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的文献计量分析与学术进阶展评

2022-03-11李文君梁丽芝

宜宾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全观发文期刊

李文君,梁丽芝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认为,“现代性 总是涉及风险观念”[1]195-196。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评价中国所处的风险状态:“当代中国社会因巨大的变迁正步入风险社会,甚至将可能进入高风险社会”[2]。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3]。伴随着风险事件的频繁爆发及国家安全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学术界提出运用总体国家安全观防范化解社会风险具有实践价值共性和理论普适性[4],并基于文献计量视角对社会风险和国家安全分别展开研究[5][6]。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紧密联系,但鲜有学者运用知识图谱法对两者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旨在通过文献计量法对国家安全和社会风险领域的作者、机构、发文期刊及高被引文献等进行分析,客观审视其演化历程,全面呈现1998-2020年该领域知识概貌,突破了学术界对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分别展开研究的局限,并对其学术前沿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社会风险有效治理提供新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文拟采用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法作为研究方法,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整理,清晰展示科学知识发展进程及结构脉络,直观反映某一领域研究现状和学术前沿。在研究过程中,运用CiteSpace对突现词、高被引文献等进行计量分析,运用Ucinet对作者合作、机构合作情况进行分析,客观展示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学术图谱和演进趋势。

(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研究数据作为论文的着力支撑点,其来源、权威性、学术价值高低至关重要。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简称CSSCI)在学术界声望高,使用频率高,收录文献全面。为确保数据权威性和可信度,以CSSCI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以高级检索式“篇名or关键词=国家安全or社会风险or社会危机or社会动荡or社会失序or社会冲突,入库时间=1998年-2020年”,共检索2 312篇文章,从中剔除转载类、评论文献、重复文献及与国家安全、社会风险研究无关的文献120篇。最终,共筛选文献2 192篇。

二、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文献计量分析

(一)文献产出时间

纵观CSSCI数据库收录的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文献发文量(见图1),发文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8-2003年发文量处于较低水平,平均每年50篇左右,属于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研究的起步探索阶段。2004年发文量迅速增长到94篇,以后平均每年以95篇的发文量并保持这一水平直到2013年,属于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研究的发展丰富阶段,这一阶段“非典”、南方雪灾、5·12汶川地震和拉萨3·14事件等突发公共危机事件从非常态到常态蜕变,给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的研究提出了严峻命题。2014年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发文量再次出现跳跃式增长,达到159篇,到2015年达到顶峰状态,2014-2020年,其发文量年度分布略有起伏,但整体显现下降趋势。这一阶段主要受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国家安全委员会成立、中美战略竞争、地缘政治及国际安全形势的影响。由此观之,学术界对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的研究受国家政策、战略思想及国际形势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并与国际国内安全风险现实联系紧密。

图1 1998-2020年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发文量统计

(二)学术群体

1.核心作者

对文献作者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某领域的核心作者及作者合作情况。经整理统计,1998-2020年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涉及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童星、吴忠民(21篇),其次是刘跃进(18篇),马振超、顾海兵(14篇),刘建飞(12篇)。根据文献计量学的普赖斯定律,某一领域的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应满足公式:

其中,nmax代表最高产的作者发文量,m代表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数,即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的核心作者的最低发文量为:

在国内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作者发文量在3篇及3篇以上的作者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共有104位。这104位作者共发文633篇,人均6.08篇。在核心作者中,以吴忠民、童星、张海波为代表的作者关注社会风险的运作逻辑、形成机理、防范机制及其评估与治理;以刘跃进、马费成、张家年为代表的作者则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对国家安全情报体系、国家安全学科等进行了客观梳理。限于篇幅,核心作者发文数量结果未作展示。

2.作者及研究机构合作网络

学者、专家合著是合作研究的典型模式。作者合作网络图能展现其研究领域合作情况。运用Ucinet对国家安全和社会风险领域作者合作情况分析(图2)。图中节点代表作者,节点间连线代表作者合作关系。结果显示:作者合作网络图谱中孤立节点所占比例最大,说明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作者大多处于“孤岛”状态,2人合作关系所占比例其次,3人以上作者形成的学术团队仅有5个,其合作密度是0.001 1,说明我国研究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的作者合作松散,仅有的少部分合作关系也大多是基于地缘的被动合作,尚未基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建立其成熟合作关系,客观说明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信息共享不足。同时,对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研究领域发文机构分析,发现该领域机构合作大部分是基于地缘的被动合作,其合作密度是0.000 9,表明该领域机构合作网络松散,尚未形成基于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建立跨地域的机构合作关系。限于篇幅,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图未作展示。

图2 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作者合作网络图

(三)高被引文献

高被引文献通常被视为某一研究领域的知识基础来源[7]。经统计,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十的文献(表1)。除《中国社会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一文发表于1999年,其余9篇文章均发表于2003-2014年间,即2003-2014年是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的标志性时间段,与前文分析2004-2013年是其研究领域的发展阶段基本吻合。该阶段发文量呈现跳跃式增长趋势,并产出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文章,群体性突发事件、转型时期社会风险及其治理、“非传统国家安全”等内容是高被引文献关注焦点,奠定了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的研究基础,在后期深入研究中发挥了基础性引领作用。

表1 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高被引文献前十位

(四)文献来源期刊

期刊的发文量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期刊所刊载的文献数量,是文献与信息统计分析的关键指标[8]。整理分析1998-2020年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2 192篇文献共发表在152种不同的CSSCI核心期刊中。根据文献计量学的布拉德福定律:即按照定向顺序,将期刊按某领域发文量排列,可将来源期刊划分为针对某一领域的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三类区域期刊数量比例为1:n:n2。根据此定律,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发文量在60篇及以上的11种期刊共发表文献1 127篇,约占该领域总发文量的52.78%,即该研究领域来源期刊集中程度较高;发文量在11~56篇之间的33种不同的期刊共发表文献669篇;发文量在1~10篇之间的108种不同的期刊共发表文献369篇。

因此,发文量在60篇及以上的期刊属于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研究领域的核心区期刊,发文量在11~56篇之间的属于该领域的相关区期刊,发文量在1~10篇之间的期刊属于该领域的非相关区期刊。核心区、相关区和非相关区期刊的数量约成1:3:9的关系。为清晰展现该领域来源期刊,整理了核心区和部分相关区期刊及发文量(表2)。

表2 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核心区和部分相关区来源期刊分布

三、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学术进阶图谱

运用Citespace描绘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的关键词时区图谱(图3)和突现词(图4),得到侧重时间维度的知识图谱,有助于分析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阶段性特征,探究其前沿热点。

图3 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的关键词时区图谱

图4 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图

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的阶段性特征不仅是研究不断拓展与深化的结果,也与各阶段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紧密相关。对2 192篇文献的综合分析,我国1998-2020年的23年中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进展分为三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1998-2003年)、发展丰富阶段(2004-2013年)和深化研究阶段(2014-2020年)。

以新安全观为主导的起步探索阶段:由图1、图3和图4可知,这一时期属于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起步探索阶段,研究成果数量相对较少,仅占总体的13.2%。研究热点有经济安全、新安全观、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等。新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核心,国家安全为基础,是传统国家安全的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依托。互信协作是追求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大势,新安全观为经济安全创造外部发展空间、充足资源要素等发展机遇[9]。

以实践为主导的发展丰富阶段:由图1、图3和图4可知,2004-2013年是我国社会风险和国家安全研究领域的发展丰富阶段,此阶段发文量占总体的43.4%。这一阶段突现词有国家安全战略、非传统国家安全、和谐社会、社会冲突、社会风险、群体性事件等。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为维护国家安全而提出的一系列的战略主张、规划与目标,从而有效应对各类安全风险与危险,保障和增进国家利益[10]145。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邢悦对冷战后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进行文本分析,认为美国政府对战略环境认知的改变是美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主要原因[11]。韦宗友认为,随着中国快速崛起,美国在经济影响、海权优势、科技优势等方面“倍感焦虑”,面对美国对华的战略调整既要采取积极措施应对,也要防止中美关系走向对抗[12]。非传统国家安全是指非军事安全因素导致的国家安全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关联性等特征,在一定条件下,非传统国家安全和传统国家安全可以相互转化[13]。社会风险分为传统社会风险与非传统社会风险,对传统社会风险依据制度化、程序化方式治理,而非传统社会风险需要人类的经验理性和有效技术加以识别与应对[14]。高山运用“满足性失灵”解释社会风险形成原因,从实证分析角度验证了存在“场域-感知”“场域—行为”“感知—行为”三条路径推动环境风险向社会风险转化[15]。朱正威建议将“维稳”关口提前,在决策事项出台前进行社会风险评估[16]。童星结合效果评价与过程质量评价初步构建社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17]。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导的深化研究阶段:由图1、图3和图4可知,2014-2020年为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的深化研究阶段,此阶段发文量占总体的43.4%,突现词有国家安全审查、社会治理、国家安全学、情报工作、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委员会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为国家安全工作和社会风险治理提供行动指南。伴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和国内国际形势发展,社会风险治理模式亟需向“利益共享—政府信任—多方合作”模式转变[18]。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开展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方式。邢政君从印度国家安全审查的立法模式、审查基本框架以及印度对中国企业投资项目国家安全审查等方面分析了印度外国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及其影响[19]。情报工作在国家安全中发挥了引领、服务和保障的作用。张家年、马费成基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视角,分析了我国情报工作的内涵、作用及流程,将人工智能、社交媒体、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广泛地运用到国家安全情报工作中,推动情报工作在服务国家安全与引领国家安全的作用之发挥[20]。

四、总结与展望

基于已有研究,将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关联进行分析,突破了学术界对社会风险和国家安全分别展开研究的局限。通过对CSSCI数据库检索的1998-2020年23年间的2 192篇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的研究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与可视化分析,有以下发现:

一是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研究经历了以新安全观为主导的起步探索阶段、以实践为主导的发展丰富阶段、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主导的深化研究阶段。学术界以国家安全和社会风险为研究起点,探讨了社会风险、社会危机、社会冲突缓解和治理的有效途径,为实践界防范社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分析了国家安全观的演进历程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发挥情报工作、人工智能等在服务、引领与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

二是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的核心区期刊有情报杂志、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安全研究等,该领域核心作者主要有吴忠民、童星、刘跃进、张家年、马费成等。通过对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的作者合作和机构合作进行分析,发现国家安全或社会风险领域作者和机构合作松散、合作呈现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加强国家安全与社会风险领域的作者及机构合作,促进研究由封闭转向开放是学术界未来相关研究的应有之势。

目前,我国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领域仍有较大拓展空间,未来研究应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预警社会风险临界突变点。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相互对立且紧密联系,但并非所有的社会风险都会上升为国家安全风险。因此客观评估我国社会风险态势,敏锐洞察社会风险之动态变化,预警社会风险之临界突变点或阈值,构建合理有效的社会风险治理模式,为实践界保持社会稳定,维护社会安全与国家安全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二是注重数智技术在社会风险治理与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3]。数智技术赋能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也是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治理转型的重要方向。因此,将数智技术嵌入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治理过程中如何有效防范技术异化以及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在社会风险及国家安全治理中的作用,需要加快其法制体系的建立来防范社会风险,保障国家安全是未来的核心议题之一。

三是建立并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理论体系。近年来,我国对社会风险的大部分研究基于社会风险概念、传导路径、评估体系和治理路径等具体问题的碎片化讨论,尚未形成社会风险研究的理论体系。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今天,国内社会矛盾凸显,各种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问题复杂交织,我国关于社会风险的研究起源于西方的风险社会理论,并不完全适合解释我国现实状况,未来研究应结合我国本土特点,将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紧密关联,不断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风险治理与国家安全理论体系。

四是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的研究范式探索。国家安全现实主义流派认为:国家主权是国际秩序最高形式的权威,国家存在于无政府状态之下,要保持发展强大的实力应对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捍卫国家利益,且国家安全利益不可调和,通过均势论、霸权论、地缘论消除安全困境。建构主义流派认为观念、文化、认同、机构等因素是关键,其安全合作与文化认同理念有助于相互认同的社会规范结构形成,减少其不确定性。风险制度学派系统反思了工业革命带来的风险,将社会风险作为一种客观事实,暗含了现实主义。风险文化学派认为社会风险源自人的主观构建,人类增长的知识使人们更加清晰地意识到已有的或潜在的威胁,构建更多的风险,暗含了建构主义。社会风险与国家安全关联研究范式的探索有助于弥合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研究之间的鸿沟,是未来学术界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

猜你喜欢

安全观发文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期刊问答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