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的教育作用:以武当山为例

2022-03-09程绍文冯娟张毅陈闻天

关键词:武当山道教文化遗产

程绍文 冯娟 张毅 陈闻天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教育家布卢姆等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知识的回忆或再认)、情感(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等的变化)和动作技能或行为/行为意愿三类别[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多种形式。旅行是一种非正式社会教育活动[2],是一种体验式、转化式学习过程[3-4]。中国人很早就关注到旅行的教育价值,将“行万里路”与“读万卷书”相提并论,认为旅游具有教育价值,可增长游客知识,开阔其眼界,陶冶其情操。2015年,原国家旅游局将研学旅游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要素之一;201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引导游客在文化旅游中感知中华文化,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文化遗产旅游担负着对游客进行历史文化教育和传统优秀文化传播传承的功能和使命。文化遗产旅游体验活动是否会让游客从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行为意愿等方面受益?教育效果如何?有哪些影响因素?这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开始重视旅游休闲的教育作用;新千年后,我国学者开始关注旅游的教育价值和文化传播问题。旅游文化体验是游客特有的心理与行为活动,是游客通过自身的旅游经历,对人类改造社会所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理解、感悟,并实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整合和传承[5]。

国内外学者认为,旅游体验可提升游客对目的地文化知识的了解、提升游客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而使其更具文化包容性[6-7];旅游对旅游者的人格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影响游客的世界观(自然观、社会观、文化观、历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游客的性格变得坚强、独立、开放、包容,提升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使其行为发生变化等[4][8-9]。旅游可以改变游客的知识结构和对世界的认知,有经验的游客会越加经常性地以目的地异族文化作参照来反观自己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10],旅游体验也会使游客形成新的世界观及全球观[11]。游客各种形式的旅游认同会改变自己对目的地居民、文化以及对自我、自身文化的认知和态度[12-13],游客的行为意愿也可能因此改变[14-15]。经验研究表明,我国出境旅游增强了中国游客对中华文化的理解、认同、自豪感和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包容,游客更注重提升自我文化素养[16],游客的文明意识因而显著提升[17]。

遗产是历史遗留经过社会价值体系筛选的结果,表征一个国家或社群共同的文化、信仰和历史家园[18]。旅游是当代社会传播遗产价值的主要途径,遗产旅游传播遗产的文化政治价值的效能是其他视听媒体(如口头传播、文字传播、艺术传播、电讯传播等)不能相比和替代的[19]。到文化遗产地旅游有助于增进游客的历史文化知识和技能,增进其对国家、民族和文化的认同、提升其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情感依恋,改变其对某些事情或者问题的态度、看法和生活方式选择[20-23]。遗产旅游的文化政治功能决定了我国遗产旅游理应成为面向海内外游客传播中华思想文化、增强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强化境内游客国民国家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促进游客文化包容性、增强不同类型游客文化、民族和国家认同的有力工具[19]。尽管我国政府和学者日益重视文化遗产旅游的文化价值传播作用,也有学者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旅游教育的性质、内容及问题进行了主观分析[24],但从游客视角进行文化遗产旅游教育价值验证研究的实证成果仍然缺乏。

二、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1.案例地概况

武当山位处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内,以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当武术闻名于世。1994年,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因其规模宏大、构造严谨、装饰精美、建筑与自然环境高度和谐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当山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我国知名的道教养生旅游地,也是“欧洲人最喜爱的中国十大景区”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之一。“问道武当山,养生太极湖”曾是武当山旅游口号。通过武当山道教文化旅游及道教养生旅游传播道家传统思想精髓、实现其文化价值传播作用,是武当山旅游发展的重要使命。

武当山是我国道教名山,武当山旅游主打文化遗产旅游及道教养生旅游,在传播传统道家思想精髓和道教养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道家思想精髓包含“贵和有度”的和谐理想(身心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人天和谐)、“顺黔黎之心”的民主诉求、“各得其正”的自由愿景、“尊卑如一”的平等诉求、“抱朴弃诈”的诚信美德、“慈柔不争”的友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25]。道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科技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26]。道教文化的主体思想是道家思想;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奉老子为教主和神明,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对道家思想进行宗教性阐释,道教承载并将道家思想发扬光大[27]。道教养生是中国独具特色的养生思想和养生方式,强调“性命双修,形神兼养”,注重个体身、心、灵三者整体的健康和谐。道教养生文化建立在道家宇宙观、人天观、身心观的基础上,与道家及道教的生道合一、重生贵德、天人相应、形神相依、以德养生文化思想密切相关,是道教思想体系和道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28]。

目前,我国学者对武当山道教文化及其旅游开发[29-30]进行了研究,但对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的影响特别是教育作用研究还很不够。本文拟以武当山文化遗产地为研究案例,检验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对游客的教育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数据采集与研究方法

为测量和收集武当山游客教育受益情况,研究团队在大量文献阅读及小范围预调研的基础上,设计了武当山游客教育受益感知调查问卷,于2014年7月底至8月初在武当山景区内进行实地面对面游客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又对问卷进行了调整和完善,于2018年底至2019年初进行了第二次游客问卷调查。两次调查问卷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探测游客的人口统计学属性,包括游客的性别、学历、年龄、常住地、职业等基本信息。2018年问卷在2014年问卷的基础上还增加了游客的道教信仰情况、道教文化了解情况调查。第二部分涉及武当山游客的旅游行为特征,包括游客武当山游玩次数、停留天数、旅行偏好、旅游方式、旅游动机、旅游活动类型及其旅游满意度

等。第三部分是问卷的主体,主要调查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文化知识(如相较于游玩前,我对道教文化更了解;相较于游玩前,我对道家养生文化更了解等)、态度(如相较于游玩前,我更欣赏中国的传统文化;相较于游玩前,我对中国道教文化的看法更正面更积极等)、价值观(如人们应该看淡名利以修身养性;人们应该善待社会和他人;人们应该善待大自然等)、行道意愿(如相较于游前,我更愿意努力善待社会和帮助他人等)等方面的影响。武当山游客教育影响感知量表为李克特五级量表形式,1至5分别表示完全符合/非常赞同、符合/赞同、不好判断/中立、不符合/不赞同和非常不符合/非常不赞同。利用SPSS 23.0软件分别对2014年及2018年游客教育受益感知量表进行信度检验,其Cronbach's α系数值分别为0.91和0.95(>0.80),充分证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

2014年调查共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48份,最终获得有效问卷224份,有效率89.60%。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初,研究团队在武当山景区管理局的协助下再次对武当山游客进行了面对面实地问卷调查,以测量游客的教育受益感知。由于时值冬季旅游淡季,天气寒冷,游客较少,实地问卷调研工作进展缓慢。为确保游客调查样本量,研究团队同时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网络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数据采集。网络问卷调查主要通过联系武当山上的一些客栈,由他们邀约其房客QQ群、微信群等进行,网络问卷的填写对象为最近一年内去过武当山的游客。2018年调查共获得有效调查问卷337份,有效率90.11%。其中,纸质问卷投放200份,有效样本165份;网络问卷调查样本174份,有效样本172份。两次游客调查的样本特征可见表1。

表1 武当山受访游客特征一览表

调查结果表明,尽管调查年份和调查季节不同,武当山游客群整体表现为以下特征:游客学历普遍较高(66%以上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学生及个体劳动者/自由职业者为主,游客主体为45岁以下中青年群体(比例在70%以上)。游客在武当山平均停留约2天时间,游客的旅游满意度整体较高(满意率70%以上),重游率也较高,其平均来游次数大于1.50次。其中,武当山夏季逢暑期,游客多为亲子家庭出游,情感交流旅游动机游客的比例较冬季高;冬季时适逢年末,出于放松休闲目的的游客比例更多,但都以娱乐放松型游客为主体;无论冬季夏季,武当山宗教朝拜游客比例均偏低。

三、分析与发现

1.游客教育受益分析

对2014、2018年所有样本数据的描述统计结果发现,56.61%的武当山游客自述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体验提升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道教文化特别是道教养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65.19%的武当山游客认为旅游增进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和道教文化的情感和态度;41.19%的游客表明,武当山旅游体验让他们更愿意与人为善、对环境友好、自我努力但看淡名利,以实践道家“万物和谐”及“为而不争”的思想。81.55%的武当山游客在对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表述上持非常积极正面的立场。

表2 武当山游客教育受益分析结果表

整体看来,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中国传统文化(包括道教文化)情感态度的影响最强(65.19%),但游客间对这一问题的意见分歧也最大(M=2.05,σ=0.80);其次就表现为对其知识与认知的影响(M=2.10,σ=0.77)。游客所受教育作用最弱的是对其行道意愿的影响(M=2.31,σ=0.59),游客的行道意愿比例低至41.19%。

对两次调查游客的教育受益认知情况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武当山旅游体验对2014年夏季游客和2018年冬季游客的行道意愿的影响基本相同,游客的价值观也基本相同;但武当山旅游体验对游客知识认知和情感态度上的影响则存在明显差异。无论是从均值还是从认同率来看,2018年冬季武当山游客在对武当山知识认知和情感态度上所受的影响明显要强于2014年夏季游客。

2.游客教育受益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旅游的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定义游客知识和技能的改变、游客长期行为改变或游客行为实践改变意愿表述来反映。根据既有研究,游客的旅游动机、旅游偏好、游客在目的地的体验过程、游客已有的知识、游客满意度等因素会影响到旅游地对游客的教育效果[31]。

将2014、2018年游客数据作为一个总样本,将反映武当山体验对游客教育作用的游客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践行意愿三个变量重新进行0、1编码,1表示有教育作用(包括原来的完全符合/非常赞同、符合/赞同二级),0表示没有教育作用(包括原来的不好判断/中立、不符合/不赞同、非常不符合/非常不赞同三级)。以重新编码后的上述各变量作为因变量,以游客人口属性特征变量、旅游方式、旅游动机、旅游满意度、景观偏好、停留时间、来游次数等作为变量和自变量,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克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武当山游客教育受益感知影响因素结果一览表

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游客的景观偏好、旅游满意度及旅游方式是游客知识与认知受益的显著影响因素;游客满意度和旅游方式也影响到游客的情感与态度受益,游客的学历水平、景观偏好、旅游方式则是游客教育受益之行道意愿的影响因素。具体说来,与亲朋好友同游的游客所受的知识与认知受益、情感与态度受益、行道意愿受益仅相当于单独出游游客的0.33、0.39和0.46,说明单独出游游客更能从武当山旅游体验中教育受益。偏好道教文化的武当山游客在知识与认知、行道意愿受益相较其他游客而言,分别为其他游客的0.48和1.90倍。也就是说,偏好道教的游客更能因其武当山旅游体验而在和谐处世、为而不争上积极进行行为实践,但他们在道教认知与知识受益上则仅为其他游客的0.48倍,这可能是因为其本身已有较高的道教或传统文化知识而出现“天花板”效应。此外,相较于研究生高学历游客而言,其他学历游客更能因为武当山之行而对自己的和谐行为做出积极的调整,也就是说,武当山旅游体验对研究生以下学历层次的游客的教育影响特别是和谐行为的影响更强烈。游客旅游满意度越高,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道教文化的认知及态度越积极;旅游满意度最高的游客,其对中国道教文化的认知与态度的积极影响是满意度非常消极游客的4倍和3.75倍。

四、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证实了文化遗产旅游面向公众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思想精髓的作用和价值;发现了影响文化遗产旅游游客教育效果的诸多因素。具体研究结论包括:

第一,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体验可以显著提升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道教文化和道家和谐思想、道教养生文化的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以及践行“为而不争”“和谐”思想的意愿,证实文化遗产旅游确实具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的教育价值。

第二,武当山旅游对冬夏季游客的行道意愿的影响基本相同,但冬季游客在武当山道教文化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上所受的影响明显要强于夏季游客。这应该是冬季寒冷的旅游环境条件,使游客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体悟和理解武当山的道教文化和思想所致。

第三,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与认知、情感与态度的影响要显著强于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行道意愿的影响。可见,从认知、情感到行为意愿直至行为实践,其中仍然存在差距。如何弥补这种差距?采取何种措施激励游客将这种态度情感转化为具体的行为实践,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第四,文化遗产旅游对游客的教育作用受到游客旅行方式、景观偏好、旅游满意度、游客受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但不受游客在遗产地的停留时间、文化遗产旅游动机、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游客满意度越高,其教育受益作用越明显;单独旅游游客所受旅游的教育作用也较结伴同游游客的作用更明显;武当山文化遗产旅游对研究生以下学历游客践行和谐思想意愿的影响较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游客明显高出数倍。研究结论与前人既有研究结论基本相符,但也有不一致的地方。其中的因由,值得在今后通过基于游客访谈的质性研究来作出解答。

第五,武当山文化遗产地游客对道家整体和谐理念抱持积极态度,但这种态度最终是否能够转化为行为实践,值得今后深入开展验证研究。

本文验证了文化遗产旅游在面向游客传播遗产价值、传统文化及思想精髓的作用,证实了文化遗产旅游的社会教育意义,也探析了其教育效果的影响因素。从管理实践来看,文化遗产旅游管理者应该深入挖掘文化遗产地优秀传统文化和思想精髓,将其融入遗产地旅游产品、服务及环境的各个方面,使游客有更多机会接触和感受传统思想文化,提升游客对文化知识的了解水平;同时尽可能提升游客体验质量,提高游客在遗产地的旅游满意度。当然,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将不同年份不同季度的游客调查问卷数据进行综合和对比分析可能会存在一定误差,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研究结果的科学性。此外,限于篇幅,本文没有就2014年及2018年武当山游客教育受益影响因素进行分别分析和比较研究,尚需要在后续的研究中加以完善。此外,仅对武当山一个案例进行研究也是不够的,今后也需要对更多的文化遗产地的文化传播作用和教育价值进行检验分析。

猜你喜欢

武当山道教文化遗产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非物质文化遗产欣赏
——围棋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西夏道教补议
武当山·紫霄大殿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登上武当山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