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意者的独白与辉光
2022-03-11郭艳
郭艳
小说《嫁妆》讲述的故事很老套,一个不通世故的无能的文艺老青年靠着失业救济金生活,在世俗层面没有尽到为父的责任,然而却依然舐犊情深,将自己唯一的一间小房子作为嫁妆赠送给了女儿。
如果放在1990年代,这个文本可能会被叙述成为一地鸡毛的故事,人性的平庸琐碎与生活的艰难刻板并存,活着毕竟是最现实的选择。然而在经过几十年中国式现代生活浸润之后,中国作家毕竟开始有所不同。或者说,中国城市生活经验所提供的现代性审美开始在一批作家中觉醒,这种日渐萌发的现代性审美意识是现代个体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选择的内省和体悟。这个文本题目是“嫁妆”,然而“嫁妆”作为一个象征性符码并非仅仅表达现实伦理自身,而是通过“嫁妆”表达主人公现代个体闫冬对于婚姻、情感和伦理的独特体悟。
作为一个现实生活中失败者,闫冬缺乏对于情感、现实生活和婚姻情感的基本把控能力,一直作着几乎徒劳的努力。他的缺陷是实实在在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却一直保有清醒的伦理和价值判断。对于出轨的妻子,他选择了放手而并非貌合神离地生活下去;对于被前妻歪曲的出轨事件他选择了沉默,不去伤害孩子对于妈妈的信任;对于用劣质物品玷污亲子情感的情人,他选择了放弃;对于自己没有尽到养育责任的女儿,他拿出了自己仅有的一套房子作为嫁妆……叙述者在讲一个现实生存语境中的失败者,然而文本的内蕴却指向这个所谓失败者对于现实的抗争。他在日渐颓败的人生境遇中,一直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东西,比如他有自己的伦理的判断——无法假装原谅妻子对于情感的背叛,为虚伪的婚姻而苟且;他保有人性的宽厚——不揭示和前妻情感龃龉的真相,保有结发夫妻的一丝情分;他有父爱的执着——远远看着女儿成長,内心一直保有深沉的感情……
《嫁妆》通过极短的篇幅讲述了城市小人物的日常以及试图打破机械日常的挣扎和抗争。
《嫁妆》作为一个出色短篇的意义在于:它开始尝试叙述一种颇具新质的中国男人形象。这种类型的男性(有些是父亲们)袒露着生活中的狼狈与颓败,他们可能是现实生活中的失意者或者失败者,然而在被视为贫穷和卑贱的同时,他们依然尽可能地保有伦理和价值选择的自由,在现代性生存的夹缝中挣扎着抵达那些光亮的语词:文艺的滋养、宽厚的人性、纯粹的情感、深沉的父爱……或许在以厚黑、权谋和学而优则仕的中国式男人世界中,这些失败的男性们一文不名,然而在人性的维度上,他们向光而生的失意人生恰恰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某种本质真实——失意者的独白是可贵的,失意和失败的背后往往指向人性的丝缕辉光。
责任编辑 侯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