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2-03-11金霞

时代商家 2022年6期
关键词: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互联网

金霞

摘要:近年来,消费已连续三年成为经济发展首要推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为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消费贷款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商业银行发展开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信用消费信贷业务已经是各商业银行重要增长点,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丰富的利润来源。然而,商业银行消费贷款的风险也逐渐加剧,特别是信用消费贷款因其独特的贷款特性,所面临的风险更加明显。银行内部风险控制系统需要进一步优化,使之能够应对当下复杂多样的市场风险,对信用消费信贷工作进行科学规范的审核,降低其对银行的影响,建立健全信用消费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系统,是商业银行信贷获益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互联网;银行信贷;信用消费;风险分析

目前,信用消费发展对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我国众多商业银行纷纷在零售板块大量开展信用消费贷款业务。然而,信用消费贷款所带来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详细分析信用消费贷款风险对商业银行经营的消极影响,了解到信贷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相继着手建设科学规范的银行内部控制系统,力求能够降低信贷风险,确保银行实现更为理想的经济效益。

一、互联网背景下信用消费贷款的界定及现状

(一)信用消费贷款的界定

近几年,我国消费者消费观念发生巨大变化,信用消费贷款市场快速发展。本文所指信用消费是指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媒介對客户进行授信,使客户可实现通过延期支付方式进行消费的贷款。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电商平台、消费金融公司纷纷参与消费信贷市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客户通过线上途径获得授信额度,通过电商平台或线下运营商进行支付并进行分期处理;第二种是客户线下通过金融机构获得授信,支付给电商平台或运营商并分期处理完成。

(二)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主要产品类型

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主要产品类型有两种:一是信用卡类型产品。二是消费授信额度。商业银行信用卡产品非常多,大体分为以下种类:一是普通卡,额度适中,一般用于客户日常消费,可以进行分期支付(一般最长分期为2年),是目前信用卡的主力军;二是定向卡,额度较大,一般用于客户购车、装修、家电等大额消费,只可用于分期业务(最长分期可达5年);三是特种卡,针对特定人群,制定专门功能,例如可实现本外币畅通、兼具借记卡功能等。目前各商业银行推出的消费贷款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客户进行线上授信,这种贷款速度快、效率高,是目前商业银行主要信用消费贷款种类;二是进行线下授信,这种贷款速度慢,但对客户风险的把控能力较强。

(三)信用消费贷款市场发展现状

目前市场上大量客户在装修、家电、汽车、家具等大额消费时会选择信用贷款分期方式进行消费,既能减轻客户负担,又能提升客户生活品质。互联网背景下,信用消费贷款往往成为电商平台及实体经营者为实现销售而进行促销的手段。例如,某些经营者会通过免息或低息分期政策实现销售。商业银行信用卡、支付宝“花呗”、京东“京东白条”业务均可以通过延迟付款来促进消费。然而,由于信用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各种风险不断暴露出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力军,更应该引起警觉并采取防范措施。

二、信用消费贷款风险的主要类型

(一)市场风险

经济周期风险指的是在经济衰退阶段,客户难以准时还款,造成的银行损失风险。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周期的特点与贷款人的还款情况具有非常直接的联系,在经济衰退阶段,社会整体局势不理想,出现失业率上升、职员经济收入不稳定等现象,造成贷款人收入骤减,甚至丧失经济收入来源现象,导致大量客户还款能力明显降低。经济周期风险是市场大环境风险,是市场经济运行中不可避免的情况,需要众多人员采取积极主动形式应对。商业银行应主动加强对宏观经济的监督和管理,在经济出现下滑趋势的时候,主动采取调节风险管理手段,避免出现大面积客户还款困难现象。例如,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性金融危机,大量员工收入降低或失业,导致大量商业银行坏账率上升,甚至造成一些商业银行破产。

(二)个体风险

商业银行通过内部评级,通过对客户的经济实力、工作单位、收入来源、资产状况、负债情况、消费偏好等进行多维评价,筛选出更加符合银行要求的客户。优质客户偿还能力更强,商业银行消费贷款更加偏向优质客户。然而,部分客户会掩饰自身真实情况,出现骗贷行为,信用消费贷款一般为无抵押贷款,商业银行有时难以甄别。

互联网背景下,一些客户通过线上方式获得贷款额度或信用卡,商业银行对该部分贷款客户的风险掌控能力较弱,有时会出现中介或资金掮客恶意申请信用卡额度,该风险是目前商业银行进行风险防控的重点。

(三)技术风险

目前,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商业银行提高了信用消费贷款的办理速度与效率,同时,信用消费贷款业务的发展对大数据模型的科学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数据技术模型不够完善,容易在获客及授信环节出现问题,商业银行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仍存在问题,特别是对客户的实际资金流向把控程度不够。此外,互联网背景下特别容易发生客户信息泄露问题,该问题是银行与信用贷款客户合作的基础性问题,信息大爆炸时代,对商业银行客户信息安全提出很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对银行信用消费贷款风险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提供风险防范工具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增强贷款风险管理的效率,需要在银行中实现大数据管理机制的建立,在银行中构建全新的大数据风险管控平台,在此基础上能够实现银行的众多管理工作,有效利用当下的信息资源。在构建银行大数据管理平台之后,在崭新的工作结构中进行银行管理风险防控工作,利用大数据的平台支持获得更多具有时效性和可行性的数据,并且将新老数据进行整合,使得银行所有的数据不断完善。

2.提升客户资质评价质量

在银行工作人员办理信用消费贷款过程中,需要整合客户全方位信息,例如家庭收入、家庭总资产、客户消费偏好、客户工作单位等,获得客户信用评级,往往对客户的评价比较片面。在大数据背景下,银行也可与各电商平台、社交媒体建立合作关系,对相关客户数据能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相关数据资源的交流共享,使风险管理与网络能够实现有效融入,从而使风险管理能得到更满意的效果。

3.便于贷后追踪及资金流向控制

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贷后问题和资金流向问题,一直是困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问题。一是客户资质变化导致动态逾期问题日益严重。二是由于信用消费贷款门槛降低,一些客户隐瞒资质或者隐瞒家庭成员,对商业银行收回贷款十分不利。三是客户在获得信用消费贷款后,往往会改变用途,将资金流入经营或房地产等领域。在当下互联网背景中,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管理形式构建信用消费贷款全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制定银行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内容,对于违背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信用消费贷款采取分级预警机制,提升贷后追踪的效率,控制贷款资金流向。

4.提高银行信用消费贷款业务效率

最近几年,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本银行的信用消费贷款产品,信用消费贷款的手续不断简化、利率不断降低,许多商业银行推出线上审批,秒批秒贷。例如,中国建设银行的“快贷”,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线上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许多客户具有额度低、使用频率低、对银行综合贡献低等特征,采用线上审批授信方式,减轻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营销及操作压力,同时还可使商业银行获客量批量增长,极大提高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业务效率。客户数量的大量增长,推动商业银行采取更加高效的风险模式:实现对低风险、低综合价值客户实行批量管理,对优质客户实行专业化管理,针对有较高风险隐患的客户将采取增加贷后检查频次、降额、止付及提前收回贷款等多种手段提前处理。

(二)消极影响

1.同质化产品数量增多

各个商业银行纷纷开通同质化信用消费产品,例如建行“快贷”、邮储银行“邮享贷”、农商行“园丁贷”等,这些贷款产品与客户的理财需求匹配度较高,因此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纷纷采取降息或提额等多种方式抢占市场。例如S省近三年内,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市场利率已下降接近180BP,甚至出现一个公职人员,身上有4家商业银行授信,授信总额上百万等情况。信用消费贷款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信用消费贷款的市场风险不断提高。

2.骗贷、套贷现象增加

目前一些违法者或中介研究商业银行产品差距,根据商业银行产品客群要求,在申请的过程中使用了虚假的居民身份证、身份信息等材料,利用虚假的手段诈骗,获得额度后进行恶意透支,产生大量逾期。有些客户通过低利率获得商业银行信用贷款后进行高额转贷获取差价。有时犯罪分子会通过消费平台进行诈骗,例如犯罪分子利用虚假信息购车,获得汽车后不再归还贷款并将汽车恶意销售,有时甚至发生汽车经销商联合犯罪分子进行诈骗行为。近几年,针对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犯罪案件不断增多,严重影响银行的信贷业务安全性,影响银行在社会群众中的信誉和形象。

3.银行运营压力提升

商业银行的信用消费贷款审核主要为二分初审、一分终审的模式,线上信用消费贷款普遍使用总行审批平台模式。初审阶段是客户准入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要特别注意客户经理的获客渠道,避免中介参与获客,导致客户掺假,影响客户质量。推广人员要严格执行“三亲一访”的行为,落实线上渠道审批贷款的客户实际情况,及时发现犯罪分子的犯罪行为,避免导致银行出现严重信贷危机。

4.对商业银行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商业银行开通信用消费贷款线上渠道,大量客戶主动办理贷款,这类客户将自身信息主动发送到银行,进行贷款申请和激活,在这个过程中商业银行工作人员参与度较低,客户的学历、收入、资产、职业、贷款需求等信息的差异性较大,这就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素质及风险识别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工作人员不仅可以面对面识别风险,还能够通过大数据工具识别风险,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能够快速采取多种措施防范风险。目前很多商业银行工作人员仍没有转变风险意识,延续原有的风险管理方式,下一步发展过程中,如何识别风险客户,降低信用消费贷款的违约风险是制约该类贷款发展的瓶颈。

四、互联网条件下提高银行信用消费贷款风险防控的措施

(一)建立风险预防机制

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信贷风险评估机制,为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坚实的制度保障。长时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缺少详细、科学的信贷风险评估机制,导致信贷工作中经常出现“亡羊补牢”的问题处理现象,而并非“未雨绸缪”的事前准备工作。目前信贷风险评估系统中缺少必要的定性分析,过量的定量分析影响银行信用消费信贷风险评估的准确性。我国信用消费贷款市场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风险问题会频繁出现,因此加强风险预防十分有必要。商业银行应及时构建以银行总部牵头,各个分行共同建设的银行数据信息平台,使得银行信贷工作的各项信息内容都能够上传到平台上,实现资源共享。互联网背景下,这种风险管理机制能够促使风险信息共享,减轻各个支行信贷工作的市场风险压力,避免在业务中出现信息失真等现象,推进银行信用消费贷款发展的整体步伐。

(二)强化银行全流程信贷监督

商业银行研发信用消费贷款产品时,不应将其定性为营销行为,应配套制定技术、审查审批制度、风险防控机制,确保信用消费贷款行为在全流程监督之下。在客户授信阶段,银行客户经理按照要求进行获客,按照银行既定的办理标准和审查标准开展,避免出现客户经理超授权行为,或者是违规审批贷款行为,审批部门通过对客户资质进行科学评价,决定授信金额。在贷款资金使用阶段,客户经理或大数据平台应及时关注资金用途、客户额度使用效率等情况。针对贷后监管工作,主要集中在客户还款行为及客户资质变化,如客户触发风险预警,需快速采取行动。目前,商业银行为提高自身综合收益,往往以信用消费贷款为抓手,增加客户在银行的负债类、其他资产类及中间类业务量,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这种行为对于增加客户黏性、科学准确评价客户质量有重要意义。

(三)加大场景化营销

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资金用途问题一直是制约该类业务发展的重要方面。信用消费贷款发展的初期,商业银行主要是以额度授信、资金支持为营销重点,该种方式无法避免客户违规使用资金情况。目前,许多商业银行开始转型,通过进行真实消费场景搭建来实现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行为。例如,发展汽车消费贷款,与电商平台合作发展分期业务,开展“家装节”等消费贷款场景化营销。通过场景化营销,还可以盘活部分房贷客户、经营贷客户、代发工资客户等存量客户,增加获客渠道,提升获客质量。

(四)提升工作人员素质

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市场的快速发展,对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商业银行应着重加强员工素质培养工作。一是提升员工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案例共享、风险共识、风险培训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素质。二是促进前、中、后台人员流动,增加风险管理部门(传统意义上定义为后台部门)人员的实践能力,避免纸上谈兵,同时加强一线员工的风险防控能力。三是加强员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避免发生员工个人知法犯法或伙同他人骗取银行资金的案件。

(五)控制银行信用消费信贷规模

由于信用消费贷款的风险特性强,其资金流向方面容易带来监管风险,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需求、自身实力及风险控制能力控制该类贷款规模,不盲目逐利。在银行客户信息系统的构建过程中,应当实现客户信息集中管理机制,在信息终端上不同层级的工作人员只可查询权限范围内的客户信息,对其征信、银行借贷情况、资产状况、客群分析等信息进行集中分析和保密处理。客户信息保密工作是关系到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发展的基础,商业银行务必控制好客户信息管理工作。

五、结束语

商业银行信用消费贷款的风险管控工作,是保障銀行经营平稳运行的关键性环节之一,在银行工作管理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带给银行前所未有的工作契机,银行需要整合传统的风险管理形式,充分认识到技术对银行开展业务的帮助,并可以解决传统工作中的一些问题,进而在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中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对信用消费贷款的风险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能够为银行的信贷业务建设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参考,进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银行信贷业务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舟.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的研究[J].时代金融(下旬),2017 (09): 95.

[2]徐英兰,李恒彬,唐朝敏,等.在农村推广贷款的营销策略——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 (09): 172-173.

[3]俞富强.邮政储蓄银行贷款前端催收策略浅谈[J].邮政研究,2019,35 (01): 18.

[4]陈昌义,孟安燕,朱守苗.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 消费金融[J].政策研究,2018,(03): 10-15.

3201500338284

猜你喜欢

银行信贷风险分析互联网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探析企业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及防范
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现状分析及发展展望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税收风险的探析
银行信贷规模、结构、效率与产业结构互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