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风档案涵养城市精神

2022-03-09孙静孙晓霞

档案与建设 2022年1期
关键词:建档乡贤档案馆

孙静 孙晓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档案以其天然亲民的形式,记录着家庭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不仅是家庭和城市的生动记忆,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富。近年来,张家港市档案馆围绕“大档案”发展战略,以培养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为目标,深入推进家庭建档工作的开展、延伸与普及,成效显著。全市已有3万多户家庭建立了家风档案,一批示范户被命名为“家庭档案馆”。家庭档案,已成为张家港这座文明之城的新标签,不断诠释文明港城的新风尚。

一、 立足长远,精准施策

1. 部门联动,覆盖辐射“广”。家庭建档工作由市档案馆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纪委监委、市妇联等多家单位共同举办,合力推动,形成较强的组织联动力量。将家庭建档纳入文明创建工作考核,作为“最美家庭”“文明家庭”评选的重要内容;通过评比、表彰、展示、宣讲等形式,增强广大群众参与家庭建档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规划,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开展家庭建档活动,建立全市家风档案数据库和交流群,及时指导,保证建档的完整性、连续性,形成具有张家港特色的建档工作新格局。

2. 多元参与,志愿服务“优”。以全市专兼职档案员为基础,不断吸纳一批具有优良家风家训的家庭代表和家庭建档示范户代表,形成一支广覆盖、多元化的建档志愿者服务团队。通过讲座授课、集中服务、组队帮扶和入户指导等,有效实现建档志愿服务“供需对接”,让档案成为记录家庭大事小情的重要载体,及时发现、建立、保护传承身边承载良好家风、革命理想、时代价值的“档案传家宝”,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精神素养。

3. 线上平台,社会反响“好”。为使家庭建档流程更优化、操作更简便、服务更精准、传播更广泛,市档案馆利用信息技术,打造“百姓指尖上的家庭档案馆”,在全省首创“线上家庭档案馆”,成为群众文化展示的窗口、交流的平台、资源的宝库。平台设有“在线建档”“特色展示”“建档实践”“志愿服务”等板块,让百姓可建、可用、可体验,实现集家庭档案的收集、保存、管理、利用、服务、宣教于一体的线上家庭档案管理体系,构建数字家庭档案记忆,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4. 找准依托,工作成效“佳”。成立档案学会家庭档案分会,利用分会力量,加强对家庭家风档案的规范化研究。其中申报的“建立非遗传承人档案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奖。“张家港家庭建档新风尚”被评为张家港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目前,学会已拥有一个百人家庭家风档案宣讲团,在组织开展档案宣讲、学术研究和资政服务时,充分发挥“让家庭家风档案说话,与过去对话、与历史对话”,让档案活起来,在服务大局、服务意识形态领域和提升市民精神素养上,充分发挥档案独特价值。

二、 高点站位,融入大局

1.“ 守记忆 传家风”,百姓档案托举港城文明高度。市档案馆将家族记忆保护与构建社会记忆工程相结合,树立“档案立家”理念,使家庭家风档案成为群众家庭生活管理、生产致富、乡风文明提升的需要,成为一种主动和自觉。在建档过程中,引导群众将代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家训作为家庭建档的重要内容。一些反映祖先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的家谱、自传,反映父辈们不畏清贫、勤俭持家的日记、账本,体现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水平的工作手记、奖章,见证家庭成员党风廉政的手稿、回忆录,展现文明孝心的陪护记录等,都成为家庭建档材料收集的重点。

2.“学榜样 我传播”,好人档案传播崇德向善正能量。为进一步弘扬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凡人善举,激发人们学习先进、争当好人的热潮,市档案館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对市级以上“十佳好人”“道德模范”等先进群体建立家风档案,并建立专题数据库,以此作为“好人”“模范”的一项礼遇关爱,为他们实行精准服务。目前,全市近百名“好人”“模范”都建立了家风档案,档案资料总量达1万多件,内容丰富,全方位展示“模范”“好人”家庭文化、家风建设的丰富内涵。这些特殊的家风档案构成珍贵的道德“宝库”,树起道德标杆,同时滋养着整座城市。

3.“传技艺 扬文化”,非遗档案传承民间工匠精神。“非遗”传承迫在眉睫,家庭建档堪称“妙招”。近年来,市档案馆联合市文广旅局、市文化馆,先后为沙洲优黄、沙洲哨口板式风筝、摸壁鬼等50多个“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档,全面留存反映传承人传习活动、传承作品等的文字、照片、音视频、口述历史和实物档案,通过别样“记忆”,让乡村文化、民间技艺得以保护、传承和发展。

4.“寻乡贤 望乡愁”,乡贤档案助力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乡贤是提升文明乡风、强化乡村治理的重要力量。为充分发挥乡贤的引领示范作用,市档案馆探索“党建引领+乡贤建档”新路径,引导各区镇以“乡贤建档”为纽带,共叙家乡情、共商家乡事、共谋发展路。一是做好“找”的文章,扩大视野,建立动态化乡贤信息数据库;二是做好“引”的文章,通过建档,留存他们在乡风文明“督导”、产业扶持“致富”、乡村治理“参与”、公共慈善“志愿”等方面的事迹,吸引更多人敬乡贤、学乡贤、做乡贤,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三是做好“育”的文章,定期开展“乡贤故事我来讲”“家中故事我来说”等群众性讲堂活动,建成乡贤讲堂、村史乡贤室等,凝聚正能量,培树乡贤典型。

5.“你成长 我见证”,成长档案铺筑阳光成长路。为充分发挥档案在立德树人中的应有作用,从2017年起,市档案馆联合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开展“五色档案·伴你成长”未成年人建档活动,引导有意愿有需求的学生或重视未成年人成长的家庭率先建立起科学规范的成长档案,以点带面。目前,全市已建成1万多户未成年人成长档案。全市形成“百花齐放”发展格局:乐余中心小学“足迹·乐娃成长录”的品牌构建;暨阳实验小学以“七色太阳花”为主题,倡导“让每一个孩子都焕发自己的光彩”;南丰小学永联校区基于新市民子女为建档对象的“中国梦·五彩梦”主题实施;凤凰中心小学以足球小将为建档对象打造的“贝贝”育德等。通过档案留住爱的痕迹,记录孩子的成长瞬间,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涵,更好地守住家风家训。

6.“逆行者 我守护”,抗疫档案留存战疫记忆。疫情之下,援鄂医务队奔赴抗疫最前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挽救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为留存这段珍贵的记忆,市档案馆以43名援鄂医护人员为主体,建立家庭抗疫档案,以家庭为细胞,让他们在抗击疫情中主动请缨、勇挑重担、不畏生死、逆风而行的故事得以记录,反映打赢疫情防控战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这些档案是每个家庭的“独家记忆”,是对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精神的认可和致敬,更成为国家记忆的时代书签。

7.“守初心 担使命”,红色档案感悟“初心使命”。为充分发挥家庭档案在讲好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方面的独特作用,2021年,市档案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档案寻初心”活动,重点打造一批红色建档户,特别是围绕“光荣在党50年”的老党员、1949年以前老党员、老战士家庭,通过建档,追寻老党员红色足迹,守护“红色根脉”。目前,全市红色建档户已达790户,形成档案资料18000多件。乐余镇打造了“循迹·乐忆初心路”建档品牌,为“光荣在党50年”以上的党员全部建立了红色档案;锦丰镇以悦来村为试点,为有意愿的100多位老党员全部建立红色档案;杨舍镇重点围绕17位1949年以前的老党员开展建档活动。这些档案都成为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素材,让社会公众从中汲取养分、智慧和力量,为接续奋斗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8.“小家风 大政风”,干部家风档案助力清廉港城建设。领导干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少数”,其家风建设是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的直接体现。为让廉洁家风成为家庭的一种新常态,2021年,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市妇联与市档案馆联合开展“小家风·大政风”主题活动,以家庭需求为导向,以家风创建为重点,倡导、引导、指导有需求的干部家庭建立家风档案。全年建成近300户领导干部家风档案,通过收集、整理领导干部及其家庭成员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形成的各类资料,用档案记录家庭成员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廉洁自律、诚实守信等优良家风,实现以“家”防腐、以“家”促廉、以“家”兴政的功能,为港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三、 彰显效应,释放活力

1.丰富地方文化,留存时代记忆。一是让档案飞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家庭建档工作的不断推进,“档案与己无关”的模糊观念已然改变了,档案事业也从幕后走向前台,从神秘到亲近,进万家门,解万家难,暖万家心。全民建档的背后,是档案部门社会知名度的日益提升,是社会档案资源的进一步丰富,是国家记忆中百姓集体记忆的彰显。二是让档案丰富“城市记忆库”。在普及、推广家庭建档工作中,引导社会力量、民间组织主动参与家谱宗谱、老物件、老照片等民间历史文化资料的抢救性征集。近年来,一批民间珍贵档案得到保护,如华罗庚院士给徐利治先生的亲笔信函、1890年南社诗人金病鹤手书赠现代学者杨无恙的诗稿、宋美龄赠予其私人秘书钱用和的山水畫、著名画家徐悲鸿赠予钱昌照夫妇的画梅图等征集进馆。这些凝聚“家庭精神”和“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化珍贵档案资源,为城市记忆、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要素。三是让档案唱响“文化传承之歌”。家庭建档以其独有的普及型、参与性,让广大市民深入融入民间文化和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之中。通过深入挖掘家风档案中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地域特色文化等资源,发挥文化凝聚人心、培育公徳、增强认同的作用,推动形成以档案文化浸润引领文明乡风建设的氛围。

2.提升城市内涵,擦亮文明底色。一是档案理念融入城市精神内核。近年来,张家港市在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中,运用家庭建档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载体,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热情,将家庭家风档案与传递文明、家风教育、先进典型选树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深度融合,推动档案走进千家万户,充分发挥家庭家风档案在思想价值引领、道德内涵建设、文明素养提升中的应有作用。二是好人文化传递道德正能量。家庭建档不仅是一项保存家史的文化记忆工程,更是一项宣传、解读、弘扬社会主流价值,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民道德建设工程。通过倡导、引导、指导各类先进群体建立家风档案,为百姓塑像,为好人立传,切实把好人、模范、乡贤和先进群体的好家风、好精神转化为一种导向、一种理念、一种动力,打造好人辈出的尚德之城。三是档案进村入户传递文明乡风。家庭档案保存的是一段历史,传承的是一种精神。以南丰镇建农村和丰埭为代表的33户农民集体建档,成为“农户家庭档案示范组”,受到中央文明委、国家档案局领导的高度评价。原张家港市委书记朱立凡称赞家风档案是一项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素质的实事工程。2017年4月6日,出席在张家港市召开的“全国创建文明工作经验交流会”的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江苏省委书记李强一行参观了杨舍镇张祖功的家风档案,对通过家庭建档来传播乡村文明给予了肯定。2018年11月30日,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调研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时,参观了南丰镇建农村家风档案。家风档案诠释乡村文明的做法在全国获得了极大关注。如今,家风档案已经成为传递乡村正能量的“接力棒”,也成为新时代乡村文明的新注脚。

3.激活党建活力,传承红色基因。一是构建载体,让红色文化“浸润人心”。挖掘家风档案所蕴含的价值,打造张家港籍名贤名人档案文献展,展示了101位名贤名人的风采和主要事迹,把档案文化阵地建设成为党员干部汲取精神动力的源泉,助力全市党史学习教育走向深入。该阵地成为“海棠花红”先锋阵地,纳入全市红堡地图,在“张家港先锋”热门点位中位列第二。目前接待人数超2.2万人。二是深挖资源,让红色文化“滋养初心”。以家庭家风档案为载体,涵养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建立家风档案,构筑家庭反腐倡廉的牢固防线,助推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红色故事,打造红色课堂、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引导群众了解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认同红色文化、弘扬红色文化,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中养成忠诚于党、不负人民的大德。三是创新形式,让红色文化“走新走心”。依托家风档案建档成果,市档案馆引导各单位挖掘家风档案中的历史文化、红色资源,多渠道、多形式传播档案里的红色故事。依托红堡阵地、新时代文明服务站点,联合建成一批档案文化阵地,让红色文化如春风细雨般走进群众心里;依托直播平台,开展“档案寻初心回望百年路——老党员访谈活动”,将档案文化延伸至更广空间;依托项目载体,开展“建立红色档案 赓续红色基因”“档案·忆乡愁”“红色循迹——走过你来时的路”等系列宣传项目,把我们党的初心使命、奋斗历程和丰功伟绩充分展现出来。

3587501908205

猜你喜欢

建档乡贤档案馆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关于智慧档案馆与数字档案馆的关系探讨
“支部+”乡贤护航乡村治理
友谊医院通州院区能建档生娃了
靠大多数,还是靠“乡贤”
别让“乡贤”成“乡党”
when与while档案馆
北京市第三届“档案馆日”活动预告
科隆档案馆突然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