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创新特色

2016-02-28陈广生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3期
关键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新

陈广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广播电视中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创新特色

陈广生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广播电视中心)

摘 要:在电视和纸媒并不发达的时代,一枝独秀的广播曾经书写了辉煌的历史,面对新旧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和严峻考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综合频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牢记社会责任,传播正能量,续写了新时期的辉煌,提高了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广播第一品牌。

关键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率;创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综合频率)在新旧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记社会责任,不断改革与创新,融合新型媒体,历练卓越团队,整合新闻资源,打磨精品栏目,从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响当当的中国广播第一品牌,赢得了中外广大受众的喜爱和充分肯定。

1 铭记社会责任

声音是广播的载体,也是广播节目有别于纸媒的独有特色和优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改革、创新、探索和实践证明,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国家级广播肩负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舆论监督职能,担负着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服务大众,凝聚民心,褒扬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社会责任,这一社会责任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遗忘。否则,广播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1 坚持媒体姓党

“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行”,做好做足重大题材的宣传报道,简称规定动作。如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之声一方面组织精锐团队由卫东、林夕直播了“9.3大阅兵”盛况;另一方面,开辟了“胜利回想”“抗战记忆”“父辈的旗帜”等七八个板块,国防大学教授徐焰、金一南等专家、学者、抗战老兵及亲属等纷纷追忆艰苦难忘的抗战岁月,讲述不屈不挠的抗战故事和伟大的抗战民族精神;巡回数月播送了《游击队歌》《黄河大合唱》等几十首抗战经典歌曲,极大地凝聚了国人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心和决心。其宣传报道的规模之大、攻势之大、形式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力之大都是空前的,再次显示了广播的巨大威力。

还有特别奉献《致我们正在消逝的文化印记》:如农村余音渐远的大喇叭、内蒙古呼麦、昆曲、浙江越剧等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引起了广大听众和各级领导以及多方专家的极大关注、共鸣。

1.2 社会新闻倍增

中国之声坚持走转改,为广大民众鼓与呼,甚至出现了纸媒、央视、互联网转载中国之声独家新闻的可喜局面,这是过去几十年未曾有的事情。2016年2月6日腊月二十九,记者吴喆华对河北沧州拖欠千万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留守工地没钱回家过年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当天下午,沧州市相关部门回应称,安排专门人员妥善做好所有外地留守工人的生活安置工作;力争春节后恢复开工建设,并逐步解决欠薪问题。2015年8 月11日,记者白宇报道:宁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农民在山东济宁嘉祥购买的拖拉机都是假冒、劣质、拼装货,农民大呼:终于有人管了!类似上述新闻报道已形成常态,媒体敢于发声,勇于担当的舆论监督作用愈发显现出来。

2 打磨精品栏目

2.1 打磨王牌栏目

《新闻和报纸摘要》是中国之声的王牌栏目,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是由于他们在不断创新。由录播为直播,比如,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马闯、朱敏等记者连线报道,还邀请特约观察员点评,报道准确、及时、生动、流畅。同时,报纸摘要板块也由单一播音员播报,改成播音员播送导语,请各大报纸编辑们出声播报,拉近了受众的距离。晚上6 点30分播出的《全国新闻联播》率先把当天各大网站的头条新闻融入本档新闻栏目播出,新闻更加鲜活、丰富,从而形成中国之声资源共享、融合发展、共同进步的新格局。

2.2 创新名牌栏目

随着中国之声影响力不断扩大,早6:00播出的《国防时空》,早7:00—9:00的《新闻纵横》,中午一小时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傍晚16:30开始长达3个小时的《新闻晚高峰》,晚上20:30播出的《直播中国》,晚上21:00—24:00的《央广夜新闻》以及午夜两小时的《千里共良宵》等都形成自己鲜明的独特风格,颇受广大听众青睐。2个小时的《新闻纵横》节目,除报道及时、报道面更宽、信息量更大、重大题材和深度报道更多外,影响也更大。比如,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是广大听众需要了解的内容。资深记者、评论员白中华撰写并播报的“白话十三五”,令人震撼,深深鼓舞了国人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努力奋斗,共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

3 融合新旧媒体

21世纪是全媒体时代,中国之声在发挥本台记者优势的同时,融合国家级、省市级广播、电视、报纸、各官方网站、门户网站,实现了央广新闻资源最大化。

3.1 谋求合作伙伴

除与国家和地方媒体建立紧密型联系外,还拓展了与国家气象台、海洋预报台、交通运输部合作,连线预报员天气、海况、高速公路运输等信息。在6:30播出的《新闻和报纸摘要》新闻提要前,破例播送一句北京地区天气预报,方便了听众。特别是借助搜狐、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平台,开辟了中国之声手机电视、官方微博、威信公众号,从每天早7:00到午夜保持与广大听友互动,实现了传统广播与新媒体得融合发展。

在四川泸山发生地震、天津滨海新区特大爆炸事件等许多突发事件的报道中,编辑、主播第一时间与当地消防官员连线,把最新情况迅速传递给广大听众,充分体现了传播快、覆盖面广的传播优势。这种扬长避短,开放式办广播的做法呈现出无限生机与活力。

3.2 整合内外资源

与全球华语广播机构精诚合作,使每天中午播出一小时的《全球华语广播网》办得风生水起,有声有色,俨然是世界新闻大餐。

4 历练卓越团队

4.1 打造本土团队

领导深入基层采访、撰稿,甚至自己配音,率先垂范。马闯、刘乐、白宇等一批重量级记者,勇于承担重大题材的宣传报道很出彩。编辑团队过硬。崔天奇、赵九霄、朱敏等一批知名国内国际新闻编辑相当出色,声声入耳。以于芳、卫东、智鹏、林夕等老中青播音主持团队综合能力越来越强,使节目越办越好。

4.2 吸纳编外精英

聘请张春蔚、朱毅、吴学兰、薛成进、谢晓丽等一批国内外资深媒体人为特约评论员,对相关话题展开评论,深化了主题,节目更有权威性。中国之声从开播到现在不偏执己见,坚持真理,影响力不断扩大,成为广大听友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王求.创新:媒体的发展之魂与动力之源——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例[J].新闻与写作,2015(4).

[2]易明胜.浅议舆论监督与正能量传播[J].中国广播,2015(11).

作者简介:陈广生(1957-),男,北京顺义人,中级播音主持,研究方向:播音主持

猜你喜欢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创新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历史变革中的责任与担当
人民广播在迭代中走向繁荣
于芳有声语言特点浅谈
大枢纽 云平台 客户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探索之路
两会声音 央广表达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2018年两会报道融合传播 创新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