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济四先生与文人书画

2022-03-10李兴无周钟鸣

上海艺术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文人画书画

李兴无 周钟鸣

以土木、建筑著称的同济大学历来有重视美术教育之传统。不少知名艺术家曾在同济任教,他们的作品中西交融、思想前卫、画风独特,在美术界影响深远。其中在传统书画方面,以建筑系蒋玄佁先生、王秋野先生、陈从周先生及力学系江理平先生的成就最为引人注目,应当说可以代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同济大学书画艺术的最高水平,即便放在当代美术史的范畴考量,亦不遑多让。

四位先生按年齿排列依次为蒋玄佁、王秋野、陈从周、江理平。前三位先生先后于1953年、1956年、1952年入同济大学建筑系任教,江理平先生则于1977年考入同济大学力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往事种种。蒋玄佁与王秋野同在美术教研室,皆生性淡泊,彼此引为同道,交往甚密。“文革”中他们相互扶助,王秋野被隔离时蒋玄佁每天设法送去烟一包、饼一个,蒋玄佁病重时王秋野时时探望宽慰。1975年,蒋玄佁的外孙小苗苗周岁生日,王秋野画《金鱼图》贺赠,并在画上题《浪淘沙》一阕:“檐角绽红榴,喜满兰楼。生儿当是小虎头。逗得外公莞尔笑,花舞鱼游。”

王秋野还曾在1969年岁末与蒋玄佁同访清代山水大家王时敏故居并记游,今录其文如下:“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全校作战备疏散于宝山县。我组卅余员编在罗南公社联合大队泥墙圈十一生产队,余司炊事。十二月廿三值休半日。久雨新晴,蒋先生忽动游兴,邀余共赴太仓,过奉常故居处,饮于小茶肆。奉常故居已芜为一片耕种地,仅存罗汉松一树独立于斜日映照之中。蒋老问茶肆老工友与茶客,均答不知有此老画人旧宅也……”

二位先生值休半日,苦中寻乐,结伴访幽,此乃文人性情所至。王秋野当日有感口占一绝,归后续成七律,又有《访奉常故居图》,画中墨罗汉松一株矗立,一农人耕之。蒋玄佁去世后,王秋野在该图左首题句:“蒋老已逝去,搜箧得旧稿付装池以留念。庚申(1980年)秋深矣,老秋。”虽数言,但真挚感人!

蒋玄佁与陈从周意趣相投,两人均对有清一代国画大师石涛十分仰慕,曾于20世纪60年代前期结伴前往扬州访石涛墓地,虽未找到,但由此结下了深厚的友情。陈从周在1978年给蒋玄佁之女蒋慧诘的信中写道:“你爸,我的老友玄佁道长,逝世后,每一念及,为之凄然。忆生前嘱画一竹一荷,并说明竹要一二竿、少量叶,荷要朱荷残叶。当时‘四妖’作乱,无法报命。今日月重光,欣然命笔,先得竹一张留存。但未能起令尊于地下同观也。”随信寄一条幅,画上墨竹一二竿、四五叶,劲健雅逸,书卷气十足,又有题款:“春风又绿江南岸,泉下有知亦醉君。玄佁道长兄生前嘱绘未果,兹写贻慧诘女弟世讲存之,志世交谊也。”陈从周重承诺、讲情义,不愧为蒋老知交!

王秋野在美术教研室,陈从周在建筑历史教研室,同系不同室,但两位先生相互欣赏,引为知音。改革开放后,同济大学与德国在教育、科研、文化等各方面交流频繁,同济大学外事办公室常请陈从周作画,作为校方礼物馈赠德方社会政要、各界名人及科研院校。后陈从周因工作繁忙应顾不暇,特推荐王秋野以代。王秋野曾作巨幅花鸟精品赠予德方,德方致信深表谢意!两位先生先后为中德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校内外传为佳话。1991年王秋野去世,陈从周十分悲伤,含泪写下“丹青誉海内,忠厚冠同人”挽联,对老友的人品、画品予以高度评介,又为建筑城规学院代撰“笔墨精华誉内外,春寒料峭哭先生”挽联,为同济大学失去一位画艺精湛的忠厚长者而深感痛心。

江理平在组建同济大学书画会时,诚请王秋野、陈从周两位先生担任书画会顾问,二老欣然接受,并对书画会的活动予以大力支持。陈从周身为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入室弟子,对国画的见解十分精辟,他曾对江理平说:“有空应多到博物馆看画,可增免疫力,少去展览馆看画,看坏眼晴,易得流行病。”虽语出诙谐,但见解不凡,发人深思。王秋野新中国成立前曾为保护上海的民族工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是离休干部,然其一生为人低调,无丝毫名利之心。江理平忆及当时上海市政协华夏画苑成立,入画苑者皆为海上书画名流。王秋野因画艺高超被推举为画苑成员,参加活动从不以名家自居,自言当群众最好。又赠江理平《墨兰图》以留念。

上述诸事记录了四位先生交往之真实片段,虽少,但可窥老一辈性情。

“通人”,乃学识渊博贯通古今之人。司马迁所推崇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当可为通人成家立言之注解。蒋玄佁、王秋野、陈从周、江理平四位先生皆为学问渊博、术业有专攻之人,可称通人,又是精通书画之艺术家。

从四位先生的国画作品来看,显然属于传统“文人画”范畴。文人画,顾名思义,是文人所作之画。在中国文明发展长河中,文人画有其特殊而重要的文化价值。它不同于民间画工或宫廷职业画家的绘画。文人画最主要的特点是“以书入画”,作者要有更深厚的文化修养,画面要有更丰富的内涵,更强调精神性。人们论及文人画时往往强调其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思想,四者俱备乃为完善。而这四者俱备之文人画,从某种意义上说,与“通人书画”相近,当是无疑的。

通人书画有着一些共性。首先取法高,路子正,善学历代名家佳作之法。其次善择名家为师,转益多师。又交游广泛,在与亦师亦友的名师学者交往中,砥砺学问,艺事亦能精进。再次不但于画内求画,更在画外求画。最后以学问养书画,作品意境高,是艺品、人品与通人风骨的高度统一,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思想性。

《西风夜归》 王秋野 1989年

《异境》 蒋玄佁 1964年

故不论文人画之要素抑或通人书画的共性,四位先生兼而有之,从其书画作品中可见一斑。

“渡我”,则为佛家用语,把自己从一个世界引渡到另一个世界,通常指的是精神、观念上的一种升华。当今社会通人不多,而通人书画高手更少。2021年5月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通人渡我:蒋玄佁、王秋野、陈从周、江理平与文人书画》,同济大学博物馆同期举办《通人渡我》画展,可谓惠及艺坛,亦可在同济大学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愿四位先生渡我大众,使观者在宁静阅读中思想及艺术达到升华。

通人因,渡我缘,此为同济人之幸,亦为世人之幸!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文人画书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小小书画廓
在极限的边缘上继续努力吧
书画
书画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