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概念指引下的“地形”主题教学实践探索

2022-03-11刘伟苹周维国周雪忠

地理教育 2022年3期
关键词:大概念主题教学初中地理

刘伟苹 周维国 周雪忠

摘 要:如何在地理课堂中有效地组织零碎化的知识,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培养综合思维素养相匹配,落实核心素养,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地形”主题为例,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挖掘学科大概念;以“目标—评价—活动”为主线,进行主题教学设计;基于真实情境,以大概念引领主题教学过程。大概念引领下的教学实践,更关注教学思路的整体构架、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最终指向生活世界,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

关键词:大概念;主题教学;核心素养;初中地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2)03-0027-06

一、引言

指向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主题学习结构[1]。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备课常以一课时为单位,按照教材顺序进行授课,学生获得的知识往往是彼此割裂的,不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思维。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组织起学科零碎化的知识与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跨学科的思维习惯,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综合思维培养相匹配,具有现实意义。

主题学习是围绕某一学科大概念内容进行组织,体现学科知识、思想与方法的整体性,是一种综合性的课程组织模式。这里所指的大概念是居于学科核心的一种联结,能有效地组织起学科零碎化的知识与技能,有助于超越特定的学习情境[2]。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大概念”,能够帮助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学实践中统领全局,进而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实践[3]。教师通过汇总主题内容、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形成大概念[4],并在大概念的指引下进行教学设计,指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5]。大概念指引下的主题学习有如下特点:第一,主题教学设计改善教材原有体系,通过跳出传统教材的章节以及课时等要求,以主题为单位确立教学目标、划分教学内容;第二,大概念为引领,有效地组织起学科零碎化的知识与技能,以整合课程的设计为出发点,围绕主题,可以设计跨学科的、由多样性活动组成的课程单位[6];第三:学生个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在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分析、推理和创造等[7],从而掌握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是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持续发展的学习活动[5]。

基于此,本文尝试选取“地形”这一内容,挖掘其中的大概念,对主题内容进行统整设计,从教材与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评价设计、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大概念指引下的地理主題教学。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资源、人口、交通、农业、工业、环境等。教材针对地理要素采用单独列出和与区域地理结合两种方式,区域地理作为综合性学习的载体,有助于揭示自然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但在国家地理学习中针对地理要素只是涉及一些基础知识,地理要素的学习也是以专题形式单独列出,两者并未融合进行综合性学习。而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需要认识到地理要素往往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地理环境整体,因此,这样的设计不利于建立综合思维这一地理核心素养。

大概念指引的教学设计,首先应充分考虑基于大概念教学的知识结构[8]。挖掘初中地理的大概念,从主题大概念出发,让学生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明确各要素在整个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与被作用,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从而建立综合思维并进行更广泛的迁移。

上海版教材在六年级下册“陆地与海洋”、七年级上册“地形与地势”中涉及地形内容,同时六年级上册国家篇,在学习各个国家地理概况时也会涉及地形。六年级下册“陆地与海洋”的学习内容强调学生对地形的基本类型、世界地形及其影响有了初步了解,但有关地形的内容繁杂,学生缺乏系统的认知。因此,在七年级上册“地形与地势”单元对地形主题进行系统学习。课程标准是厘清单元教学总体要求及确定预期结果的重要依据。围绕“地形”这一主题,研读《上海市中学地理课程标准(试行稿)》和《上海市初中地理学科基本要求》,从单元乃至整个篇章入手,分析各内容之间的联系,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表1是对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地形”相关内容标准进行的汇总分析。

三、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主题教学目标设计

据表1可知,六下、七上都在强调运用图表资料,从对人类影响的角度介绍地形。梳理分析课程标准中与“地形”相关的内容,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图1)。分析知识网络图可知:分层设色地形图是了解地形的一个重要工具,通过分层设色地形图,读出某一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进而分析地形与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能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对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的关系进行解释。地形与河流、气候、植被及人类活动之间都存在影响,彼此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对照课程标准中“地形”相关的内容标准,对内容进行系统梳理,最终确定了“地形与气候、河流相互影响进而影响其他要素,影响人类活动”这一主题大概念。

聚焦主题大概念设计教学目标(表2),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知识的构建,设置真实情境,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内在的学习动机,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分析、推理和创造等[7],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主题教学评价设计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着重强调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9]。真实性是核心素养的精髓,强调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10],因此,表现性任务的真实性是首要考量。同时,表现性任务设置的情境需考虑符合真实世界的复杂性,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具有较高迁移价值,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基于以上几点,确定表现性任务——“我为山区致富出份力”。评价是一个连续过程,本文制定了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表(表3),其他评估证据来自学生课堂活动参与、师生非正式交谈、观察提问、随堂测试、作业、反思等,确定“地形”主题评估证据(表4)。

基于教学目标、表现性任务,围绕“学生如何做才能达成目标”来制定学生表现性评价量表。将确定评估证据环节前置,放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根据评价指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更好地用“评价”来引领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表现性评价量表特别关注三个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主题的理解表达,评价等级由高到低可分为A、B、C三级层次。与评价要点相比,评价等级将评价指标细化,让教师和学生清楚与目标间的差距以及下一步改进的方向。学生完成表现性任务后,师生根据实现设计的评价量表,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基于学科大概念的主题教学过程设计

基于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评價进行教学设计,对主题下的内容进行重构、整合,以问题为线索,设计学习任务,侧重问题解决,引导学习活动,学生通过活动过程领悟大概念[11]。本设计旨在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学习体验。“地形”主题整体教学设计如图2所示。

教学设计共3课时,将“地形对人类的影响”这一复杂的问题,基于真实情境,分解为几个小问题,通过任务驱动,逐一解决,从而解决核心问题。具体课时安排如下。课时一:了解认识地形的工具,学看分层设色地形图(表5)。课时二:案例分析地形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表6)。课时三:客观认识地形影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表7)。

六、总结与反思

开展大概念指引的主题学习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地形”主题为例,探究了大概念指引下的教学实践,其中几个关键如下。

1.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挖掘学科大概念

以课程标准为基准,构建知识网络结构图,提炼主题大概念。引导学生用地理视角观察、思考,逐步建立起地理知识之间的关联,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将分散的知识联系起来,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2. 以“目标—评价—活动”为主线,进行主题教学设计

基于大概念,充分考虑学情,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知识的构建,设置真实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主题学习活动之前设置表现性任务及其评分规则,给学生学习目标指南,促进学习过程最优化。学生在相关表现性任务上的表现,为主题学习目标的落实提供了信息,确保基于理解的评价有效实现。

3.基于真实情境,注重问题引领

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基于现实问题的活动情境,以问题为引领,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基于情境的深入探究,设计有认知冲突的综合性评价任务。注重多元的学习方式、重视持续影响、提供迁移探究机会,提供具有吸引力和有效性的学习体验。

大概念指引下的主题学习有利于落实核心素养。以大概念为引领的主题学习,更关注教学思路的整体构架,围绕主题大概念重新架构的教学内容,协调主题内部和主题之间的关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最终指向生活世界,体现了核心素养的本质要求。但大概念指导下的主题教学实践效果的达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并不断进行尝试、改进和修正。在教学设计上,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重新组织,重新确立单元主题,设计评价方式,如何进行教师备课和课时安排值得继续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2):12.

[2] Jay McTighe ,Grant Wiggins.重理解的课程设计(第三版)[M].赖丽珍,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11.

[3] 段玉山,姚泽阳.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性质[J].地理教育,2017(2):5.

[4] 韦钰.以大概念的理念进行科学教育[J].人民教育,2016(1):41-45.

[5] 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M].闫海兵,宋雪莲,赖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6] 戴建波.整体视角下的“单元整合教学”设计——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地理教学探索[J].地理教学,2018(24):9-10.

[7] 吴丽媛,陈诗吉.基于主题化区域地理的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以探究非洲自然地理环境为例[J].地理教学,2020(5):29-32.

[8] 常庭芳,毛学刚.基于大概念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以人教版“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21(8):76.

[9] 肖川.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

[10] 钟启泉. 真实性——核心素养的精髓[N]. 中国教育报,2019-06-20(7).

[11] 王晨光.大概念视域下的地理教学刍议[J].地理教育,2020(1):10-12.

3666500338294

猜你喜欢

大概念主题教学初中地理
基于大概念的中高年级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的研究
以大概念的理念引领高中物理教学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