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公安交管实战输送高素质人才
2022-03-11谭跃由受访者提供
文|本刊记者 谭跃 图|由受访者提供
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部门协作、跨学科融合。作为交管工作的“主力军”,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与时俱进,着力提升队伍的综合治理能力,以应对新时代下不断出现的交通新问题。公安交管工作水平的专业化推进,离不开公安院校的后备人才输送。如何培养精于实战,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的专门人才?本刊近日专访了北京警察学院交通系专业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李洋。
本刊记者: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一门什么样的专业?
李洋: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公安高等院校根据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立的学业类别,作为公安院校的传统专业,具有鲜明的公安特色和长期的历史积淀。
从专业历史来讲,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密不可分。该专业最早源于公安院校的交通警卫专业,而后随着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职责定位、业务体系和工作内容上的日臻完善,形成了现在的专业体系。可以说,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是与公安交通管理实战同步发展、同步成长的。
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说,传统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属于公安技术类专业,而现在更趋向于集工学、法学、管理学于一身的应用型专业,在锤炼过硬政治素质的基础上,注重警务实战能力培养,目标是为公安机关培养从事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
从课程体系来讲,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包括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交通工程学、道路交通秩序管理、道路交通控制学、道路交通事故处理、交通心理学、道路交通警卫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交通指挥与疏导、交通管理与综合执法、交通事故处理与现场勘查、交通管理应急处突等专业核心能力。
本刊记者:如今道路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如火如荼,在科技兴警面前,您如何看待传统的交通工程技术?
李洋:科技的进步与普及带来生产力的提升与管理效能的飞跃。传统的交通技术在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快速发展的今天更有其重要的意义。
其一,交通工程技术为交通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人、车、路、环境基础,从系统工程和安全工程的角度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传统交通工程技术是在交通工程学、人体工学、交通心理学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并完善起来的,掌握并运用好传统交通工程技术仍是交通管理者的基本功。
其二,传统交通工程技术在交通组织设计、交通设施设计、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保卫等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不但从根本上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与精细化水平,而且为交通管理科技应用发展提供良好实施条件。这也是国家目前大力完善交通建设相关标准的重要原因。
其三,在实际工作中要实现共同促进,不可偏废一方。必须认识到,交通管理科技应用是在传统交通工程技术基础上的技术升级与能力扩展。
本刊记者:您认为道路交通管控的本质是什么?改善道路交通环境,需从哪几个方面重点发力?
李洋: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畅通、有序,提高人民群众出行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终极目标。道路交通管控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于公安交通管理工作而言,管控的本质是以法律为依据,以交通工程技术和科技应用为手段,通过对交通秩序的组织、对人员和车辆的管理,提升交通安全水平。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宏观上,根据城市交通发展与需求,做好道路交通的整体规划,像近年来提倡的绿色出行、慢行交通、共享交通、交通一体化等新的交通理念,均是从需求侧提出了交通环境改善的标准和努力方向。这与道路交通环境改善在传统意义上的认识有所变化和发展。
微观上,道路交通环境的改善要重点做好交通精细化管理与施策,包括明确各类交通参与者的道路通行权利、优化道路出行路径、提高出行的便捷程度、提高道路设施的服务水平等很多方面。
需要强调的是,交通文化或交通文明的作用不可忽视。道路交通环境为人服务,也由人搭建,希望所有交通参与者在出行过程中能够守护文明、崇尚礼让、彼此尊重。
本刊记者:公安院校应如何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安实战工作需求?
李洋:首先,必须强化政治思想洗礼,培养忠诚战士。通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贯彻“三全育人”标准,引导系好从警第一粒扣子,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行为养成、纪律作风和战斗精神。
其次,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紧紧围绕专业高层次公安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公安队伍建设要求,推进课程体系建设,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启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使学生在校内掌握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工作后能够展现出分析和解决公安实战问题的基本技能。
最后,适应实战需求,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公安工作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和更为复杂的问题,因此,在加强人才培养上要注重战教融合、加大实践教学比重,通过实践教学基地、专业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推广普及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完善技能训练体系,提升教学效果。此外,深入推进“校局合作”,与实战单位一同办学,推进实战化教学改革,加速警、学、研、教深度融合,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期间,就要培养学生更广的视野、更新的理念、更专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