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研究综述
2022-03-10秦雨程鲲
秦雨 程鲲
关键词:跨学科;工业设计;设计教育;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672-7053(2022)02-0045-03
在经历过一个多世纪后,工业设计教育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并且逐步完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显著,工业设计也有了全新的涵义和意义。从中国知网检索工业设计教育得出学术期刊论文1163篇,硕士论文32篇。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以工业设计教育为主题进行文献搜索,同时考虑时间范围选择了2011年到2020年近十年的文献,并在结果中手动剔除了新闻报告、会议报告、会议通知等无效数据,最后得到有效数据763篇。然后采用CiteSpace软件将数据转换后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可知教育改革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热度较高,也是此次的研究目的。关于设计教育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等关键词热度较高。主要查看近几年文献可看出研究重点多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文章多以工业设计教育为研究目标,系统整理分析近年文献,从工业设计教育背景入手,分析工业设计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从社会背景、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维度研究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改革,并开展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研究。
1跨学科概述
跨学科(cross-disciplinary)与交叉科学(interdiscipline)类似同等意义,因此,许多人也称跨学科为交叉科学。1926年,心理学家吴多士(R.S.Wooddorth)首次公开使用该词。1970年9月,首届跨学科问题国际学术讨论会定义了跨学科的概念,即“跨学科是两门学科的相互作用”。不难发现这个教育學术语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更深的意义。近年来一大批使用跨学科方法或从事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科学家陆续获得诺贝尔奖,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就其深刻性而言,跨学科研究本身也体现了当代科学探索的一种新范式。以前的设计强调单一的功能,现在的设计需要考虑人、物、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一个完整的产品产出包括初级维度:技术、形式、功能、结构、颜色、尺寸;补充维度:环境、人机工程学、情感化、产品族、灵敏度、质量;相关维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历史、民族学等等。在这个时代工业设计需要提供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设计,更是一个系统的服务设计。正如陈汗青教授所说:“与传统设计相比,现代设计正从产品设计转向人工智能、机器人、品牌战略、商业模式、生态发展、人文创意、信息交互、产业整合等要点的一体化服务”。由此可见现今的工业设计教育所需要培养的是跨学科人才,设计与社会发展中的医疗、教育、就业、养老住房、交通,以及互联网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为工业设计专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圈。面对这样的社会背景,如何培养跨学科融合的创新型复合设计人才,以适应工业设计的变化是工业设计教育行业的施教者和受教者所要思考的问题。
2工业设计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工业设计教育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2.1.1国内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相比欧美等国起步较晚,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开展差不多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1982年,湖南大学经国家教委批准正式成立工业设计系,1983年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创立工业设计系,此后,全国众多院校开始纷纷筹建工业设计专业。201 6年,全国设计类院校招生数更是达到543888人,超过美、英、韩、日等国的总和。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的发展,原有的设计教育模式已不适用。工业设计作为一种跨学科的专业,将创新、技术、商业、研究及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这个专业涉及多学科的深度融合,预示着工业设计专业需要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关键词聚类可以看出#0教学改革、#1工业设计教育、#2工业设计专业、#5设计教育、#6人才培养等几大聚类。同时围绕这几个聚类的关键词,即教学改革、包豪斯、教学模式、新工科、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人机工程学、创新设计等(如图1)。
2.1.2国外工业设计教育现状
1919年在德国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现代设计教育的启蒙设计学院,标志着现代设计教育的诞生。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教育起源于19世纪末,并在20世界初期得到发展。二战后德国紧接着创立了乌尔姆设计学院,被称之为“新包豪斯”。作为包豪斯的延续,继承了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同时将设计与理性相结合,推动了现代设计的发展(如图2)。随后包豪斯的大师们移居美国,在美国各高校任职,从而奠定了美国的现代设计教育基础。受美国、德国现代设计的影响,意大利建立了以米兰理工为首的设计院校,斯堪的纳维亚将现代设计与有机主义相结合,建立了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此外,日本的现代设计教育在二战后迅速得到发展,先后在筑波和干叶大学设立了工业设计专业,日本也从最初的依靠仿制进行设计到现在有了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而这一切都得归功于它具有一整套完善且极具参考价值的工业设计教学模式。
2.2存在问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我国从国外引入现代工业设计专业,到目前为止仅40年。所以与其他传统专业相比,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设置时间短,教学体系不够完善,教学方法理论也不够健全。结合文献整理得出,虽然在我国有部分高校工业设计发展较快(如江南大学、湖南大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并且逐步形成学校的专业特色,但是大部分开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依然使用早期的教学体系。一是,教学方法传统老旧。采用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听课为主,学生多处于被动学习,缺乏自主独立思考的时间,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特色现有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现有社会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二是,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艺术类院校单一注重学生的美术功底,工科类院校只注重学生产品材质和工艺的培养。没有考虑到如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需要设计专业跨学科大融合的时代,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方面更多的是需要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的设计思维。三是,课程设置陈旧。没有通过课程改革来适应现今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现有课程设置落后于学科发展,课程内容缺乏创新实践性。在课程设置上涉及面较窄,课程设置多为纸上谈兵,与社会市场脱节严重,缺乏实用性。四是,教师层面来源单一。艺术院校的老师多来自艺术学科出身,工科院校的老师多来自传统工科出身,学生获取知识面较窄,师资整体质量数量不足,许多青年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教学经验,同时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缺少有工作经验的教师力量。五是,教学成绩评价形式单一。教学评价多采用课后提交单一的作业形式,注重结果,忽略学生设计创作的过程来源,成绩评价体系过于单一。
3跨学科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意义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时代的到来,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也在迅速发展,这也对当下的工业设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背景之下,设计教育也正面临着机遇与发展。在经济与教育的转型期,设计教育要如何完善才能培养出能引领时代、能委以重任、复合型的创新型人才,是人们应该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所以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意义由此体现。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本身就是一门交叉学科,所以跨学科研究在工业设计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跨学科的教学可以让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相融合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让设计学与其他学科的先进技术相结合以此激励设计学的创新与发展。同时,让学生掌握了解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用多学科知识推动设计创新,使其能解决复杂的问题,然后学习更多不同背景的专业知识,去解决更为复杂的社会问题。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科学、系统的设计思维。跨学科的教学可以打破单一学科的局限,使设计学焕发新的活力,在与其他学科进行沟通交流学习中,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可以相互配合,整个团队的沟通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提升。
4跨学科背景下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策略
4.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总结分析设计高校培养模式,应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的多为老师布置的虚拟课题或比赛项目,缺乏实际项目经验。需要现有设计学生掌握并运用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明确专业特色,注重学科交叉和综合。不同的院校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和优势方向,工业设计专业建设需要据工业设计专业具体的情况明确专业特色,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发展计划。在课程设置上调动整个学校的优势资源,既要注重专业特色,又要注重学科交叉,提供综合的专业课程。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因紧跟社会实际需要,根据社会需要进行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是生产、教育、科研不同领域在发挥各自不同的功能优势和资源优势的集成与协同发展。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使学生获得设计实践的机会,并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企业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获得提高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科研机构通过产学研合作可以使自身的科研通过企业转化为实践成果。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设计人才能与市场社会接轨。”
4.2课程设置改革
综合各专家学者的研究,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交叉学科的共享课程设置。工业设计作为一门偏向实践的学科,在进行课程改革方面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除去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安排一定课时的实验室教学,深入厂房,参与设计的全过程。考虑到设计行业是一个紧随时代的专业,所以在课程设置也应该及时更新技术、思维,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同学学习最前沿的内容。在基础课程方面,艺术类院校和理工类院校都应该注意新工科基础学科和新文科基础学科的设置。
4.3学校资源设置改革
对于受教育者来说,课程的教学思维方式的获得比所接受的课堂内容更重要。所以在今天看来教师将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一起传授给学生是更为重要的。师资队伍是每所高校最需要优先建设的任务,不同类型的学校教师队伍存在差异。综合分析文献可知,国内开设设计专业的大学一般分为工科背景的综合性大学和艺术背景的美术学院,而他们学校的老師都有专业侧重,但是考虑到新工科、新文科的背景,现有的教师队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查阅众多高校的学习资源,多数高校多为导师制,学生课后学习多在导师工作室完成。在工作室大家可以有更多的互动学习时间,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考虑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各高校应该为设计专业配置拥有先进设备的模型工作室。此外,学生在进模型工作室之前应该学习相关器械的学习并完成网上考核才能进入使用。建立设备先进的实验室等教学设备,能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能够有基础保障,接收最新的技术,提高教学环境。
4.4教学评价体系改革
因为工业设计课程的特殊性,评价学生学习成绩不能使用传统的试卷测试形式。所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评价过程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要探寻相对科学的评价方法。工业设计课程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应为学生、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应是被评价者的前进方向。评价标准应该尊重被评价者的差异,通过建立有一定弹性的评价标准为被评价者的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不同的评价标准意味着允许不同的被评价者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所以应该使用人性化和多样化的评价方法,使课程评价伴随课程的整个过程,而非最终提交的作业成品就代表学生整个课程的学习成绩。
5结语
面对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设计教育的改革也在与时俱进。近年来,工业设计专业跨学科性越来越明显,各设计高校都在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致力于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我国的工业设计教育研究资源丰富,若是能够充分借鉴和结合这些研究方法与成果,对接下来的深入研究无疑是一种锦上添花。诚然,要综述和总结一个学科短短几年的文献回顾与分析是远远不足够的,但通过近几年重要文献的分析,工业设计学科的发展轨迹更加清晰,这是今后发展工业设计教育的重要基石,也是工业设计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它足以支撑当今的研究者在设计改革道路上的步伐迈得更稳,走得更远。
3506500338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