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221”校本教研模式 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

2022-03-09钱明星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310020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研组研修常态

钱明星 (浙江省杭州市采荷第二小学教育集团,310020)

校本教研是教师开展研究和专业成长的依托,结合教师个体成长和团队发展的双重需求,立足教研组教师的专业发展实际,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的背景下,通过做好规划和顶层设计,旨在提升教师课堂转型能力,设计并定制教研组“1221”校本教研模式,即“1个方向、2个抓手、2个内容、1个平台”,以期盘活学校体育组研修团队的持续性生命力,真正促进教师快速成长,打造高质量体育课堂。

一、“1”个方向

以《课程标准(2022年版)》及《浙江省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引领,确立以提升教师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体育课堂转型为目标,根据浙江省2021年9月提出的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转型之“四化课堂”样式,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教法学法问题化,为教研组提升教师课堂转型能力提供了4条路径。其中,教学组织小组化作为最基本的基础路径,教研组团队选择其作为核心方向,旨在提升教师课堂组织形式转型的能力,以期转型为小组合作形式鲜明的教师课堂样态。

二、“2”个抓手

(一)师师合作,促教研形式转型

为了更好地形成教学相长以及提升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教研组创设浸润式合作学习氛围,转型教研组织形式为“小组协同”,并在“小组协同”的基础上进行“挑战性任务”的完成和冲刺。

1.教研组“小组协同”构建

教研组所有教师以4人为1个小组,根据教龄、性别等进行分组,分组后小组讨论确立各自小组的组长和组名,根据教研组开展的协同备课、协同听课、协同展示课3项常态内容进行小组任务和职员的细化和分配。

2.小组“挑战性任务”设计

小组“挑战性任务”设计分为每月常态任务和小组流动任务两类。每月常态任务为提升小组趣味性和考虑组员差异进行分层,设计“三星级挑战”,由组员自选完成,每月最后1周完成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材料,“三星级挑战”为:一星级,1段实践文字/思考/图表/1个小故事;二星级,文字/图表+照片;三星级,文字/图表+照片+课堂实践随拍小视频。组员上交几星级作业即可获得几颗星,学期结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累计积分考评。小组流动任务为:每月汇总1份所有小组上交的小组合作实践“月报”+巡其他小组课1次。该任务为组长负责制,各小组轮流进行,并形成月反馈。

(二)生生合作,促教师课堂转型

教研组团队通过思想引领—课堂实践—总结反思3个步骤,逐步完成教师课堂组织形式的转型,即课堂组织小组化。

1.课堂实践之小组合作“三部曲”

教研组团队进行了提升教师课堂组织形式转型能力的小组合作“三部曲”操作。围绕“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样式打造,教研组以课题引领的方式制订3年目标,第1年“小组合作学习1.0版”:每名教师完成以4人、6~8人等基本形式的课堂分组,并在每节课有常态化体现,最终实现全校100%班级小组形式体育课全覆盖;第2年“小组合作学习2.0版”:教师在小组合作组织形式常态化的基础上,依据佐藤学提出的“合作共同体”理念思想,打造构建“课堂倾听—小组协同—冲刺任务”三要素的合作学习课堂样态;第3年“小组合作学习3.0版”:教师形成小组合作学习典型课堂范式,打造小组合作学习系列精品课,提炼出课堂智慧,通过省级及以上展示进行推广交流并取得课题成果。

2.总结反思之小组合作再深耕

教研组团队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实现了教师课堂组织形式小组合作的常态化转型,并提炼了基于“课堂倾听—小组协同—冲刺任务”三要素课堂样态的“课堂9问”(表1),帮助教师更细化地将小组合作课堂不仅落地还要落得有效,“课堂9问”可供教师自查自评,也可为组内教师听课评课时作为参考。

表1 小组合作学习“课堂9问”

三、“2”个内容

课堂转型是一项考验教师综合能力以及成长动力的大工程,学校教研组研修团队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每一名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脚踏实地的行动力,即动机+动力+实干,研修团队围绕目标和方向两方面入手提升,即研修任务单和常态月研修活动,帮助教师锚定课堂转型的方向,全面系统地提升,确保团队所有成员定期交流互学。

(一)研修任务单

“8个一”研修任务单(表2),将单一化的研修转向混合型研修,8项任务相辅相成,互为联系,旨在从教科研、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进行一体化培养。“1份规划”和“1个课题”主要针对研修团队的顶层设计,以成员商议讨论、导师团队策划引领为主;“1个大单元构建”以每个小组设计实践为主,目的在于“组织形式小组化”常态课堂基础扎实后,进一步从教材解读、深度学习的角度深入;“1本书籍、1篇论文、1节课例”,以团队个人为主,从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教科研成果产出,三者不断良性循环,提升成员教科研能力;“1份成长档案、1种常态课样态”既是教师个人过程性的成长积累和最终课堂样态显性结果的显示,也是研修团队共同成果和目标的体现。

表2 研修任务单

在教研组具体的使用和操作方面,依据分层分类、私人订制、螺旋上升三大原则进行,以一年为一个周期采用菜单式选课。如,从教龄角度出发,1年教龄的教师推荐“1+5套餐”,即“1份规划+1个课例”;2年及以上教龄的教师根据个体能力差异依次类推“4+5+7套餐、3+5+8套餐”等,让教师具有选择性是尊重教师个体差异化成长以及提升教师内驱力的重要手段,教研组在这个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助力及督促作用。再如,从教师需求出发,根据这一年该教师着重想要提升哪个方面进行侧重性选课,教科研方面套餐的内容可侧重“2+4+8套餐”,教学提升的可侧重“5+7+8套餐”等,每名教师的需求和能力均具有差异性,菜单式的选择和私人订制能够帮助教研组教师“精准成长”。

(二)常态月研修

常态月研修是教研组研修团队确保定期沟通交流、总结反思、及时调整方向并为下一步计划做精准锚定的重要手段。月研修力求高效、高质,研修团队通过实践提炼出每一次月研修的“432”时间结构开展,即对应每一次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框架,40分钟研讨课+30分钟研究实践汇报+20分钟问题讨论探究。设定依据为:研讨活动首先不能脱离课堂,通过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常态课堂观摩进行聚焦问题的观察以及对比自己的课堂;观摩课后各小组将汇报各自课堂的观课反馈,以及进行小组在本月或本周的“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汇报;最后,结合研讨课以及各小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聚焦问题的头脑风暴研讨,并对后期需要改进完善的地方进行交流,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和方向。

如,本学期10月开展的月常态研修,先由A组成员抽签一名成员进行了体现小组合作的三年级《篮球运球》常态课展示,一节课为40分钟;随后,进行了每个小组的8分钟左右时间的汇报和评课;接着,针对本月出现较多的“弱势学生分组难;组长难培养;以管理纪律为主未体现真正学习”等小组合作问题进行话筒传递式的讨论和观点碰撞;最后,由负责人进行总结并提出如“一节课确保一种常态分组样态、一个关键问题、一个三星评价”的阶段性细化目标和要求。

四、“1”个平台

“1”个平台,即教师成长助力平台,包括对外交流、课堂展示、专家对话等。一个教师的成长除了个人的勤奋努力外,离不开团队携手共进的力量以及平台的搭建和创设。对外交流方面,依托区、市、省工作室平台,聚焦课堂转型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常态研讨共享、主题研讨共融的形式开展。此外,以期通过3年的实践积累,形成每一名团队成员的实践成长档案,整理成团队书籍,进行出版,为教学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课堂展示方面,通过以“赛”带练、以“展”带练,进一步促进团队教师的成长,依托片区、区级乃至省市级平台,进行入校“小组合作学习”常态课观摩、“小组合作学习”课堂展示、课题汇报、讲座分享等。专家对话方面,特邀各级教研员以及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颇有经验心得的专家、教师定期到校以随堂听课、专题讲座、课题论证、解惑沙龙等形式进行多样的指导,帮助团队更好地成长。

猜你喜欢

教研组研修常态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