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文化视域下区域游戏材料的开发思考

2022-03-11■文/邱

幸福家庭 2022年19期
关键词:太湖笔者特色

■文/邱 蓉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当下,幼儿游戏内容新颖、形式多样,游戏材料做工精美、种类繁多,但地方文化特色也在逐渐消失。笔者所在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本土文化资源,本文将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探讨如何开发适宜的本土区域游戏材料,以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一、本土文化概述

太湖,又名“笠泽”,以其瑰丽秀美的湖光山色和璀璨优美的文化景观闻名中外。交织的溪流、河流、江流把太湖周围的一个个大湖、一片片小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极具特色的江南水乡。太湖文化,亦是指由河姆渡、马家浜、崧泽到良渚文化发展而来,长江下游三角洲、环太湖流域所创造的发展至今的水文化,也是中华六大文化板块之一。

本土文化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是撬动幼儿园一日活动乃至园本课程实施的重要杠杆。笔者所在幼儿园地处太湖之滨的乡镇,幼儿园周边太湖文化特色鲜明,乡土资源相对丰富,如雕刻、刺绣、编织等各种手作工艺,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滋养了幼儿园的课程。笔者通过有效利用周边资源,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寻找能够满足幼儿需求的游戏材料,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游戏活动,让太湖文化根植于幼儿内心。

(一)农耕文化

太湖流域以渔猎、稻作为主,捕鱼打猎等生产活动催生“尚智”,种稻劳作则需要“精细”动作发展,两者互相影响,交融并进,共同构成太湖文化的逻辑起点。太湖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是生活教育的无价宝藏。

(二)工匠文化

太湖之滨的苏作匠人大多从事编织、刺绣、雕刻(核雕、玉雕)的工作,他们从事的手工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他们致力于传统文化历史的传承与创新。苏绣、玉雕已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社会人文资源是宝贵的。同时,苏作匠人也都是行走的教育资源,他们用手艺滋养着太湖周边的人文环境。

(三)民俗特色

在数千年历史的洗礼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独特的民俗风情。笔者所在幼儿园周边有赶集、中秋插棒香、冬至喝团圆酿等民俗。以赶集为例,赶集是太湖劳动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具有一定的周期,逢四(农历初四、十四、廿四)出摊,也称“四郎集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购买商品更加便捷,“四郎集市”变成了太湖周边人们的一种特殊情怀,也将继续传承下去。

二、区域游戏材料运用现状

(一)材料种类冗杂,缺乏层次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游戏材料的购买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购买的玩具往往只有固定的玩法,导致游戏形式单一。同时,仿真游戏材料较多,一些教师在投放的时候未甄选适合幼儿的材料。例如,小班上学期科学区游戏“颜色宝宝跳舞”中,现成的颜料有12种颜色,刚入园的幼儿尚未掌握三原色的原理,教师直接要求他们挑战颜色色谱上的混合颜色,这对于幼儿来说难度太大。教师把材料都投放给幼儿,导致幼儿游戏的盲目性较强,在区域活动中缺少自主性。

(二)教师支持不足,欠缺科学指导

游戏材料丰富且有层次性是游戏顺利开展的保证,同样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对幼儿的指导。不同的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在投放材料时采用不同的策略,关注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对游戏材料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区域游戏活动,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但在实际游戏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材料的认识不够,对师幼互动的理解不到位,会产生指导欠佳、无效指导等问题。例如,教师提供装豆豆的瓶子,幼儿的兴趣在于敲打伴奏,开音乐会,玩得不亦乐乎,而教师此时的提问是“大瓶子发出的声音响还是小瓶子发出的声音响”,热闹的音乐会瞬间停止,幼儿看着自己手中的瓶子面面相觑。在以上案例中,教师打断了幼儿的自由探索,且没有提供有效的支持。教师脱离幼儿当下的游戏情境,根据自己预设的目的开展引导,会导致游戏效果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教师需明确幼儿的兴趣、需求,在此基础上创设更具趣味性的区域活动内容,并提供有层次、开放性的材料,提供适宜的指导,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经验。

三、结合太湖文化开发区域游戏材料的策略

(一)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自然材料

有学者认为,一个人最好的童年时光,应当在乡村度过。当下幼儿园区域游戏不仅应用现成的游戏材料,还应选择一些低结构材料,去大自然中寻找宝藏。大自然中有着天然的材料,如树枝、瓦片、砖头、石头、泥沙等,教师可以在美工区投放各类自然材料,在建构区投放木片、青砖黛瓦等。这些生活化材料既容易获取,又能无限组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笔者所在幼儿园乡土资源丰富,幼儿有很多接近大自然的机会。水八仙是当地的地方特色之一,如在主题活动“渔”中,教师在美工区中可以投放渔业生产中使用的麻绳、麻线,引导幼儿学习编织渔网。盛夏时节,教师可以在户外涂鸦区引导幼儿观赏荷花。种菜养蚕更是笔者所在幼儿园独有的特色课程,每个班级都会承包一片种植地。笔者所在幼儿园的种植地不局限在幼儿园里,也在深入乡间的田野。在田埂上,幼儿挽着袖子、玩着泥巴、种着小菜,田间传来一片欢笑声。养蚕也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情,每当温暖的春季来临,幼儿蚕盒里几个小黑点的出现就预示着养蚕的时间到了。

自然材料为区域活动注入了活力,教师应该回归生活,回归本心,选取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开展区域游戏活动。

(二)挖掘工匠文化中蕴含的人文资源

除了地理自然资源,笔者所在幼儿园也结合太湖特色文化,挖掘太湖文化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即工匠文化,引导幼儿学习匠人之能,传承传统工艺。笔者所在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手工艺活动,如刺绣、雕刻、编织等,请家长一起收集刺绣的针线及雕刻需用到的刻刀、模具等。教师向幼儿讲解如何雕刻、如何刺绣,和幼儿一起探索相关制作技艺。因为一些家长也是苏作匠人,所以在主题活动“人们怎样工作”中,笔者所在幼儿园也会邀请一些家长参与,介绍自己的手工艺技巧或作品,还会带幼儿实地参观,走进手工艺人的工作室,全方位地了解手工艺。

我们的特色园本课程已经开设数年,幼儿在耳濡目染中也学会了很多技艺,各班利用当地的材料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现在每个班级都会留出一块特色区域,有雕刻区角、刺绣区角、涂鸦区角、编织区角等,各班教师结合班级家长资源及幼儿的兴趣自选区角。教师还鼓励幼儿学习农作、渔猎技巧,幼儿在传承工艺的同时也乐在其中,很乐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手工艺作品。

(三)挖掘民俗特色中蕴含的文化宝藏

民俗文化是独有的文化宝藏。太湖周边地区有着珍贵的民俗文化资源,例如,每月农历逢四便会举办“四郎赶集”活动,笔者所在幼儿园也会举办“小四郎赶集”活动,幼儿在园内买卖自备的商品,感受交易、叫卖的乐趣。与普通跳蚤市场有所不同的是,在“小四郎赶集”活动中售卖的物品都是幼儿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笔者所在幼儿园的幼儿有一定的雕刻、编织等手工艺基础,也了解赶集这类民俗活动,“小四郎赶集”活动不光给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更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传承着民俗文化。除此之外,笔者所在幼儿园还开展了各种传统民俗主题活动,如结合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游戏,以每家每户自家的鸡蛋、鸭蛋为互动材料,在美工区开设“画蛋大王”活动,在生活区开展“我会剥蛋”游戏,在益智区开展“撞蛋争霸赛”。在中秋节,笔者所在幼儿园会结合当地文化特色,在美工区中投放麻布、丝线,请幼儿设计汉服,用周边的花草制作团扇、花草灯,凸显中秋特色文化;端午节时,用太湖里的芦苇、艾草编织香包也是笔者所在幼儿园具有民俗特色的游戏活动。

幼儿教学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本土文化给幼儿园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生活中处处皆是教育资源,笔者所在幼儿园又有着得天独厚的太湖文化资源,因此,教师应当挖掘太湖文化中适宜的区域游戏材料,开展有效的区域游戏,提高游戏质量,循着前人的脚步,让教学之路不再难走,让本土文化真正地融入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

太湖笔者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老师,别走……
中医的特色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完美的特色党建
太湖思变2017
太湖揽春
太湖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