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智增慧:中国青年需要习养科学家精神

2022-03-11赵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12期
关键词:爱国精神学习共同体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爱国精神;学习共同体;项目化实施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95-0024-03

【作者简介】赵华,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指导中心主任。

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太仓高中”)以“涵育新时代青年‘科学家精神的学习共同体实践”为题,成功申报省级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项目是在领会《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基础上,聚焦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追求,习养高中生“科学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系统设计普通高中“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校本化德育实践。

一、习养“科学家精神”的当代价值

1.科学家精神是厚植家国情怀的宝贵财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这种精神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主要内涵,充分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优良传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时代特征,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道德情操,是中国科学家的独特价值坐标和独有精神特质。因此,太仓高中以此为核心,贯穿学校德育实践全过程,从全球视野、中国未来和个人担当层面看,具有极其宝贵的时代意义。

2.中国科学家是青年追寻的榜样

太仓高中地处人文荟萃、科学家辈出的江南水乡,太仓籍科学家爱国报国的精神光芒,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一代代太仓学子濡染美德、习养良品。学校特别重视对我国百年科学发展史研究,从中挖掘整理、编撰提炼、传颂内化,青年学子以他们为榜样,贯穿学习和生活实践的始终。学校按照年代、学科分类,将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嫦娥探月、蛟龙探海、载人航天、科技抗疫等系统梳理,将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陈景润、袁隆平、黄大年、南仁东、钟南山等当代中国科学家事迹设计为校本课程,编写成剧本、拍摄成微视频,形成校本化的“科学家精神”涵育的特色资源库。

3.“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砥砺青年报效祖国

太仓高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始终关注“厚植家国情怀”。首先,从近现代史的视角看“科学与技术”发展中“人的重要性”。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科学研究进入大科学时代,科学不再仅仅意味着纯粹的知识探究,科学发现与科技创新成为现代国家支持下展开的活动,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角逐的焦点;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充满艰辛,正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感召下,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现实需要,成为一代又一代科学家投身科学事业的内在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每一个辉煌成就,都离不开科学家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和优秀品质。其次,让青年人认识到爱国精神能为科学创造提供动力。爱国精神是激发科技工作者投身创新的磅礴无比的情感力量,创新精神激发的则是创造性开拓未来的理性力量。由于科学发现与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猜想、论证、反驳、修正和提出新假说的过程,要实现原始创新并将其转化为独创性的科技成果,既要有理论创造的勇气,又要有严谨实证的态度,科学研究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和程序,须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因此,科学研究有着“艰苦卓绝、甘守清贫、忍受寂寞”的特点,具有“无私利”之特质,而这些,正是科学家精神的“独有的人文秉性”,拥有它才会有无尽的动力,这种动力的获得,唯有依靠“为国献身”的精神作为支撑。最后,让青年人从社会主义建设史中看到“科学家精神”的伟大力量。爱国是科学家精神的灵魂,创新是科学家的禀赋,也是中华民族瑰宝中最璀璨的精神财富,中国科学家将这份最弥足珍贵的精神食粮播撒到祖国的土地上,从建国伊始的热血爱国与艰苦卓绝到百业待兴、归国立业;从抢占科技竞争与发展制高点到创新实践同时间赛跑;从第一代航空航天探索到现如今的航空航天大国;从致敬时代楷模到践行科学家精神。中国科学家精神是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的交相辉映。

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路径

太仓高中在实施项目的过程中,以“科学家精神”习养的“学习共同体”方式进行推进。这里的“学习”主要是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场境浸润学习,这里的“共同体”主要是朋辈共同体、科学家时空对话共同体、杰出校友共同体,朋辈相互习染,科学家精神感召,杰出校友现场讲授,学习共同体为习养“科学家精神”提供有力支持。“学习共同体”实践中,学校注重课程谱系和进阶式设计。

1.构建“科学家精神”课程谱系

第一个课程是“杰出校友之六大主题”,学校礼聘6名具有代表性的杰出校友,进行深度沟通,专门设计课程模块,建构起“校友资料、音频资源、采访视频、主题报告、学习历程”等多维度课程体系,将其作为入校教育、分段实施的重要德育课程资源。第二个课程是“娄东院士寻访”,学校梳理太仓籍12名两院院士作为课程素材,以唐孝威、吴健雄、朱棣文等事迹掌故、科学业绩、爱国精神等为专题,通过实地走访、文献查询、经典译著等习养科学家精神。第三个课程是“国之栋梁之三品涵育”,学校从“敬”“毅”“精”三个品格维度出发,选取以钱学森、袁隆平、邓稼先等为代表的,从读、颂、演、学等方面领会科学家精神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上述三个课程的研习,赋予一定学分,纳入综合素质考评中。

2.设计学习共同体的两大模块

必修模块包括8个“一”,即学生在校三年中,每人每年必须完成8个项目:精读一本科学家传记,完成一个原创性科学实验,模拟一次科学成果发布会,撰写一篇科技论文,申报一个科技课题,制作一张科技小报,举办一次科技论坛,到社区进行一次科普讲演。选修模块包括两大类,阅读类和实践类。阅读类,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婁东院士和国家栋梁科学家的人物传记,阅读世界上伟大科学家的经典文献和自传等;实践类,学生每年要“深度研究一位科学家形成主题报告”“小组合作表演科学家重要掌故或事迹”“小组合作采访一名杰出校友”“撰写一篇科学家精神的研究报告”“设计自己如何传承科学家精神的生涯规划”。

课程谱系的建构,让“科学家精神”习养更具系统性;“学习共同体”的实施,让“科学家精神”习养更具实践性和合作性。

三、“科学家精神”的实践理性

太仓高中在习养青年人“科学家精神”的实践中,深度研究“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的关联性,为后续实践提供理论支持。他们得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培养青年人的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需要相互支持,不能相互取代。

首先,科学精神具有理性特质。科学史学家萨顿(George·Sarton)说:科学像所有其他社会组织起来的活动一样,是一种精神事业。科学最宝贵的价值不仅在于它可以带来物质的利益,更在于科学本身所蕴含的精神,如实证、自洽、怀疑、求真和包容。科学精神作为科学文化的核心,其本质在于“无私利”地探索知识、追求真理。由此,高中生科学精神的实践应该放在突出位置,唯有如此,学习的好奇和美德的生长才具有超越性。

其次,科学家精神具有“人性光辉”,代表着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科学家精神本身就包含“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理论始终以人为本,围绕人及其实践活动,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这些精辟见解,为科学家的人文精神存在的合理性及其价值,提供了认识论层面的解释。由此看来,习养“科学家精神”的实践中,要重视“唯物史观”教育。

总之,科学精神的求实与批判精神对应科学家精神的“求真”,科学精神内化于科学主体的人文精神,则对应科学家精神的“向善”。科学精神内涵的界定侧重于对科学的本体论、科学认识论和科学的价值视角这三个层面,而科学家精神的内涵界定则侧重于科学家主体。简言之,科学精神发端于科学,科学家精神发端于科学家。因而,习养“科学家精神”要观照“求真”“向善”,更要重视“历史视角和民族立场”。科学精神让青年人理性,科学家精神让青年人永葆奋斗激情。

猜你喜欢

爱国精神学习共同体
弘扬爱国精神 凝聚侨心侨力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基于QQ群学习共同体的MOOC学习支持研究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