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赶黄草

2022-03-09干曦礼

文史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草古蔺本草

干曦礼

关键词:赶黄草;《救荒本草》;药食两用;得名于红军;治肝病良药

中醫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范畴,中药材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而赶黄草则是一种重要的药材。《全国中草药汇编》介绍:

赶黄草:【拼音名】Gǎn Huánɡ Cǎo

【别名】扯根菜、山黄鳝、水杨柳(四川)、水泽兰(贵州)

【来源】景天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chinense Pursh,以全草入药。秋后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甘,温。

按药性查药:寒性、热性、温性、凉性、平性

按药味查药:甘味、苦味、辛味、酸味、咸味、涩味、淡味

【功能主治】利水除湿,祛瘀止痛。用于黄疸,水肿;外用治跌打损伤。[1]

这里的“赶黄草”其实不是正名;在历史上,“扯根菜”才是这种野草的正名而非别名。现在统称赶黄草,是有缘由的;因为这种神奇的野草,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及医药文化。

一、助穷人“救荒”的“神仙草”

赶黄草不仅可供药用,更是穷苦百姓在灾荒年可以食用的植物。而将此最早作记载的是《救荒本草》,[2]它的作者是明朝藩王朱。

所谓“本草”,是产生于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的省称。《神农本草经》是古代著名药材书,由于所记各药以草类为多,故称“本草”。而在《汉书·郊祀志》中,有“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诏,七十余人皆归家”[3]的记述。“本草”既指记载中药的书籍,也是中药材的统称。后来以“本草”为名的中药书籍不胜枚举。

《救荒本草》的作者朱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明成祖朱棣的同母胞弟,被封在开封,却一生坎坷。其先是因为擅自到凤阳去看望生病的岳父,被朱元璋流放到云南边陲;后是朱棣政变上台后进行手足相残之争,他不得不主动交出护兵,出让利税,才终于换取一时安宁。

流放到云南边陲的朱看到当地风俗落后,卫生条件差,传染病和各种疾病肆虐流行,而各族群众普遍缺医少药,遂将自己的才华贡献于医药,组织随行医官李恒等人,编写出具有“家藏应效”、方便实用的《袖珍方》施舍民间。

朱最富创造性的贡献,是利用自己的植物园为基地,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组织编著和出版了野菜专著《救荒本草》。所谓“救荒”,表明朱著书立说是为了帮助穷苦百姓能够寻找食物度过灾荒。其用心别具一格,实在难得。

朱看到饥荒导致民不聊生,很多人都在采摘野草野菜吃;但是,有些野草野菜却是有毒的,不能吃。他编写的《救荒本草》这本书,就是希望能帮助到民众。他在此书里告诉人们:有的野草开花很漂亮很香,虽具有观赏价值,却不可食用;有的野草则兼有药用和食用的价值,在灾荒年是救命的好东西。而赶黄草,就是可以食用的好东西。

古时的赶黄草不叫赶黄草而叫扯根菜,苗族人世代习用,称它为“神仙草”。《救荒本草》卷二说:

(扯根菜)生田野中,苗高一尺许,茎色赤红,叶似小桃,红叶微窄小,色颇绿,又似小柳叶,亦短而厚窄,其叶周围攒茎而生,开碎瓣小青白花,结小花,蒴似蒺藜样,叶苗味甘。

救饥采苗叶,煠熟水,浸淘,油盐调食。

《救荒本草》中记载的植物,大多为药食两用,赶黄草也是。不过,书中虽然对每种野生植物的药用疗效分别提及,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救荒救饥,是为度灾荒的穷苦百姓提供代食品;帮助穷人在乱世中可以活命。在历史上,这本书为老百姓的生存与健康,发挥了很大作用。

《救荒本草》共收录食用植物414种,首开野菜著述一门,前无古人,影响深远。从编写的出发点和编写的内容方法来看,它都与以前的本草学著作不同;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它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后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都收入了《救荒本草》的内容。

二、“赶黄草”得名于红军长征

记载了赶黄草的古代典籍如朱的《救荒本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均将其称为“扯根菜”,并无“赶黄草”之名。那么,“赶黄草”之名又是怎么来的呢?

据《“再走长征路”古蔺桂花镇,沿着红军足迹走向复兴》[4]《古蔺赶黄草:第一个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成药》[5]等文章的调查,“赶黄草”这个名称得名于红军长征。

扯根菜(赶黄草)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这里是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其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中药材资源极其丰富,也是扯根菜生长繁育的极佳环境。而四川的古蔺,就是扯根菜的主要产地。

《三国演义》有“七擒孟获”的故事,发生地就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三国演义》第八十九回“武乡侯四番用计,南蛮王五次遭擒”有这样一个情节:蜀军追击蛮兵,遭遇了瘴气侵袭,“老叟”指点诸葛亮觅得一种名曰薤叶芸香的植物,各人“口含一叶,则瘴气不染”[6]。据考证,“薤叶芸香”这种植物,就是后来的扯根菜,也是现在的赶黄草。

古蔺是红军长征入川的第一站,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其中的二、四渡就发生在古蔺。红军在古蔺流下了许多传奇故事,其中一个故事说:红军长征,渡过赤水河后,有一部分走散的士兵进入了乌蒙山原始森林。长期堆积的落叶,再加上遇到雨过天晴,树叶发酵的瘴气遍布森林,让红军战士差不多人人中毒。后来,红军遇到了当地的苗寨村民,但是,语言不通又让他们无法交流,红军只能引导村民来到红军安顿的山边,表达出求助的愿望。村民一看浑身无力、脸黄肌瘦的红军战士,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苗寨村民立即请红军兄弟进寨,然后用一种草煲水给红军兄弟喝,又用这种草煲的水洗澡;三天后,受了瘴气的红军战士就解除了瘴气之苦,个个恢复健康,精神焕发。红军战士想探个究竟,这样神奇的植物究竟是什么?由于语言障碍,还是弄不出一个所以然。后来红军认为,由于喝了这种草煲的水,才赶跑了脸上的饥黄,就把这种草起名为“赶黄草”。

赶黄草,这个带有红色印记的名称,又非常恰当地概括了它作为药用植物的功能,遂被当地群众欣然接受。

三、揭开了神秘面纱的赶黄草

赶黄草是在上世纪60年代之后被逐步揭开神秘面纱的。

大自然真是神奇。在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由于气候、水质等原因,这里盛产白酒,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郎酒、董酒等等名酒,都产生在这里。

酒是好东西。俗话说:无酒不成席。但是,饮酒对人体的消化、中枢神经、生殖等诸多系统都会产生不好的影响;尤其是长期大量饮用烈性酒对健康危害极大,并可能由此而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可是,在盛产白酒的川、滇、黔三省交界处,尤其是在古蔺的苗寨,那里的人们经常豪饮,却并没有影响健康。原因是什么呢?

在上世纪60年代,为支援老区、保障老区人民的身体健康,有关部门组织了一支医疗队,对古蔺人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义诊。当医疗队到达古蔺时,受到当地苗人的热烈接待。按照当地苗族招待贵客的习俗,必然是大碗美酒相迎。于是,医疗队的队员经常喝得大醉难耐。

医疗队的医生当然明白过度饮酒对肝脏的严重危害,不免為当地群众的肝脏健康而担心。医疗队因此在古蔺进行了一次专题性调查。但结果却出人意料:这里的人们尽管大碗喝酒,可是肝病却大大少于其他病症。医疗队在惊讶之余,又细致调查,发现当地习惯于把一种名叫赶黄草的植物当做茶水泡来饮用。医疗队继而对赶黄草进药理分解,发现赶黄草含有的有效成分,恰恰可以很好地抑制肝病病毒的产生。

原来,赶黄草含有多种针对肝病的有着预防与治疗作用的药物成分,对于甲肝、乙肝、脂肪肝、酒精肝等各型肝病的防治都能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将其使用于临床,可有效地治愈患者。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它在将大量白酒原料馈赠于川、滇、黔三省交界处的同时,又慷概地将抑制白酒副作用的护肝灵药赶黄草铺满了此地。

医疗队的这一发现公布于世后,赶黄草的神秘面纱被揭开。[7]古蔺便为此专门成立全国最早的县级中药研究所,对赶黄草进行深入研究;之后,一批又一批的专家学者,也纷纷进入古蔺,加入了赶黄草的研究大军。

据相关数据,中国有近万亿元的白酒市场和约5亿酒民。[8]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及需求,因为中国特有的饭桌酒文化,引起醉酒的可能性太大了。5亿酒民中,有解酒需求的比例相当高。

迄今为止,国内外都在积极研发有效抗肝纤维化的药物。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药具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赶黄草即是其中之一。

2003年9月,“古蔺赶黄草”被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为“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9]这是中国第一个受到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中草药,从而为“古蔺赶黄草”实施名牌保护战略提供了一道弥足珍贵的“护身符”,也为“古蔺赶黄草”泽惠世人进而再续传奇提供了强大支持。

2020年6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新食品原料的国家公告(2020年第4号)及解读,正式批准赶黄草为新食品原料。[10]新政策的出台将使赶黄草有望在功能性食品饮料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3680500559506

猜你喜欢

黄草古蔺本草
古蔺县云贵高原中蜂保护区(省级)的建立情况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定制服务泸州银行助“古蔺麻辣鸡”拓展市场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春防羊只馋嘴病
古蔺花灯
2个产地赶黄草对四氯化碳致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古蔺农商银行发放扶贫贷款3544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