利息计算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存储的本金发生改变的时候,利息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一数学道理,让学生充分发散他们的数学思维,不断地思考小兔子应该是第一年把本息和拿出来,进而再次储存,再拿出来,再次储存的方式得到的本息和最高,还是直接将30000元直接储存三年得到的本息和最高。通过这种合作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切磋学习数学知识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轻松地达到拓展和延伸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
五、引导学生在任务中共同探究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安排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以任务为导向完成学习活动。教师可采取布置任务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有方向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需要归纳知识点。任务型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也能有效锻炼儿童对知识点的总结能力。孩子们有了探究的任务,实际学习时主观能动性也会比较强,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解脱出来,有目标有方向地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对数学知识点展开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例如,在教学《分类与整理》这一节课时,教师将全班同学划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四人,教师为各组同学布置学习任务,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对物品的归类,之后则需要探究不同物品的特点和用途。教师做好任务布置,使得学生能够对探究型任务的内容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促进学生能顺利完成分类整理的任务,能顺利投入到合作探究和讨论中。小组合作讨论期间,教师也会给予学生科学的指导,提高儿童合作探究的效率,增孩子们的学习自信心。教师为学生布置的学习任务有科学教学情境的支持,在这节课上,教师准备了两幅图片,图片上是两个相同的书架,一个书架书本摆放得非常整齐,而另一个书架则杂乱不堪,教师问学生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书,并询问同学们的真实想法。之后教师又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气球,让学生思考这么多的气球又该怎么分类呢?在分类和整理的工作中,两个重要的参量就是计数和类别。教师需提醒学生在思考分类和整理的问题时,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六、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共同探究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期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对学习者有很强的驱动作用,也能为孩子们的学习活动指明方向。教师可将问题作为探究活动的起点,巧妙的设置疑问,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上。教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应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启发意义,并注意把握好提问的时机,确保提问的作用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也给予同学们质疑的权利。教师提出的问题,最好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儿童对数学知识认识的形成,促进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教师设置的问题,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教师采用探究式方法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应该以数学知识为基础,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思考的问题一直与数学知识有关。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很多例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计算,为有效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师设置了提问的环节,当学生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向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并给学生预留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锻炼自身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顺利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小组同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同学们分享自己想到的答案,相互之间有效补充。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相互讨论算理,学生完成讨论后,教师组织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并在黑板上板书进行记录和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完整而又清晰的认识。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小数乘法和除法的数学知识,能提高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效性,在他人的分享和帮助下,学生个体的答案也会更加完整和正确。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需求,还是实现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成功的合作探究式数学学习不能一蹴而就,仍然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数学教材知识,按照科學的教学计划,对小组成员的合作探究技巧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培训,更需要学习小组在明确合作探究理念、理解合作探究作用、了解合作探究流程的基础上,通过主动、持续、长期努力而形成。
【参考文献】
[1]陈运霞.合作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0(36):102-103.
[2]肖丽娟.小组合作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20(09):82.
[3]吴燕.合作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11):15.
[4]汪晓群.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9(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