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下讲话的价值、理念与设计策略
2022-03-11孙勇
【摘 要】国旗下讲话是我国中小学校非常重要的德育载体。从育人价值看,国旗下讲话仪式感强,参与主体全,教育效果明显。调研发现,当下国旗下讲话存在目的指向不明、听众参与度低、形式枯燥单一等现象。为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的德育功能,学校需要增强使命感、传递正能量,在设计上追求主题的鲜明、环节的系统和师生的参与度。
【关键词】国旗下讲话;育人价值;仪式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71-0045-04
【作者简介】孙勇,南京市天印高级中学(南京,210000)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第十三条规定:全日制中学小学,除假期外,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教育部也明确要求,中小学校要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國旗仪式,并发表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国旗下讲话。具有庄重的仪式感和教育性的国旗下讲话,渐渐成为学校常态化的德育课程。因此,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学校应大力挖掘国旗下讲话的意蕴和内涵,不断更新理念和优化设计,充分发挥国旗下讲话独特的教育功能。
一、国旗下讲话的价值意蕴
1.国旗下讲话具有特定的仪式感
法国教育家涂尔干在《教育思想的演进》一书中指出,仪式是人们所开展的社会生活中具有“神圣”意识的实践过程。美国社会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认为,仪式是一种被道德圣化了的行动,借助仪式的象征作用,生存世界与想象世界得以融合,变为同一个世界。可见,国旗下讲话不是随意性的、生活化的集会,而是在肃穆、庄重的氛围中传递强烈的价值观的仪式教育活动。
2.国旗下讲话蕴含特殊的教育性
国旗下讲话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转变。通过国旗下讲话,发言者和倾听者都能获得一定的成长和提升。国旗下讲话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向,既可以提醒学生注意某些不当思想,也可以激励表彰各类富含正能量的行为举止。国旗下讲话可以让学生知晓自己的成长方向、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基本原则等。
3.国旗下讲话传递学校育人理念
学校的育人理念可以在国旗下讲话中体现,换言之,学生可以在国旗下讲话中感知到学校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当一所学校在国旗下讲话中一边大肆宣扬“人人成功”的培养目标,一边却只给少数优等生展示的机会时,其传达的理念随即灰飞烟灭。创新人才需要科学、民主、多元、开放、互动的学校文化来滋养。学校应认真组织国旗下讲话,摒弃那些惯常化的内容和形式,抛却“路径依赖”。
二、国旗下讲话的常见现象
笔者通过现场观察中小学国旗下讲话,并对多所学校网站上的讲话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后发现,目前中小学国旗下讲话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1.目的指向不明
镶嵌在每一篇讲话稿里的唯一不变的、不断被重复和强调的主题是“学生成长”,所以,无论哪次国旗下讲话,都应该具有清晰、特定的意图,指向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责任担当、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国旗下讲话的内容杂乱、指向不明。
2.师生参与度低
程红艳指出,道德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都不能忽视道德教育活动的主体——学生。国旗下讲话的意义在于对听众的精神或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然而,绝大多数国旗下讲话的主角只是少数优秀的学生或教师代表,大部分师生基本上都只是观众。参与感的丧失使得国旗下讲话的教育效果不佳。
3.形式枯燥单一
从调研情况看,校领导在台上“读稿子”是国旗下讲话最主要的形式,且大多数讲话稿行文流畅、立意高远,但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要么不能理解,要么不感兴趣。当国旗下讲话仍然在走“说教”的老路,怎么能够展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理想和激发师生的开拓精神呢?
三、国旗下讲话的理念更新
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其设计理念和学校办学理念关系紧密。当前学校德育实践中仍存在德育实效性不高、学生道德情感体验缺乏和道德行为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直面学校德育工作的现实困境,摆脱一切外在的德育教化方式,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紧密联系学生发展实际。当学校的育人目标和理念有所更新时,国旗下讲话也应随之做出调整。
1.增强使命感
国旗下讲话营造的肃穆庄严的氛围带给学生的是敬重、虔诚的情绪体验,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仪式的意义重大。尽管国旗下讲话是常规教育活动,但绝不等同于平常的集会。国旗下讲话既有对祖国的赞美、问题的关注、成长的洗礼,也有对学法的指导、生命的关爱和成长的引领等。国旗下讲话,要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责任,要激励他们勇于超越自我,迎接更高挑战。国旗下讲话不仅可以通过励志语言来表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情境、设计有象征意义的环节、开展立体交互式的舆论引导,甚至借助富有新意的衍生品(如18岁生日礼物、志愿者寄语卡等)……总之,具有神圣感的国旗下讲话具有权威指导性,有助于学生体悟铭记其所传递的理念,增强自身使命感。
2.传递正能量
长期以来,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要求就是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安静和顺从。从管理视角来讲,良好的秩序可以保障活动顺利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达成教育目标。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仪式,大多数的国旗下讲话或点燃学生的成长激情,或引发学生心灵震撼,或帮助学生释放情感……有研究表明,强度适中的正向情绪体验会对人的思维和决策产生影响,能够改善思维的品质。因此,相对于一直保持安静的会场,引燃激情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行动力。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一些学校为了高效开展国旗下讲话,从撰写发言稿到安排学生现场鼓掌,所有环节按照预定方案进行,看起来都非常圆满。其实,这类程序性操作和以效率为导向的设计理念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国旗下讲话要为学生留出参与设计和自由表达的空间。每一次国旗下讲话都应结合教育主题为学生订制成长规划。总之,国旗下讲话不应是安排好的固化程式,而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动态生成。
此外,国旗下讲话是演讲者与倾听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应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关注每一位听众”的国旗下讲话要在形式和内容上帮助学生感受自我的存在、自身的价值和承担的使命,激发他们主动成长的动力。
四、国旗下讲话的设计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一些学校国旗下讲话的形式丰富多彩,内容上也得到了优化。下面,笔者以某初中学校两次国旗下讲话对比为例(见表1),阐释新时代立德树人导向下国旗下讲话的设计策略。
1.要有鲜明的主题
国旗下讲话的主题鲜明和聚焦能够体现学校育人理念的精进,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全校学生通过国旗下讲话,能够知晓学校近期的工作方向,树立目标意识,调整自身言行。
案例中,2020年9月1日学校的国旗下讲话以抗美援朝胜利纪念日为背景设计主题,但由于纪念日是在10月25日,此时这个事件与学校整体德育工作规划的关联度不大。而2021年9月1日的国旗下讲话以“崇德·雅行”为主题,在总结前期育人工作的基础上,为新入学的七年级学生指明了三年的成长方向,这与学生的日常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教育效果不言而喻,教育主题具有明确的指导性。
2.要有系统的环节
国旗下讲话的各个环节都要围绕主题来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体悟主题传达的精神实质和实施的行为要求。不同环节可能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都必须指向预设的主题,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案例中,2020年国旗下讲话的内容很丰富,但是多个环节与爱国的主题相距甚远,如“公益图书馆进校园”“学校社团成果展示”等环节就偏离了主题。2021年国旗下讲话的环节有很强的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崇德·雅行”的内涵。校长通过迎新致辞向七年级学生介绍学校长期秉持的“师生之礼”,“迎新赠礼”让全体学生重温和感受学校传承的关爱互助文化,自创德育游戏的发布指引学生了解学校倡导的雅行内容,最后以“校园复兴行动”落实“崇德·雅行”的具体要求。活动的各个环节紧扣主题,层层递进,呈现出简约高效的系统性特征。
3.要有师生的参与
国旗下讲话是学校、师生乃至家长参与的活动,他们都是国旗下讲话的主体。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多元主体的参与能够增强国旗下讲话的教育效果,也能体现学校教育中追求协同创新的思想。
案例中,2020年国旗下讲话虽然有六个方面的主体,但师生的参与度低。而在2021年的国旗下讲话中,师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加强。“迎新赠礼”以九年级学生和七年级新生为主,由高年级学生分组登台解读创意性礼物的寓意;游戏创意者介绍和展示八年级德育游戏发布的基本原则,并现场随机邀请七年级新生参与体验;由部分家长与全体学生共同参加的“校园复兴行动”更是将理念育人和行动育人落到了实处。2021年的活动安排不仅关注了不同年级学生的发展需求,还兼顾了大部分师生的实质性参与。
每一个时代都有其时代特色,但从一定程度上说,在精神领域,人类社会的价值倾向整体上是稳定的。2021年的国旗下讲话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讲演、对话、演示、游戏和实践等。为七年级新生赠送礼品的演示体现了九年级学生的创意,他们用肢体表演、歌唱等不同形式介绍了礼品的意义。“拯救枯树、清理死角”的分班任务则向全校师生提出了美化校园的号召,教育他们主动呵护美丽的校园环境。这样的国旗下讲话没有设计固化的结尾,而是留下更多的创意空间给学生来延续……
作为德育活动的重要一课,国旗下讲话以其明确的主题、系统的环节、多元的主体、创意的活动发挥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总的来说,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中心的国旗下讲话,既需要教育界学者理论方面的研究,也需要一线工作者的实践探索,还需要教育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和关注。只有高度重视和认真规划国旗下讲话活动,立足中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凸显教育的层次性,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价值目标,达到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爱弥儿·涂尔干.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的解释[M].韩莉,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9.
[3]程红艳.以学生成长需要为中心构建学校德育体系[J].中国德育,2021(24):48-52.
[4]王芳.“此在”与“彼在”:学校场域道德生活困境及出路[J].教育科学,2021(4):41-47.
[5]冉亚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与注意事项[J].中国德育,2020(19):5-7.
[6]蔡中华,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一體化建设[J].中国德育,2021(1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