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绝望中才能感受到希望的可贵
2022-03-11王松
王松
前言:风格
最近几年,玄幻类网络小说和都市类网络小说越来越难写,甚至有人开玩笑说,这两类小说只有“大神”敢碰。之所以会越来越难写,是因为写这两类小说的人最多,玄幻类网络小说自不必说了,在网络文学的发展初期,曾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玄幻小说,很多题材都被不同的作者多次写过,已经很难再出现新的题材。所以,这类题材的作品,除非写得非常精彩,不然读者并不会有耐心看下去。而都市类网络小说,则是因为选择这个题材的作者很多,毕竟看小说和写小说的人,大部分都生活在都市里。都市里的环境,都市里的规则,都市里的精彩,都市里的龌龊,大家最熟悉,所以,这类题材是很多作者的第一选择。这两类小说写的人多了,竞争就大,除非写得很精彩读者才会买账。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前文中所说的“大神”,有自己的固定读者,只要不是写得太差劲,读者一般都会买账,而且读者也更希望看这些“大神”的书,起码有保障,很少会出现断更或突然就不写了的情况。所以,近些年比较不错的玄幻类网络小说和都市类网络小说,要么是“大神”的作品,要么设定很新颖。
现在网络小说家多如牛毛,那些能被人记住,或者说比较成功的小说家,再或者说所谓的“大神”,无一例外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都市类小说中,作者会说话的肘子(以下简称肘子)的风格已经不能用独特,而是要用奇特来形容了。
一般来说,都市类网络小说要想让读者看下去,内容首先要足够幽默。特别是这类小说中的场景和一些情节大家都太熟悉,如果不做一定程度的加工,很难吸引读者看下去。比较简单的加工,就是让情节变得幽默一些,或者讲述的方式幽默一些。
在这方面,肘子另辟蹊径,往往从一个很奇怪的方向让人感受到不一样的幽默。比如在《第一序列》第十五章中,任小粟(该书的主角)要在镇上开一个“刀伤门诊”,但因为没有病人,任小粟就想着自己拿刀去砍人制造病人。颜六元(书中的角色)还形容这叫“自产自销”,最后任小粟还后知后觉地说什么“不能被利益冲昏头脑”。
这是肘子最明显的风格之一,总有一种脑回路不是很正常的错觉,但确实很好笑,有很多读者都说,看着看着就笑出了声。经过《大王饶命》和《第一序列》的磨练,肘子的语言逻辑已经变得很像相声里对“包袱”的应用,就比如这段对“刀伤门诊”的描写,不光有“包袱”,还利用角色之间的对话“翻包袱”,制造出更强的幽默效果。
在《大王饶命》中,对主角吕树的塑造还可能有猎奇的目的,但是到了《第一序列》里的任小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肘子对这类说话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已经驾驭得轻车熟路。渐渐地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角色和对话,构成了肘子的风格,这更像是他的标签,让读者能通过短暂的阅读就能记住他,并记住他的作品。
一、循序渐进
如今的网络小说市场,似乎已经快要度过那个最浮躁的时期了。近几年来,随着那批喜欢看网文的人逐渐步入社会,感受到了生存的艰难,一些网络小说那种画大饼式的价值观,和以“爽文公式”为主的故事结构,越来越无法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
所谓的“爽文公式”是指,把情节和故事构架、人物等等“公式化”,在写作过程中不停地套用这些公式制造许多雷同的情节或者爽点,致使写出来的小说,看上去像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工业产品。笔者在其他的文章里提到过,这类的网络小说,极大地伤害了网络文学的市场,让许多读者都丧失了阅读的乐趣。
如今随着读者越来越成熟,“公式”类型的网络小说越来越不受大家欢迎,反而是那种创意新奇,或者是有一定专业性的小说,渐渐受到读者的青睐。现在基本上只有学生还喜欢看那些热血、爽点多的小说的,但终究有一天,他们的阅读习惯也会越来越成熟。
另外,如今的网络小说市场也越来越规范,已经有了基本的公平和公正,像之前靠旁门左道能让自己的书得到曝光度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比如之前很是猖獗的刷票,一般而言小說的排名、曝光程度等等,都来自读者的投票。
这个规则看上去是不错,只要读者投的票越多,作品的曝光度就会越高,从理论上来说好作品的排名就能靠前。可是有很多人却利用这个规则钻空子,比如有的商人注册了大量的账号,提供刷票服务;而有的作者心怀侥幸心理,想要提高自己作品的曝光度,不是通过自身的努力让自己的写作水平提高,而是希望借助于外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竟然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笔者之前在起点中文网的作者群里,曾经看到一些老作者说过,之前票贩子猖獗到在作者群里问大家需要多少票,一度小说的排名跟质量和读者的喜爱无关,是由作者想出多少钱刷票、票贩子手里有多少票决定的。很多作者都要被迫刷票,这虽然是一种违规现象,但是很多时候交易的双方其实都不是那么罪大恶极,只是环境使然,他们不得不这么做而已。
随着最近几年网络小说市场的规范化,票贩子越来越没有了生存空间,笔者听说最近几年许多文学网站都把票贩子告上了法庭。大快人心之余,小说市场也越来越公正,只要努力、坚持,就会有一定的成绩。
其实市场有这样的进步是必然的,首先整个社会的风气都在朝越来越公正的方向发展,一些之前藏污纳垢的行业越来越没有了生存空间。另外主要的原因,还是网络小说的读者群体成熟起来了,很多书虽然票数多但是如果不够精彩,读者照样不会买账。如果一个网站排行在前面的小说质量很差,读者就会逐渐对这个文学网站失望,有很多文学网站都是因为没能完成向更公正的方向转型而倒闭。
所以,如今还比较活跃的网络小说作者,基本上都是有些真才实学的,起码是经过了几本书的锤炼,才有了自己的风格,也有了些名气。肘子就是其中之一,在写《大王饶命》之前他已经写过几本书,但成绩一直不温不火,不过那几本书却给他打下了足够的文学基础,之后才成就了《大王饶命》的精彩和好成绩。
现在有些名气的网络小说作者,他们的写作功力,基本上都是通过创作一本本书积累起来的,读者也是一点点累加起来的,已经很少出现“一炮而红”的现象。当“捞偏门”不再是一個行业的主流思想的时候,这个行业基本上就成熟起来了。
就写作功力而言,从《大王饶命》到《第一序列》,又能感受到肘子的写作功力有精进。就拿开始那几章来说,《大王饶命》写得还有点“情节赶着梗走”,但《第一序列》的开头就很有味道了。
所谓的“情节赶着梗走”是指,大部分作者在创作的时候,都是以点带面式的创作方式。先想到几个不错的梗,或者几个不错的设定,再用情节和人物把这些梗或者设定串联在一起,这就是以点带面。这个过程如果操作得不好,就会让人觉得情节不是很顺畅,或者情节的走向有点牵强。
在《大王饶命》里,一开始关于吕树(该书的主角)的许多情节是重复发生的,或者说雷同度很高,这样的情节会让人有些疲惫。另外,在一开始的几十章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肘子想要讲一些段子让读者觉得好笑起来,为了讲出那些段子,剧情甚至都可以做一些牺牲。比如吕树发朋友圈的操作,不光是类似的朋友圈内容出现了好几次,为了讲出一个段子,还得让配角们往段子的方向配合。
到了《第一序列》里就好了许多,任小粟虽然说话还是那么噎人,但是主次关系找到了,情节的稳定推进变成了重点,一些段子有机会就讲,没机会就往后放放。这样情节就变得更吸引人,偶尔出现的笑料则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故事都看起来丰满了不少。
前文中提到过,任小粟比吕树在性格方面成熟了不少,不是说任小粟的年纪更大了,而是说肘子对这种性格的人物驾驭的手法更娴熟了。新颖的创作无非来自设定和人物这两个方向,吕树这个人物身上还给人一种肘子在寻找创作新意的感觉。
像吕树喜欢噎人的性格,乍一看的确是很吸引读者的,不过这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多见,肘子操作起来也没有太多的参照性,所以,吕树这个人物在前期的时候就只有新奇,但是整个人物性格略显僵硬。
而任小粟的性格已经很自然了,这个精进的最直观表现,就是任小粟这个人物的一言一行都看上去非常自如,不会看着看着突然有“出戏”的感觉。每个正在用心或者曾经用心过的网络小说作家,每一次进步,都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取得的。
二、独特的价值观
现在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大概是60后到90后,简单区分的话,60后和70后是现代社会的“定海神针”,80后和90后还处在奋进的层次。这四个年代的人,都经历过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社会大变革,那时候60后的价值观都已经基本上成型了,却还要经过大变革的洗礼。这就好像是一根刚刚发育好的腿骨,正当坚硬的时候,非要砸断了让它重新长,其中的痛苦程度可想而知。
而70、80后、90后三个年代的人,则是在价值观的变化当中有些迷茫。特别是70后,他们出生的年代国内的经济情况还比较困难,再看看现在,从各个方面来说,跟他们出生的年代比起来,简直天翻地覆!几十年间的变化,比以前几百年几千年的变化都大。
社会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就一定会产生一些新的价值观。对于网络小说来说,价值观是一部小说的“中心思想”,是至关重要的东西。又因为网络小说的读者范围很广,作者需要紧扣读者的价值观,所以网络文学中的价值观,几乎是现代人价值观的一种表现。在这方面,网络文学中的价值观基本上能代表80后和90后两个年代主要的价值观,读者也能从书中感受到现代的价值观比起过去的价值观所发生的变化。肘子的书,就具备符合现代大众审美的价值观,他的书不光风格特殊,人物和情节、想要表达的意义都让人觉得很舒服,不做作。
在网络文化发展之初,“人至善”或者“侠义”的价值观是主流,主角就像大侠一样会出手帮助弱者。而被帮助的弱者,也会回馈给主角善意,这就形成了一个以良善为主的价值观体系。这个价值观体系主要来自20世纪,现在很多人已经不太认同这个价值观了。倒不是说以前的人更善良,或者说现在人心不古了,只是现在的社会环境有了变化。
可以拿现在的邻居关系跟20世纪的邻居关系作比对,20世纪的时候,农村的邻居基本上都沾亲带故,互相照应,感情深厚是应当的。而住在城市里的邻居,则因为那时候的娱乐项目太少,夏天遛弯儿的时候一起聊个天,几户人家凑起来打扑克、打麻将,便是那个时候主要的娱乐项目。
再看看现在的邻居,随着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住在同一座楼上的人可能来自天南海北。就算是小城市的楼房住户,都是从周边村镇聚集过来的,但肯定也是不沾亲不带故,也不大可能是同事。邻里之间在搬到同一栋楼之前没有什么交集,现在虽然成为了邻居却也不会有更多的交集,所以,邻居与邻居之间的关系就冷漠了起来。
另外,现在一部手机就能从早上玩到下午,年轻人几乎告别了集体娱乐活动。唯一的扎堆的地方可能就是陪孩子去乐园玩,或者去接孩子放学,这些活动都无法构建牢固的社交关系,可以忽略不计。像原先沾亲带故的农村,也因为青壮年大多数都去了城市发展,人口逐渐开始萎缩,渐渐无法代表当代主要的邻里关系。
同时也是因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机会多了的同时,竞争也变大了。年轻人互相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毕竟在地铁上遇到的陌生乘客,可能就是未来的竞争对手。就算没有这样的想法,在陌生的环境里也不会贸然跟陌生人交流,所以“低头族”出现了。
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利益的驱使也让城市居民在心理上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碰瓷的出现,让心存善良的人吃亏。比如层出不穷的骗术,利用的就是人们的同情心行骗。比如企业以利益为主,许多企业喜欢以画大饼的形式蒙事,或者伤害员工的利益,同样也是那些善良的、容易听信别人言论的人吃亏。
在全球利益化的当代,以前一些高贵的品格,现在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同时如同侠客一般的价值观,在人们的眼中渐渐有了做作的既视感。这个变化不是由人们的品格或者文化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环境和生存环境所决定的。
笔者还依稀记得,在十几年前还发生过不少“养老难”的问题,好像经常出现孩子不愿意给老人养老,老人生活艰难的新闻。那就是新生的利益观念跟原先的道德观念发生了冲突的原因。這几年为什么这样的新闻少了?因为这些年大部分人都富裕了起来,自身的利益和道德之间的冲突不再那么大了,通俗点说就是大部分人也不差这几个养老的钱了,所以,这样的新闻自然就少了。
第一,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冷漠了。在城市里很少有亲人的关照,同事也不再是计划体制的工厂里那种终生都是同事的关系,整个城市的温度都似乎变得冷清了不少。
第二,现代社会更看重利益,以及对经济上富裕的向往,利益会让许多人铤而走险,也会让许多人打破道德底线。
社会发生了这样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比较明显的变化就是,现代人不再轻易表露自己的善良。因为在现在的都市森林里,善良往往得不到善意的回馈。
在肘子的书中,主角的价值观之所以可以得到读者的认可,就是读者认为主角的价值观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在《大王饶命》中,吕树是个孤儿,生活非常困难,因为他的同学都带着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他对同学们也就没表达过太多的善意。但是吕树的生命不是黑暗的,也不是孤僻的,即便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也不偷不抢,而是自食其力。一个高二的学生,要在凌晨起来做茶叶蛋,然后去住处附近的早市上卖,卖完了茶叶蛋才能去上学。
一方面,吕树对那些来自同学的冷漠报以冷眼;另一方面,他又自力更生,即便面临再大的困难,做人也有底线。同时因为早餐摊的几个邻居对他多少有些照顾,他也愿意用善意去回馈。
比如在吕树卖茶叶蛋的摊位旁边有个早餐店,这家早餐店的老板李国阳之前也在自己店里顺便卖茶叶蛋,但是他知道吕树这个小伙子的难处后,他就不卖茶叶蛋了。这些吕树都记在心里,在他有能力之后,也报答过李国阳。
这是吕树的价值观,也是肘子一直在表现的价值观:有底线;知恩图报;该反击的时候不要含糊!
这个价值观相较于20世纪的价值观已经有了明显的区别,由向世界播撒善意变成了恩怨分明。后来,肘子还利用《第一序列》里任小粟这个人物多次表示,对别人的善意有时候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所以,善意是要留给对自己有善意的人的,不能随便乱给,这是一种“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表现。
如今大家的思想都开放了许多,起码一些道德绑架是绑架不了人了,比如“以德报怨”的论调就已经蒙不了几个人。可以说是现代人更现实了,也可以说是现代人更朴实了,现在人们的价值观更贴近人们的本性,会主动抛弃一些花里胡哨的论调!
这样的价值观对不对,现在不应该有定论,只能说这是符合现代社会环境的价值观。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能守住底线就已经很不容易,能知恩图报就更值得赞扬。如果以后大家变得越发富裕,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小了,那时候的价值观又会为之一变。期望那一天早些到来,可以预见,那时候的价值观会变得更美好。
三、不一样的世界
网络文学的出现,标志着民间文学的兴起,在这之前小说类的文学作品也有许多,但渐渐地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一来是出版类小说出新的速度慢,一本小说从创作到印刷再到发售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时间的过程。同时出版类小说的作者,一般都没有更新压力,虽不至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但写作时间上是比较宽裕的。所以写得慢,印得慢,发售得慢,渐渐地无法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了。二来就是以前那些小说的价值观,渐渐地令广大读者难以接受。比如20世纪的武侠作品,里面那些大侠有的时候好得过头,有的时候为了报仇什么的又狠得有些过头。而文学名著所体现的价值观,太多都是脱离生活的,一点儿也不接地气。在那个个人价值观还没有得到张扬的年代,这些剧情还觉得没什么,但是如今思想越是解放,越会觉得这些价值观有些问题。第三就是以前的小说所构建的世界,渐渐地不能再吸引人。古典名著《红楼梦》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但是现在大部分人更愿意去看网络小说,看《红楼梦》就像是喝药一样难受。为什么会这样?
一个原因是《红楼梦》更适合作为一个研究的素材,一部代表性作品,而现代大部分人已经不喜欢这种藏着掖着的表达方式了。所以,《红楼梦》一直在文学界有很高的地位,但如果在街头随便拉住几个人随机采访一下的话,应该很少会有人说喜欢看《红楼梦》这类的小说。
不是说现代人的文学素养低了,而是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特点。况且就算是清朝和民国时代,看懂《红楼梦》的人也不多。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以前的人好像是文学素养高,其实那个时候读书更像是一个职业,能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很少,也更专业,所以看上去文学素养高一些。
现在已不再是那个拿着几本线装书,摇头晃脑读来读去的时代了,现代的读者手里有一部手机,有几分钟闲暇就能看几页书。所以,现在的书更亲民,内容更接地气,自然也更容易表达大多数人的想法和思绪。
另一个原因是《红楼梦》构建出来的世界,渐渐地不再那么吸引人。首先,如今的读者很少会有专家读者,大家读书更像是一种娱乐,上一天班学一天习都挺累了,这时候看些阳春白雪的东西是看不下去的,大家更愿意看点能让人精神放松、能让人觉得新奇的东西。
所以,网络小说构建起来的新奇世界,很符合大部分读者的期望。为什么一些讽刺生活的小说渐渐落寞,而像网络小说这种张扬想象力的小说大行其道?这并不是什么文学的没落,而是现代人一种求变和思想进一步开放的表现。同时,也是现在的生活富裕了,相对来说公平公正了,所以,很多人已经不太在意生活上的鸡毛蒜皮,而是希望得到想象力方面的满足。
况且,在网络小说里构建出来的天马行空的世界,也不耽误对人性的讽刺。就拿《大王饶命》来说,书中构建出来的异能世界,就是对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种映射。比如书中一部分人开始觉醒超自然能力之后,社会立即分成两个阶级。以前是用金钱和权力区别的阶级,书中的社会则是因为超自然能力,区分出了不同的阶级。
肘子在这方面处理得很精彩,在书中有些人面对新的阶级丑态百出,有些人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根本没放在心上;有些人已经开始巴结新贵族;有些人已经在想象着怎么利用这次大变革攫取利益。
都市类的网络小说大部分都是给现代正常生活添加一个巨大的变数,在这样的变数下运行的畸形社会,其实更具讽刺性。肘子现在之所以是都市类小说的知名作家,就是因为他抓住了这种讽刺性的重点,让自己的作品有了一定的升华,不再只是讲一个稀奇古怪的故事。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知道为什么以前的一些讽刺生活的小说落寞了,因为那些小说许多是为了讽刺而讽刺。语言、句式很精炼,也很有味道,但是往往故事性却并不强。又有讽刺功能、故事性又强的,现在也依旧受大家的喜爱,比如汪曾祺老师的作品。类似的作家和作品还有很多,都是文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佳作。
可能很多人对文学作品还要具备趣味性表示不理解,其实这里面蕴含了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具备了趣味性才有更多的人愿意看,作者的价值观才能更广泛地传播。网络小说在文学性上可能稍显不足,但是在趣味性和想象力方面却是有过人之处的,这表现的其实是现代的广大读者希望超脱于生活,思想不愿意再继续被困于生活中的美好期望。
《大王饶命》这个名字看上去好像是一本以古代为背景的小说,毕竟有“大王”这个称呼。但其实该书是以现代都市为背景,加入异能元素的一本书,书名里的“大王”是指喜欢气人的“大魔王”吕树。
这本书的世界里有许多东西大家看着都不陌生,毕竟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取材。与日常生活所不同的是异能的觉醒,以及遗迹的出现,围绕着遗迹展开的争斗等等。这些遗迹和后来出现的“吕宙”(跟地球世界相连的一个超凡世界),就像是在现在都市开的一个个“副本”,但主要的故事还是围绕着现代都市展开的。所以,很多时候,书中的情节都是在讽刺现代都市的弊端。
后来肘子在《第一序列》里,对社会和人性讽刺的地方更多,该书直接架空了一个“废土世界”:不知道在多少年前,人类世界遭遇了一场巨大的灾难,幸存的人类在壁垒和荒野中苟活。
《第一序列》的世界观比《大王饶命》要详细很多,肘子设置了许多新鲜的设定,从细节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比如关于壁垒和集镇的设计,大灾变之后,名义上人类为了抵挡灾变后野兽的袭击,构建了巨大的由高墙圈起来组成的壁垒。在壁垒里的居民的生活水平,渐渐地回归到了灾变前的水平,但不是所有的幸存者都有机会进入壁垒,没能进入壁垒的,只能依托着壁垒的外墙构建一些简易的住房,在壁垒外面居住。
于是新的阶级产生了,一道高墙让壁垒内的居民和壁垒外集镇上的流民,完全生活在两个世界。对于壁垒的管理者来说,流民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大部分需要体力劳动的工作都由流民完成。而偏偏他们却是被歧视的人群,壁垒里面的人认为他们身上有病毒,认为他们天生就该受奴役。
不过壁垒里的居民也不是统治者,他们的思想和物质财产全部操纵在“财团”的手中。肘子曾经在书中说过,他构建《第一序列》这个世界的时候,查过不少关于偏见的资料,结果让他直冒冷汗,没想到世界上还存着如此多的偏见。有些偏见是国内的人无法想象的,毕竟我们虽然有贫富差距,但是人格上是基本平等的。
肘子自始至终都没有说他查到了哪些资料,笔者大概猜测,《第一序列》的世界观应该是以韩国和美国的一些社会现状为原型。这样一个世界很让人绝望,人文关怀变成了可有可无的遮羞布,在这样的世界里的偏见致使统治者视人命为草芥,构建起了一个利益至上、武力至上的糟糕时代。
这是网络小说对人性讽刺的优势,可以用改变生活环境的方式来突出矛盾。更重要的是,网络小说不是为了讽刺而讽刺,而是为了突出主角的价值观而讽刺。大部分读者其实更乐于看到对人物在善恶之间、差别之下的讽刺,以及对主角价值观的张扬。
四、画皮和画骨
一部小说的人物是一个很关键的元素,《大王饶命》和《第一序列》里面,吕树和任小粟这两个人物性格都比较特别。前文说过,这两个人的相似之处就是都喜欢怼人,肘子在《第一序列》里面还开玩笑说,任小粟的“气人等级”是完美级!而吕树更是以“气人为生”。这两个人物都非常精彩,可以说是以喜欢怼人而吸引读者的典范。
一般而言,写小说的时候创作主角、配角这样的人物,最多就是比较直爽一点,或者有心机,智商高一点,再或者有情有义,也就是这样了。而肘子笔下吕树和任小粟这两个人物,却分别撑起了小说的半边天。这是网络小说创作的一个很常见的方式,有很多作者都喜欢先勾画一个有意思的人物,再去思考把这个人物放到一些有趣味的情节里,以此作为一部小说创作的开端。
在这类的创作方式中,人物的性格一定要鲜明,曾经有一个时期,网络小说很流行以人物为整部小说重点的创作方式。这些小说的特点是,主角做了什么事读者不一定记住,但是主角性格大家一定会牢记在心。比如作者跳舞最近连载的《稳住别浪》,这是位老网文作家了,他大火的时代就是以人物为小说重点的时代。
这类小说的具体表现就是剧情流畅,以及张扬人物的个性,最重要的是人物很有魅力,让整个故事也变得很吸引人。可能是因为类似的小说,对情节和创意上的要求并不高,所以,这类的网络小说渐渐地变少了。
其实,网络小说行业现在也渐渐往專业化的方向靠拢,以前可以用一个人物支撑起一部小说,但现在不行了,人物只能是一部小说的元素之一。另外还需要精彩的创意和精彩的故事性,对故事的发展还需要有层次感、循序渐进之类的要求。
肘子的《大王饶命》基本上就是靠吕树这个人物支撑起来的,吕树这个人物的性格的确非常鲜明,在小说的初期,主要看点就是吕树的一言一行。虽然肘子也很注重小说的创意,但终究还是无法掩饰《大王饶命》在中后部的垮塌。
而且《大王饶命》只有吕树这一个人物很吸引人,其他的人物其实勾画得都不是太好。聂远勉强算是一个比较有特色的人物,但也只是有特色而已,不像吕树那么有血有肉。还有后来出现的陈祖安、李黑炭这些人物,起初还觉得很有特色,后来发现,这不就是一个弱化版的吕树吗?
特别是在全书的中后期,吕树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了,他无人可怼,无人可气了。在吕树身边的人物都是他的属下,就算吕树说一些气人的话,他的属下也不敢还嘴。这可能也是陈祖安、李黑炭这些人物出现的原因,他们要顶替吕树怼人、气人的特色。毕竟这本书的招牌就是怼人,而在这本书的中后期故事性变弱后,基本上要靠角色将整本书撑起来,没有了怼人的特色,整本书就丧失了亮点。
在《第一序列》中,肘子构建人物的手法就精妙了许多,任小粟这个人物等于是吕树的加强版,还是挑大梁的人物。不过一众配角却精彩了不少,至少没有那么多雷同的角色了。
网络小说人物的“脸谱化”是一个大问题,因为有许多情节高度雷同,所有角色的模样和性格再差不多的话,读者会有一种阅读上的疲倦感。所谓的“脸谱化”,就好像除了主角之外的其他角色,就那么几个形象,要么是美女的模样,要么是反派的模样。
这个问题在网络小说当中是常见的,一般要写一两部小说之后,才能渐渐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是很多读者都不愿意看新作者的作品的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加大对人物样貌的描写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首先,读者不会那么耐心地在脑海里构建人物的形象;其次,网络小说的篇幅一般都比较长,出场人物比较多,就算是每个人物的外貌都不一样,但人物多了之后,也很难将他们区分开。
肘子在寫《大王饶命》的时候,已经告别了人物“脸谱化”的时期。每一个网络小说作者,在有一定的写作经验后就会发现,解决人物“脸谱化”问题其实要从构建人物性格、口头禅、习惯性动作等方面入手。就像《大王饶命》里出现的聂远,守土卫国,有仇必报,这个人物就被大家记住了。还有比如文在否这个人物,明明是个大人物,却总是有些孩子气,说话也比较啰嗦,这个人物也就建立起来了。这些人物都可以做到与其他人物区分开,就解决了人物“脸谱化”问题。到了这个阶段,就基本上有了“画皮”的水准。在“脸谱化”阶段的时候,每个人物都像是个泥人,不光样貌上没什么区别,人物身上也没什么出彩的地方。而到了“画皮”的阶段,则是给泥人画上了一层斑斓的色彩,以及让读者立即就能分辨出这个人物的特色。
大部分网络文学作者,对作品中人物的把控程度基本都在“画皮”这个阶段,如果在人物塑造方面或者在写作境界方面想再进一步,那就比较困难了。“再进一步”就仿佛从匠人提升到艺术家的高度。那么多以作画为生的匠人,唯独齐白石老先生能从匠人的层面上升到艺术家的高度。
再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那么精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鲁迅先生的笔下有许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比如孔乙己,比如藤野先生,比如闰土,比如祥林嫂,比如在课桌上刻下“早”字的少年鲁迅,一说一大堆。孔乙己和藤野先生这些人物暂且不说,在上学的时候,有很多人会模仿鲁迅在课桌上刻“早”字!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影响力。
“画皮”之后再进一步就是“画骨”,俗话说“画人画皮难画骨”,在写作上“画骨”就是给人物风骨。《大王饶命》里的人物,基本上就只到了“画皮”的阶段,人物虽然有特点,有辨识度,但也仅此而已。让人惊喜的是,到了《第一序列》,肘子却创作出了许多有风骨的角色,让整部书有了质的提高。
五、他是一束光
肘子曾经在跟读者沟通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一开始我做人设的时候,会设定一个人是胖是瘦,性格是好是坏,贪吃或者爱钱。但是当《第一序列》开始的时候,那巨大的世界背景在心里已经铺垫好了,我忽然意识到我写的人物,应该是废土之上的人,而不是我心里的人。当一个人物出现的那一刻,他在这废土之上就必然带着自己的某种使命,我已经不再是这个人物的创造者,我只是一个告诉各位那个世界发生过什么的记录者。
这段话,应该是肘子在人物创作方面得到升华的过程,一开始肘子做人设,都只是给人物一个标签,这个阶段的人物就像极具特色的木偶一样,演绎着一出出戏剧。但是到了《第一序列》里,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些人物都活了,甚至摆脱了肘子的控制。
说小说书里的人活了就像是在讲鬼故事似的,其实是表示书中的人物在书中的世界里活了过来,他不再是个木偶,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使命,作者有一种没办法再操纵他们的错觉。特别是这些人物的情感,不再是作者赋予他们的,而变成了他们自己产生的情感。甚至书中人物的命运作者也很难操作,肘子就在书中说过,本来他是打算让罗岚(书中的人物)死在王圣知(书中的人物)的地盘儿上的,结果写到那里的时候,发现罗岚死不了了。
“画皮”和“画骨”直观上的表现就是,《大王饶命》里的许多人物,要多次通过描写人物的特色,从而让读者加深对这个人物的印象。比如石学晋这个人物,他出场的时候十回有八回伴随着小米粥、大葱和煎饼,这是他最喜爱的食物,也是这个人物的标签。以至于石学晋言出法随,一步踏入神藏境(小说里面的实力境界)的时候,都没有煎饼和大葱给人的印象深,这就是典型的“画皮”的处理手法。
再以《第一序列》里的江叙(书中的人物)为例,这个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出场标签,他瘸了一条腿,拄着拐杖。可是他的主要标签却是刚正不阿,同时有一个新闻工作者该有的精气神。虽然他瘸了一条腿,但是在人生这条道路上走得比没瘸腿的人还要正,这样的人物会让人敬佩他,会让人爱戴他。这就是人物的风骨,人物一旦有了风骨,一切表面上的标签大多会被读者忽视,因为风骨是一个人物更具体的表象。
读者读到有风骨的人物的时候,即便想象不出这个人物的具体面貌,但是这个人物的身影却会确确实实出现在读者的脑海中。人物会在读者的脑海中行走于街上,会跟其他人交谈,甚至读者会自行脑补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些细节,这就是书里的人活过来的表现。
《第一序列》里有很多精彩的人物,除了敢于揭露事实,让人佩服的江叙,还有秉承着偏执的正义观的王圣知、罗岚和庆缜兄弟俩,以及任小粟身边的一干人等等。有这么多有风骨的人物,才会让人觉得《第一序列》比《大王饶命》要精彩。
前面说到罗岚这个人物,他也有标签:胖!任小粟第一次跟他接触,是在逃难的路上,罗岚作为一个壁垒的实际掌控者,竟然会让伤兵坐车,他自己跟在车后面跑。在这个上级视属下的性命如草芥的时代,罗岚能做到这一步,很让任小粟意外。后来一次次的事件证明,罗岚和庆缜兄弟俩都是有情有义的人。
特别是罗岚这个人物,有情有义又有一点儿不正经,跟任小粟一起逃到竞争对手掌控的壁垒里之后,开始一门心思地搞破坏。出现了新的超凡者他要抢,竞争对手的研究成果他也要抢,总之很跳脱,就是每次费了半天劲,都做了别人的嫁衣。
后来在88号壁垒里的时候,罗岚和任小粟的关系又有了升华。88号壁垒的掌权者邀请任小粟参加一个晚宴,结果这却是掌权者羞辱任小粟的手段。参加宴会需要穿的正装,要二十多天才能做好,根本来不及定做,而宴会的场地在富人区,只能开车去,没有通那里的公交车,任小粟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
此时罗岚在88号壁垒做人质,便带着任小粟和颜六元(书中的人物)穿着便衣去赴会,在宴会上还打了一个出言不逊的人一巴掌!这一巴掌打的不光是这个小人物,还打的是这个世界上的偏见!
壁垒外还有那么多人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这些人却已经经常大摆筵宴了。关键是生活好的人不去帮着别人脱贫也就算了,为什么还要对生活不好的人有偏见?这些事件都会让罗岚这个人物变得丰满,变得越来越让人喜爱。
還有任小粟身边的姜无和王富贵,姜无是一个老师,当壁垒被地震毁掉,被野兽和实验体冲击的时候,她带着二十几个学生侥幸从壁垒里逃了出来。姜无展现出了一个老师该有的样子,她知道对学生过分地保护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有些黑暗面她不愿意自己的学生过早地承受。
姜无拒绝任小粟给自己的学生手枪后说道:“他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学习,不是杀人。我知道这世道这样保护他们也不好,我知道有很多人杀过人后会性情大变。只要我还能守护他们一天,就不需要他们去承担罪孽。”
陈无敌在一旁怔然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任小粟忽然对陈无敌说道:“有姜无这样的老师存在,你当英雄便有意义。”(摘自《第一序列》198章)
在第二次从壁垒逃难的时候,姜无为了保护自己的学生,开枪杀了人。此时她的精神得到了升华,竟然因此觉醒了超凡能力。从她的超凡能力是梅花的表现上来看,肘子应该对她寄托了坚韧不拔、无畏和高洁的品质。越是在废土上这样的乱世,越能衬托出姜无这份守护的可贵。
而最让读者以及作者肘子喜爱的角色,还是“齐天大圣”陈无敌!肘子曾经在跟读者沟通的时候说:有一次和朋友喝酒的时候,我醉醺醺地说,我最喜欢的还是陈无敌这个角色,因为他让我自惭形秽。他是这废土之上的精神内核,是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之一。
陈无敌是最早的一批超凡者,精神有点问题,一直幻想自己是齐天大圣。见了任小粟第一面,就说任小粟是他师傅,要跟任小粟一起去取经!结果一语成谶,他跟任小粟在一起的过程,真的像是一个取经的过程。只不过他们取的是人生的真谛、人性的光芒这部经书。
任小粟形容陈无敌是一束光,遇到不平事,他会拔刀相助;遇到有人求助,他会拔刀相助。任小粟则因为在荒野中的艰难生存,早已经变得自私,但他也只是自私,遇到像姜无这样的人,他也会出手去帮,只不过他需要姜无有善意地回馈,从来不喜欢帮白眼狼。
而陈无敌则不然,他帮人不会犹豫,也不图什么,不是为了搞好人际关系而帮助人,不是为了给自己留后路而帮助人,也不是为了被帮助的人的感谢。他帮助别人,好像是天性如此。可是不管是被帮助的人,还是目睹了陈无敌帮助他人的人,却都说陈无敌是个傻子。
在姜无杀人的时候,任小粟也曾经感慨过,这世道,已经逼得姜无这么有责任心又善良的人杀人了。在陈无敌这里,任小粟则感慨,这世道,已经只有傻子才愿意做好人了。
这些人物其实都是肘子在《第一序列》中价值观的延续,在这个纷乱的时代,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时代,也要有底线,知恩图报,同时要有足够的警惕心理,学会保护自己,不要随便表现自己的善意。但是人们在变得自私的同时,又会不自觉地被姜无和陈无敌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情操所吸引着。
在时代越是艰难,人心越是善变的时候,陈无敌身上这束光才越发地吸引人。可是陈无敌身上这束光却在渐渐地暗淡,被他帮助过的人,却在逃难的时候想要抢夺他的食物。他见到过为了个人的安危,将同伴的生死置之不理的人。见到过明明他那么辛苦地救人,被他救过的人却在背后说希望他和任小粟快点死。还见到过被任小粟多有照顾,却在任小粟受伤后独自逃命的人。
任小粟认真说道:“可是无敌你反过来想,如果你感觉自己在不停地被黑暗吞噬,那不正说明自己就是那束光吗?”(摘自《第一序列》第200章)
陈无敌看向任小粟:“师父,世界上为什么会有这种人?”
任小粟平静地说道:“他们就是像吞噬你那束光的黑暗啊!”(摘自《第一序列》第238章)
陈无敌这个角色对《第一序列》这部小说的影响是巨大的,对每个读者的影响也不小。肘子曾经借着任小粟之口对陈无敌说道:“我以前听张先生讲课的时候,也想过要当一个好人,可后来发现,当好人才不容易,所以就放弃了。有时候看到你的时候我会有些自惭形秽,因为我心里那束光应该早就熄灭了吧。所以有时候我明明不是一个好人,却想让你当一个好人,可能这让我显得有些伪善吧,但我只是在保护你的时候会有一种错觉,仿佛我自己的那团火还没有完全熄灭。”(摘自《第一序列》第273章)
一开始任小粟为了生存,他没得选,他认为生活只给了人们两个选择:生和死。在他遇到陈无敌、遇到姜无以后,他才发现生活其实给了人很多选择。在人性中,似乎对光明有执着的信仰,越是在黑暗中,越是对光明有着向往和期待。
主角任小粟因为陈无敌出现的这个变化,是当代价值观的一种升华,也是这个角色的升华。任小粟在取到人生的真谛这部经书的时候,也给了读者一定的人生启发,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可惜,任小粟终究还是没能守住这束光,陈无敌陷入了休眠,把自己跟整个世界隔绝了起来。后来恶魔得到了救赎,才终于让这束光重现大地!
《第一序列》中这一个个有风骨的人物,不仅体现了肘子在构建人物能力的质变,还体现了肘子写作能力的一次质变!作者的写作能力在从“脸谱化”到“画皮”这一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章可循,只要通过足够练习,不管有没有天赋,基本上就能达到“画皮”的水准。可是,作者的写作能力在从“画皮”到“画骨”的过程中,却无迹可寻,要完成这一步就要看悟性和运气。
六、遗迹和壁垒
《大王饶命》中的遗迹,以及《第一序列》里的壁垒,分别是这两本书的特色。在《大王饶命》里,主角吕树的性格基本上是通过在遗迹的遭遇而张扬出来的。书中的遗迹是一个类似于独立的空间,那是一片不法之地,只有在这样的地方吕树才能放开手坑人,不然在他从小生长起来的城市里,他总是要收敛一些的。
前文中说过,遗迹就像是游戏里出现的“副本”,同时也是主角张扬个性,获取好处的地方。遗迹里面有许多超凡生物,比如第一个遗迹里面的骷髅,它们用的武器在吕树等初级的超凡者看来,都是些好东西。遗迹就像是“躲在”城市周围的宝藏,只要进一趟遗迹就总会有些收获。
遗迹更像是对城市宝藏的一种畅想,现在的城市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小了。越来越大是说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小是说随着交通越来越便利,可以轻易地到城市的任何一个地方,从这方面来说,好像是越来越小了。
20世纪的时候,还有人把都市形容是森林,森林里有猎手,有陷阱。可是现在信息的传播速度这么快,这片森林在大家面前几乎是一览无余,没什么被遮拦的地方了。同时随着城市功能越来越优化,居住在城市里的居民被照顾得越来越好,根本没有了生活在“森林”里的危机感。这就让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渐渐地没有了探索欲。
这时候突然有人告诉你,在城市的边缘,或者城市的某处,有一片秘境,里面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只有有缘人才能进入。那么,你的探索欲会不会立即被激发出来?
《大王饶命》里面对遗迹的设定,所激发的就是读者的探索欲。每个人天生都有探索欲,可是现在地球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了人类的足迹,世界好像已经没什么地方好探索了,特别是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那颗富有探索欲的心早已经无处安放,因为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已经不需要探索,只需要按部就班就能活命。正是因为探索欲无处安放,所以《大王饶命》里象征着宝藏的遗迹,才会让人们产生那么多的畅想!
读者也很喜欢看吕树在遗迹里撒欢儿,看他用不要脸或者正儿八经的手段获取利益。吕树获取的利益越多,读者就会越满足,这种满足是心理上的满足,毕竟在现实生活中没地方好探索,就算是探索了也不一定能获得直观的好处。现实与小说中的反差,让遗迹里的桥段变得越发精彩。
另外,在遗迹里发生的故事,还像是一场大型的“现形记”,在没进入遗迹里之前,许多道元班(小说中超凡者学生聚集的班级)的学生看上去人五人六的,进了遗迹里就哭爹喊娘。哪些人是温室里的花朵,哪些人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在危机面前一试便知。
肘子还利用遗迹里的剧情,讽刺了一把当代父母对子女的娇惯,以及新生代的“偏科”。《大王饶命》连载的时候,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还没有开始,那个时候家庭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都有很大的问题,特别是学生缺少足够的独立性,踏入社会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是个“巨婴”。
而在《第一序列》里设定的壁垒,不只是书面上的名词,还是意义上的壁垒。壁垒与壁垒之间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各壁垒之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环境。不过,每个壁垒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财团是凌驾于壁垒之上的力量,基本上每个财团都控制着十几个壁垒的經济命脉,所以,壁垒里其实是财团说了算。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洛城。虽然网络上没有肘子详细的资料,不过肘子应该是洛阳人,不管是《大王饶命》还是《第一序列》里的洛阳,都是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在《大王饶命》里,洛阳的灵气最足,还是跟吕宙连接的通道。在《第一序列》里的洛阳,维持了人类最后的文化火种,这里是一个唯一自由繁荣的地方。虽说肘子在书中着墨最多的城市化名为“洛城”,不过谁都知道那就是洛阳。就算肘子不是洛阳人,洛阳也应该给了他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于壁垒的设计,非常巧妙,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那巍峨耸立的高墙,挡住的不只是外面的人,还有里面的人(摘自《第一序列》第12章)。
外面的人想要进入壁垒,因为人们都听说,壁垒里面没有生存上的危机,还有相对优渥的生活。里面的人却像是被圈养起来的金丝雀,他们早已经满足于自己还算优渥的生活,因为流民阶级低他们一等,他们在心理上也有足够的优越感,可是他们对外面的情况却一无所知。
任小粟曾经生活在一座壁垒外面的集镇上,跟颜六元两个人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一开始他们跟其他流民一样,也很向往壁垒里面的生活。他们所生活的壁垒因为地震塌陷之后,只好逃到了另外一座壁垒。他们因为在逃亡的途中帮助了罗岚,被罗岚带进了壁垒里,开始了他们向往的壁垒居民的生活。可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壁垒里的人固有的偏见一次次地伤害着他们,说他们身上有病菌,会给壁垒里带来灾难,说流民根本不配上学,也不配在壁垒里生活。
任小粟等人在愤慨之余,也替壁垒居民悲哀,世界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他们却一无所知。果然,在这座壁垒被实验体攻击的时候,壁垒居民的表现很糟糕,他们想向能游刃有余抵御攻击的任小粟求助,却因为之前对任小粟的羞辱,让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开这个口。当下定决心开口的时候,死亡已经临近。
这就是壁垒人跟流民的区别,流民经常面临着生存问题,所以他们在取舍方面下决心的速度更快。因为他们都清楚,稍纵即逝的时机,就是生与死的区别。而壁垒人却养尊处优惯了,没办法下定这样的决心。
肘子在书中表达的,其实也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虽然我们一般都不会面临生与死的抉择,但日常生活中的选择变多了,反而不知道该怎么选。吃饭的时候,这么多外卖商家,选哪家好呢?买衣服的时候,这么多店,选哪件好呢?如果是在温饱都没有解决的地方,这样的选择还有意义吗?所以,现代人的通病,就是不懂得珍惜现代的优渥生活,也忘记了对生活的敬畏。
壁垒所表达的意义,还有心理层次上的壁垒,或者说是人们的成见这层壁垒。本来人与人之间不该在人格上有区别,是人类自己建造出来的“高墙”把人们挡在了高墙内外。
书中的一个人物张景林(就是前面提到的张先生)曾经说过:“他们(指壁垒里面的人)不会把墙推倒的,墙内的既得利益阶层怎么可能会放弃这种天然的阶级壁垒?”(摘自《第一序列》第6章)
从这段话中,倒是可以看到肘子对壁垒这个设定的良苦用心,他似乎想告诉大家:一切的偏见和阶级都是人为竖起的高墙,有人想要推倒,有人却一直在维护这座高墙。而肘子笔下的洛城之所以那么特殊,正是因为这座城市正在尽力地消除这座高墙,这应该是肘子的一种向往吧。
七、时代的悲哀和心中的光明
在《大王饶命》里,吕树是一个孤儿,因为生活在现代社会,所以他的日子过得虽然清贫却可以找到生存之道。但是生存一直就很艰难,吕树刚从福利院出来的时候,曾经差点饿晕过去,然而,他没有偷也没有抢,而是用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这是一个底线,有一次不劳而获,就会想更多次的不劳而获,这个底线必须要守住,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很奇怪的是,吕树的同学并不知道该怎么帮助他,而且还刻意跟吕树划清界限。比如吕树在卖茶叶蛋的时候,碰上经过的同学,他们会故意扭着头走。这大概是因为,他们的父母在平时不会轻易地表达善意,耳濡目染之下,他们也不懂得怎么表达善意了。而且这样的帮助的确很难拿捏,帮得过了,怕伤害到同学的尊严;帮得不够,又好像是在趁机赚名声,那还不如不帮。这是现代社会的冷漠,肘子笔下的吕树,对于这样的冷漠,从来就没给过同学好脸色看。不过后来,吕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的善意,他也愿意对这个世界回馈以善意。
在《第一序列》中,主角任小粟的命运比吕树悲惨多了。任小粟同样也是个孤儿,但是他却生活在废土上,在这里他不仅要遭受社会的冷漠,还要时刻面对生存的考验!肘子在《第一序列》之初,用了很大的篇幅,来描绘这个废土世界。该书的一开始,任小粟经过艰难地狩猎,终于打到了一只麻雀。变异后的麻雀很大,也很凶猛,任小粟拼到受伤才终于抓到了一只。在窝棚一样的家里等待任小粟的颜六元,见任小粟受了伤,心疼得眼泪都快流了下来。
任小粟却打了颜六元一巴掌:“你记住!你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不能流泪了,这个世界是不相信眼泪的!”(摘自《第一序列》第2章)
可以说该书在一开始就奠定了生存艰难的基调,可是就算生存如此艰难,任小粟打来的麻雀也只能吃内脏。肉要留下来,卖给壁垒里的人换取足够的生活费。而壁垒里的人则希望要活着的麻雀,任小粟还以为是要活杀现宰,原来壁垒里的人要养麻雀玩儿。
正因为有任小粟的艰难生活,在88号壁垒里,壁垒的高级官员们那么大摆筵宴才叫人反感。但这就是人性,好像生存环境越艰难,生产所得的分配权就越会容易集中在少数人的手里。因为生存的艰难,人心变成了最凶猛的野兽,任小粟和颜六元每天都要轮流守夜。在夜里经常发生抢劫杀人的事件,一些狠人会趁着别人夜里睡着了,摸进对方的家里杀人,然后抢夺对方的财物。
所以,在集镇上的流民都会搭伙过日子,不管是朋友、兄弟、情侣都会轮流守夜,然而还有一些人,被自己搭伙过日子的人给害了。书中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施害者通常都目光短浅,他们不知道的是当他们害了自己的同伴之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们了(摘自《第一序列》第8章)。
在这样残酷的环境下,过多的善意是会害人的。集镇上曾经发生过一件让任小粟印象深刻的事,集鎮上有个女孩心地善良,每天都会给集镇上的乞丐一些吃的。后来女孩结婚了,就没再送。乞丐追到女孩的家里去讨吃的,却被女孩的丈夫撵出去,乞丐在晚上竟然摸到女孩的家里,把他们两口子都杀死了。
任小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让人绝望的世道里,所以,他从小到大除了信任被他抚养起来的颜六元谁也不信任。他总是会比别人更狠,因为这样才能让别人在打他主意的时候多一些顾虑。
同时,任小粟也是个极有底线的人,他同样也是不偷不抢靠打猎生存,只要没有感受到威胁,就不会主动去欺负别人。同时他还对颜六元说过一句非常精彩的话:“六元你记住,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的悲哀。”(摘自《第一序列》第29章)
这话可以在任何时代都通用,不管一个时代再美好,也会有属于那个时代的悲哀!换句话说,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矛盾还是会有的,而且新的社会矛盾很可能会越来越难以解决。不管是美好还是悲哀,都不应该让时代的浪潮,影响一个人对人生的看法才对。
在这些年的社会大变革当中,国内民众对“时代的浪潮”是最深有体会的。曾经有一个可以一夜暴富的年代,让国人们都变得浮躁起来,到现在这股浮躁的风气还没有彻底消除。一些虚拟货币之类的金融骗局,会骗取现代人特别是年轻人那么多钱,就是因为还有很多人有一夜暴富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可是事实情况却像是一个笑话所说的那样:现在想要一夜暴富,只能是继承遗产。
现在国内社会已经在向相对公平的方面转型,一夜暴富的情况已经很少会出现,只不过国人们还没有适应这种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壮大自己的思想变化。毕竟不管在任何时候,一夜暴富都比踏踏实实努力更让人期待,或者说大家会更喜欢取巧的心理,反而认为踏实肯干是在走弯路。
所以,肘子这句“不要让时代的悲哀成为你的悲哀”,不仅是对颜六元的告诫,还是对所有读者说的话;也不仅是对《第一序列》的书中废土之上,艰难生存的人说的话,还是对处在和平稳定的环境下的读者所说的话。
这是《第一序列》中主要的价值观之一,所表达的理念是不管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下,都要有自己的底线。这种底线不光是道德的底线,还要避免被所处时代的悲哀影响到自己的人生。
陈无敌这个角色承担起了《第一序列》另一条价值观:黑暗总会过去,当有一天黑暗散尽的时候,那束光还在。人们在时代里挣扎而又坚定,痛苦而又心向光明,这大概就是人类一直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吧(摘自《第一序列》第二卷总结)。
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让人动摇的事,比如有那么多人投机取巧,能更轻易地获得财富,比如有那么多人不是靠自己的努力,而获得了别人努力都无法获得的财富、地位或物件。这个社会似乎永远都没有公平过。
可是,依旧还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努力奋进,在认认真真地完成手里简单或复杂的工作,在无私地向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就是黑暗中的那束光,只要心向光明,心中的那束光就不会熄灭。
越是在《第一序列》这样的一个乱世当中,陈无敌身上的光芒就越是耀眼。他身上的那束光照亮了任小粟,让眼前尽是昏暗的任小粟心中也有了光明,后来人工智能“零”给整个世界带来绝望的时候,任小粟又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光明是可以传染的,黑暗也会传染,只不过黑暗在光明的照射下,毫无遁藏之地!
什么是人类的第一序列?一开始任小粟得到的答案是:人的精神力量是人类的第一序列。随着任小粟认识了陈无敌,认识了李神坛(书中的人物),跟家人失散,为家人报仇,最终成为了西北军的少帅。从一个只希望过好自己日子的人,到担起了少帅责任的人。肘子又给出了进一步的答案:希望才是人类的第一序列。
在这本书中,即便生活极其困苦,但是在过年的时候,人们还是会想尽办法买点糖,买点好吃的过年。在遇到危险的时候,有的人会抛弃所有的道德观,而有的人却愿意为了心中的正义,即使是身死也在所不惜。
陈无敌身上的那束光,就是人类的希望,即便再黑暗这束光也不会消失,相反,越是黑暗中的光越是可贵,就像越是绝望中的希望,才更能打动人心一样。
八、不足之处
肘子的两篇代表作《大王饶命》和《第一序列》,都没能成为现象级的网络小说,只能算是网络小说中的佳作。前文中已经说过了一些《大王饶命》的不足之处,其实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大王饶命》的优势在于主角极具特色,同样劣势也在这里。角色太具代表性会让读者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这个角色上面。可是一个作者的创作空间是有极限的,长时间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进行创作,会让这个人物难有新的花样,当这个人物越来越难以吸引到读者的时候,整部小说的精彩程度都会有所减弱。
在《大王饶命》的中后部分,就可以明显感受到这个人物的疲惫。这种疲惫既是作者的疲惫,长久以来朝着一个方向创作,总会有乏力的时候;同时,又是读者的疲惫,不管对一个人物再怎么喜欢,看着这个人物一两年都是用那一套语言逻辑,以及同样的性格逻辑行事,读者也会乏力。
但是《大王饶命》不像《第一序列》那樣,除了主角以外还有一批精彩的配角,即便是主角让读者有了疲惫感,配角也还能支撑起这部小说。值得注意的是,《大王饶命》的主角在中后期有些乏力的同时,情节上也出现了严重的拖沓以及强行转场的情况。这个情况在《第一序列》里也发生过,不过好在《第一序列》有许多比较丰满的人物,它的中后部分,可以说是用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堆积起来的。
特别是《大王饶命》的转场,虽然吕宙这条线索早早地就被抛出了,但是一下子从现代世界跳到了另一个世界,还是会让人觉得很不适应。而且最终的敌人也并不让人意外,在谜底揭晓的时候,有那种对一个盒子里的东西宝贝了半天,结果打开盒子一看这宝贝是土坷垃的感觉。
还有在《大王饶命》中,对遗迹的处理过于“公式化”。前文中说过,遗迹是《大王饶命》的一大特色,也是角色彰显个性的地方。当第一个、第二个遗迹是用“扮猪吃老虎”的模式处理的时候,还觉得挺好玩,可是,第三个、第四个遗迹还这么处理,就觉得有些没意思了,即便每个遗迹的设定都挺有意思,但是在情节模式高度雷同之后,整个遗迹的经历也就不那么精彩了。
在第一个遗迹出现的时候,好像突然出现了一片广阔天地,任由主角遨游其中。吕树隐藏自己的实力,在遗迹里面杀间谍,教训同学,收获武器,最后还把“阵眼”(遗迹最关键的部分)收入囊中。肘子对于吕树这次“大丰收”以及一些鲜明的讽刺性情节,都处理得很精彩。
笔者在看第二个遗迹的时候,还小小地激动了一下,可是再往下读,就会发现吕树又隐藏自己的实力,混在一群同学中行动。这些同学一个个不知道深浅,一个个人五人六的,不听吕树的劝告和提醒,还对吕树冷嘲热讽,结果很快就知道吕树的劝告和提醒有多重要,这就是典型的“扮猪吃老虎”模式。
问题是吕树进入最后一个遗迹的时候,已经是超凡界的一号人物了,以前进入遗迹的时候先隐藏自己,那是为了保存实力;最后一次进入遗迹的时候,吕树是超凡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还有必要保存实力?一开始,吕树也就是比给他打掩护的强那么一级而已,这样的隐藏是真的隐藏。可是在最后一个遗迹里,他已经比周围人高出好几个层次,还怎么能隐藏得住?关键是还有必要去隐藏吗?
这个时候就不如改成“无敌流”的模式,在遗迹里面大杀四方一下多好。这也勉强算是一种新体验。不过话说回来,肘子对于遗迹环境的设计还是很用心的,每一个遗迹里都是一个很精彩的小天地。
最后是《大王饶命》中情节拖沓的问题,比如在吕树第一次去日本执行任务的时候,还觉得挺有意思的,而且肘子对日本文化的阐述很到位。可是,吕树从异世界吕宙回来再去日本这个情节,就没意思了,总让人有一种磨洋工的感觉。明明是一两章就能说完的事,非得分成好几章,让人读着有些乏力。还有关于最后的遗迹、重回异世界吕宙等桥段,都非常拖沓。
再说说《第一序列》这本书,该书虽然千好万好,但是它距离现象级网络小说还是差了一步。那一步可能就是在于,任小粟完全是在“跑图”。一般而言,创作一部幻想类的文学作品的时候,都会有一些地理上或者势力上的设定,比如《第一序列》里面的庆氏、西北军等等势力。在作者的脑海中,或者在他的大纲、笔记中,一定存在着一幅势力图。
所谓的“跑图”,就是主角要在这幅势力范围图上跑一圈儿,每到一个地方的确会遇到新鲜的事物,发生许多新奇的事,但是,主角在每个地方待的时间都不会很长,来不及太深入地展开一些线索就又得走了。角色一直在奔跑,读者也得跟着角色奔跑,总有一种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感觉。
作为一部现象级的小说,除了人物够鲜明,还要有令人回味的情节,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域描写——说起来就是很简单的人物、事件和地点,小学语文课本上就有这样的概念,只不过在网络小说中是跃然于纸上的人物、事件和地点!
要想描绘好一座城市,不只是写一写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就行了,还要写出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美食、名胜古迹,一些特殊的习俗等等。幻想类的小说,还要写一下这座城市的势力构成。有了这些描述,一座城市才基本上能够成型。
而这类的描述,用平铺直述的方式的话,会像纪录片一样乏味。一般而言,这类描述都会借用角色的经历和对话,一点一点地呈现出来。要完成这一步操作,角色必须在一个地方多待一段时间,接触到这座城市各个层次的人物和事件,这座城市就会越来越丰满起来。
《第一序列》在这方面做得不是很到位,人物和事件都很精彩,但是在“地点”这方面拖了后腿,所以才没能成为一部现象级的网络小说。该小说除了对洛城的描述还算是比较详细,对其他壁垒和城市的描述也有,有的描述还多次出现过,但就是不够鲜明,让人无法记住那些地方。
九、再进一步
通过对《大王饶命》和《第一序列》的比较,以点带面,几乎就可以理解一个网络作家的成长历程。肘子在写《大王饶命》之前,还写过几部小说,只不过有的文笔还比较稚嫩,有的情节设置不够巧妙,但那些都是《大王饶命》能够成功的基石。
在21世纪初,网络小说出现过一次大爆发,那个时候,确实是可以一本书红遍天下,但最近几年几乎没有这样的案例了。整个网络小说行业,整体是在向专业化发展的,读者对于作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作者就需要进一步打磨自己的文笔。特别是写书这个行当,是很难用师父教徒弟的方式传授写作经验的。所谓千人千面,一千个作者就会有一千种写作习惯,以及作者所秉持的不同价值观,这些在未来都会是一个作者的风格,过分地去学习他人,反而会迷失方向。
以前还可以由老作者带新人入行,可是现在这一条路不大好走了。因为现在小说基本上都是作者直面读者,写得好与不好读者心里有一笔账,好就捧,不好就不会买账。所以,现在的网络小说市场,更看重作者本身的水平,前文中也说过,一些邪门歪道现在已经行不通了。
那么大部分网络作者,都不是专业写书的人,他们的水平是从哪里来的?就是这么一本书一本书积累出来的!这个没什么可以取巧的,就算是用取巧的方式吸引了一些读者,但也会很快因为水平不行,一点点地丧失热度。
随着网络小说市场变得相对公平公正,只要认真写书,就会有所回报。随着网络小说的读者变得越来越成熟,也越来越喜欢读一些有内涵的东西,网络小说也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在这样的机遇下,网络小说有没有可能再进一步?
其实,前文中所说的《大王饶命》和《第一序列》的一些问题,也是现在大多数网络小说作者所面临的问题。首先,就是大部分網络小说中后期会出现情节拖沓的弊病,从三百章以后,就会开始出现情节拖沓的现象。大部分时候出现这样的情况,不是说作者不知道该怎么往下写了,而是细节上的东西越来越多,需要一一交代清楚。在网络小说创作过程中,一开始作者对整部小说的世界观只会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只要不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就会开始动笔写,写着写着,这个世界观就会丰满起来,要写的东西也就会越来越多,有时候都会影响情节的发展。
其次,就是网络小说过分商业化的问题,一般而言,一部网络小说在60万字到80万字之前,就几乎可以确定这部小说将会取得的成绩。该吸引的读者在这之前就都吸引来了,小说精彩的部分也基本上都展现出来了,这时候就是赚钱的时候了,所以,就会写得啰嗦一点,毕竟多出来一个字也是钱啊。
但是这样的拖沓,其实很消耗读者的耐心,整部小说也会看上去非常臃肿,让一些很好的创意,淹没在了字数的海洋里。这是网络小说界很普遍的现象,这个行业能不能更进一步,跟广大的作者能不能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是分不开的。如果三百章以后可以精炼一点,钱可能会赚得少了,不过作品的质量却会提高许多。
再次,就是《第一序列》里出现的“跑图”现象,其实“跑图”是为了加强情节方面的新鲜感,因为如果主角只窝在一个地方,读者很容易会产生疲倦感。另外,作者需要有一定的写作功底,并下一番功夫,才能把一座城市描绘得绘声绘色,把城市的每个层次都展现在大家面前。“跑图”是一个相对省事还能提供大量新鲜感的方法。
可是,这样做的问题在于,作者没办法耐心去经营一座城市,对于“地点”方面的描绘会很不到位。主角都跑在路上了,也没工夫静下心来“看风景”,每到一个地方就要重新开始一次,每次开始都有些雷同,就像吕树进入遗迹一样,大多是从“扮猪吃老虎”开始的。
所以,其实“跑图”是一种高端的“模式化”处理方式,模式都差不多,只不过随着角色实力的增加,遇到的人和事各有不同而已。如果网络小说的叙事维度想要再进一步拓展,这种“跑图”的现象就要加以遏制。
倒不是说“跑图”的现象不能出现,毕竟作者勾画了一个这么大的世界,主角当然要多走一走看一看。但是,“跑图”的过程可以打破“模式化”的处理方式,或者可以将这个过程处理得更自然一些。让主角在奔跑的途中品尝一些特色美食,了解一些有特色的风土人情,总之,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一些。
最后,就是“转场”的问题,大部分网络小说,特别是到了中后部分,都会出现“转场”的情况。在这方面肘子做得还是比较克制的,毕竟《大王饶命》和《第一序列》只转了一次场,很多网络小说“转场”就跟喝水一样平常。
“跑图”还只是在从小说一开始的世界里跑一跑,“转场”是直接穿梭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主角在一个世界里,已经攀登到了最顶端,无人可以再做他的对手了,只好安排他去一个高手更多的世界。
在网络文学类别里,“无限流”小说是以“转场”为特色的小说,在不同世界里转换寻找新鲜感。但是真正优秀的“无限流”小说,在主角穿梭的各个世界之间都有紧密的联系,而现在许多网络小说,却更像是在“瞎穿梭”,丧失了整部小说的连贯感。
以上都是整个网络小说行业里小说质量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轻易能解决的。首先是现在的小说市场,还很认可作者们这些操作,所以,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而是正常的写作方式;然后是这些问题想要有所改观的话,等于是要对网络小说的作者们的要求提高一个层次,这一点很难做到,毕竟大多数作者都不是专业人士,对他们要求过分苛刻,可能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多元化;最后就是,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很可能会形成新的“模式化”的问题?总这么治标不治本也不是办法。
虽然前路困难重重,但现在是网络小说行业发展再进一步,成为独树一帜的特色文化的好时机。能不能出现更多的现象级小说,要看作者们有没有新的追求,读者们有没有新的追求。
3614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