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探究

2022-03-09杨远远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情境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摘 要:情境教学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带来具体形象的感知与体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认识到情境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媒体与实物情境,加深学生的认知;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192(2022)04-0060-03

引  言

情境教学法具有直观性与形象性特点,符合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认知阶段的特点。其生动性与形象性,对于加深学生知识认知与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语言描述、实物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帮助学生进入情境中,使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悟,历经知识建构过程,更好地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突破教学重难点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简洁直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情境教学法的形象生动性对于加深学生的知识体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能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接而深刻的認知,从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学生可以根据情境中的问题采取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合作学习能力,更好地掌握知识探究的方法[1]。

(二)培养学生语言鉴赏能力

情境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置身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而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并与作者进行近距离的对话。例如,在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可以通过活动走进人物角色的精神世界,体会人物的思想精神。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还可以有效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语文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不仅要锻炼学生理解文字和语言内隐含义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优美词句的鉴赏能力。小学生语言鉴赏能力的提高是促使其热爱语言表达、提高语言应用能力的先决条件。教师通过音乐及多媒体技术创设相应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语言表达的魅力,激发学习语言的兴趣,让学生在提升自身语言鉴赏能力的同时,不断陶冶情操。这种语言鉴赏与情境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对语言产生真切体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三)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失去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富趣味性,激活学生思维[2]。通常来说,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一些趣味故事和游戏等感兴趣的时期。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动力,教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掌握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通过设疑问、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年龄尚小,认知能力有限,无法对学习及生活中的一些内容和事物进行有效理解。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诸多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发现、了解并解决这些问题,学生极有可能因无法理解教学内容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心,从而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部分学生很少会向教师主动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这就造成问题久久得不到解决,从而日积月累带来更大的问题。缺乏问题意识的语文课堂,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动力。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学生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节奏,教师也无法有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而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已经了解到的信息设计特定的问题,让其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来理解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锻炼其应用已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优化学习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实用性,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使其快速进入探究的状态,有效进行知识建构,增强学习自信[3]。

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一文时,学生对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司马光在花园里遇到了什么事情?”“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样做的?”学生在教师所提问题的引领下进入文本。接下来,教师可进一步提出问题:“司马光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好的办法救小朋友?”“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在交流与探讨中,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有的说司马光急中生智,遇事不慌,沉静思考,所以能够想出这样好的办法;有的说司马光能够认真思考,所以能够想出好的办法,如果只想着求助大人,也许时间就来不及了;有的则说小朋友们在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学生的发言也许不够精确,但也是思考后的成果,教师要对此给予充分的肯定与引导,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提高语文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学《落花生》一文时,教师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落花生表面并不漂亮,为什么作者却要做落花生一样的人?”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通过分析与思考,更加明确文本意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点设置问题,促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提高学生探究能力[4]。

(二)创设媒体与实物情境,加深学生的认知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发展得还不够全面,往往在面对一整篇的文字时,不能有效地理解其中的具体含义,再加上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专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并不会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所以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课堂上,学生对课文处于浅层次理解阶段,没有深入理解隐含于文本内的主题意旨。在此情况下,教师如果依旧照本宣科式地进行讲解,就很难使学生深入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对于学生无法有效理解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图案或者图画的形式,来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加深学生的体验。这种方式能够让语文教学活动变得更加生动化和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语文知识,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与此同时,将图案和图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图案中存在的美,给予学生陶冶情操的机会。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图案,并辅以合理的指导和讲解,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对图案的理解,有效感受到文字背后隐藏的寓意,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透过文字去想象画面情境的能力,从而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发挥媒体与实物直观形象的优势,促使学生深入学习,有效达成教学目标[5]。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时,由于大部分学生对西沙群岛不太了解,教师可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西沙群岛在中国版图中的位置,随后将镜头转向展示西沙群岛的大致风貌,包括海水、海底等细节信息。在多媒体技术创设的视频情境辅助下,学生对西沙群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接着,教师提出问题:“西沙群岛的‘富饶体现在哪些方面?”“课文中哪些词语体现了西沙群岛的‘富饶?”这样,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西沙群岛有了形象的感知,在阅读时就能结合情境进行理解,从而提高阅读的动力,顺利达成学习目标。

又如,小学生通常对作文不感兴趣,并且在写作时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对事物观察不仔细,不能形象地概述事物的特点。此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实物情境,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迪,使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如在写作“我最喜欢的水果”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橘子、香蕉、桃子、梨等水果,让学生对这些水果进行观察,用手摸一摸,甚至可以品尝一下,让学生从形状、颜色、味道、产地等方面对自己喜欢的水果进行口头作文,并让其将自己的描述与同学进行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启发。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运用媒体、实物创设情境,可以带给学生更真切的体验,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6]。

(三)创设生活情境,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部分学生没有理解语文学习的真正意义,对文章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仅仅局限于文章范围之内,视野得不到拓展,感悟得不到加深。而纵观小学语文教材,许多语篇的主题及内容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因此,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生活情境,使文本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以有效达成人文教育的目标。例如,现在的小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备受宠爱,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缺乏关爱意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关,小学生在生活中情感的淡漠也影响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生活,加深学生情感体验,通过为学生讲解文章内容的含义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内容拓展,将课程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邀请学生去谈论一些与自己生活有关的事情,并以这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共鸣,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种方式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还能让学生体会到文章创作的灵感大多源于生活,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同时,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进一步转换为对个人生活经历的品味和感悟,从而更加懂得如何去生活,如何在生活中感悟人生的道理,提高人文素养[7]。

例如,《父爱之舟》一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父亲的挚爱深情,以及“我”对父亲的同情之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对父亲的印象。有的学生谈到自己上学时,父亲送自己到学校,下雨天为自己打伞;有的学生谈到自己生病时,父亲对自己呵护有加;有的谈到节假日父亲带自己去登山锻炼,期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等。接着,教师让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让学生谈谈文章中为什么明明没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却依旧让人感动。学生将自己的父親与文章中的父亲进行对比,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对孩子倾尽所有。父爱和母爱是世间最真挚、最深厚的爱,从而深化了对文本的体验,实现了与文本及作者的近距离对话,引发了情感共鸣。

生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生活元素,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加直观与真切的体验,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8]。

结  语

情境教学具有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的特征,可以给学生以更直接与深切的体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同时,教师要注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密切联系学生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及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星斗.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家长,2020(29):94-95.

[2]刘甜.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界,2020(41):44-45.

[3]王庆华.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7):136-137.

[4]潘尚博.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3):141.

[5]刘艳娇.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9):53.

[6]张文贤.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09):57.

[7]张萍.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0(25):150.

[8]魏焕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法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4):78-79.

作者简介:杨远远(1981.8-),女,福建晋江人, 任教于晋江市实验小学,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情境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