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变革中的责任与担当

2022-03-11魏琳张翔

传媒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魏琳 张翔

摘要:广播的发展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分析法梳理其典型媒介事件,归纳出其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所发挥的媒介功能,由此探析党媒的责任与担当。研究可知,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积极履行党媒职责,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媒体的初心和使命,为广电媒体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史 媒介功能

广播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史实则一定程度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史。广播在不同时期承担的使命与责任,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社会文化状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为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下文简称“央广”)成立于1940年12月,受命于我党全面抗战之际,见证了人民广播从无到有的历史过程,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夺取一次次伟大胜利的历史节点,转眼已走过81年峥嵘岁月。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本文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研究对象,试图梳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自创立起,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背景下所发挥的媒介功能,探析广播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管窥广播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希望为广电媒体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党的舆论宣传工作主要依靠《新中华报》等进步报刊和通讯社进行。囿于报刊自身传播的局限性,党的方针政策和时政新闻无法及时传递出去,且覆盖面较窄,普通群众难以触及。同时,在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背景下,在国統区出版的《新华日报》等共产党报刊被处处刁难,印刷纸张被削减、重要社评和时政新闻被删减等事件屡见不鲜,党的宣传工作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广播作为当时的先进媒体,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提出要建立我党自己的广播电台,代表人民发声打破国民党的舆论封锁。因此,在周恩来、朱德等同志的带领和筹备下,1940年12月30日晚,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在延安王皮湾村的窑洞中正式对外播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拥有了第一个人民广播电台,也代表了我国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

可以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受命于危难之际,自创立之初便不断传递党和人民的声音,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全面服务于人民革命。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延安台作为党的喉舌,屡次揭露国民党亲日派的丑恶行径,揭发皖南事变真相,呼吁巩固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除了直接播报党的路线、方针和国内真实抗日形势外,延安台不定时播出《五月的鲜花》等抗日进步歌曲来提振全国人民抗日信心,鼓舞军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此外,延安台将党的声音传递到国统区和大后方,让更多百姓认识党、了解党,延安台成了一面红色旗帜,吸引了一批批有志之士前往延安,奋斗在抗日战争的最前线。抗日战争胜利后,此时除了播报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外,延安台注重将解放区的真实生活描绘给国统区生活的民众,不断拆穿国民党的愚昧谎言。同时,延安台鼓励全国人民给电台写信,鼓励民众描述旧社会带给他们的痛苦,揭露国民党当局的腐败,这一互动举措引发群众共鸣,因此延安台的舆论宣传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2.开启对外广播的新篇章。在抗日战争中,延安台于1941年12月3日开办日语广播节目,针对侵华日军进行播报,对内揭露日本军阀的阴谋和丑恶行径,对外从国际形势出发揭示日本必败的结局,并用“二分法”从内部瓦解日军,指出日本军阀是破坏东亚和平的始作俑者,而普通的日本家庭也是受害者,由此争取和团结日本普通士兵,强调我军优待俘虏,致使很多侵华日本士兵收听广播后主动投降。延安台的日语广播是中华人民首次对外广播,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基于不同的出发点,各个学者提出了各自的媒介功能说。基于此,施拉姆总结了媒介的四大功能: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功能和提供娱乐。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几经辗转,于1949年12月5日最终定名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内外政治形势严峻,经济生活开始恢复和发展,此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除了继续我党的舆论喉舌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媒介功能也开始完善。

1.坚守党媒职责。在该时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侧重于播报振奋人心的国家或地方成就,挖掘先进人物事迹,鼓舞人们放大脚步,积极建设社会主义。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的庄严宣告,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克服技术困难,以直播的形式将开国大典的盛况传播到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举国欢庆。1963年和1966年,央广先后播报了雷锋同志、焦裕禄同志的感人事迹,号召全国人民向模范人物学习。1978年,一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此进行了报道并开辟评论专栏,为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和束缚、全面解放思想奠定了良好的舆论基础。

2.搭建平台传递信息。与报刊相比,广播的时效快,辐射范围较广,且收听门槛较低,因此,电台逐渐成为传播新闻的主要载体,承担着传递信息、上情下达的本职功能。央广于1950年创办《首都报纸摘要》节目,为人民群众朗读报纸的主要内容,传递新闻信息。随着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量产的“红星牌”收音机投放市场,广播进一步走进千家万户,新闻内容也逐渐由阅读报刊向自采新闻转变。同时,1951年央广创办了《全国各地人民广播电台联播》节目,搭建起了与全国各地电台的合作平台,时效性强的新闻会直接采用直播的形式,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较好地体现了新闻价值。

3.维护民族团结。1950年,经中央批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率先开办了藏语广播节目。随后,以藏语节目为先导,陆续开办了壮语等一系列少数民族语言节目。少数民族节目的创办,是传递党的声音、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桥梁与纽带,加强了党和人民同少数民族同胞的血肉联系。此外,1954年起,在周恩来总理的推动下,央广开始对中国台湾地区进行广播,后来针对中国台湾地区民众推出了《空中之友》栏目,节目一经播出,深受宝岛人民的喜爱,架起了两岸同胞友好沟通的桥梁。

4.播放文艺作品。为纪念“二七大罢工”,1950年央广制作播出新中国第一部广播剧《一万块夹板》,引起巨大轰动。此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陆续播出了《红楼梦》、《减去十岁》等优秀的广播剧节目,将一众经典的长篇小说、文学作品等搬上舞台,在丰富人民群众茶余饭后休闲生活的同时,引起了国内外文艺界的广泛关注,广播剧也成为广播电台重要的节目形式之一。

5.开设教育类栏目。为了报道国内外重大军事活动,加强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1951年起央广特设军事频道,弘扬人民子弟兵的先进事迹,忠实记录了人民军队和我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成就,成为国内最权威的军事广播。同时,为了改变国民积贫积弱的国际形象,同年央广在全国范围内播放《广播体操》,教育民众加强体育锻炼要从娃娃抓起,至此,广播体操已经成为几代人的儿时回忆。1956年,央广创办了针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栏目《小喇叭》,为其连载少儿故事和长篇小说,启发幼儿心灵,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为培育新中国优秀接班人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广播的各项功能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深化和发展。

1.承担经济功能。抗战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的政治性突出,体现出完全依附于国家意志的特点。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活动的复苏,广播走上了创收和产业化发展的道路。1979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率先播报了春蕾药性发乳的日用品广告,引发了上海民众的购买热潮。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随之播出了本台的第一条广告,标志着广播广告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广告逐渐成为电台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此外,1983年,第十一次全國广播电视工作会议提出了“四级办广播”的方针,指出要“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开展多种经营”,广播事业作为一项产业得以发展,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

2.引导舆论,传达民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舆论的守望者,倾听群众关切和呼声,间接推动了相关政策和惠民措施落地。1980年央广开办《听众信箱》栏目,接收全国各地听众来信,倾听群众关切,关注社会热点事件。1983年,央广在《听众信箱》收到了群众反映哈尔滨双城堡火车站暴力装卸的信件,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引起其他媒体关注,触发扳机效应,最终倒逼铁道部发布紧急通知,禁止以任何形式野蛮装卸货物,此次舆论监督报道取得圆满成功。随后,央广在1987年开办的《午间半小时》、1994年开办的中国广播最具影响力的新闻评论性栏目《新闻纵横》均关注社会热点,并深度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舆论监督功能被空前放大,为其他地方广播电台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3.塑造国家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1984年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阅兵直播,将天安门庄严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的欢快喜悦气氛,传递到祖国的每个角落,真实呈现了新中国自立自强的国家形象。1997年香港回归,包括央广在内的中央三台赴港进行现场报道,圆满完成了直播香港回归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任务,直播现场感足、互动性强,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此外,20世纪90年代起,国家主席每年元旦都会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央媒发表新年贺词,为国人送上新春祝福,勉励大家昂扬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4.理论结合实际,丰富学术研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作为中国广播实践的最前沿,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广播事业的发展,于1993年创办《中国广播》杂志,为广电领域提供了理论交流平台。现在,《中国广播》已经成为我国广播电视理论领域的专业性期刊,汇聚了全国广电业务理论前沿动态和学者专家研究成果,为我国广播电视的理论发展做出了长足贡献。

20世纪末,互联网飞速发展,时至今日广播早已由曾经的“新媒体”变为“90后”、“00后”口中的“传统媒体”。在媒介变革的时代浪潮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化身改革先锋,始终处于广电媒体改革的最前沿。

1.积极转型。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央广紧跟时代步伐,于1998年率先注册央广网,致力于打造24小时播音不间断的新闻媒体平台,成为中央新闻媒体中最早开通互联网平台的媒体。2002年,央广进一步开展频率专业化改革,针对已有频道进行系统化升级改造,成为涉及范围最广的一次综合性改革。时至今日,央广网共设有新闻、体育、教育等50多个专业频道以及河南、新疆等20多个地方频道。

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来,如何促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成为广电媒体面临的难题,继央视推出“央视频”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推出“云听”APP,以5G、4K技术为依托,致力于打造音频聚合分发平台。“云听”主打“听精品”、“听广播”、“听电视”三大内容板块,涵盖文学IP有声阅读、地方广播和电视剧音频化等服务,同时打破了传统广电以广告营销为主要收入的局限性,知识付费、互动打赏等营收方式为广电媒体转型注入了新动能。

2.凸显应急功能。面对重大灾害和突发性事件,央广表现出媒体从业者的责任和担当。2008年汶川地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深入灾区,率先播出了汶川的第一条消息,此后央广针对灾情启动应急机制,24小时不间断直播,全方位地报道灾区情况,使得全国人民的心紧密联系在一起。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再次发挥应急功能,在全国范围内不间断播报防疫动态,讲述抗疫故事,科普卫生常识,给人民群众吃了定心丸。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81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服务于党的事业,彰显了党媒的使命与担当。透过人民广播的发展史,可以看到社会的进步史,新中国的发展史,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旧唐书》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令人高兴的是,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广播事业一直不忘初心,持续生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了应有的传媒力量。

作者魏琳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翔系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教授、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赵玉明.中国现代广播简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3]赵新利.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宣传再研究[J].新闻与传播研究,2020(07).

[4]刘浩三,艾红红,吕晓红,等.70年,70个难忘的广播记忆[J].中国广播,2019(10).

【编辑:孙莹】

3128500338279

猜你喜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广播节目介绍
广播节目介绍
广播节目介绍
广播节目介绍
人民广播在迭代中走向繁荣
于芳有声语言特点浅谈
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 三期首次接入国家应急广播
以融合为导向 央广网全新改版
央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圆满完成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评奖及报道工作
“五四”推荐歌曲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