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促进农村群体受益公平性研究
——基于CHARLS数据的经验分析
2022-03-09骆鹏宇
□ 骆鹏宇
(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医疗保险制度,制度的实施效果直接关乎农民群体的切身利益。同时,受益公平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疗保险设计的重要目标,因而对医疗保险公平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该制度建立之前,我国农村地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直突出,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医疗服务差异。自从2003年起,我国部分县(市)开始实行新农合制度,该项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农合目前已经成为与我国农村地区相适应、符合农村居民看病需求,并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项稳定可持续的筹资机制。
政府不断提高新农合的人均补助力度,其目的在于使更多的农村居民可以在参保后享受相同比例的报销补偿,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得到的补偿结果是相同的。以往研究发现,高共付率会影响个人实际医疗服务利用,最终可能导致新农合受益发生偏差(汪宏等,2005)。作为二次分配的公共财政支出,如果没有在此轮分配中促进相对弱势群体的福利增加,则认为该保障体系还有提升的空间。
通过理论模型的推导和基于实际数据的相关回归,本文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较高收入的农村参保群体受益高于较低收入参保群体。由此导致的受益偏差可逆向督促该制度进一步走向完善。
一、文献综述
当前对于医疗保险受益公平性的研究比较丰富,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虽然各地方使用的数据不尽相同,但结论趋于一致。
在城镇居民的相关研究中,李亚青(2013)认为,居民医保的真实保障水平总体较低,虽然医保对老年群体显示出一定优势,但对于有慢性病等弱势人群的照顾还需进一步加强。贯雨菲和李长乐等(2021)的研究结果表明,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由于拥有更高的医疗服务利用程度,因而在老年人群体中呈现较高的满意度。
在针对新农合的研究中,王翌秋等(2019)发现,新农合目前已经在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实现覆盖,但并没有直接证据表明新农合增加了农村群体收入以及促进了参保群体的医疗服务利用。褚金花等(2009)通过对“中国农村地区建立公平和可持续健康保障制度”研究发现,在低收入群体中,很多患者因为负担不了报销后的医疗费用,进而选择放弃治疗,因此应注重该参保群体的实际受益情况。马千惠等(2015)按照经济发展水平由高至低的顺序,选取北京市顺义区、房山区、平谷区三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虽然参加新农合可以提高对参保群体的补偿,但无论是医保基金的使用还是由起付线导致的资金分布均有向富人方向倾斜的趋势。申曙光等(2009)对广东省新农合制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有住院需求的农民中,个体本身的报销差异不尽相同。同时,认为政府筹资有利于缓解当前现状。
此外,孙玉凤等(2015)研究发现,城乡医保统筹实施后,农村地区居民由于增加了自己的可选医疗利用范围,更愿意去城镇中的更高级别医疗机构就医,这有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医疗公平性。雷咸胜(2020)分析得出,由于当前存在城乡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等现象,这有可能导致农村居民相对于城镇居民获益较低。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对新农合的研究在相关领域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大多数研究还是以定性研究为主,而在定量研究中,数据支撑方面则较为缺乏。
二、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CHARLS数据展开实证分析,由于该数据主要调查中老年群体,数据中有对医疗服务利用状况的完整调查,结合中老年属于医疗服务利用高发人群,因此认为本文的数据更具针对性。另外,数据还从慢性病发病率角度分析了不同收入水平参保群体的健康状况差异。
针对以上研究内容,本文采用对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主要包括两部模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二元选择模型。回归结果见表1、表2。
表1 农村居民发生医保报销可能性
male 2,631⋆⋆⋆ 1,671⋆⋆⋆(566.2) (552.7)married 2,756⋆⋆⋆(786.8)education_fuzhi 1,235⋆⋆⋆(326.3)childnumber -140.1(200.6)constant 3,867⋆⋆⋆ -2,328 -8,423⋆⋆⋆(1,168) (2,085) (2,430)observations 4,854 4,851 4,440 R-squared 0.007 0.014 0.020
表2 报销水平分析
(一)不同收入水平农村群体报销状况分析
通过两部模型,本文发现,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发生医保报销的可能性较低收入组高12.4%和22.3%,高于低收入组。同时,在享受医保报销的群体中,中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产生的报销金额也明显高于低收入组。因而认为,高收入组在参保行为中获得了更多的利益,一方面,低收入农民群体意味着“使用医保”的机会更少;另一方面,住院群体中,低收入参保群体较之高收入参保群体得到的补偿也相对较少。
(二)不同收入水平的新农合参保人群的健康状况
上文发现,收入水平较低的参保人群人均医疗服务利用较高收入水平低,这是否可能源于该群体有更加良好的身体状况,因而较少需要医疗服务呢?
针对此猜想,本文对所有样本的慢性病发病率进行了考察。见表3。
表3 参保群体健康状况
研究发现,在已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低收入组的慢性病发病率明显高于高收入组,这意味着低收入组群体身体健康状况更差,因而更加需要医疗服务,应得到更多的医保补偿,而并不是因为个体健康状况好导致其医疗利用较少。
(三)进一步分析
此部分从医疗服务利用水平(仅指医疗支出费用)分析新农合制度导致受益偏差的潜在影响渠道。通过分析,发现高收入组的医疗支出明显高于低收入组,即会花更多的钱去看病,产生了更多的医疗服务利用。因此认为,高收入组通过了更多的医疗消费进而得到更多的医保报销。见表4。
表4 医疗服务利用情况
三、结语
通过利用CHARLS数据进行分析,本文对中国不同收入农村中老年人的医保使用情况以及自身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不同收入的参保群体在新农合医保体系中受益存在偏差。高收入的农村参保群体无论在医疗资源的利用程度还是自身的健康状况上都要好于低收入农村参保群体,而对于低收人的农村居民来说,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得与其自身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医疗资源,这可能对其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我国当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已日趋成熟,无论是在覆盖范围还是保障范围上,均取得较大进步。但是,目前在该体系下存在的少量受益偏差现象提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效率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鉴于此,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协调医疗保障体系的资源分配,适当将报销政策向低收入群体倾斜;可采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花费报销比例或降低低收入群体的医疗起付线等方法进行完善,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好地惠及农村参保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