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主题与前沿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分析

2022-03-08宋府霖

上海管理科学 2022年1期
关键词:环境治理聚类领域

宋府霖

(同济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 200092)

环境治理领域的相关研究受到学界重点关注。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2000—2021年)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厘清环境治理领域发展脉络,识别环境治理领域热点问题与聚类主题,探究环境治理研究前沿趋势,为后续环境治理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支撑。

1 数据与方法

1.1 研究方法

CiteSpace软件基于“共现聚类”思想,运用Java程序进行设计研发,对文献中的关键词、主题词、研究机构等进行提取,将已提取的信息数据的隐含规律和模式进行科学计量、数据挖掘、自动聚类并进行可视化表达,对零散、抽象的数据信息进行系统整合,是目前文献信息分析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工具之一。

应用CiteSpace5.8.R2软件将CNKI数据库中提取到的与环境治理相关的文献进行格式转换。基于关键词共现演化、聚类图谱,探究环境治理领域内的演化脉络与热点主题。采用Kleinberg突变检测算法,明晰前沿研究演化动态和发展趋势,系统掌握国内环境治理研究态势,为该领域研究的深化提供参考和思路。

1.2 研究数据

秉持客观、科学、系统的筛选原则,基于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版)》数据库(2000—2021),以“环境治理”为主题并进行中英文扩展后检索,检索来源类别为CSSCI。为提高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文献分类目录选择基础科学、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等,由此获得3301篇关文献,样本最后更新时间为2021年9月。

2 文献计量分析

2.1 文献发表趋势分析

年度发文量是学科领域研究进展和发展的重要指标,可较为直观的反映出某一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如图1所示,关于环境治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年度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2000—2021年环境治理研究发展迅速,平均增长率为67.92%。从发文数量上看,环境治理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2000—2008年,环境治理研究刚刚起步,年度文献数量低40篇,且增长较为缓慢。2008—2012年,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度迅速提升,发文数量逐步增多,年均增长率达42%。2012年以后,环境治理领域发文量呈指数增长趋势,由2012年的124篇上升至2020年的406篇,表明环境治理领域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

图1 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年度发文趋势

2.2 研究机构分布

基于CiteSpace软件,量化分析不同研究机构在环境治理研究方面的刊文情况,识别相关领域国内知名的研究机构分布以及在环境治理研究方面的贡献度,整理发文数量前20名的研究机构,见下表1。

表1 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发文机构

从表1可知,环境治理领域发文量前20名的机构共发文146篇。发表论文最多的研究机构是重庆大学法学院,发文16篇。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分别发文15、11、10篇,表明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背景。研究机构多为大学二级学院,缺少环境领域相关的智库。根据研究机构的区域分布,环境治理科研机构分布呈现不均衡特征,环境治理领域高产出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和西南地区,这些研究机构长期关注环境领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由于工业化程度较低、城市化进程缓慢,西北部地区关注环境议题较晚,研究机构少且力量薄弱,亟需政府对科研团队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

2.3 热点问题演化路径

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环境治理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得到网络节点324个、连线639条、网络密度为0.0122的环境治理研究关键词共现图谱。其中,节点半径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连线粗细代表关键词联系紧密程度,见图2。

中介中心性(Centrality)可衡量节点在共现网络的重要性,中介中心性高的节点是该研究领域的支柱节点。如图2所示,环境治理(0.28)出现频次为409次,污染治理(0.57) 出现频次为20次,环境政策(0.5) 出现频次为27次,合作治理(0.35) 出现频次为22次,环境保护(0.31) 出现频次为56次,生态环境(0.29)出现频次为55次,经济增长(0.29) 出现频次为40次,制度环境(0.24)出现频次为36次,生态文明(0.19)出现频次为82次,公众参与(0.18)出现频次为60次,环境规制(0.11)出现频次为89次,绿色发展(0.08)出现频次为57次,协同治理(0.07)出现频次为41次,绿色金融(0.04)出现频次为18次,以上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具有显著影响力,共同代表国内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识别环境治理领域关键词的演变趋势有助于发现研究热点的变化。结合时代背景,将环境治理的演变历程划分为3个阶段。从时区图谱看,学界在第一阶段(2000—2008)的研究热点多集中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以及“环境”等方向,环境治理等学术概念和研究范式逐渐形成和完善。第二阶段(2009—2012)在时区图谱中呈现的研究热点的数量逐渐增多,环境治理内涵更为丰富,如“公众参与”、“环境规制”等。环境治理与经济增长的联系更为紧密且严加内容更加聚焦,如“循环经济”、“生态补偿”、“财政分权”等。第三阶段(2013~至今)是环境治理领域研究的爆发式上升时期。自2013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整体布局。“环境政策”、“地方政府”、“绿色发展”、“制度优势”、“城市环境”、“碳达峰”等关键词在相关文献中陆续出现。

图3 环境治理领域研究主题词时序

2.4 热点主题聚类分析

为更直观发现环境治理研究领域核心热点,应用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共现网络进行聚类分析,运用K聚类法与LSI算法进行提取,共得到14个聚类,共现关键词324个,连线639条,网络密度为0.0122,Modularity Q=0.8483,大于0.3表明聚类网络显著,聚类结果见4。总体而言,环境治理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特征较显著,可形成多个聚类,表明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较全面。

图4 环境治理领域研究主题聚类

如图4所示,14个不同的关键词聚类依次是:环境治理、治理、环境污染、合作治理、排污费、公众参与、环境规制、全球治理、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地方政府、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治理环境、绿色发展。图谱反映出环境治理领域聚类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聚类间既有彼此独立,也存在学科融合,表明关于环境治理领域研究的辐射能力正逐渐增强。

(1)合作治理相关研究。田家华等认为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治理环境的困境体现在政府向社会组织过渡权力的需求与制度供给不足,社会组织及社区自治力量过于薄弱。毛春梅等认为要实现区域环境治理的有效合作,区域政府间应塑造共同愿景、实行多元补偿、打破制度和信息壁垒等。杨美勤等认为生态合作治理为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注入了新动力,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抓手。李波等认为传统跨域环境治理存在“人工失灵”“弱激励性”等局限,利用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去中心性”“高共享化”等优势,可合作建立全域化环境信息系统,进行精准化治理。张航等基于OLS回归构建包括信任合作与规范约束的分析框架,认为内外因素共同发挥作可规避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公地悲剧”,规范约束对公众环境治理参与的意愿与行为具有积极影响。

(2)指标体系相关研究。李春瑜等基于环境资源管理PSR模型,构建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31个省份2011~2013年的大气环境治理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高度关注“减排管理”,大气环境压力持续缓解,个别地区的大气环境治理已进入良性循环。孙钰等采用DEA方法,构建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对中国31个省份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乡村生态环境治理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自然资源禀赋紧密相关,治理效率较差地区的污染治理技术水平较低。康喜平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关键指标,从生态环境、经济质量、社会发展三大核心领域构建生态文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其权重,结果表明: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生态环境、经济质量、社会发展等方面整体推进,充分运用市场机制以点带面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5 前沿趋势辨识

突变词指一定阶段内文献中频次变化率较高或出现次数较多的词,根据突变词识别研究领域热点与演化趋势,有助于掌握学界的关注点和相关研究的热点前沿。运用CiteSpace 软件对环境治理研究领域的关键词进行突变探测(Burst Detection),进一步刻画研究热点演化路径,见图3。

如图5所示,20个突变词中已有15个停止突变,分别是生态环境、环境、公司治理、治理、外部环境、治理环境、制度、制度环境、生态补偿、产业结构、水环境、气候变化、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城镇化等。其中,环境、生态环境、公司治理等关键词的研究时长较长。治理、治理环境、制度环境、生态补偿、影响因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河长制等的突现强度(Strength)均超过4,为强度较强的突现词。

5个突变词的出现时间较近且至今仍未停止突变,分别是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河长制、新时代、环境分权等。2016年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旨在完善水治理体系与治理、解决复杂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抓手。202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综上,环境治理领域研究方向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呈现出较强的时代性特征。

图5 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关键词突变

3 结论与展望

3.1 结论

基于2000—2021年3301篇环境治理领域相关CSSCI文献进行分析,较为清晰完整地呈现了环境治理研究的发展脉络、热点主体与前沿趋势,得到如下结论:

(1)从文献发表趋势与研究机构分布来看,关于环境治理研究领域文献总发文数量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环境治理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环境治理领域已成为国内研究的热点。西北部研究机构关注环境议题较晚,数量少且力量薄弱。

(2)从环境治理的研究主题来看,国内风险治理研究所涉学科领域较为广泛,涉及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通过对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环境治理、污染治理、环境政策、合作治理、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经济增长、制度环境、生态文明、公众参与、环境规制、绿色发展、协同治理、绿色金融等关键词在共现网络中具有显著影响力,代表国内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从主题聚类来看,可分为环境治理、治理、环境污染、合作治理、排污费、公众参与、环境规制、全球治理、生态环境、环境保护、地方政府、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治理环境、绿色发展等14个类别,反映出环境治理领域研究主题存在一定的交叉现象,表明关于环境治理研究的辐射能力正逐渐增强。

(3)治理、治理环境、制度环境、生态补偿、影响因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河长制等为强度较强的突现词。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河长制、新时代、环境分权等5个突变词至今仍未停止突变,表明环境治理领域研究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性,呈现出较强的时代性特征。

3.2 展望

3.2.1强化多学科融合,系统深化环境治理领域研究

环境治理研究涉及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交叉,环境政策体系融合经济、环境、社会、产业、公共管理等多个复杂系统。“治理”议题强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依赖于不同层级的政府、企业、公众与社会组织。因此,多主体间的协调配合与治理效能的提升密不可分。未来应强化多学科融合、探寻跨学科合作,拓宽政策协调研究视野。

3.2.2丰富环境治理实证研究,拓展环境治理研究范围

囿于数据可获得性与方法局限性,环境治理领域建模分析与实证研究相对薄弱。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数据,多渠道、多维度搜集并整理高质量统计数据是推动环境治理研究发展的重要基础。采用计量方法拓宽环境治理实证范围,如绿色金融、环境-经济-社会耦合协调发展、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等。

3.2.3结合时代背景与国家战略,讲好环境治理的中国故事

相关研究应服务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建设、碳达峰与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紧扣时代脉搏,时刻关注经济社会发展。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等提供多角度理论支撑与综合评估。

猜你喜欢

环境治理聚类领域
2020 IT领域大事记
联合国环境治理体制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领域·对峙
数字传声:环境治理变中向好
嘉兴市:多措并举推进环境治理上台阶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