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邡之山异名考兼说水

2022-03-09叶成文

文史杂志 2022年2期

叶成文

关键词:女几山;章山;箕山;饮汶茹汸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九经·岷山·女几山》说:“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洛水出焉,东注于江”(按:应为南注于江)。《汉书·地理志·广汉郡·雒县》说:“章山,洛水所出。”《什邡县志》说:“九顶山……为洛水发源处,亦为沱江水系发源地。”

以上说的洛水所出之章山、九顶山,都是《山海经》说的女几山。

《山海经·海外北经·钟山之神烛阴》说:“钟山之神名曰烛阴……居钟山下。”《山海经·大荒北经·章尾山烛龙》说:“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是谓烛龙。”

杨振之著《中国后花园》说:“烛龙族是蜀人的祖先。”[1]准此,则章尾山(简称章山)烛龙也是什邡的土著部族。

《大荒北经·苗民》说:“西北海外,黑水之北,有人名曰苗民。……有山名曰章山。”彭元江先生说:“蚕丛氏应是羌戎和三苗融合的产物。”《辞海》说:“三苗,古族名,亦称苗民。”照此说,则章山苗民,也是什邡的一支古部族。

据考证《山海经》之《大荒经》四篇是《海外经》四篇的别本。《海内》《大荒》皆蜀人旧书仅存之篇。前面《大荒北经》所说的“西北海”并不是海,而是指地区或湖泊。《海外北经》《大荒北经》所记的烛阴、烛龙的神话内容相同,所谓烛阴就是烛龙。赤水亦名黑水,钟山就是章尾山;章尾山即章山,也是女几山。

《西山经·玉山》说:“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邓少琴先生《巴蜀史稿》说:玉山,就是今茶坪山中段的九顶山。

《南山经·南次一经·箕尾山》说:“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

《山海经》所说的海,多数不是大海,而是指地区或湖泊等。杨倞说:“海,谓荒晦绝远之地,不必至海水也。”例如《海内经·朝鲜、天毒》说:“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曰朝鲜。天毒,其人水居,偎人爱人。”但朝鲜、天毒(天竺、印度)均不在东海之内,可见东海是指很远的地区。《南山经》所说的东海,或是指“都广之野”即物产富饶,号为陆海的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文物为证:一是什邡出土的战国“十汸王□”青铜玺;二是四川芦山县东汉《樊敏碑》“滨近圣禹,饮汶茹汸”的文句。

汶同岷字。汶指汶江、汶山;汸指十汸、汸水。“饮汶茹汸”是互文,其意是,巴人樊氏的祖先入蜀时,曾饮汶江、汸江之水,吃十汸、汶山之粮。

《南山经》说:“汸水南流注于淯”的“淯”字,或为“谷”字的通假,因为淯、谷二字古代同韵,都在《平水韵·入声·一层》韵部。谷,即《汉书·地理志》所说的“新都谷”,《华阳国志》说的“新都大渡”(今赵家渡)。

再说女几山和箕尾山。箕字的韵母i与女字的韵母ü,在发音上舌位相同,听觉上相似。几多的几字在《平水韵·上声·五尾》韵部,几、尾二字古代同韵,音近。《汉语大字典》说:“用于‘尾巴’、‘尾儿’等词的尾,口语音读yi”,因之,在《中华新韵府》书上,几、尾二字同在《衣韵·上声》韵部,音近。随着时间的推移,音转,则箕尾山就變名为女几山。女几山又名章山,章山是章尾山的简称;那么,章尾山就是箕尾山。汸水亦变名为洛水。

几、箕二字又同在韵书《衣韵·阴平》韵部,同韵同音。“几”或是“箕”的音假字,女几山就可以写成“女箕山。”箕尾山简称箕山,正如字书《玉篇》说:“汸水,出箕山。”

尾、箕、女三字,都是二十八宿中的名称,可见,山名很古老。

章、钟二字为同声音变,九、箕二字也是同声音变。女、玉二字的韵母相同。山名虽异,但都是今之九顶山。

此外,什邡的二道金河名洛水,头道金河名漳水,漳字与汸字同韵,先秦时期或称汸水,为大河流的总名称。秦朝廷为灭绝“十汸国”的历史、文化的影响,采取焚史书、改字、改名的措施,改“十汸”为“汁方”,即把汸字的水旁移位于十字作汁方。于是“十汸”的本义全失。

“十汸,是氐、羌、冉、駹、蜀、巴和土著等多部族联合体,在汸水滨之国”的含义。秦人又改“汸水”为“漳水”,改高景关外的汸水为洛水和马沿河。

《汉乘备录·什邡建通济桥记》说:“邡水出蓥华山,迤西而南,绕于城下。”秦国于公元前316年灭巴蜀后,以洛水为大河流的总名称。不然,已被“十汸王”铜玺和东汉《樊敏碑》“饮汶茹汸”文句证实了的“十汸国”和“汸水”之名,为何在秦汉的史书上无只言片语的记载呢?毁灭史书,却不能毁掉一切书和文物,特别是地下文物。

正是:

章尾峨峨,汸水汤汤。

古老十汸,源远流长。

301850190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