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合饲料投喂量和粒径对绿盘鲍稚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2022-03-10万为民

渔业现代化 2022年1期
关键词:存活率粒径规格

万为民

(泉州市水产技术站,福建 泉州 362000)

中国鲍人工育苗技术取得突破后,鲍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2020年,全国鲍养殖产量达到了20.35万t,已成为重要的水产经济品种之一。目前,鲍养殖已形成浅海浮筏和陆基工厂化两种成熟的养殖模式,但同时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杂色鲍(Haliotisdiversicolor)等传统种类开始出现种质退化,诸如脱板症、度夏死亡等问题[1-5],给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损失。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鲍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研究[6-7],建立了鲍种质资源库,先后开展鲍抗逆性状的精准评测,以及选择育种及遗传参数估算等重要工作,培育出了“东优1号”“西盘鲍”和“绿盘鲍”等[8-11]性状优良的新品种。2018年,我国自主研发的“绿盘鲍”获批国家新品种。海区养殖试验表明,绿盘鲍与传统品种比较具有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存活率,具有推广应用价值[12-14]。但是,绿盘鲍是利用远缘杂交技术培育的鲍新品种,生长性能和食性等与传统的杂交鲍存在差别,育苗生产的投喂不当很容易降低出苗率。为加快绿盘鲍的推广养殖,有必要研究绿盘鲍稚鲍培育的投喂策略,来增强苗种供应的稳定性。

投喂策略是水产养殖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包括投喂量、饲料选择、投喂时间、投喂地点、投喂频率等。适宜的投喂策略有助于提高养殖产量、降低养殖饲料成本、减轻残饲和代谢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近年来,人工配合饲料在鲍工厂化育苗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伴随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根据稚鲍营养需求和消化特点,已开发出适宜稚鲍生长的配合饲料[15-17],提升了鲍人工育苗的稳定性。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鲍人工育苗存活率,加快鲍苗的生长速度[18-21]。周歧存等[22]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维生素E具有促进幼鲍生长的作用。不同的饲料原料搭配对鲍的生长也有重要影响,王波等[23]研究了杂色鲍幼鲍采取混合饲料和轮流饲料比单一饲料生长更快。潘哲等[24]的养殖试验表明,龙须菜搭配海带投喂皱纹盘鲍可以提高鲍的养殖经济效益。以上研究大多从饲料营养组成角度出发,来探索不同鲍的投喂策略,却鲜有研究饲料投喂量和粒径对稚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有研究表明[25-30],饲料投喂量和粒径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影响,适宜的投喂量对养殖生物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本项目研究了不同配合饲料投喂量和饲料粒径对国审水产新品种绿盘鲍(GS-02-003-2018)稚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为制定合理的投喂策略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稚鲍饲养在240 mm×170 mm×285 mm、盛水8 L的流水和充气水族箱内。试验期间,用筛绢网包住出水口,防止稚鲍随流水逃脱。试验用的海水经细沙过滤,溶氧保持在5 mg/L以上。试验期间的水温变化如图1所示,水温总体逐渐上升,波动在15.8~24.7 ℃之间。

图1 试验期间水温变化图

1.2 方法

设置A、B、C、D 4个试验组,每组设置4个投喂处理,每个处理3个平行组。挑选健康、活力好的稚鲍,每个平行组投放100个稚鲍。A和C组分别用小、中规格稚鲍进行不同投喂量试验,B和D分别用小、中规格稚鲍进行不同饲料粒径投喂试验,各试验组投喂处理见表1。配合饲料于每天傍晚17:00投喂,第二天早上8:30清除残饲、全部换水,并将水族箱清洗干净。小、中规格稚鲍试验持续时间分别为34 d和27 d。试验开始、中期、结束时,每个平行组随机挑选10只稚鲍,分别测量壳长和体质量,每次测量后根据新的体质量调整每组投喂量,但保持饲料投喂量占体质量百分比不变。壳长测量使用电子游标卡尺(精确度0.01 mm),体质量测量使用电子秤(精确度0.01 g)。试验结束时,统计各组鲍的存活率。

表1 各试验组编号以及不同的饲料投喂处理

1.3 数据处理

用壳长日增长(XDLG)、体质量日增长(XDWG)、壳长特定生长率(XLSGR)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XWSGR)来衡量稚鲍的生长,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XDLG=(Lt-L0)/t

(1)

XDWG=(Wt-W0)/t

(2)

XLSGR=100×(lnLt-lnL0)/t

(3)

XWSGR=100×(lnWt-lnW0)/t

(4)

式中:L0、Lt代表试验初始和投喂结束时的平均壳长,mm;W0、Wt代表试验初始和投喂结束时的平均体质量,g;t代表从试验开始至测量时稚鲍的饲料投喂天数,d。

试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Mean±SE)表示,试验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在one-way ANOVA基础上,采用多重比较LSD来检验组间两两差异,P<0.05时差异显著,P>0.05时差异不显著,用Excel软件作图。

2 结果

2.1 不同投喂处理下稚鲍的壳长和体质量

各试验组稚鲍的壳长和体质量变化如图2和图3所示。小规格稚鲍在不同投喂量和饲料粒径处理下,试验开始(0 d)、中期(20 d)的壳长和体质量性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结束时(34 d)A和B组的壳长和体质量性状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中规格稚鲍在不同投喂量和饲料粒径处理下,试验开始(0 d)时C组和D组的壳长和体质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试验中期(12 d)、结束时(27 d)的C和D组的壳长和体质量性状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图2 各试验组稚鲍的壳长

图3 各试验组稚鲍的体质量

2.2 不同投喂处理下稚鲍的壳长日增长(DLG)和体质量日增长(DWG)

各试验组稚鲍的DLG和WLG如图4和图5所示。

图4 各试验组稚鲍的壳长日增长

图5 各试验组稚鲍的体质量日增长

试验结束时,不同投喂量试验组A、C的壳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投喂量对稚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投喂体质量5%的小规格稚鲍日生长最快,中规格稚鲍以投喂体质量3%的日生长最快。不同饲料粒径投喂处理下,小规格稚鲍(B组)虽然壳长日增长差异不显著,但体质量日增长仍差异显著性 (P<0.05),以198 μm和165 μm饲料按3∶7混合组生长最快;中规格稚鲍(D组)壳长和体质量日增长差异均显著(P<0.05),以投喂245 μm饲料组生长最快,说明不同饲料粒径显著影响稚鲍的生长。

2.3 不同投喂处理下稚鲍的壳长特定生长率(LSGR)和体质量特定生长率(WSGR)

各试验组稚鲍的特定生长率LSGR和WSGR如图6和图7所示。

图6 各试验组稚鲍的壳长特定生长率

图7 各试验组稚鲍的体质量特定生长率

0~20 d,A组的LSGR和WSGR均差异不显著(P>0.05);20~34 d,LSGR差异显著(P<0.05),WSGR差异不显著(P>0.05);0~34 d,均差异显著(P<0.05)。B组的LSGR和WSGR在0~20 d、20~34 d和0~34 d均差异不显著(P>0.05)。C组的LSGR和WSGR在0~12 d差异显著(P<0.05),12~27d均差异不显著(P>0.05),0~27 d均差异显著(P<0.05)。D组的LSGR和WSGR在0~12 d均差异显著(P<0.05);LSGR在12~27 d差异不显著(P>0.05),WSGR差异显著(P<0.05);0~27 d,均差异显著(P<0.05)。试验结束时,A、C、D试验组的特定生长率均出现显著差异(P<0.05)。可见,配合饲料投喂量和粒径明显影响稚鲍的生长。

2.4 各试验组稚鲍的存活率

各试验组稚鲍存活率如图8所示,均保持了较高的存活率,其中A1组存活率最低,为88.0%,D4组的存活率最高,为97.7%。C组中的C1处理组存活率为95.0%,组内最高,与C2、C3、C4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投喂处理A、B、D组内不同水平存活率差异不显著(P>0.05)。

图8 试验结束时各组稚鲍的存活率

3 讨论

3.1 配合饲料投喂量对稚鲍生长存活的影响

养殖生产应选择营养丰富的优质配合饲料来提升养殖效益。在稚鲍和幼鲍养殖中,投喂不同配方配合饲料养殖效果不同[15-19]。张汉华等[20]比较了6种饲料对黑鲍(HaliotiscracherodiiLeach)幼鲍生长及存活的影响,确定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黑鲍饲料转化效率最高,特定生长率显著优于其他饲料。除配合饲料种类选择外,投喂量是制定投喂策略时应着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的投喂量既可以防止投喂不足造成生长缓慢,又可以防止投喂过量造成饵料浪费和养殖水体污染。许多研究[25-34]均表明:投喂量对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有重要影响。黄辉等[32]研究了日投饲量对管角螺 (Hemifusu-stuba)幼螺生长的影响,证明了日投饲量对管角螺的生长存在显著影响,且以投喂体质量的4%养殖效果最佳。本试验结果表明,饲料投喂量显著影响绿盘鲍稚鲍的生长,但对稚鲍存活率影响不大。中规格稚鲍日投饵量以投喂体质量的3%生长最佳,小规格稚鲍以投喂体质量的5%生长最佳。不同生长阶段的稚鲍个体大小不同,大规格稚鲍需要投喂较多饲料,但适宜的投喂量占体质量百分比应随个体变大而降低。同样的规律也体现在黄鳝[27]、大口黑鲈[28]、细鳞鲑[29]、管角螺[32,35]、黄颡鱼[34](Pelteobagrusvachelli)等其他水生生物的养殖中,适宜的投喂量能显著提升生长速度。与限饲投喂(80%饱食投喂量)相比,饱食投喂显著促进了工业化循环水养殖大西洋鲑 (Salmo salar)的生长、降低了饲料系数,提高了胃肠组织消化酶活力[33],但整体死亡也提高了。本研究中C组的试验结果与其类似,低投喂量组中规格稚鲍各项生长指标均较低,但存活率却较高。在本研究中,从3月到5月水温逐渐上升,稚鲍的壳长日增长和体质量日增长指标均明显提高,鲍的饲料转换效率提升,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在适宜温度下,鲍用于调节机体适应环境的能量和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减少,而用于生长的能量增加。此时,应尽可能利用鲍的生长适温期,增加饲料投喂量来提升稚鲍的生长速度。

3.2 配合饲料粒径对稚鲍生长存活的影响

饲料粒径是制定投喂策略时需着重考虑的另一个关键因素。饲料粒径会影响饵料的适口性及养殖生物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和吸收。大多养殖生物适应在单位时间内以最小消耗而获取最大能量,过大或过小的食物均会降低摄食率。杨瑞斌等[34]研究了投喂频率和饵料种类对黄颡鱼仔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频率和饲料的适口性显著影响黄颡鱼仔稚鱼的生长。蒋霞敏等[35]用人工配合饲料投喂管角螺幼螺,表明粒径为10 mm的饲料效果最佳。饲料颗粒大小对鲤鱼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31]表明,温度高于20℃时,最佳饲料直径与体长比(PFR)较水温低于20℃时高,鲤鱼的生长速度更快。这些研究表明,饲料的粒径对养殖生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稚鲍培育过程中个体大小会出现分化,不同大小的稚鲍适口的配合饲料粒径存在差异。本研究使用的3种饲料规格分别为165 μm、198 μm和245 μm,均是生产上常用的稚鲍饲料。不同粒径的饲料按照4个固定比例混合后,分别投喂中、小规格稚鲍,结果显示中规格稚鲍D1投喂饲料粒径为245 μm的饲料生长最佳,小规格稚鲍投喂粒径为198 μm和165 μm以3∶7混合的饲料生长最佳。可见,饲料粒径影响鲍的饲料利用率,对稚鲍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格稚鲍适宜的饲料规格不同,因此在不同生长阶段需投喂不同粒径的饲料,才能更好地促进稚鲍的生长。饲料粒径对生长的影响除了与养殖体的规格密切相关外,还与影响消化的因素有重要关系。口径大小是制约幼体饲料规格适口性的主要因素,但随着养殖体生长规格变大温度和水质等因素开始对最佳的饲料规格有较大影响。

4 结论

配合饲料投喂量和粒径明显影响不同规格绿盘鲍稚鲍的生长。小、中规格稚鲍分别在投喂量为体质量的5%、3%下生长最佳,分别在198 μm和165 μm颗粒饲料以3∶7混合、245 μm颗粒饲料投喂处理下生长最佳。因此,育苗生产上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选用适宜的配合饲料投喂量和粒径,以更好地促进稚鲍的生长发育。

猜你喜欢

存活率粒径规格
国六柴油机不同粒径颗粒物排放特性差异
C龙
大权在握
近3成苗企难以维持!规格越大越亏,2022如何让泥鳅赚钱?
高能级强夯技术处理大粒径碎石填筑体效果研究
日本癌症10年平均存活率为57.2%,胰腺癌最低仅5.3%
MgCl2溶液中杂质离子的存在对氨气法制备Mg(OH)2粒径的影响
N-JET工法在大粒径砂卵石地层止水中的应用
植物栽培温室大棚养殖林蛙试验
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苗种生长和存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