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崮地貌“四层一体”特性及其地理研学分层教学设计
2022-03-11吕小璇马仁锋刘慧邓青
吕小璇 马仁锋 刘慧 邓青
摘 要:地理研学作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的野外教学形式之一,一直备受关注。如何深度解剖野外地理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成为地理教学设计热点。利用“四层一体”转译岱崮地貌的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解读其内涵及其特征,进而以区域性和综合性设计岱崮地貌研学旅行课程,勾勒地理研学主题与实操,帮助学生在解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中提升野外实践力,探索地理研学设计的独特思路。
关键词:四层一体;岱崮地貌;地理研学;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3-0066-04
“四层一体”的内涵及分析方法源于《四层一体:发掘传统乡村地方性的方法》一文[1],該方法由“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而来,可具象为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地理研学作为提升地理实践力的核心教学形式快速发展,但是已有的地理研学教材割裂了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或经济活动、聚落、民俗等人文地理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忽略了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如何在野外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区域思维,需要在地理研学实践过程中开拓适宜性主题及其方法。将“四层一体”和岱崮地貌相结合,可为地方综合性野外实践地理研学课程设计提供新方法和经典案例。
一、“四层一体”视角解读岱崮地貌的逻辑与方法
依据地理学的区域性和综合性构建解读岱崮地貌的“四层一体”逻辑与方法,区域性不仅可以从岱崮地貌发育的单独层面分析,深度解剖岱崮地貌的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同时也能针对岱崮地貌所处的空间变化进行教学。综合性则可随时间演替将四层整合于岱崮地貌进行多层次、多视角联系解释(图1)。
二、岱崮地貌的“四层”内涵及其特征
1.自然层
继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之后,岱崮地貌成为中国第五大地貌,沂蒙“七十二崮”中的“三十六崮”就分布在临沂市蒙阴县岱崮镇地区。《辞海》中对崮的解释:四周陡峭、顶端平坦的山;地貌学上属于地貌形态的桌形山或方形山,也称为“方山”。岱崮地貌地区植被主要是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和灌木丛为主。受到地貌形态影响,崮顶植被的群落发展优于崮坡。地形、植被、气候、土壤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共同塑造了岱崮这一独特地貌。
2.生计层
岱崮地貌分布地主要为山地、丘陵,当地居民初期只能以基本的农作物生产为生,如小米、高粱等,产量和质量低下导致饥荒、灾荒不断。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三线建设的推进,军工业在当地繁荣发展。但是在国际武器工业现代化背景下,当地因缺乏先进技术使产品难以跟上实际需求,工厂受到冲击。虽然也发展过陶瓷等轻工业,但也最终沉寂。21世纪后,随着交通发展,当地蜜桃、苹果拥有更为广阔的市场,岱崮镇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以及微量元素含量高的棕壤,最终被冠以“中国蜜桃之都”。崮群千姿百态的地质奇观和孟良崮等红色文化赋予了岱崮地貌风景区独具特色的人文内涵,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发展。
3.组织层
岱崮地貌所处地区自古以来匪患不断,如蒙阴县瞭阳崮在元朝时期就已存在匪患。清末民初,土匪更甚。当地百姓为躲避盗贼,便开始上崮筑寨,瞭阳崮寨由此建立;后经历民国元年“光棍年”,被杀百姓不计其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三线建设应运而生。岱崮镇所属180.7平方千米范围建设了国营民丰机械厂、国营山东工模具厂、北草坪军用机场及远程雷达站、山东省军工局中心医院等“三线”单位。近万人的进入,使沂蒙山基础设施、生产生活方式、交通等行业都得到了极大发展。但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军工厂搬出岱崮,原厂区遭到废弃,发展体系有所弱化。如今国家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已发展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4.文化层
崮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几乎每一座崮都包含着一个神话传说,如孟良崮背后蕴含的就是“孟良怒杀“‘活阎王’”的故事。除神话传说,岱崮佛道教也极其兴盛。据统计显示唐代时就已有17座庙宇。孟良崮煎饼、豆腐、光棍鸡等饮食文化也是当地特色。崮寨文化和土匪文化作为一定时期的文化融入了崮文化。蒙阴县内名曰“山寨”的地方众多,如岱崮镇的张家寨等。同样,但凡山寨都有自己的传说或故事,因而县内形成了寨中有崮、崮中有寨的独特文化。三线时期具有军工文化和知青文化,但是随着军工产业衰落,军工文化和知青文化也逐渐衰退。21世纪后,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新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动了红色文化的复兴,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孟良崮和南北岱崮,每一座崮经历的炮火都凝聚着具有时代意义的沂蒙精神。
三、岱崮地貌的野外地理研学分层教学设计
基于岱崮地貌的“四层”内涵及其特征,下文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两方面对岱崮地貌进行地理研学分层教学设计。一方面基于不同崮群设计职业主题,以区域性探究不同空间岱崮地貌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另一方面立足岱崮镇这一地点以地理学的综合性进行研学设计,从四层中每一层及其关联性出发开展不同时间尺度岱崮地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理研学。从而在四层一体视角下,教师带领学生深刻剖析岱崮地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内涵。
1. 基于区域性论的不同崮群分层教学设计
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本文以主题式教学对岱崮地貌资源进行分层教学。拟在课堂中呈现五个职业主题,学生自选主题分组探究。前四个职业主题从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针对同一时间不同区域进行地理研学,即对当前不同崮群进行地理研学课程设计。最后一个职业主题(游客)将岱崮镇作为研学地点,着眼于更大时间尺度岱崮地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开展野外地理研学实践(表1)。
2.基于综合性论的典型案例岱崮镇“四层一体”教学设计
以岱崮地貌所处腹地岱崮镇为例,以近百年的时间尺度采用“四层一体”视角进行地理研学设计。结合与崮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所处地区随时间演替的自然层、生计层、组织层和文化层及其相互关联性进行深入探究(表2)。其中自然层险峻的地势在人地环境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技术和交通的影响下,生计层实现转变。受生计层的制约,组织层也发生明显变化,三层共同作用下产生特定的文化层,体现了完整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发展。教学方法上学生通过研学前的头脑风暴,野外实地合作考察,增加学生的深度学习体验,实现地理考察与课程学习的有机融合[3],让学生切身体悟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内涵。
四、岱崮人地系统地理研学课程设计反思
樊杰指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核心目标是协调人地关系,人地关系因区域依赖性、时空尺度转换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地域系统 [4]。人类处于封建社会时期A(图2),因受到岱崮地貌资源匮乏等因素的限制,人口一直处于高出生率、高死亡率的自然增长状态,主要依靠自然层生存,随着人类的自我意识觉醒,人类社会的精耕细作使死亡率开始明显降低。但人口增多,食物需求增大,这种耕作方式达到极限,当地居民被迫外出求生,更甚者落草为寇,社会不稳定性加剧了人地关系矛盾。这时就迫切需要其他因素的突破式推动,生产技术、政治制度以及法律道德的约束便发挥了它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①技术的发展,生产产出增加,再加上法律制度更加完善,生产力水平提高,主要以生计层为主,人口逐渐增多,进入人地关系基本平衡的状态B(图2)。但是,经济的发展促使外出劳动力逐渐回归,此时人地不平衡状态再次出现。②的出现,即国家政策、军工技术的引入,组织层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当地军工企业迅速发展,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使其在工业社会长期处于平衡发展状态C,但是此时工业并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致使经济只能在短时期繁荣。改革開放以后,市场经济开启。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交通本身的发展、农业生产技术的扩散与学习和人类活动生产率的发展③,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如火如荼地开展,而身处东部沿海地区的岱崮地貌地区并未及时跟上发展步伐,虽然一定程度上现代农业、服务业得到发展,文化层为当地重要影响层,人地关系趋于平衡,但是发展水平相对于其他地区依旧处于较低状态D。以上便是整个岱崮地貌地区近百年尺度内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发展概括。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演变,人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技术、交通、法律及国家政策等条件的改善使得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更具复杂性,人地关系也更加趋于和谐。
“四层一体”为野外地理研学资源开发提供了独特思路。相比以往的地理研学资源开发,它更侧重于研学内容的逻辑性,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方式。同时,“四层一体”兼顾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能够有效避免地理研学的视角单一等问题。岱崮地貌作为中国五大地貌之一,包含了丰富且独特的地理研学资源,但是中国现有地理教材未涉及该内容,让学生基于乡土地理情怀理性认识人地关系,提高人地关系野外实践力是岱崮地貌研学旅行设计的重要价值。
通讯作者:马仁锋
参考文献:
[1] 周尚意.四层一体:发掘传统乡村地方性的方法[J].旅游学刊,2017,32(1):6-7.
[2] 吴传钧.论地理学的研究核心[J].经济地理,1991(3):1-6.
[3] 李桂亮,陈君,庞绪.基于地理野外实践的大单元教学探索——以“济南馒头山地表自然景观野外考察”为例[J].地理教育,2021(1):24-33.
[4] 樊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综合研究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规律的理论基石[J].地理学报,2018,73(4):597-607.
34345003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