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简《五纪》篇建构的天人系统〔*〕
2022-03-10黄德宽
黄德宽
(1.清华大学 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北京 100084;2.“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北京 100084)
最近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十一辑整理研究报告,公布了《五纪》这一重要的战国佚籍。〔1〕《五纪》全篇原有130支简(现存126支),简长约45厘米,宽约0.6厘米,每简书写35字左右,简面下端有编号。〔2〕全篇基本完整,存4463字。简文以洪灾泛滥、社会准则和德行失序为背景,藉托后帝修历五纪、确立天地神祇司掌、规范万貌德行和人事行用,以构建一个庞大复杂的天人系统,并最终实现天下治理目标。简文内涵极为丰富,对先秦思想史、科技史和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根据整理研究该篇简文过程中形成的初步认识,本文对《五纪》篇建构的天人系统略作介绍。〔3〕
一、《五纪》篇的写作背景与天人系统基本构架
《五纪》篇开篇一节,包含了简文的写作背景和主旨,对我们总体把握和深入理解这篇文献极为重要。简文如下:
唯昔方有洪,奋溢于上,权其有中,戏其有德,以乘乱天纪。后帝、四干、四辅,乃耸乃惧,称【一】攘以图。后帝情己,修历五纪,自日始,乃旬简五纪。五纪既敷,五算聿度,大参建常。天地、神祇、万【二】貌同德,有昭明明,有洪乃弥,五纪有常。
简文首先描述了这样一幅景象:往昔邦国洪水滔天,社会准则变乱,人伦道德失范,天上之“日、月、星、辰、岁”五纪也因此而凌乱失序。皇天后帝与四干、四辅都惊悚惧怕,图谋平息除却这些灾异乱象。后帝反身自省,从巡检修历“五纪”做起。通过后帝的规正,“五纪”既已分布有序,“五算”也合乎规度,于是“天地、神祇、万貌同德,有昭明明,有洪乃弥,五纪有常”。这段文字开宗明义,不仅介绍了后帝建构天人系统的缘由和背景,而且阐明了后帝建构天人系统的基础、目的和产生的结果。
从这段简文看,《五纪》作者对天地神人关系有如下预设:一是“后帝”乃是万物最高统治者,在四干、四辅的辅佐下,实现对天地神人的统治;二是尘世发生灾异乱象,会使“天纪”运行失常,导致天文历法出现混乱;三是天文历法恢复正常有序之后,尘世的秩序就会趋向规范,洪水等自然灾异就会平息;四是在天地神人关系中,起主宰和决定性作用的是后帝,而后帝则又是通过神祇来实现对万民的控制。此预设关系,在后帝构建的天人系统中得到充分体现。简文的主旨是通过后帝对天人系统的建构,理顺天人关系,使天地神人按照各自应遵循的规则运作,以保持天地、神祇、万民处于“圆裕中正”的有序状态,天下得到良好的治理。可见,《五纪》开篇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天人思想观念,围绕这一思想,全篇逐层展开,构建了一个宏大严密的天人系统。
《五纪》开篇之后,以“后曰”引出建立天人系统的基本构架。这个构架的建立,首先是“伦历天纪”。所谓“天纪”,即指“日、月、星、辰、岁,唯天五纪”。“五纪”是经纬天地、统领神人的总纲,“五纪”伦次有序,天文历法有常,“天地、神祇、万貌”也就会进入有序状态。简文认为“五纪”是“文后经德”的起点,“天下之数算”是文后遵循的律度。这段简文如下:
后曰:日、月、星、辰、岁,唯天五纪。文后经德自此始。文后乃【三】伦历天纪,初载于日。曰遥古之纪,自一始,一亦一,二亦二,三亦三,四亦四,五亦五。天下之数算,唯后【四】之律。
在伦历五纪的基础上,《五纪》篇设定了维系天下运行的主要准则和道德规范。第5-6号简文有如下记述:
后曰:一风,二雨,三寒,四暑,五大音,天下之时。一直,二矩,三准,四称,五规,圆正达常,天下之度。【五】直礼,矩义,准爱,称仁,圆忠,天下之正。礼青,义白,爱墨,仁赤,忠黄,天下之章。
简文设立的这套天下运行准则和道德规范:一是“天下之时”,这是人们社会活动所必须遵循的规律。处身农业文明时期的古人,早已从经验中总结出时令气候变化对人们基本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决定性影响。“风、雨、寒、暑、大音(雷)”,这些天气征候的变化是日月更替、四时运转中出现的自然现象,简文首列“天下之时”,表达出人事不违“天时”的思想。二是“天下之度”,确定“直(绳)、矩、准、称、规”为天下所共同依据的五种测度工具,简文谓“五度”可保证天下“圆正达常”。三是“天下之正”,简文将“直(绳)、矩、准、称、规”五度,与“礼、义、爱、仁、忠”五德相配,赋予“五度”相应的人伦道德内涵,这就是“天下之正”。四是“天下之章”,简文将“五德”与“青、白、墨、赤、黄”五色对应相配,以“五色”彰显“五德”,这就是“天下之章”。这段简文体现了如下观念:在“天纪”的统领下,“数算”“时”“度”“正”“章”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彼此相互因依,从而维系天地社会的合伦有序。
经过伦历天纪、确立“数算、时、度、正、章”准则和“五德”系统,并明确相应的神祇执掌,《五纪》篇完成了天人系统基本构架的建立,而建立这个基本构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显然是为了维系天下运行的准则和道德规范,进而改变“权其有中,戏其有德”的尘世乱象。
二、《五纪》篇的天人观念及其阐发
在完成天人系统基本构架的建立之后,简文以“后曰”引述各节,从“后帝”的立场进行分层次陈说和阐发,论述“天”“地”“神”“人”在这一系统中的密切联系,将天人观念具体化于基本构架系统之中,这是《五纪》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
(一)简文“五德”观念及其阐释
简文之“五德”,指“礼、义、爱、仁、忠”。“后曰:一曰礼,二曰义,三曰爱,四曰仁,五曰忠,唯后之正民之德。”(第9-10号简)在《五纪》天人系统中,“五德”处于核心地位,规范天下人伦秩序,融通于“数算、时、度、正、章”,是君后“正民之德”的凭依,体现在人事行用的各个方面:
后曰:天下礼以事贱,义以待相如,爱以事宾配,仁以共友【一〇】,忠以事君父母。后曰:礼敬,义恪,爱恭,仁严,忠畏。后曰:礼鬼,义人,爱地,仁时,忠天。后曰:礼【一一】基,义起,爱往,仁来,忠止。后曰:目相礼,口相义,耳相爱,鼻相仁,心相忠。后曰:天下目相礼,礼行【一二】直;口相义,义行方;耳相爱,爱行准;鼻相仁,仁行称;心相忠,忠行圆裕。
简文对“五德”之于人际关系、相应态度、适用范围、行为方式等都作了限定,强调天下君后“正民之德”唯有“礼、义、爱、仁、忠”,实行“五德”就能达到“天下圆裕”。在此基础上,简文进而论述“五德”与“五纪”“五算”“五度”“五章”的相互因依关系(第16-19号简)。不仅如此,简文还将“五德”纳入到宇宙基本结构之中,以凸显其重要性。第19-21号简文说:
后曰:参律、建神、正向,仁为四正:东冘、南冘、西冘、北【一九】冘,礼、爱成。左:南维、北维,东柱、东柱,义、忠成。右:南维、北维,西柱、西柱,成矩。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二〇】酉、戌、亥,纪参成天之堵。陬、如、寎、余、皐、且、相、壮、玄、阳、辜、涂,十有二成岁。处五:日、月、星、辰、岁。
简文通过“参律、建神、正向”,完整展现了一幅宇宙图式:以“仁为四正”,以“四冘”为这一图式的坐标,“四冘”定而“礼、爱”成。图式之左,南、北维和二东柱定而“义、忠”成;图式之右,南、北维和二西柱定则“矩”成。在这一宇宙基本构架中纳入十二辰次,划分出天体的区域范围;十二月依次运转而成年岁。天之五纪“日、月、星、辰、岁”就居处在这样一个宇宙构架中。这段简文的重要性在于,清晰地勾画出宇宙图式,根据描述可以复原这一图式。〔5〕简文将这一图式与“五德”相配,体现宇宙结构与社会人伦结构合二为一,这就从根本上解释了何以尘世“权其有中,戏其有德”,就会产生“乘乱天纪”的后果。
(二)简文“五德”处位与天地神祇执掌
简文第21-25号简阐明“畴列五纪”的目的是“文胥天则”,将“五德”与“五色”相配,分别处位于“中”“东”“南”“西”“北”等“五极”。简文所谓“五极”,即《淮南子·天文》之“五方”。上文第6-9号简司掌“数算”“时”“度”“正”“章”的三十位神祇,同时又执掌“五极”。对此简文有如下描述:
在明确“五德”与“五色”“五极”配位和三十位神祇的执掌后,第25-26号简文进而将“五德”与分布在天体四维空间中的二十八宿相配合。经过这样的处位和执掌安排,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神祇及其执掌体系:
后曰:天地、四荒、四冘、【二六】[四柱、四维,是唯]群神十有八。方六司,是唯群祇二十有四。向七德,是唯群神二十有八。施正南门,天规北斗。
《五纪》篇所列天下神祇,包括:执掌“天地、四荒、四冘、四柱、四维”的十八群神、执掌四方的二十四群祇以及执掌四向的二十八群神,此外,还有地位特别的“南门”“北斗”。关于“南门”“北斗”,第41-42号简分别有这样的描述:“南门,其号曰天门、天启,建正,秉仁,位顺及左右徵徒”;“北斗其号曰北宗、天规,建常,秉爱,皇天下,正四位”。“后曰:天下之神祇,神之受算位者,其数如此。”这些群神群祇,就是后帝建立的“天下神祇”系统的主体。
从第28至36号简,简文着重阐述“天施地型”,四时运转,“兴育万生,六畜蕃余”,十八神“以光天下六珍(皮、革、羽、毛、丝、漆)”,有关神祇各司其职,使“民之裕材”。在此基础上,简文对“十八群神”“四司”(东司、南司、西司、北司)“南门”“北斗”诸神的美誉名号和上甲辰日进行了逐一安排。(第36-42号简)
在后帝规制天地神祇的处位和执掌之后,简文描述了天上人间呈现出的一派理想景象:
后曰:作有上下,而昊昊皇皇,方圆光裕,正之以【四二】四方。群神有位,司视不祥。文象用现,威灵甚明。春夏秋冬,反以阴阳。日月星辰,赢绌短长,名日【四三】和辰,数以为纪纲。时降蕃育,万生所望。五谷六畜,水火相行。庶人以服,神鬼以飨。树设邦家,【四四】庙祧经遂,道载正享。邦家既建,草木以为英。规矩五度,天下所行;礼义爱仁,忠相后皇。配【四五】合高贰,知后以明。天道之不改,永久以长。天下有德,规矩不爽。
(三)简文卜筮祭祀思想及其阐释
第46-47号简:“忠曰言,礼曰筮,义曰卜,仁曰族,爱曰器。忠曰行,礼曰相,义曰方,仁曰相(?),爱曰藏。”简文将“五德”与“言、筮、卜、族、器”和“行、相、方、相(?)、藏”两组概念相配之后,进而阐明天、神与龟筮、人事的关系。“后曰:天为筮,神为龟,明神相贰,人事以谋。天下之后以贞,参志上下以恭神,行事不疑。”(第47-48号简)简文表达了“筮”“龟”即“天”“神”以及“明神相贰,人事以谋”的思想,通过占卜而恭敬事神,天下君后就可以“行事不疑”。
第48-61号简接着阐述了君后行天下礼仪,进行龟筮占卜、祭祀群神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礼仪,强调:“凡攻祝、祭祀、斋宿、坛除、贡事,不溥曰溥,不香曰香,不旨曰旨,不嘉曰嘉。鬼神有式,天下同仪”;“凡事群神,无咸有过,敬慎斋宿、坛除、号祝,将器毋货,物生曰牺,币象用嘉,春秋毋迷,行礼践时,神不求多”。这些天下礼仪,“用诸天,用诸神,用诸人”,如果违背了这些原则,就会“视向而不明,听向而不聪,言向不皇,多费用弃,鬼神弗享,猷咸无蹊,保必不行,明神渝事,后祝受殃”。因此,天下君后对百官百工、百府百司要制宪以治,要求他们“恪恭皇事,敬汝以式,成式之表,足以自劳”。从第56到61号简,后帝对天下君后与百官的行为及各自应恪守的式则进行了申说,最后指出祝、宗、官长、工师秉“五德”,祭祀合乎礼仪原则,天下就会实现“礼”“仁”“义”“爱”,“四礼以恭,全忠曰福”,从而达到“五德”的圆满。
三、《五纪》篇天人系统的运行和徵验
后帝对“五纪”“五德”“天地神祇”“占卜祭祀”畴列伦次并具体阐发之后,既已完成“五纪”的修历和天人系统的构建,简文由此进入到天人系统的运行和徵验部分。第62-63号简文说:
后曰:五纪既敷,参伍焕章,明明不惰,有昭三光。日出于东,行礼唯明。月出于西,伦义唯常。南至【六二】四极,春夏秋冬,信其有阴阳,中正规矩,权称正衡。
这段文字是后帝对“五纪既敷”后天人系统运行状况的总体概述。概述之后,后帝验证了“日”“月”“南门”“北斗”“建星”的有序运行及其对天下、君后所产生的影响,结果是:“日之德明察”,“是故后明察”;“月之德行审”,“是故后行审”;“南门之德位顺”,“是故后位顺”;“北斗之德正情稽命”,“是故后正情稽命”;“建星之德数稽”,“是故后长数稽”。(第63-67号简)这表明天人相副,系统运行已臻和谐。
至此,后帝完成了天人系统的构建、阐释和验证,故简文说“后事咸成,万生行象则之”。(第79号简)在“后事咸成”之后,从第79到94号简,简文的视角转向天神地祇与万生自体和疾祟方面,将天人关系从宏观构建转向人身这一微观系统。简文直接将“首”与“天”对应,“地”“四荒”等九神为“脊”,执掌甲子十日;“高大”等十神为“右胁”,执掌甲戌十日;“大音”等十神为“左胁”,执掌甲申十日;“四冘”为左右“肩”“髀”,“四柱”为左右“肱”“股”,“四维”为左右“臂”“骸”,这十二位是大神,掌十二大骨,司十二辰;“大角”“建星”“南门”“箕”分别对应“耳”“目”“鼻”“口”,“北斗”等六神与“心”“肺”“肝”“肾”“朘”“尻”“脾”对应,执掌甲午十日;东、南维为左、右手十指,执掌甲辰十日;西、北维为右、左足十指,执掌甲寅十日。“大神”掌十二大骨,“六旬掌短节小骨”。简文不仅描述了天神地祇与人体的对应关系,还分别与甲子六旬、十二辰执掌相配,使人体与宇宙时空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系统,从而实现了“天地神祇”与“人”的一体化构建。〔9〕
《淮南子·天文》:“蚑行喙息,莫贵于人。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天有九重,人亦有九窍。天有四时以制十二月,人亦有四肢以使十二节。天有十二月以制三百六十日,人亦有十二肢以使三百六十节。故举事而不顺天者,逆其生者也。”《天文》所谓“孔窍肢体,皆通于天”,在《五纪》篇中表现为“孔窍肢体”皆由天神地祇执掌,比“通于天”一语也更加具体化。简文建构天与人的关系,目的是表达“人”的行为由“天”来决定。如简文说:“南门授仁,而北斗授爱,是秉仁而行爱。既膺受德,践位有常。”所谓“既膺受德”,具体当即指“耳唯爱,目唯礼,鼻唯仁,口唯义”。通过膺受五德,使万民“处位有常”,“规受天道”。(第86-88号简)简文第12-13号已将“目”“口”“耳”“鼻”“心”与“五德”“五正”相配,可与此处简文对读。不过此处却没有“忠”一德。寻绎简文,“忠”实际上隐含在第88-91号简记述的内容之中。这几支简主要描述“标躬唯度”,说明以人体为“计袤”及其与数算的关系。〔10〕这种标记数算的方法文献也有记载,如《大戴礼记·主言》:“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11〕许慎《说文解字》“尺”字下说:“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之体为法。”简文所述“标躬唯度”的立意,不仅在于表明人体与度量的缘起有关,而且暗含了“数算”与“忠”的特殊联系。第9号简谓“天、地、大和、大乘、少和、少乘,掌数算司忠”。从“天”“地”等六神“掌数算司忠”以及“天下圆裕,合众唯忠,忠唯律”(第13号简)等阐述,可以看出简文“忠”在“五德”中的重要性及其与“数算”的关联。因此,这段文字在体现“标躬唯度”之后,强调“凡天下万民,作好用此,蕃息用此,嗣子用此,恭祀用此”。(第91号简)
天下之人膺受“五德”是为了“处位有常”,更好地“规受天道”,以免因行事不顺天道,而受天之罚,发生各类疾病。简文指出:凡万民“作有百祟,在人之出。占民之疾,群神群祇,掌其肢节,上下左右,有辰与日。”凡民有各类疾病,是因为“杂德不纯,百祟之殃”。〔12〕(第91-95号简)因此,简文强调:“民之不敬,神祇弗良。天下有常,不违之用行。”“天”“神”“人”都按规矩法度运行,不违天常,恭敬行事,最终就会实现“天下圆裕”。
从内容和篇章结构看,简文至此已经比较完整了。〔13〕但作者似乎兴犹未尽,从第97到120号简记述了黄帝杀蚩尤、兴礼仪制度的故事。〔14〕据简文记载:黄帝“溥有天下,始有树邦,始有王公”,其子蚩尤长成后作兵兴乱。在群神群祇的辅助下,黄帝杀蚩尤,并建立起祭祀礼仪制度,使得天下昭昭大明,行礼行义,“世万以为常”。简文引述黄帝传说,意在进一步说明蚩尤作乱是违背“五德”的,故最终招致天之罚。黄帝灭蚩尤之后,建立了各类祭祀礼仪制度,使天下君后、万貌的人事行用有所凭依,天人秩序得以规正。从这种意义上说,简文引述黄帝故事也是对后帝建立的天人系统的进一步验证。
四、《五纪》篇天人系统的特点和意义
《五纪》篇是先秦文献的重要新发现,其篇幅宏大,结构谨严,思想内涵极为复杂,不仅出土文献前所未见,即便是从整个先秦文献看也堪称鸿篇巨制。《五纪》的思想内容,可以从多方面予以解读。〔15〕上文根据简文自身的行文逻辑,围绕天人系统的建构这一主题和线索展开,介绍了我们对简文的初步理解。
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重要命题,古代天人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与华夏农业文明和政治制度的发展密切相关。先民从对“天”的原始崇拜,发展到“天命论”,再到“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等学说,是古代先贤对天人关系探索以及社会历史发展的反映。〔16〕《五纪》篇构建的天人系统,是战国时期关于天人观念的具体体现,其内涵和特点有待从事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学者作进一步的深入发掘。以下所列举的几点,是我们研读该篇佚籍时形成的一些粗浅认识:
首先,《五纪》篇体现了“天”与“人”对立统一的观念。“天”,在《五纪》篇中指“后帝”,也包括受其统治的庞大的神祇系统,皇天后帝为“天”“地”“神”“人”的最高统治者,他对“五纪”“十八大神”“二十八宿”等群神群祇拥有至高无上的支配权,而天地神祇则奉后帝之命各有所司,行使执掌尘世万貌的相应职责。在简文中,一方面“人”与“天”为相互对立的关系,尘世万貌的行为受群神群祇的控制,必须遵循“天”所设置的各种规则律度;另一方面“天”与“人”也是相互统一的,“天”虽然通过群神群祇掌控天下君后、万貌的一切行为,但尘世的行为和状态也会影响到“天”。根据简文描述,尘世洪灾泛滥、“权其有中,戏其有德”,就会“乘乱天纪”,使皇天后帝和左右辅臣悚惧不安;天上“五纪有常”,群神群祇各司其职,合伦有序,则“天下圆裕”的社会情状就会出现。不仅如此,简文从“人”的“孔窍肢体”“皆通于天”的观念出发,通过描述天地群神群祇司掌人体的各个部分,从而使“天”与“人”具有合而为一的同构性,体现了“天”与“人”的对立统一关系。
其次,《五纪》篇体现了天、地、神、人“同德”的思想。在《五纪》篇中,天之“五纪”,不仅是经纬天地、统领神人的总纲,也是文后“经德”的基始。“五德”作为“天下之正”,贯穿于宇宙图式、群神群祇系统和人伦规范各个方面。简文开篇即总括性说明:后帝经过修历“五纪”,实现“天地、神祇、万貌同德”,最终恢复“五纪有常”的运行状态。第63-69号简文,更直接地体现出“神”与“人”的同德:
简文明确说到“日”“月”“南门”“北斗”“建星”等能秉持“五德”,处位运行顺遂有序,故天下君后也能“明察”“行审”“位顺”“正情稽命”“数稽”,天下君后与诸神祇德行完全相呼应。因此,简文强调了“天地、神祇、万貌同德”,对消弭自然灾异、社会失序现象以及最终恢复“天纪”运行秩序的重要性。〔17〕
第三,《五纪》篇体现了“规矩五度,天下所行”的立意。《五纪》篇将“数算”“时”“度”“正”“章”与“五德”相配,分别由三十位神祇执掌,建立了天下运行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第16号简“后曰:日唯常,而月唯则,星唯型,辰唯综,岁唯纪,敷设五章”。简文以“常”“则”“型”“综”“纪”等概念分别系属于“日、月、星、辰、岁”,显示后帝是将“五纪”作为型则纲常而“敷设五章”的,目的是为规范天下人事行用提供“象则”。第17-18号简“后曰:伦五纪,绳以为方。礼青,爱黑,青黑为章,准绳成方;义白,忠黄,黄白为章,规矩成方。后曰:集章文礼,唯德曰礼、义、爱、仁、忠,合德以为方”。“五纪”“五德”与天下之“时”“度”“正”“章”被整合为一体,使天下能够“由规正矩遂度”。在《五纪》建构的天人系统中,上述思想贯穿于始终,如第45-46号简:“规矩五度,天下所行;礼义爱仁,忠相后皇。配合高贰,知后以明。天道之不改,永久以长。天下有德,规矩不爽。”第62-63号简:“后曰:五纪既敷,参伍焕章,明明不惰,有昭三光。……中正规矩,权称正衡。”第97号简:“于天如规,于神如矩,于人如度,天地、四荒、四冘、四柱、四维是司。”《论语·尧曰》:“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举逸民,四方之政行矣。”简文表达的观念与此类似,“规矩五度”即“天下所行”的准则和规范。
第四,《五纪》篇体现了“数算”对建立天人纲常的价值认知。关于“数算”在古代的作用,《汉书·律历志上》有如下论述:“数者,一、十、百、千、万也,所以算数事物,顺性命之理也。……夫推历生律制器,规圆矩方,权重衡平,准绳嘉量,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18〕“数算”是《五纪》篇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简文体现的“数算”对建构天人系统的重要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是“数算”与“五纪”的关系。“五纪既敷,五算聿度,大参建常”,简文将“五纪”和“五算”,作为后帝平息灾异、建立社会纲常的前提条件。第3-5号简在“文后乃伦历天纪,初载于日”之后,接着“曰遥古之纪,自一始,一亦一,二亦二,三亦三,四亦四,五亦五。”“伦历天纪,初载于日”与“遥古之纪,自一始”是密切关联的。关于“天之数,始于一”的观念,在先秦秦汉时期曾广为流行。〔19〕简文将“伦历天纪”与“数算”这一观念联系起来,并强调“天下之数算,唯后之律”,显示“五纪”有序运行与遵循“五算”法则,对建立天下纲常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二是“数算”与“五德”的关系。简文第6-9号:“数算、时、度、正、章,唯神之掌、祇之司”,并与“五德”相配,其中“天、地、大和、大乘、少和、少乘,掌数算司忠。”简文第21-22号进一步明确:“后曰:畴列五纪,以文胥天则。忠黄,宅中极,天、地、大和、大乘、少和、少乘,掌忠司算律。”“数算”的执掌神是简文中地位最高的一组神,配五色之“黄”色而“宅中极”,对应的是“五德”之“忠”。第13号简谓“心相忠,忠行圆裕”,“天下圆裕,合众唯忠,忠唯律”,简文强调唯有“忠”的施行,才能实现“天下圆裕”的理想状态。“数算”与“五德”关系到“天下圆裕”的最终实现。
三是“数算”与“律历”的关系。“数算”与“律历”的建立是直接相关的。《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所谓“历象日月星辰”,即“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晩”。〔20〕简文中后帝逐一确定“四维”与二十八宿的神祇执掌和所受算位,为天下万民“观象授时”。〔21〕第27-30号简:“后曰:天下之神祇,神之受算位者,其数如此。天曰施,地曰型,和曰时,乘曰成。子曰生,丑曰爱,寅曰音,卯曰蠲,辰曰震,巳曰和,午曰言,未曰味,申曰爱,酉曰甘,戌曰苦,亥曰恶。受德发时,春夏秋冬,转受寒暑,四极至风,降施时雨,兴育万生,六畜蕃余。”这正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的具体描述。《汉书·律历志》谓“历数之起上矣。……至周武王访箕子,箕子言大法九章,而五纪明历法”。〔22〕简文体现了战国时期对“数算”与“律历”关系的认识。
四是“数算”与“阴阳五行”的关系。先秦两汉关于“数算”与“阴阳”关系的论述,如《老子》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淮南子·天文》:“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3〕简文谓“遥古之纪,自一始”,虽没有“分为阴阳”“化成万物”的明确论述,但开篇就提到“五纪既敷,五算聿度”。所谓“五算”即“五数”,当指“五行阴阳变化之数”。〔24〕简文中对“五纪”运转、四时更替与阴阳变化的关系也有阐述,如第43-44号简:“春夏秋冬,反以阴阳。日月星辰,赢绌短长,名日和辰,数以为纪纲”;第62-63号简:“南至四极,春夏秋冬,信其有阴阳”;第72-74号简:“后曰:爰彼四维,历历其行。夫七次设敷,而周盈阴阳。各有枝叶,爰爰其行,转还无止,一阴一阳。”简文这些论述表明,阴阳变易的观念对《五纪》篇天人系统的建构有着深刻的影响。《周易·系辞上》:“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25〕上引简文有关论述,正体现了“阴阳变化之数”。简文还明确描述了阴阳与“五行”的关系,如第69-70号简:“唯皇上帝,和兆天度,建设五步,〔26〕春秋冬夏,天衡既正,爰有日夜。唯皇上帝,降为民式,建设五行,四时是备,帝正合矩,绌赢同刑,动事象则。”简文“五步”“五行”所指应当相同,虽没有突出“五行相胜”的思想,但“转还无止”的“阴阳”与“五行”思想在简文中则已确定无疑地发生了关联。
天人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的重要命题。《五纪》篇建构的天人系统及其体现的天人观念,为先秦天人思想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五纪》篇不仅吸收、整合了先秦关于天人关系的许多认识,同时也体现出战国时期天人观念的发展变化;简文既有先秦宇宙图式、天文历法、人体疾祟等记述,更着眼于社会规范、人伦道德的建立和遵循,以实现天下治理。《五纪》篇思想内涵丰富而系统,还可以从先秦社会史、科技史、古文献学等不同方面揭示其价值和意义。〔27〕本文认为,《五纪》篇的主旨是通过天人系统的建构、阐释和徵验,从而实现天下治理的目的,这只是我们对简文的一种解读。我们期待不同学科的学者能关注这篇佚籍,从多学科视野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感谢北京大学章启群教授、清华大学李守奎教授对本文的审读和建议。
注释:
〔1〕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本文引述简文都来自本研究整理报告,为方便更多读者,本文将原报告释文转换为简体字,对通假字、异体字以及有关古文字字形都作了相应的处理。对原整理研究报告的某些释文和注释,笔者根据新的认识作了一些改动。所引简文【】中的数字,是原简的编号。读者如需要了解原报告以及本文相关文字处理的情况,请按照简号查核原整理研究报告文本和释文注释。下文不再一一注出,特此一并说明。
〔2〕简面编号自第1至131号,缺第123号,从简文内容看,122号与124号简紧密相连,123号当属跳号。第14、15、113、114号简缺失。第22、24、27、34、35、36、101、103、105、106号简部分残损。
〔3〕《五纪》篇有关思想和内容,本课题组成员马楠、贾连翔、程浩、石小力等先后在《文物》2021年第9期、《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发表了两组文章予以介绍,有些文章已涉及该篇天人系统问题,读者可参看。
〔4〕贾连翔认为这一组神指的是“天”“地”和“四荒”,也即文献中的“六合”,可信。参看贾连翔:《清华简〈五纪〉中的宇宙论与楚帛书等图式的方向问题》,待刊。
〔5〕关于宇宙图式推拟复原图,可参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下册,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98页;贾连翔有《清华简〈五纪〉中的宇宙论与楚帛书等图式的方向问题》(待刊)一文,对这一图式进行了进一步的讨论。
〔6〕《五纪》二十八宿在四维首尾星宿或具体星宿选择、星宿名称、顺序等方面,与出土和传世文献的记载有所不同。参看石小力:《清华简〈五纪〉中的二十八宿初探》,《文物》2021年第9期。
〔7〕“栋”字原作茧,从艸虫声,与简化字“茧”同形,整理报告未释读。疑读为“栋”字。
〔8〕二十八宿运行与人事行用相配,见于《史记·天官书》《开元占经》等传世文献,本篇简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相关材料。关于二十八宿与人事行用配合详情,可参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整理研究报告和有关注释。
〔9〕贾连翔构拟了《五纪》人体与神祇的配位图,对相关问题撰文进行了讨论。参看贾连翔:《略说〈五纪〉篇的“行象”之则与“天人”关系》,《文物》2021年第9期;人体推拟图可参看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黄德宽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拾壹)》下册,上海:中西书局,2021年,第118页。
〔10〕贾连翔:《清华简〈五纪〉中的“行象”之则与“天人”关系》,《文物》2021年第9期;《清华简〈五纪〉“人体推拟图”与“维特鲁威人”》,待刊。
〔11〕方向东:《大戴礼记汇校集解》,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第22页。
〔12〕关于《五纪》篇表现的人体与疾病的关系,李均明先生有专文讨论,本文不再展开介绍。参看李均明:《清华简〈五纪〉所见人体与疾患》,待刊。
〔13〕第97号简文中有“正列十乘有五”六字,与上下文内容皆无关系,也无标记符号或空位,而下文则是另行记述黄帝故事。本辑整理研究报告吸收了贾连翔在讨论时提出的意见,注释:“此句或为图数之记,或为对前文章节数的总结。”这句话的确切所指虽然还可以讨论,但与正文内容无关则是可以肯定的。此句以下简文专述黄帝之事,虽与本文内容相关,但与简文结构和内在思想的严密性相比,这一部分却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14〕程浩:《清华简〈五纪〉中的黄帝故事》,《文物》2021年第9期。
〔15〕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观念发微》,《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
〔16〕章启群在《星空与帝国——秦汉思想史与占星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一书中,对先秦天人观念的发展有较为深入的探讨。
〔17〕需要说明的是,简文中有些“德”的内涵颇难确切把握,如“三德”“六德”“七德”等,但从简文总体来看,其中也无疑蕴涵着“五德”的核心内容和“同德”的思想。
〔18〕〔22〕《汉书·律历志上》,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956、973页。
〔19〕如《老子》四十二章曰“道生一”,王弼注“昔之得一者”谓“一,数之始而物之极也”;(《老子》三十九章)《汉书·律历志上》“天之数始于一”,《说文》曰:“惟初太始,道立于一”,等等。
〔20〕《史记·五帝本纪》:帝尧“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司马贞索隐:“《尚书》作‘历象日月’,则此言‘数法’,是训‘历象’二字,谓命羲和以历数之法观察日月星辰之早晩。”(北京:中华书局,2014年,第20页。)
〔21〕四维,即第72号简“东维龙,南维鸟,西维虎,北维蛇”,指二十八宿所分布的空间。行星,指二十八宿,第41号简有“四维同号曰行星”。
〔23〕通行本作“道曰规始于一”,王念孙谓“曰规”因上文误衍。马宗霍:《五行大义》论律吕引《淮南子》云:“数始于一,一而不能生,故分为阴阳,阴阳合而万物生。”参看何宁:《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第244-245页。
〔24〕《汉书·律历志上》“五数备矣”,注引孟康曰:“初以子一乘丑三,馀则转因其成数以三乘之,历十二辰,得是积数也,五行阴阳变化之数备于此矣。”(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956-957页。)
〔25〕孔颖达正义曰:“‘通其变’者,由交错总聚通极其阴阳相变也……‘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者,谓穷极其阴阳之数,以定天下万物之象。”见《周易正义》卷七,《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69页。
〔26〕“五步”,整理研究报告注释:“疑指春、秋、冬、夏、天衡。”《汉书·律历志下》有“五步”,指“木”“金”“土”“火”“水”五行。(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997-1000页。)又称“五部”“五纬”,《律历志上》“明察发敛,起五部,建气物分数”,注引孟康曰:“五部,谓五行也。天有四时,分为五行也。”(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第976页。)
〔27〕如程浩《清华简〈五纪〉思想观念发微》(《出土文献》2021年第4期)、贾连翔《清华简〈五纪〉中的宇宙论与楚帛书等图式的方向问题》(待刊)、石小力《清华简〈五纪〉中的二十八宿初探》(《文物》2021年第9期)、李均明《清华简〈五纪〉所见人体与疾患》(待刊)和马楠《清华简〈五纪〉篇初识》(《文物》2021年第9期)等文所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