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
2022-03-09薛海燕
薛海燕
摘要:目的:了解手术室麻醉护理中预见性护理干预的具体流程,并对其应用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由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参与实施,共计人数68例。在患者手术室麻醉护理中,临床以常规护理、预见性护理干预两种模式的不同应用,将所选患者对应分组为对照组、观察组进行比较分析,每组患者34例。结果:从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DS评分、SAS评分变化以及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上来看,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显示更优,组间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较,预见性护理干预所考虑到的内容更加全面,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实现护理服务优质化的同时,避免了一些不良护理事件的出现,临床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预见性护理;应用;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1
前言:在患者临床疾病治疗中,手术属于常见的治疗手段,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麻醉操作一同进行。虽然,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手术带来的疼痛感,促使手术的开展更加顺利。但麻醉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需要医护人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维持麻醉效果充分发挥的情况下,确保患者整个手术期间的麻醉安全。如今,伴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逐渐健全,针对手术室麻醉护理,临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下新的护理理念的指导下,预见性护理模式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手术室麻醉护理服务水平。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参与研究的68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均实施麻醉操作,根据要求,所有患者以人数均等制原则分成两组,分别展开常规麻醉护理、预见性护理的比较分析。在所有患者一般资料的整理中,关于性别,观察组与对照组男性占比分别为61.76%、58.88%;在年龄分布上,均在22岁以上,60岁以下,(35.62±3.54)岁、(35.68±3.74)岁为两组患者年龄对应平均值。对于手术麻醉操作的实施,所有患者的身体均符合相关指征,治疗依从性良好。患者的精神、认知功能正常,对本次研究的开展知情且完成同意书上的签字。以上各项信息,两组患者之间数值差异性不大(P>0.05),本次研究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手术室麻醉常规护理模式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于患者麻醉前,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对手术室内温度、湿度进行调控,准备好各种医疗器械及其他医用物品。之后,配合麻醉师,对患者的体位进行指导。麻醉期间,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1]。
在预见性护理模式下,于术前、术中和术后,分别对患者展开麻醉护理,具体内容为:首先,在术前指导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本次手术的麻醉方式告知患者,并将麻醉前的一些注意事项及麻醉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提前向患者讲解,使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另外,注意患者情绪、心理上的疏导,稳定患者的心态。其次,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情况,提前猜测术中麻醉期间患者可能会面临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提前制定好预防及处理方案。术中对患者的神志、神经情况予以更多的关注,监测其生命指标。为避免患者体温变化幅度较大,术中需注意患者身体的保暖等。最后,手術完成后,注意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同时做好感染防控工作。
1.3观察指标
凭借SAS评分量表与SDS评分量表的应用,完成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评估,具体分值变化与患者的焦虑或抑郁程度呈正比。另外,针对患者护理中头痛、恶心等不良事件的出现,统计患者人数,并计算出人数占比值。
1.4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2.0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用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进行描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干预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变化幅度较大,且干预后两组分值比较中,观察组对应评分更低,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针对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2例,另一组出现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88%、23.53%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麻醉操作的有效实施对于整个手术治疗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性作用,临床必须对整个麻醉过程进行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麻醉护理干预措施,既要保证患者的麻醉安全,又要强化风险防控力度,针对可能会出现的不良现象,提前做好预防准备,避免患者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确保患者手术期间麻醉操作实施的有效性。为达到这一目标,临床针对手术麻醉护理方案进行了优化与改进,在具体护理工作开展中,重点强调了预见性护理干预,并落实在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环节当中,使护理内容得到不断的完善,包含患者的心理疏导、认知教育、体温护理等多个护理项目,护理干预的针对性较强,故临床护理效果发挥更好[2]。
在本次研究当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对应指标数值显示较另一组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由此可见,预见性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手术麻醉护理中应用价值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黄丽玲,李优春.手术室麻醉护理与常规护理在外科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2):191-193.
[2]陈玉巧.循证护理和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实用医技杂志,2016,23(06):68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