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数据计算下键值存储中Compaction并行优化方法

2022-03-09娄本冬黄建忠赵雨虹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22年3期
关键词:数据量使用率流水线

孙 辉 娄本冬 黄建忠 赵雨虹 符 松

1(安徽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合肥 230601)

2(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 武汉 430074)

3(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 北京 100093)

4(北德克萨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美国德克萨斯州登顿 76203)

国际数据公司在报告“Data Age 2025”[1]中预测,从2018—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从33 ZB跃升到175 ZB,其中非结构化数据将占数据总量的80%以上.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已无法满足高效组织与管理大规模非结构化数据的需求以及数据库高并发和易扩展性的愿望[2-3],关系型数据库旨在管理结构化数据或与预定义数据类型对齐的数据,从而使其易于分类和搜索,面对海量非结构化数据,更改关系型数据库中的结构可能会非常昂贵且耗时,并且通常会导致停机或服务中断.另一方面,关系型数据库难以进行横向扩展[4],这与关系模型旨在确保一致性有关,要在多台服务器上水平扩展关系型数据库,则很难确保其一致性.

针对传统关系型数据库已不能胜任管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的问题[3],人们开始着眼基于日志归并树(log structured merge tree, LSM-tree)的键值存储系统来管理海量非结构化数据,如Apache的HBase[5]和Cassandra[6]、Google的BigTable[7]和LevelDB[8]以及Facebook的RocksDB[9]等.LSM-tree键值存储通过对写入操作进行顺序化实现性能提升,具有高写入性、易扩展等优势.LSM-tree包括内存组件和硬盘组件2部分,其将随机写缓存在内存组件(MemTable)中,待内存组件写满时再转储到硬盘组件上,将随机写转化为批量顺序写.随着数据的持续写入,硬盘组件数量越来越多,读取数据时需要查询的文件数量增多,同时旧的组件中会有很多过期的数据,所以需要整理和合并大量文件,将上层数据转储到下层: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文件的数量以提高读性能;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删除过期数据,释放存储空间,这一过程被称为compaction.compaction是一个后台线程,会持续将达到预定阈值的上层文件转移到下层.在随机写密集型负载下,compaction任务会频繁发生,引起数据压缩/解压、拷贝和字符串比较等操作,消耗大量计算资源,同时读写操作也会占用大量硬盘I/O,引起系统写放大,降低系统性能.

随着存储设备内计算能力的提升,基于近数据计算(near-data processing, NDP)的计算模型重新受到了广泛关注[10],数据处理模式从以传统计算为中心的方式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近数据计算模型的核心是让“计算接近数据”,改变存储设备获取数据后再传输到主机端处理的方式,而是直接在存储设备内计算,主机端接收计算结果[10-11].该模型减少了数据移动开销,如前文提到的compaction操作,有效减少主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I/O负担并提高系统性能.面对基于LSM-tree的键值存储中存在compaction的问题,在近数据计算模型下,实现compaction的多级并行优化方法(CoPro),降低compaction所带来的性能损失,提升键值存储系统吞吐量.CoPro具有4个优点:1)利用系统并行与流水线提高compaction性能;2)为了平衡资源消耗与性能提升,在CoPro内部实现了决策组件,用于从线性方式和流水线方式中动态选择compaction的执行方式,即动态改变系统整体的并行度;3)在具有不同大小值的负载下进行compaction优化,让CoPro在更趋于真实的复杂负载下依旧可以发挥较好的效果;4)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该方案不仅适用于compaction任务的静态卸载,同样适用于compaction任务的动态卸载.使用db_bench与YCSB-C对CoPro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验证CoPro的优势,CoPro分别将主机端和设备端的compaction带宽提高了2.34倍和1.64倍,与此同时,两端的吞吐量增加了约2倍.主机端和设备端的CPU使用率分别增加了74.0%和54.0%.

1 背景介绍与研究动机

1.1 研究背景

LSM-tree作为一种可以延迟更新且批量写入硬盘的日志型数据结构,利用顺序写来提高写性能,但其分层的设计会牺牲小部分读性能换来提高写性能.

LSM-tree包含2个或2个以上的存储数据结构.在有2个以上部件的LSM-tree中,通常由大小连续增加的C0,C1,…,Cn-1,Cn组件组成,如图1所示.C0在内存,而C1~Cn通常在硬盘内,但内存会缓存C1,C2,…,Cn-1,Cn中常被读取的数据.

1) 日志文件.当有新的数据需要被写入时,首先向存放在硬盘的写前日志文件中写入此次操作的日志.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通过写前日志来恢复数据.当内存组件中的数据转储到硬盘后,对应的写前日志也就失效,可以删除来释放存储空间.

2) 内存组件(C0).根据新数据的索引将该数据添加到C0中.因为C0设置在内存中,所以这一过程与硬盘I/O无关.但内存的数据存储成本要高于硬盘,所以需要为C0的大小设定阈值.每当C0的大小即将超出阈值时,C0就会把部分数据滚动合并到硬盘组件的C1中,以此缓解内存与硬盘之间存储成本的差异.

3) 硬盘组件(C1,C2,…,Cn-1,Cn).随着数据的持续添加,当Ci-1的大小达到其阈值后,滚动合并就会在相邻的2个部件Ci-1和Ci之间发生,数据会从小部件Ci-1转储到大部件Ci中.即数据一开始会插入到C0中,之后随着不停地滚动合并,最终数据会写入到Cn中.

本文研究内容主要优化键值存储中的compaction.接下来用一个典型的键值存储数据库——LevelDB为例,介绍compaction的具体流程.LevelDB有2种compaction操作:小compaction和大compaction,如图1所示:

Fig. 1 LSM-tree and compaction of LevelDB图1 LSM-tree和LevelDB compaction流程

小compaction将内存中不可修改的内存表(immutable memtable)持久化为SSTable.小compaction主要负责:1)构造SSTable;2)决定新的SSTable文件写入哪一层.当内存中出现immutable memtable时即触发小compaction,将immutable memtable构造为SSTable,根据该SSTable文件与下面level层文件的重叠情况决定该表的具体写入层数.因后台只有一个线程负责compaction任务,所以当小compaction触发时,则暂停大compaction,待小compaction操作处理完后再继续执行.

大compaction指的是SSTable之间的compaction操作.大compaction又有3种情况:1)手动compaction,由人工触发的compaction任务,通过外部接口调用compaction任务具体的level与键范围,符合条件的SSTable参与compaction操作.这种compaction操作在LevelDB内部是不会自动触发调用的.2)容量compaction,如在Li层,当超出该层的大小阈值时,则触发compaction,通过轮询Li中SSTable的元信息(FileMetaData)选取SSTable参与compaction任务.然后,比较Li+1中的所有元信息,找出与Li选中的SSTable键范围重叠的文件加入到compaction任务中.对所有选中参与compaction任务的SSTable进行归并排序,生成新的SSTable写入Li+1,同时删除参与过compaction任务的旧SSTable.容量compaction是LevelDB的核心compaction过程.3)查询compaction,当某一SSTable的无效查找次数达到了阈值,则对该表进行compaction操作,同时在该表的下一层查找与其键范围重叠的文件加入compaction任务,执行归并排序操作.生成的新文件写入下一层并删除旧文件.该过程中会造成写入硬盘的数据量大于用户需求数据量,这一现象被称为写放大[8].

当前,近数据计算NDP的研究方向存在2种类型:1)内存计算(processing in-memory, PIM),其将处理器或加速器与主存储器并置[12];2)存储计算(in-storage computing, ISC),其将处理器或加速器与持久性存储(如HDD或SSD)并置[13].近数据计算是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领域[13-14],涉及有存内计算原型的研究[15-17]以及专用体系结构的研究[18-19]等.Balasubramonian等人[10]提出了对近数据计算研究热情重新兴起的原因,例如基础技术的成熟以及当前架构无法满足的用户需求等.三星[11]在其SSD设备内部控制器集成了用户可编程的通用ARM处理器内核[20],采用特定的编程模型或框架,可将代码卸载到SSD上执行.

图2(a)描述了传统的计算模型.CPU与内存在结构的最顶层,且为任务的唯一处理位置.主机端响应应用任务请求,从存储盘中读取数据并执行相应任务.在该模型中存储盘仅用于存储数据.在图2(b)中,是一个基于近数据计算模型的存储盘:该存储盘具有处理任务的能力,可接收从主机端卸载来的数据密集型任务(如数据检索).存储盘将数据读取到设备端内存中,交由ARM处理器执行任务,任务处理结束后将任务结果反馈给主机端即可.该模型可显著降低主机端接口的I/O压力,提高系统性能.近数据计算的基本思想是使计算能力接近数据存储的位置,从而减少数据在存储器层次结构中的移动.

Fig. 2 Traditional computing model and near-data processing model图2 传统计算模型与基于近数据计算模型

1.2 研究动机

针对compaction操作会影响到键值存储系统性能的问题,在主机端并行优化方案中,PCP[21]使用流水线技术提高compaction性能和系统吞吐量,但带来较大的写放大.这是因为想要保证较高的compaction性能,PCP需选取更多的SSTable参与compaction,这增加了额外的数据写入,从而增加了写放大.这对于基于闪存的存储设备而言,会缩短其使用寿命.现有面向LSM-tree键值存储的近数据计算优化方案主要关注于主机端与NDP设备端之间的系统级并行性,或NDP设备本身所具有的并行性,较少将近数据计算架构中两者的并行性都充分利用起来,如Co-KV[22].基于上述问题,在近数据计算模型下,本文提出了基于compaction数据级-流水级的多级并行优化方法(CoPro).

2 CoPro系统概览

CoPro系统的架构如图3所示,主要分为2个部分,即主机端子系统和设备端子系统.主机端子系统负责接收键值存储应用的API指令(如put,get,delete等),同时负责与设备端子系统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协同处理键值存储应用的读写与compaction任务.设备端子系统负责接收从主机端子系统传来的指令,解析后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向主机端返回结果.compaction任务被分割成2个子任务后由主机端子系统和设备端子系统协同处理,实现数据并行.CoPro在主机端与设备端内部实现对compaction子任务的流水线处理,增加了流水线并行.在CoPro中实现同时采用数据并行与流水线并行加速compaction任务.下面详细介绍主机端与设备端模块与处理流程.

Fig. 3 Architecture of CoPro图3 CoPro系统架构图

2.1 主机端子系统

主机端子系统主要接收处理2部分的指令信息:1)主机端键值存储操作指令信息;2)设备端执行结果的反馈信息.与设备端子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需要主机端的语义管理模块支持.主机端子系统连接起了键值存储应用与设备端子系统,实现compaction任务的主机端数据并行,以及compaction流水线并行.

任务卸载调度模块.当大compaction触发时,由任务卸载调度模块依据调度策略对此次compaction任务进行分割,然后通过主机端语义管理模块将此次分割好的任务卸载到主机端和设备端,该模块是数据并行中对compaction数据进行分割的模块.至于任务卸载的调度策略,可以搭载静态调度策略,或动态调度策略.

主机端compaction管理模块.主机端compaction子任务的执行模块,负责处理compaction任务数据并行中主机端部分.该模块包括线程管理、读操作、归并排序、写操作、结果反馈等功能.该模块包含2种compaction子任务执行方式:一是传统的线性compaction处理方式,读操作、归并排序、写操作这3个阶段以顺序方式执行;二是流水线compaction处理方式,将读操作、归并排序、写操作这3个阶段按流水线方式组织,compaction数据在这3个阶段间依次传递.通过线程管理组织线程去执行这3个阶段,实现了对compaction子任务的流水线处理,同时保留了传统线性compaction方式.

考虑到NDP设备的计算和内存资源可能有受限的情况,添加了决策组件用于决定采用何种compaction子任务执行方式,以适应不同的资源使用需求.度量分析器负责收集决策组件所需的判断依据(如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然后按照语义协议封装信息,传递给决策组件,决策组件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最后决定使用哪种compaction执行方式.决策依据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采集不同的决策信息,使用相应的决策算法.

compaction子任务完成后,将反馈信息(如metadata等)由主机端语义管理模块交给任务卸载调度模块,其会整合主机端与设备端的compaction子任务反馈结果.运行时库为主机端compaction管理模块提供必要的compaction操作支持.

主机端语义管理模块.主机端语义管理模块保障了主机端子系统内部模块之间、主机端与设备端之间的通信.信息交互按照如下格式封装消息:[数据包头,数据包长度,类型,标志,序列化数据,校验码].其中数据包头表明该消息所代表的操作类型,如任务卸载、打开文件等,类型表明了该消息是由主机端(0x00)还是设备端(0x01)发出,如图4所示.此外,决策功能实现所需的信息通信,也由主机通过语义管理模块将所需度量信息发送给度量分析器,由其进行数据收集.消息按如下格式封装:[大小,标志,长度,度量信息,校验码],详见3.2节.

Fig. 4 Semantics transfer protocol of CoPro图4 CoPro传输协议语义

2.2 设备端子系统

设备端子系统是键值存储应用读写请求的实际执行者.所有的读写操作都是由设备端子系统来执行,设备端子系统与存储介质进行直接的数据交互.同样,设备端实现compaction任务的设备端数据并行,以及compaction流水线并行.

设备端compaction管理模块.设备端compaction子任务的执行模块.因为其对compaction子任务的处理过程与主机端相同,同样是将读操作、归并排序、写操作这3个阶段按流水线方式组织以实现流水线并行,同时保留线性方式,故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设备端compaction管理模块的决策组件与主机端并无依赖关系,也就是说,可以在主机端与设备端同时执行不同的决策方案.同样地,运行时库为设备端compaction管理模块提供必要的compaction操作支持.

设备端语义管理模块.设备端语义管理模块与主机端语义管理模块功能类似,其接收来自主机端子系统的指令并解析(类型为0x00),之后交由设备端子系统执行并将结果按既定语义封装反馈给主机端子系统(类型为0x01).如接收设备端compaction子任务信息,将其解析后交给设备端compaction管理模块执行,任务完成后将反馈信息封装发送给主机端子系统.

设备端需要收集的度量信息也是设备端通过语义管理模块将消息发送给其内部的度量分析器,由其完成度量信息的收集.

从系统整体看,任务卸载调度模块对compaction任务进行分割,主机端与设备端子系统协同处理compaction任务,实现对compaction任务的数据并行;从系统内部看,主机端与设备端子系统用流水线方式处理compaction子任务,实现对compaction任务的流水线并行.

3 2级CoPro并行动态调度策略

Co-KV系统利用NDP模型,采用传统的线性compaction流程.Co-KV中,在除了第0层以外的其他层中,SSTable的键范围不存在重叠的情况,compaction子任务之间也没有数据依赖关系.基于这个特点,主机端和设备端进行compaction子任务时可以将其并行执行.本文利用流水线并行的compaction优化方式,与Co-KV原有的数据并行方式结合,提高compaction任务的执行效率,提升主机端与设备端的资源利用率,优化系统性能.改进的同时并不会产生额外的写放大.

3.1 2级compaction并行

对SSTable进行compaction,主要包括读SSTable、将SSTable中的键值对归并排序、写SSTable.在现有近数据计算下的键值存储系统中,这3个操作是按顺序线性执行的.在主机端,首先对compaction任务用调度策略进行分割,主机端对compaction子任务依次执行读、归并排序、写操作,设备端同样对分配给自己的compaction子任务执行上述操作.待2个子任务完成时,均将结果反馈给主机端进行整合操作,各阶段执行过程如图5(a)所示.主机端与设备端子系统协同处理同一个compaction任务,但是各自处理该任务的不同数据,实现对compaction任务的数据并行.

现在还是以读SSTable—归并排序—写SSTable的顺序来执行compaction子任务,不同的是,利用子任务数据间的无依赖关系,可以将这3个不同的操作并行执行,以流水线的方式执行.具体的方法为:创建2个新线程用于处理键值对的合并排序和写SSTable操作.首先是读取SSTable内容,该操作依然由原本的compaction处理线程来执行,在CoPro中,每当读取了一定量的键值对后,就将其交给归并排序处理线程进行归并排序,同时compaction线程继续读取后面的内容;归并排序处理线程对键值对归并排序,保留有效的数据,删除过期数据,完成后再将有序的键值对交给写线程,之后继续处理compaction线程后续传来的键值对;写线程中设置有一块缓冲区,缓存从归并排序处理线程传来的键值对,当数据量达到SSTable的大小时(默认为2MB),写线程会生成新的SSTable与metadata,并将新的SSTable写入硬盘中.这样就实现了流水线的并行.

Table 1 Workloads for the Proportion Threshold

这样,在一次compaction任务中,刚开始依旧是执行任务分割,将任务卸载到主机端和设备端分别处理.在compaction子任务的处理过程中,将读、归并排序、写操作按照流水线的方式组织,形成了3段流水线.子任务结束后,主机端与设备端分别将各自的执行结果反馈并由主机端进行整合.各阶段过程如图5(b)所示.

Fig. 5 Sequential and pipelined compaction modes图5 线性与流水线compaction模式

在compaction任务执行过程中,主机端与设备端子系统并行地处理各自的compaction子任务,实现compaction任务的数据级并行;在主机端与设备端compaction子任务中,compaction的读、归并排序与写操作也并行执行,实现compaction任务的流水线并行.

3.2 CoPro决策组件

通过3.1节中的方法,引入流水线compaction处理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系统处理compaction的性能,但是流水线方式是利用多线程实现的,在提升性能的同时也会增长资源消耗.NDP设备存在异构性,其计算能力也有差异,从能耗角度考虑,设备端的计算能力可能会受到限制.此外,设备端的资源不可能全部用于服务compaction子任务,还需要保证其他任务的正常执行,这对如何利用好计算资源提出了挑战,尤其是否要使用多线程来开启流水线处理模块加速compaction,以及何时需要开启与关闭多线程功能,判断的依据是什么.需要尽可能发挥资源受限设备的计算能力,减少对其他应用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基于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等参数的决策组件来根据实际需求,决策是否开启compaction流水线处理方式.

Fig. 6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CoPro图6 CoPro决策流程图

由图6所示,首先通过度量分析器收集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关心的资源情况,然后将消息按照语义格式封装.消息头部由消息大小构成,消息大小为本次消息的总大小.消息体由标志、长度、度量信息和校验码组成,标志记录其后的度量信息是什么类型的度量信息,而长度则记录着这个度量信息所占用的长度,方便度量信息的读取.最后对所有信息计算校验码,将校验码封装进消息中.封装好后交由语义接口传给决策组件,决策组件收到信息后,通过计算公式决定本次compaction子任务的处理方式.

f=α×Ccost+β×Musage+φ×Vsize,

(1)

式(1)用于决策数值f的计算,其中Ccost表示CPU使用率,Musage表示内存使用率,Vsize表示键值对中值大小,α,β,φ则为各参数的权重.这样,可以根据实际环境设置适合的决策公式,如系统对CPU资源比较敏感,可以相应地增加Ccost的权重.计算结果f与预设的阈值fthreshold进行比较,根据结果选择相应的compaction处理策略.

决策组件的加入,可以缓解性能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矛盾,尽可能地在性能提升与资源消耗之间找到平衡.例如当CoPro的CPU使用率超出了既定的阈值,决策组件就可以通过关闭流水线来降低CoPro的CPU使用率,待检测到系统的CPU资源充足时,此时决策组件就可以开启流水线来加速compaction过程.

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compaction子任务是采取传统线性流程还是流水线流程由决策组件决定,在后续的实验中,为了测试数据与流水线并行和决策组件的效果,并且为了方便区分,本文中的CoPro均指代主机端与设备端都默认采用流水线处理方式,即决策组件不生效,CoPro+均指代主机端与设备端的compaction处理方式由决策组件决定,即compaction处理方式是动态变化的.

3.3 CoPro决策阈值(Vsize)

3.2节提到的Ccost和Musage比较好确定阈值选取,因为流水线compaction的启用与否直接会反映到CPU和内存使用率上,这样根据系统的实际需求可以很容易地设置其具体值.而对于Vsize的确定则有些困难,因为不清楚流水线compaction与负载键值对中值大小的关系.最为常见的是大小划分,即对不同大小的值采取决策,本文称为值大小的阈值.由于流水线是作用于compaction整体过程而不是单一的键值对,所以确定了值大小阈值后,还需要确定不同大小值在整个compaction过程中所占的比例,达到多少比例就需要触发决策,在本文中称为比例阈值.下面通过实验,从compaction带宽与CPU使用率分别代表性能与资源的角度来确定这2个阈值,其中compaction带宽为单位时间内compaction处理的数据量.

1)Vsize——键值对中值大小阈值的确定

需要分别确定主机端与设备端的值大小阈值,原因在于主机端与设备端内均有决策组件,需要分别确定两端各自的阈值.

其次,在NDP架构下,主机端和设备端的计算、存储等资源不同,主机端和设备端执行数据级并行的compaction子任务时,执行特征也有所不同,两端环境的不同造成了需要分别确定阈值.本节使用compaction带宽增长率与CPU使用率的增长率比值作为参考依据,该比值为1时,表示compaction带宽增长率与CPU使用率的增长率相同,即CPU使用率100%转化为compaction带宽,也就是CPU资源的消耗全部用于compaction性能的提升.下面利用负载db_bench进行实验,研究值大小对流水线compaction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Fig. 7 Host-side and device-side threshold of record size图7 主机端与设备端record大小阈值

如图7(a)所示,在主机端,值大小为16 KB,32 KB,64 KB时的比值分别为1.10,0.97,0.88.可以看到当值大小达到32 KB时compaction带宽增长率低于CPU增长率.主机端,键值对中值为64 KB时的compaction带宽增长幅度已经开始低于CPU使用率的增长幅度,说明此时更多的CPU消耗并不能带来等量的性能提升.与32 KB时接近1的比值对比,表明从32 KB开始,继续增加值的大小,相同的CPU使用率增长已不能获取等量的compaction带宽提升,所以主机端选择32 KB作为值大小的阈值.因此本文定义,在主机端超过32 KB的值被认为是大键值对.在设备端该比值普遍低于1,值大小为4 KB,16 KB,32 KB,64 KB时,比值分别为0.53,0.45,0.40,0.28,如图7(b)所示.从16 KB开始比值低于0.5,意味着1倍的compaction带宽增长需要2倍以上的CPU消耗,所以设备端选择16 KB作为键值对中值大小的阈值,即对于设备端来说值超过16 KB的键值对认为是大键值对.至此,主机端与设备端值大小的阈值已确定.

2)Vsize——比例阈值的确定

使用compaction带宽增长率与CPU使用率增长率的比值作为参考依据,负载如表1所示:

Fig. 8 The host-side and device-side growth rate ratio图8 主机端与设备端增长率比值

如图8所示,在主机端,除了SW5,其余负载比值基本重合于60%和70%,在70%后,100%写负载继续下降,读写混合负载数值上升.SW5总体也是随着大键值对比例增大,比值呈下降趋势.80%是所有负载的平均最低点,往左右横跨一个区间,70%~90%是实验中平均比值最低的区间,所以主机端选择70%这一比例作为决策触发的比例阈值.在设备端,所有负载在70%前保持整体下降趋势,在70%后部分继续下降,比值低于1,部分负载缓慢的上升,70%~90%同样是设备端所有负载平均比值最低的区间,所以设备端同样选择70%作为决策触发的比例阈值.在本节中,当大键值对在负载中的比例达到70%时,使用流水线compaction将难以获得理想的性能提升,还会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形成资源浪费,因此,将70%设置为比例阈值.

4 实验与结果

CoPro结合了数据并行和流水并行的优势,利用2种并行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总体性能.在本节进行大量实验来评估CoPro的compaction性能.在4.3节、4.4节与4.5节中,CoPro采用静态卸载方案(Co-KV),主机端与设备端各处理一半的compaction任务数据.在Co-KV的实验中已经证实Co-KV性能较PCP更优,写放大更小,所以本节仅与Co-KV进行实验对比,探究在不同类型负载下写放大、吞吐量、compaction带宽、带宽利用率和CPU使用率的差异.即使用Co-KV作为本节实验的评估基准.

4.1 实验环境

基于近数据计算架构的键值存储系统CoPro需要可执行近数据计算的存储设备作为支撑,需要增加专用硬件.由于缺乏真实基于近数据计算的SSD,所以搭建了一个模拟近数据计算环境的测试平台,用来测试Co-KV与CoPro的性能.主机端与设备端通过千兆以太网接口交互数据.

测试程序由主机端和设备端组成,主机端子系统运行在双核Pentium®Dual-Core, E6700 CPU,4 GB内存的计算机上,操作系统是Ubuntu 16.04.利用主机端的计算资源,构建基于近数据架构的新型键值存储软件.设备端需要额外增加专用硬件,本工作采用的是一种基于ARM的开发板Firefly作为计算单元.设备端运行在ARM开发板上,配置4GB运行内存,开发板连接256GB Intel 545S SATA SSD作为存储介质,开发板和SATA盘模拟为近数据计算盘,操作系统是轻量级嵌入式Ubuntu系统,设计CoPro设备端子系统的键值存储软件栈.

4.2 测试负载

负载的详细配置如表2和表3所示.CoPro主要在compaction流程上进行优化,而随机写又是引起compaction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本节的测试负载主要集中于随机写方面.Co-KV和CoPro使用相同的默认配置,即4 MB MemTable,2 MB SSTable,4 KB data block.键值对中的值为16 B.本节使用DB_Bench(LevelDB默认的测试工具)和YCSB-C(YCSB的C++版本)作为测试工具,测试Co-KV和CoPro的写放大、吞吐量和CPU使用率等参数.使用YCSB-C作为测试真实环境下密集型随机写负载的测试工具,配置不同的数据量和记录大小,这些都是对compaction有较大影响的参数.请求分布使用zipfian和uniform分布.

Table 2 Workload Characteristics in DB_Bench

Table 3 Workload Characteristics in YCSB-C

4.3 基于DB_Bench负载的测试

在本节,使用DB_Bench测试Co-KV与CoPro在不同数据量、不同大小值的负载下写放大、吞吐量、compaction带宽和CPU使用率,并分析实验数据,如图9所示.

Fig. 9 Results of CoPro and Co-KV under fillrandom- and fillseq-based DB_bench with various data volume图9 CoPro与Co-KV在DB_Bench顺序与随机写负载下的实验结果

写放大.不管是Co-KV还是CoPro,写放大主要来自于主机端的写前日志与主机端的compaction子任务操作.由图9(a)(b)可知,在随机写负载下,当值的大小不变时,随着数据量的增加,两者写放大也均在增大(例如在数据量10 GB和值为100 B时,Co-KV写放大为6.16,CoPro写放大为6.38;在数据量50 GB和值为100 B时,Co-KV写放大为8.49,CoPro写放大为8.86);而当数据量不变时,随着键值对中值的增大,两者写放大均在减小,例如在数据量10 GB和值64 KB时,Co-KV写放大为4.68,CoPro写放大为4.72.这是由于数据量的增加带来的compaction次数增加,造成了写放大的增大;而数据量一定的情况下,值的增大导致总的键值对减少,compaction次数减少,写放大减小.

可以看出,在随机写的情况下,CoPro与Co-KV的写放大差别不大,变化范围在±5%以内.这是因为CoPro改变Co-KV的compaction的流程,将其中的读、归并排序、写操作按流水线方式组织,但是在SSTable选取时不倾向于选取更多的文件参与,所以在加快compaction速度的同时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写放大.在顺序写负载下,CoPro与Co-KV的写放大基本相同,这是因为顺序写不涉及大compaction,也就不涉及本文所做的优化部分,CoPro与Co-KV处理方式相同,所以写放大一致.

吞吐量.吞吐量是评价数据库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由图9(c)(d)可以看出,在随机写情况下,不论是何种负载,CoPro的吞吐量都是要大于Co-KV的.这是因为CoPro不仅数据并行compaction任务,还流水线并行compaction子任务,加快了compaction子任务的处理效率,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在吞吐量上.在实验最好情况下(数据量20 GB和值为100 B),Co-KV为0.4 MBps,CoPro为0.8 MBps,吞吐量提升了95%.但是随着值的增大,吞吐量的提升趋势逐渐下降.在实验最差情况下(数据量20 GB和值64 KB),Co-KV为1.7 MBps,CoPro为1.9 MBps,吞吐量提升仅为7%.这是因为,当数据量一定,值增大时,总的键值对减少,导致一次compaction任务中的键值对数量下降,流水线处理方式的优势被大大降低,所以总体的性能提升效果不明显,与3.3节的结果一致.通过不同负载的实验数据可以看出,CoPro在处理较小值的负载时能最大程度上发挥流水线处理方式的优势,而在值增大后,优势逐渐减小,总体性能的提升逐渐降低.

由于顺序写不涉及compaction中的归并排序操作,所以在顺序写情况下CoPro与Co-KV吞吐量大致相同,没有太大的变化.

compaction带宽.本文对主机端与设备端的com-paction子任务处理流程进行优化,使用compaction带宽作为compaction操作性能评测指标.图9(e)(f)展示的是随机写情况下,主机端和设备端的com-paction带宽变化,由于顺序写不涉及compaction操作,所以不记录compaction带宽,本实验仅针对随机负载情况.当值大小不变时,随着数据量的增长,主机端和设备端compaction带宽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数据量增长导致SSTable变多,compaction操作的数据量和耗时同时增加,从实验结果来看,耗时的增长幅度要大于数据量的增长幅度,导致了compaction带宽下降.当数据量一定,值增大时,主机端的compaction带宽逐渐上升,这是因为键值对的减少缩短了compaction的处理时间.在设备端,情况更为复杂一些.Co-KV的compaction带宽随着值增大而增大,CoPro却没有太过明显的变化规律.从吞吐量的实验结果分析中可以看出随着值增大CoPro的性能提升效果逐渐降低,不管在主机端还是设备端,值增大时CoPro与Co-KV的compaction带宽也在逐渐接近.

Table 4 Workloads for Scalability Evaluation

Table 5 Compaction Performance and CPU Growth Rate for Co-KV, CoPro and CoPro+ Under YCSB-C

在实验数据的最好情况下(数据量20 GB和值为100 B),Co-KV主机端compaction带宽为2.09 MBps,设备端带宽为25.68 MBps;CoPro主机端和设备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为4.90 MBps,42.10 MBps,分别提升134%和64%.在实验数据的最坏情况下(数据量20 GB和值64 KB),Co-KV主机端compaction带宽为8.42 MBps,设备端带宽为41.36 MBps;CoPro主机端和设备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为9.87 MBps,45.03 MBps,仅分别提升17%和9%.

CPU使用率.使用流水线方式处理compaction,性能提升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增加了资源的消耗,所以测试了主机端与设备端CPU的使用情况来统计CoPro对计算资源的消耗.

由图9(g)(h)可知,在随机写负载下,不论主机端还是设备端,CoPro要比Co-KV的CPU使用率高,最高是在数据量20 GB和值为100 B时,Co-KV主机端CPU使用率为10.1%,设备端CPU使用率为42.1%;CoPro主机端CPU使用率为17.6%,设备端使用率为64.8%.CPU使用率分别提高了74%和54%.这是因为CoPro在compaction子任务的处理过程中使用流水线方式,而为了实现流水线方式,新增了2个线程分别处理归并排序和写操作,增加了CPU资源的消耗.顺序写情况下不涉及大compaction归并排序操作,新增线程不参与处理过程,处于睡眠状态,所以两者CPU使用率差别不大.例如在数据量20 GB和值为100 B情况下,Co-KV主机端CPU使用率为25.9%,设备端CPU使用率为32.4%;CoPro主机端CPU使用率为26.5%,设备端使用率为33.1%.

4.4 基于YCSB-C负载的测试

在YCSB-C下,首先测试了在不同负载情况下record大小对性能的影响,结果如图10所示.

Fig. 10 Results of CoPro and Co-KV under zipfian- and uniform-based in YCSB-C with various record size图10 YCSB-C zipfian和uniform不同record大小负载下CoPro和Co-KV的实验结果

由图10(a)所示,在zipfian与uniform负载下CoPro的写放大与Co-KV差别不大,因为CoPro对compaction的处理流程做了优化,并不会带来额外的写放大.例如在record size为512 B时,在zipfian负载下,Co-KV写放大为4.21,CoPro为4.33;在uniform负载下,Co-KV写放大为6.44,CoPro为6.38.

随着record增大吞吐量下降,是因为record增大的同时增加了写入和compaction处理的时间,降低了系统的吞吐量,见图10(b).在record为1 KB时,Zipfian负载下Co-KV为830.66 ops/s,CoPro为1 533.63 ops/s,uniform负载下Co-KV为441.43 ops/s,CoPro为817.66 ops/s,吞吐量均提升了85%.与在db_bench下的测试结果相同,随着record增大,CoPro的性能提升效果也逐渐下降.在record为64 KB时CoPro吞吐量仅仅提升11%.

由图10(c)(d)可知,不论在主机端还是设备端,CoPro的compaction吞吐量均要高于Co-KV,record为1 KB时,zipfian负载下Co-KV与CoPro主机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为2.51 MBps和5.85 MBps,设备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为41.53 MBps和60.14 MBps,带宽分别提升133%和45%.uniform负载下Co-KV与CoPro主机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为2.29 MBps和5.12 MBps,设备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为34.56 MBps和48.80 MBps,带宽分别提升124%和41%.这是因为CoPro增加线程加速了compaction过程,相同时间内compaction的数据量更多.

在zipfian负载下,record为1 KB时CoPro CPU使用率增长最高,此时Co-KV主机端CPU使用率为8.6%,设备端CPU使用率为36.4%,CoPro主机端CPU使用率为14.9%,设备端CPU使用率为53%,分别增长73%和47%;在uniform负载下,同样是record为1 KB时CoPro CPU使用率增长最高,此时Co-KV主机端CPU使用率为7.2%,设备端CPU使用率为36.6%,CoPro主机端CPU使用率为12.5%,设备端CPU使用率为54.7%,分别增长74%和49%.具体结果参见图10(e)(f).

此外,我们在实验中还测试了数据量对各项性能指标的影响,如图11所示:

Fig. 11 Results of CoPro and Co-KV under YCSB-C with various data volume图11 CoPro与Co-KV在YCSB-C不同数据量实验结果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写放大呈缓慢上升的趋势,当数据量达到25 GB时,zipfian负载下Co-KV与CoPro写放大分别为4.6和4.4,uniform负载下Co-KV与CoPro写放大分别为6.7和6.6.由图11(a)可知,Co-KV与CoPro写放大差别不大.

尽管数据量变化的同时吞吐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总体上来说还是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吞吐量呈下降趋势,如图11(b)所示.当数据量为5 GB时,zipfian负载下Co-KV与CoPro分别为667.40 ops/s和1 181.95 ops/s.在uniform负载下,Co-KV与CoPro分别为392.22 ops/s和711.12 ops/s.当数据量为25 GB时,zipfian负载下Co-KV与CoPro分别为663.82 ops/s和1 155.49 ops/s.在uniform负载下,Co-KV与CoPro分别为385.57 ops/s和682.48 ops/s.

如图11(c)(d)所示,compaction带宽的变化趋势随数据量变化相对来说不明显,但可以看到,不论是主机端还是设备端,CoPro的compaction带宽都是要大于Co-KV的,在zipfian负载下,主机端与设备端compaction带宽分别平均提升126%和55%;在uniform负载下,分别平均提升110%和39%.

CPU使用率基本不受数据量变化的影响,因为compaction次数会随着数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系统总的运行时间也在增加,一段时间内CPU的使用量还是相同的,如图11(e)(f)所示.

Fig. 12 Results of Co-KV, CoPro, and CoPro+ under YCSB-C at run stage图12 Co-KV, CoPro, CoPro+在YCSB-C不同负载run阶段的实验结果

4.5 扩展实验

1) CoPro+实验

本节研究CoPro+(具有决策组件的CoPro)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由于在3.3节Vsize的确定实验中,发现流水线compaction对值大小敏感,为了简单测试决策组件的效果,本节决策组件在决策公式中仅设置Vsize,即阈值与比例阈值,其中值大小的阈值,主机端为32 KB,设备端为16 KB,比例阈值为70%(原因见3.3节),Ccost与Musage参数暂未启用.即CoPro+的决策组件计算公式完全以Vsize为导向,此时的φ=1,α=β=0,fthreshold=1×Vsize=0.7.通过这种配置可以更直观地展现负载键值对中值的大小变化过程中决策组件的作用.表4显示了此次实验中配置的4种工作负载.负载W1,W3,W4分别对应工作负载早期、中期和后期出现大键值对(大键值对的定义见3.3节).

如图12所示,其中decision number为系统运行时的检测点,每个检测点决策组件会进行一次决策.决策组件初始状态默认使用流水线compaction方式.图12中阴影部分表示运行过程中大键值对占比超过70%.当占比小于70%时,决策组件开启流水线compaction模式,否则,将使用线性compaction模式.当发生动态决策时,主机端和设备端中,CoPro+的CPU使用率介于CoPro与Co-KV之间,运行过程中达到阈值时,CoPro+关闭了流水线处理方式,使得CPU使用率下降.compaction带宽CoPro+更接近于CoPro,因无法保持一段时间内检测点的数值均高于阈值,短时间内反复开启流水线方式,这使得CoPro+对compaction带宽的影响不是很直观.

根据表5的实验数据可知,在大多数情况下,CoPro+比CoPro用更低的CPU使用率带来了更高compaction带宽.这主要归功于CoPro+在负载中大键值对占比较大时关闭了流水线,避免了更多的资源消耗.表5中的CPU与compaction带宽增长率是相对于Co-KV的增长率,符号MBpCPU表示compaction带宽除以CPU使用率的值,其表示每1%CPU使用率所带来的compaction带宽,CoPro+不论在主机端还是设备端均高于CoPro.与Co-KV相比,主机端基本持平甚至略优(负载W1:Co-KV为0.81,CoPro+为0.82),而设备端则要低于Co-KV(负载W1下Co-KV为0.73,CoPro+为0.70),由4.3节和4.4节的实验可知,当record大小增大时设备端的处理耗时相比主机端要增加更多,所以CoPro+在设备端的优化效果要次于主机端.另外从负载W3实验结果可知,在写多读少的混合负载下,CoPro+依然可以发挥作用.

CoPro+的作用体现在负载中record大小动态变化时,其可以降低因流水线compaction而导致的在负载中大键值对占比较大时不必要的CPU资源消耗.换句话说,CoPro+能够以小于CoPro的CPU使用率换来接近于CoPro的compaction带宽增长.但还是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要想获得最好的性能提升效果当然是使用CoPro,但想要节省CPU资源并不降低太多性能的话,就使用CoPro+.

2) CoPro在读写混合负载下的实验

如图13所示,我们还分析了不同读写比例下Co-KV和CoPro的吞吐量、尾延迟、平均响应时间及主机端和设备端CPU使用率.我们选择了YCSB作为负载程序,并且设定了2种负载参数YCSB-A(读写混合):load 10 GB,run 10 GB,50%read,50%write.YCSB-B(读密集)load 10 GB,run 10 GB,90%read,10%write.

Fig. 13 Performance of CoPro under mixed-read-write workloads图13 读写混合负载下的CoPro性能

在YCSB-A负载下,CoPro吞吐量和平均延迟都比Co-KV优化了约23.3%;在CPU使用率上我们分别统计了主机端CPU使用率和设备端CPU使用率.发现CoPro的主机端使用率超过50%,相比Co-KV,提高了2.78倍,说明主机端compaction加入流水线技术后对CPU使用率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在CoPro增加了可以对流水线进行控制的机制.而CoPro设备端CPU使用率与CoKV相近.我们测量了CoPro和Co-KV的尾延迟P99,实验结果表明,CoPro的P99比Co-KV优化了10.6%.P99的优化主要来自于CoPro对写操作的优化,提高了99%的响应时间.

在YCSB-B负载下,CoPro的吞吐量和平均延迟都比Co-KV下降了约3.2%;同样我们也发现CoPro的主机端CPU使用率超过50%,相比Co-KV的10%提高了6.1倍,说明主机端compaction加入流水线技术后密集的读操作对CPU使用率影响较大,而CoPro设备端CPU使用率与Co-KV相近.对于长尾延迟,实验结果表明,CoPro的尾延迟P99比Co-KV下降了19%.前面提到CoPro在长尾延迟的优化可能来自于写操作的优化,但是在读密集操作下,这种优化无法体现,另外可以看出读密集负载下CoPro的性能有所下降,主要在于流水线compaction操作消耗了主机CPU资源,由此验证了主机CPU资源被compaction占用较多时,会影响读性能.

5 相关工作

5.1 基于LSM-tree的键值存储相关工作

基于LSM-tree的键值存储系统吞吐量高、扩展性强,适用于时延敏感的互联网服务,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数据密集型互联网应用中,并逐渐替代传统关系型数据库,迅速成为研究热点.

PCP[21]从compaction处理流程入手,提出了一种流水线compaction方法,以更好地利用CPU和I/O并行性来提高compaction性能.为了更好地利用CPU和I/O并行性,文献[21]将读、归并排序、写阶段的执行流水线化,以此实现并行compaction操作来改善compaction的性能,但是为了提高流水线的效果,PCP倾向于让更多的SSTable参与compaction,增加了写放大.WiscKey[23]提出键值分离的方案,将键值分开存储,可以大幅降低LSM-tree的大小与compaction后的读写放大.HashKV[24]基于键值分离的基础上,根据键将值散列到多个分区中,并独立地对每个分区进行垃圾回收.GearDB[25]利用叠瓦盘垃圾回收的特点,利用compaction的消除数据操作来减少垃圾回收操作.SEALDB[26]通过避免随机写入和SMR驱动器上相应的写入放大来专门为SMR驱动器优化.NoveLSM[27]是NVM上LSM-tree的实现,添加了一个基于NVM的内存组件,利用I/O并行性来同时搜索多层以减少查找延迟.SLM-DB[28]在新型字节型存储器件Persistent Memory上利用PM的特性使用B+tree作为索引与使用PM进行缓冲写入,加速读取时的数据检索并省略了写前日志的写开销.

上述LSM-tree键值存储系统的相关工作均有效地提升了存储系统性能与吞吐量.但是,以上方案均没有考虑利用存储设备所具有的计算资源.随着近数据计算模型研究的深入,学者开始利用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存储设备来处理部分数据密集型应用任务,以提升系统性能.

5.2 近数据计算相关工作

1) 近数据计算基本架构

随着技术发展,存储设备内部的计算资源日益增长,其内部带宽与外部带宽日渐悬殊,于是学者们开始研究如何把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部分任务卸载到存储设备内部进行处理来减少数据移动消耗.Kang等人[29]在真实的固态硬盘上验证近数据计算模型,并将其在SSD固件中实现,通过有效利用SSD内部并行性而提高主机端处理性能.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提出了Cognitive SSD[30],这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非结构化数据检索的节能引擎,以实现近数据深度学习和图形搜索.不仅是闪存访问加速器,以FPGA为代表的多功能可编程硬件加速器也逐渐流行起来[31].INSIDER[32]引入了基于FPGA的可重配置驱动控制器作为存储计算单元,极大提高了使用的灵活性.

2) 近数据计算键值系统

Co-KV首次利用ARM开发板将LevelDB的部分compaction任务通过以太网接口发送到设备端执行,主机端处理剩余的compaction任务,实现了compaction任务的静态卸载.验证了近数据计算模型可以有效解决LSM-tree写放大的问题,并且提高了写操作的吞吐量,减轻了主机端计算任务的压力.在Co-KV的基础上,Sun等人又提出动态卸载方案TStore[33]与DStore[34].分别将NDP设备的执行时间和计算资源作为卸载条件,以此为依据来动态调整compaction任务的分割比例,从而进一步提高了compaction的执行速度,同时有效合理的分割任务,使主机端和设备端的计算资源都能够充分利用,使系统性能进一步提高.nKV[35]是一个利用本机计算存储与近数据计算的键值存储系统,将读操作、搜索操作和复杂的图形处理算法卸载到存储设备处理.nKV消除了兼容层并利用了NDP上的计算资源,所以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上述研究方案很好地展现出近数据计算模型的可行性和性能优势,将数据密集型应用的部分计算和I/O任务卸载到基于近数据计算模型的存储设备上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利用NDP存储设备内部的高带宽,提升任务整体的处理效率.然而上述研究方案大多是直接将应用的某个或多个任务全部卸载到NDP存储设备上,没有考虑到主机端计算资源也可参与任务处理,可能会造成主机端资源的空闲与浪费.或者是简单利用主机端与NDP设备端之间的系统并行性,没有充分发挥NDP设备端的并行资源.

6 结 语

本文提出了近数据计算架构下compaction的流水并行优化方法,CoPro.与Co-KV相比,CoPro分别将主机端和设备端的compaction带宽提高了2.34倍和1.64倍.与此同时,主机端和设备端的吞吐量均增加了约2倍,CPU使用率分别增加了74.0%和54.0%.在扩展实验中,与CoPro相比,在不明显降低性能的同时Co-Pro+将CPU使用率的增长率降低了16.0%.CoPro实现了compaction操作的数据并行与流水并行共存,使用流水方式执行compaction的同时减小了写放大.同一compaction任务被主机端与设备端并行执行,而在主机端和设备端内部compaction子任务按流水的方式组织并行执行.在主机端子系统中,CoPro重新设计了任务卸载调度模块,使其可以同时支持compaction任务的静态卸载方案,增强了可扩展性.增加了度量收集器用于收集主机端子系统运行时的度量信息,为决策组件提供数据以实现对系统整体并行度的动态调整.在设备端子系统中同样增加了度量收集器以及决策组件,用于收集设备端子系统运行时的度量信息.主机端与设备端的决策组件相互独立,可以根据不同的度量信息确定不同的决策,例如可以缓解因值增大造成的性能提升下降与资源消耗上升的问题,使CoPro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环境感知功能.通过真实硬件模拟近数据计算环境进行验证实验和扩展实验,实验结果显示CoPro在不带来额外写放大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了compaction性能.

作者贡献声明:孙辉、娄本冬负责工作思路、系统搭建、实现及测试;黄建忠、赵雨虹、符松主要负责思路及实验讨论.

猜你喜欢

数据量使用率流水线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高刷新率不容易显示器需求与接口标准带宽
熨烫女工
奇思妙想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AMAC
流水线
流水线上的神奇转换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电力营销数据分析中的数据集成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