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大数据优势,实现精准教学

2022-03-12彭金平

文理导航 2022年9期
关键词:精准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大数据

彭金平

【摘  要】大数据是指无法在短时间内,利用常规工具进行记录的数据,透过对大数据的把握,教师能够精准定位学情、设计教学目标等,从而提高教育实效。对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主动地把握大数据的优势,逐步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精准教学。

【关键词】大数据;小学信息技术;精准教学

在以往,教师通常结合之前的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活动,很少针对学生的实况进行教育设计,以至于课堂施教中缺乏精准性,无法带给学生更加契合的学习体验。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了大数据时代,透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解读,能够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预判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对学生进行精准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质量,助力学生的个性成长。同时,大数据的存在,也促进了学习平台的搭建,让学生拥有广阔的学习资料,拓展了学习的视野。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提高对大数据的重视,主动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并将大数据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落实精准施教,以便学生更加享受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氛围,真正地爱上信息技术课堂。

一、把握网络数据,精准定位学情

学生是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对学生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的把握,会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安排,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对此,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摸底测验,或者让学生在网络上进行测验等,以便教师可以基于大数据,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从而精准定位学情。

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设置文档格式》这一课的教学前,教师就可以利用电子问卷,测试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便基于大数据,客观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课下,教师先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分析,指出“文字、段落格式的设置方法”“利用格式刷修改格式的方法”“段落格式的修改”等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随后,围绕上述内容,教师进行电子问卷的设计,并將制作好的电子问卷发送给学生,以便学生在线上进行作答。当学生完成电子问卷后,教师可以借助软件的后台统计情况,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学生学习文字、段落格式设置方法的效果等进行精准判断,从而有效把握学情。这样,在之后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学生还对哪些知识存在问题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真正地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

教师先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电子问卷,再组织学生在线上完成电子问卷,能够更好地收集有关学生的大数据,从而精准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整合数据分析,精准设定目标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了指引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会根据教学目标的内容,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安排,以便在逐步落实教学目标中,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应当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检索网络上的一些教材分析报告和教育设计案例等数据,以便参照他人的经验,精准地设定课堂上的教学目标,为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优质教学铺垫基础。

比如,在小学信息技术《使用云盘存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基于对网络数据的整合,为学生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前,教师先在网络中输入“使用云盘存储”“教学设计”等字样,获得网络中的丰富数据。随后,教师对这些数据进行浏览和观看,以便在遵循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设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注册、登录云盘的方法;将本地文件、文件夹上传到云盘的方法;管理、分享文件的方法等;(2)过程与方法:透过演示法,增强学生对注册、登录云盘的方法等内容的认识;利用任务驱动的方法,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透过学习和实践的过程,有效培养学生的网络规范行为。在目标设计完毕后,教师再基于上述目标进行课堂学习活动的精准安排,从而在落实目标中,真正地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网络上的大数据,并基于对大数据的分析,精准设计课堂教学目标,能够让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方向更明确,使学生在完成目标中,推动优质信息技术课堂的形成。

三、做好数据解读,精准突破重点

重点知识是学生基于学习过程应当掌握的知识,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也会围绕重点知识开展完善的教学活动。但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当教师简单地为学生介绍了重点知识后,并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全体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重点知识。对此,教师可以改善以往的教学结构,积极地利用大数据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提高重点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质量。

以小学信息技术《开通微博空间》一课的教学为例,基于对教材的分析,教师可以明确“登录微博账户的方法”等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但是,倘若教师直接采用反复教学的形式,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的内容,势必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排斥感,降低学生突破重点的效率。对此,教师先采用示范的方式,为学生渗透登录微博账户的方法,让学生从理论层面建立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之后,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鼓励学生根据所学进行实践操作。在学生的操作中,教师在后台关注学生的操作步骤,记录学生的实践操作过程,并逐步形成大数据。随后,教师对记录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水平,以便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调整之后的教学结构,让学生在教师的精准指导中,突破学习中的重点,切实掌握登录微博账户的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大数据的统计,并结合大数据判断学生学习重点信息技术知识的质量,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指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提高教学重点知识的精准性。

四、结合分析结果,精准布置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是课堂施教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透过做作业的过程,学生能够巩固自身所学,强化信息技术素养。为了提高作业的设计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反馈出的数据,进行作业的精准设计,在减轻学生做作业的负担中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小学信息技术《调整与修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结合大数据分析的情况,为学生精准布置作业。在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了“不同文件间的复制、粘贴方法”“喷枪、文字等工具的使用方法”等内容后,为学生设定一些电子问卷和小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后,教师结合学生在课上反馈出的数据,精准判断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以及对哪些知识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紧接着,围绕学生的情况,教师分析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为学生精准布置课后作业,以便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予以巩固,更加熟悉喷枪、文字等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并形成大数据,再基于大数据的分析,为学生精准布置作业,能够更好地发挥作业的价值,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弥补自身的不足,更加熟悉信息技术知识。

五、结合多样数据,精准推送内容

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判断,也就无法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素材,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而透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课后作业等的精准定位,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能力和最终的学习结果等,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能够轻易地筛选出信息技术素养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提供差异性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内容,以便从多个角度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真正地基于大数据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比如,在《下载和安装软件》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大数据,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精准判断,并利用網络云平台等,为学生提供难度不同的练习任务和辅助素材。在课堂上,教师细心记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做作业的情况等,形成大数据,以便基于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精准判断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等。随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利用网络云平台,为学生提供差异性的学习资源,如对于学习水平较高,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为其提供难度较大的实践任务,以及一些软件安装中的辅助资料等,促使学生进一步锻炼自身的能力,丰富自身的视野,增强信息技术综合素养,而对于学习能力相对一般的学生,教师则为学生提供学习视频,促使学生基于轻松、简单的方式,逐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强化学习的水平。

教师基于先前的教育过程,形成大数据,能够对学生进行精准定位,以便结合学生的实况,为学生精准推送课外任务和辅助素材等,从而在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中,真正地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助力学生的发展。

六、巧用海量数据,丰富自学形式

“大数据”的开发,一方面降低了建设资源库的成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资源获取的难度,学生也可以轻松地在网络中检索自己需要的知识,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在大数据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应用网络检索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获得海量资源的同时发展学习能力。这样,当学生离开课堂后,也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

比如,在《管理电子邮箱》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大数据搭建的学习平台,组织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先提出“电子邮箱中的通讯录应当如何进行制作呢?”的问题,鼓励学生应用网络平台解决这一问题。随后,学生在浏览器中输入“电子邮箱”“通讯录”“制作方法”等字样,基于大数据筛查的功能,获取相应的网络资料。紧接着,学生对这些网络资料进行查看和筛选,逐步总结出电子邮箱中制作通讯录的方法。之后,教师再请学生分享自己收集的资料,促使学生在交换彼此的资料中,加深对通讯录制作方法的印象。在学生交流完毕后,教师再请学生讲述自己收集资料的过程,以便学生从他人收集资料的过程出发,认识他人检索大数据资料的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信息检索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技术教师主动地利用大数据,为学生搭建免费共享的学习资源库,能够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基于学习资源的自主检索,不断强化学习的能力。

总而言之,大数据是时代的产物,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师能够真正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教学目标、教学活动、课后作业等的精准设计,开展针对性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主动地将大数据与信息技术课程密切整合,在完成课堂教学细节的动态调整中,带给学生更加契合的学习体验,从而逐步打造优质的信息技术课堂,促进信息技术知识的有效讲解。

【参考文献】

[1]曾雪娥.浅析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创新教育[J].读写算,2020(32):22-23.

[2]赵汝军.Scratch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与实践[J].新智慧,2020(32):23-24.

[3]杨彩虹.新形势下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创新[J].当代家庭教育,2020(36):87-88.

[4]孙丹骅.注重实践增强趣味——构建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模式[J].新智慧,2020(34):21-22.

猜你喜欢

精准教学小学信息技术大数据
以精准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敢问路在何方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精准教学
基于VBA控件技术与精准教学理念的授课课件设计实践研究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