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指导
2022-03-09张彦霞
张彦霞
【摘 要】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之一,是发展其他三大维度的基础。课外阅读是引导学生建构、运用语言的载体。基于此,笔者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从以诵读促语感语感、以积累促语理整合、以活动促语言运用这三方面入手,详细介绍如何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语言建构与运用;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多样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同时,其中根据各学段学生的情况提出了不同的阅读数量要求。教师要打破课堂限制,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实施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核心素养是由四个维度构成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维度,也是学生形成其他素养的基础。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积累、梳理和整理语言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祖国文字特点与运用规律而发展起来的语言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储备语言,应用语言的过程,这是与阅读相契合的。笔者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立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性及其与阅读的关系,将其作为基础,应用多样策略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具体策略如下。
一、以诵读促语感养成
教育家夏丏尊在《把语感“传染”给学生》一文中指明了养成语感便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同时指明了养成语感离不开阅读。所以,课外阅读是学生养成语感的“法宝”。诵读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方式,也是学生养成语感的主要过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笔者应用了诵读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使他们通过不断的阅读逐步养成语感。
(一)引导学生进行主题诵读
主题教学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备受教师青睐的教学方式。主题诵读是语文主题教学的重要构成。有效地开展主题诵读活动可以使学生大量阅读同一主题内容,潜移默化地形成语感,尤其能使學生逐步深入地感知主题,建立主题认知,锻炼阅读理解能力。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诵读
情景是学生进行学习的载体。李吉林老师立足情景之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探究出了情境教学法,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多样情景。中国语言文字流传千年,魅力无穷。近些年,中央电视台以情景再现的形式推出了诸多备受好评的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经典永流传》《朗读者》等。为了使学生产生诵读兴趣,尤其在诵读中形成语感,笔者借鉴这些电视节目使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情景诵读。
(三)引导学生进行伴乐诵读
乐曲是营造诵读情境的“法宝”。在乐曲的曲调、旋律等作用下,学生可以轻松地进入具体情境,对诵读的内容进行思考,自主地建立认知。对此,在实施诵读活动的时候,笔者依据诵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音乐,将其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动人的乐曲的作用下建构积极情感,进而带着情感尽心诵读。
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例,在引导学生诵读这篇文章的时候,笔者播放了《少年中国说》这首乐曲。激荡人心的旋律一经传出,就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将自己融入其中,感知青年的责任,产生想要承担青年责任的欲望。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诵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品味文本中的青年责任,进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四)引导学生进行亲子诵读
亲子诵读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方式之一。有效的亲子阅读可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诵读环境,使学生掌握有效的诵读方法,储备丰富的诵读内容。所以,在实施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笔者会以亲子阅读为依托,鼓励家长成为诵读榜样,带领学生诵读;或让学生成为诵读榜样,带领家长进行诵读。
二、以积累促语理整合
语理是个体对语言系统内部机制形成的规律认识,是个体学好语言的保障。在阅读过程中储备好词好句,是学生丰富语言积累,锻炼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理掌握的指导,导致学生成为了好词好句的“搬运工”,没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基于此,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以语理为重点引导学生储备好词好句,使他们能有方法地储备好词好句,同时能通过储备好词好句掌握语理,提高语言水平。
(一)依托教材积累语理
教材是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载体。教材中的语理内容是较为丰富的,可为学生提供积累语理的便利。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我国自古就有的阅读方法。动笔墨的过程是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也是学生储备语言内容的过程。尤其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中专门设计了批注内容,为教师提供了教学借鉴。对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笔者会以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为基础,设计批注任务,引导学生边阅读边勾画边思考,由此储备语言内容,同时初步认知阅读内容。
以《海上日出》为例,在实施新知教学之前,笔者向学生提出了如下批注任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美丽的海上日出场景。优美的语句层出不穷,是我们积累语理的好机会。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这篇文章,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勾画下来,并分析作者是按照怎样的时间顺序介绍海上日出的,在不同的时间海上日出的景色如何。一边阅读一边勾画涉及时间的语句和其他优美的语句,反复诵读,借此了解作者描写海上日出的方法以及具体的海上日出场景,初步认知了阅读内容。
(二)依托生活积累语理
生活中的语言素材举不胜举。新课标指明了生活之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尤其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语言内容,应用语言内容。对此,在实施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时候,教师要以生活为依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语理内容,自主储备,丰富语言积累,推动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发展。
笔者尊重学生的语言学习情况,按照从词语、句段、语篇这样的顺序引导学生们储备好词好句。以中年级学生为例,笔者引导他们储备句段。但是,不少中年级学生觉得好词好句是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其实不然,有关联的句子、美妙的诗句、名言警句等都是好句。对此,在引导中年级学生储备好词好句的时候,笔者就好词好句内容提出建议,驱动学生有针对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搜集语句,积累语句。比如,笔者针对中年级学生设计了如下好词好句积累建议表:
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好词好句有准确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储备语言,尤其是建构语言认知,如使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表达情感,什么样的词汇可以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等,借此掌握语理,为应用语言做好准备。
三、以活动促语言运用
阅读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提高學生“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的转换效能。“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储备语言的活动。储备语言的过程正是“语言输入”的过程。通过体验多样的课外阅读活动,学生可以储备丰富的语言内容。学生在储备了语言后,需要灵活地应用语言,由此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的统一,有效发展语言能力。语言活动是学生应用语言的前提。
(一)创设口语表达活动
口语表达是学生发展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有部分小学生尽管储备了丰富的语言内容,但口语表达效果不尽如人意,如表达得磕磕绊绊,表达得词不达意等。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是以日常口头表达为基础的。在实施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上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还要在课后创设多样的口语表达活动。
以“口才舞台”为例,笔者以复述为主地开展了这样活动。复述是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对语言进行在加工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应用语言灵活表达,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学生阅读了《总要倒不了的老屋》之后,笔者为他们推荐了《父与子》中的漫画:
笔者按照倒序的方式推荐了漫画,同时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对故事中的情节进行预测,并讲述故事内容。在此任务的作用下,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认真阅读漫画,迁移课堂所学,有根据地进行预测。在作出预测后,学生用生动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如实践表明,学生通过体验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所学的理解,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二)创设书面表达活动
书面表达是学生应用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会依据教材中的写作模块创设写作活动。如此创设的写作活动频率较低,会影响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新课标产阐明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建议教师读写结合地实施语文教学,使学生通过阅读储备写作经验,借由写作锻炼表达能力。基于此,笔者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以书面表达为目的设计了写读后感、缩写文章、扩写文章等任务。
以《火烧云》为例,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会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云朵的样子。云朵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早已对云朵进行了观察。立足学生的课堂阅读情况和生活经历,笔者在课后引导学生们继续阅读《火烧云》这篇文章,想象作者描绘的云朵的样子,可以用画笔将其展现出来。之后,引导学生带着对阅读内容的认知,观察现实中的云朵,边观察边想象,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利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描绘云朵的样子。描绘云朵样子的过程,是学生应用阅读所得的过程,也是锻炼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过程。在学生描述后,笔者鼓励他们与小组成员共享表达内容,介绍自己看到的云朵,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他人的写作优点,主动地向他人学习,由此扬长补短,逐步提高自身的书面表达水平,切实发展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可以使他们形成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教师要以语言建构与运用为基础,把握课外时机,应用多样的策略引导学生诵读、积累、应用,使学生自觉地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有效实现语言建构与应用,提升语言能力,夯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晓龄.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能力培养措施[J].考试周刊,2021(3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