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受教育权的三个故事

2022-03-08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高校组一等奖

青少年法治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教育权南开大学支教

第六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高校组一等奖

南开大学 黄逸凡

指导教师 周敬文

主题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是黄逸凡,一名来自南开大学的大四学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与受教育权的三个故事”。

记得三年前我刚上大一,第一次放假回家后便迫不及待地和家人分享在大学里发生的新鲜事情,上过的课呀、见到的老师呀……和爸妈聊得都顾不上吃饭了。欢声笑语中,只有奶奶一个人坐在一旁听得似懂非懂,只能微笑着一言不发。想必是因为奶奶成长在新中国成立前,没怎么上过学,所以很难想象大学是什么模样。

青少年时期受教育机会的缺失,埋下了老人辛劳一生、面对儿孙满堂却仍难释怀的遗憾。而我的受教育权得到了宪法的保障,我得以接受义务教育、走进大学课堂,站在舞台中央自信地演讲……

宪法是一盏灯,送走长夜,为我们的道路洒满光亮。

今年暑假,我去山区调研脱贫成就,见到了一位和我奶奶一样饱经风霜的大娘。走进她的家中,墙壁上虽落着煤灰、贴满了家庭账单,但在最干净整洁的地方放着的不是财神爷的画像,而是小孙子获得国家奖学金的奖状。大娘说她相信往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靠烧香没用,要靠读大学的那个娃娃。

从一条条教育扶贫政策出台到一笔笔奖助学金到户……宪法守护着无数青少年的受教育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世界,这让许多困难家庭看到了实现更好生活的希望。

宪法是一张网,一针一线编织细密,不会辜负任何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不会遗忘任何一个渴望幸福的家庭。

从山区调研回来后,我报名申请加入了南开大学支教团。当我走进面试现场,老师们向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便是:你为什么要支教?我坚定地回答:“老师,国家培养我读了十多年书,因此我希望用实际行动守护更多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

自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19年来,累计招募派遣41万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在2000多个县(市、区、旗)基层服务。宪法保障下的受教育权,由无数教育工作者一笔一画,把它从纸面条文誊写在中国大地之上。而我,也愿意成为其中接力的那一个。

宪法是一条河,无数人对它的践行与守护如涓涓细流,汇聚起大江东去的中国力量。

从珍惜受教育机会到接力支教事业,二十多年来,教育为我的生活绘上了最浓重的底色。从古时“学以成人”的箴言,到近代“教育为公,以达天下为公”的呐喊,千百年来,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刻入血脉的基因,寄托着无数中国人对命运和家国最美好的愿望。

1954年,公民受教育的权利被写进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在党领导人民奋斗一百年后,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双减”政策落地,良好、平等的教育,在根本法的保障下深入千家万户。

于是,每一个新时代的中国人都可以站在人生的舞台上把握自己的命运。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百川到海、万众一心,构建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坚实的根基。

宪法是灯、是网、是河,守护的是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个群体的前行,更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希望。

不久后,我将带着这些感悟登上前往新疆支教的列车。行囊里,我会装上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红色封面,印着金色的国徽。因为它,我感到肩负着使命;因为它,我愈发深爱这片伟大的土地。

猜你喜欢

教育权南开大学支教
浪漫的材料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实现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南开大学制备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一道南开大学自主招生试题的推广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论公民的受教育权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