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姥姥”硬核科普走红

2022-03-09

意林·作文素材 2022年1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硬核姥姥

一头灰白的短发,身着一件马甲,架着副挂脖眼镜,说话干脆利索……2021年11月,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硬核科普物理知识的视频走红网络,“疯狂吸粉”159万,被网友亲切地称为“吴姥姥”。由她本色出镜的人设“科学姥姥”,用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将硬核科普带给全国少年儿童。宇宙射线、楞次定律、减慢光速……这些难懂的物理专业术语,她竟然在几十秒到一分钟的视频里讲得清清楚楚。看了她的硬核视频,上百万网友爱上了跟着她一起做实验。

吴教授的这些趣味物理实验是怎么想出来的?她又是如何将这些复杂的物理原理,简单明了、可视化呈现?一向被认为枯燥难懂的物理学科到底该怎么学?吴教授主张“不刷题”,我们真的能“不刷题”就学好高考物理科目吗?本期“热词时文”,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近“科学姥姥”吴於人,看看“科学姥姥”走红背后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No. 1“科学姥姥”是怎么火起来的

吴於人的科普之路并非从做主播才开始的。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教研室主任,教育技术硕士生导师;她曾于2001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5年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教大学物理课程时,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热爱物理,更别说好奇心和探索欲。她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和同济大学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乐趣。

2007年,她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开始了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科普。科普实践中,吴於人和她的团队成员了解到,网络时代,借助新媒体、视频,效果更好。2018年,由吴於人等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的“不刷题俱乐部”成立,他们为公益科普探索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进驻视频平台。

最初,团队只是拍摄实践基地的科普日常,后來发现凡是吴教授出镜解说的视频,点击热度都特别高,接连出了好几个“爆款”。于是,由她“担纲”主角,账号逐渐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定位。短视频平台上第一条火起来的视频是关于“人造太阳”的,有72万播放量,获得了5万点赞。随着越来越多的关注,“不刷题俱乐部”账号下的评论、私信也如雪花纷至沓来。对物理爱好者和学生的问题,“吴姥姥”会认真给出回答,由新媒体小伙伴传达。在和网友的互动中,她也会获得一些灵感,讲讲大家感兴趣的科学话题。

如今,“吴姥姥”每周都要精心策划选题,寻找科普道具。她和团队成员有个心愿:让更多的孩子喜欢物理。

No. 2 16年科普生涯,物理可以这么“玩”

从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算起,“吴姥姥”做青少年物理科普,到2021年已经是第16个年头。孩子们参与实验、动手探究的热情,是激励吴姥姥将这项事业坚持到底的动力之源。但是,要做好物理科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给小朋友科普,更是难上加难。

视频里,吴教授最常见的装束,便是那件卡其色的多功能马甲,里里外外有十几个口袋。就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般,一掏,就变出了各种神奇的“玩具”。

混沌摆永动机、斯特林热机小模型、牛顿摆、指针验电器、菲涅尔透镜……除了这些专门用于物理实验的小装置、小模型,“吴姥姥”“百宝箱”里的“玩具”简直五花八门——有童年时我们爱玩的发光拉哨飞轮,有小布偶、存钱罐、“喝水鸟”,更多的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东西,矿泉水瓶、塑料管、丝巾、牙签、竹扫帚……

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吴姥姥”右手擎起一把竹扫帚,左手从扫帚柄划到末须端,网友一下子明白过来:它的轨迹就像扫帚一样,从能量集中到渐渐减弱、分散。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靠高压气体的反推作用。想象得出画面吗?“吴姥姥”掏出一个气球,一点点吹大,突然一松手,气球噌地往上蹿,飞走了。还不够一目了然吗?“吴姥姥”又掏出一个矿泉水瓶,往里头注入液氮,拧紧带孔的瓶盖,倒过来;瓶子拖着长长的白气尾巴,窜天猴似的,没了影。

No. 3“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吴於人教授的短视频平台账号名叫作“不刷题”。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探究迷人的物理之惑,享受科学思维的快乐,是吴於人教授一贯倡导的理念。

吴於人觉得自己小时候爱上科学、爱上观察和思考,似乎毫不费力,是自然而然的一件事情。她的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人,平常的工作既神秘又繁忙,只有周末的几个钟头,回到家同孩子们在一起。但就是那短暂的几个钟头,父亲带着她和弟弟一起体验生活点滴,观察、思考一些日常的小问题。比如煮饺子时,为什么饺子会浮起来?湿手绢贴在玻璃上,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没有铺天盖地的“刷题”,有的只是寓教于乐的点滴日常。那些无形之中的思维启发,成为吴於人日后取之不尽的矿藏。吴於人也因此和物理结下一生的缘分:中学的时候,吴於人最喜欢的便是物理课;恢复高考时,她考上了大学,还是学物理,毕业后继续从事物理教学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吴姥姥”在做实验时,一大特色就是不急于提出标准答案,而是让网友主动思考背后的原因,把思想的乐趣和“犯错误”的机会给了学生。别小看这样的实验展示和卖关子,其实背后是科学学习的不同理念之争:是从实验现象中自主找出规律,还是把实验仅仅当成书本上知识的演示?

很多家长的焦虑和盲目,从之前报班“他鸡”到现在买练习册“自鸡”,其实还是对学习方法、学习目的缺乏了解,走了歪路。吴於人教授无疑给家长们提了个醒,刷题不是学习正途,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是自主学习的关键。她的物理实验,向家长和孩子展示科学研究本来的样子:主动思考,探索世界,寻找规律。

3659501908239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硬核姥姥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硬核爷爷炼成记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用“三个最严”彰显“硬核”担当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征稿启事
同济大学医学院介绍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雪姥姥
八旬姥姥活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