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效果的影响
2022-03-09刘艳
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86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普通护理组(42例)与综合护理干预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心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在护理后均有所改善,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93.18%,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的19.05%、80.95%;P<0.05。综合护理干预组医疗服务认可度达到97.72%,高于普通组的80.95%,P<0.05。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更加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也让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有效。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R5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04--02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心内科在2020年间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表1-1所示,下述资料显示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
纳入及排除标准:所有患者已经过彩超、心电图确诊,临床症状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已排除生命体征不稳,生命迹象较低的患者;心力衰竭均由慢性肺心病引起;无先天性心脏病无精神类疾病。
1.2研究方法
普通护理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方式,住院医师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慢性肺心病及心力衰竭的知识宣教,给予饮食和用药指导,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和患者与家属沟通,帮助患者解决切实问题。护理人员需要每日至病房查房时,需要记录患者生命体征,检查后患者心电监护数据,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加重,若病情加重可通知主治医师进行会诊,为患者更新治疗方案,若发现患者病情平稳,则可按照既定治疗方案提供病情护理服务。
综合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内容如下:①心理护理干预,由于患者多为老年人,心灵意志较为脆弱,心理顾虑较多,而本病的治疗又需要较长的时间与花费较多的医药费,患者心理难免有所顾忌,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应定时检测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和患者与家属沟通交流,必要时可由心理医生实施心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需要有针对性,例如针对缺乏亲情支持导致情绪脆弱,容易感受到孤独、寂寞,患者内心当中的恐惧、焦虑情绪加重,对于患者心理健康保持不利,因此针对该情况,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亲人取得联系,获得患者亲人的支持,促使患者亲人多多陪护在患者身侧,同时护理人员需要指导患者亲人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陪护患者时不能有刺激患者的语言和行为,要能够为患者提供正面情绪价值。针对担忧病情而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患者,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指导患者正确认识肺源性心脏病的疾病管理模式,促使混着能够用相对理性的心态面对疾病,在与疾病共处时能够减少内心的恐惧感,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②饮食护理,帮助患者制定饮食及康复训练计划,多进食易消化食物,并减少蛋白、糖分等物质的摄入。在饮食护理方面,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者鉴别对身体健康有害的食物,了解需要适量摄入的食物和需要加强摄入的食物,根据食物的性质,可为患者制定食物手册,对身体有害的食物用红色进行警示,对身体有利的食物使用绿色提醒,需要规定摄入量的食物应用黄色提醒,本文中选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综合年龄超过63岁,血糖不稳定的风险较高,因此需要注重糖分摄入,主食选择优质碳水,控制进食后血糖上升幅度,考虑到患者心脏功能下降,每日钠盐摄入量也需要应用量勺管理法进行管控,避免摄入过多钠盐加重心脏负荷;③康复护理:监督并指导患者每日锻炼,在患者可接受的基础上每天保持一定的锻炼强度。推荐患者从呼吸锻炼开始改善心肺功能,可运用腹式呼吸方法初步改善心肺功能,进行腹式呼吸时,可使用深呼吸音频帮助,从而达到较好的训练效果,患者在每次进行深呼吸训练时,可根据音频控制呼气、吸气节奏,达到最佳训练效果,在接受腹式呼吸训练同时,还可接受进行低强度有氧锻炼,以散步、中医保健操为主,低强度有氧锻炼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身体机能,对患者身体形成良性刺激,可在患者锻炼时让患者佩戴运动手表,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患者运动强度过大对身体形成负面影响,当患者在锻炼过程当中有任何不适均需要停止锻炼休息。
1.3观察指标
(1)本次研究共需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心肺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吸量(FEV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FEV1应用肺功能测试仪进行测试,测试肺功能时需要严格按照厂家出厂说明使用测量仪器,试运行测试仪,观察到电气性能、应用性能正常时可使用肺功能检测仪进行检测,检测3次取均值,应用该种数据处理方式减少系统检验误差,获得客观肺功能检查数据。测量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可判断患者护理前后的心脏功能,该数值高低变化与心脏功能变化有关,分析分数改变幅度判断心脏功能是否好转,当该数值上升说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若两种护理模式分值均上升,则对比分值上升幅度,上升幅度越高表明心脏功能改善效果越好。(2)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休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数据高低判断患者病情护理效果,当该数值越低表明患者接受的护理模式对病情改善有积极影响;(3)临床治疗有效率。按临床症状与生命体征的改善情況将临床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临床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临床显效:此时心肺功能接近健康人,具有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病症基本消失;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尚可,心肺功能恢复至健康人65.0-80.0%。无效:此时患者病症未出现有效改善,还存在患者病症加重问题,患者此时需要照护者,生活自理能力差。(4)记录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认可度,该项评价为主观评价指标,运用该项评价指标完成对综合护理干预模式的主客观评价,以达到全方位评价新型护理模式在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当中的应用价值。为让患者以主观想法评价医疗护理服务,使用匿名评价方式,匿名评价后收集数据进行分析,使用网络问卷方法匿名收集,问卷共包括评价留言建议两个部分,患者可根据意愿决定是否填写留言建议部分,评价部分为必须填写项目,评价不完成无法提交问卷,留言建议部分用于为综合护理干预模式提供反馈,评价部分评级分为非常认可、基本认可和不认可,认可度为非常认可率加上认可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分析采用SPSS22.0进行,计量资料为均数±标准差,数据计算进行t检验、χ2检验,P<0.05即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研究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肺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肺功能情况如下表2-1所示,从下表数据可知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后心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心肺功能明显优于普通护理组(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出血、休克等,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如下表2-2所示,从下表数据可知,综合护理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09%)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组(19.05%),P<0.05。
2.3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如下表2-3所示,从下表数据可知,综合护理干预组临床治疗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95%),P<0.05。
2.4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认可度
两组患者医疗服务认可度如下表2-4所示,从下表数据可知,综合护理干预组临医疗服务认可度(93.18%)明显高于普通护理组临床治疗有效率(80.95%),P<0.05。
3.结论
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敬, 刘小英 . 综合护理模式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及效果评价[J]. 河北医药,2017,39(13):2061-2063,2067.
作者简介:刘艳(1983-07-),女,汉族,本科,云南曲靖人,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成人内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