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内涵及世界意义*

2022-03-08方世南黄雪梅

观察与思考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方世南 黄雪梅

提 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强烈政治导向和政治价值诉求的概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遵循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奋力创造的新颖现代化,体现了中国智慧、中国探索和中国创造的动态演进式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现代化价值取向,把人的现代化看作现代化的本质,在围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突破,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人与自然关系敌对、侵略压迫、两极分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内涵及世界意义,对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并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含义、特征及本质要求作了具体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是是具有强烈政治导向和政治价值诉求的概念,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遵循世界现代化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奋力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的现代化根本价值取向,把人的现代化看作现代化的本质,在围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突破,超越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贫富两极分化、人与自然关系敌对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中国式现代化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意味着在西方现代化和苏联模式之外,成功创造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和符合人民意愿的、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代化道路,展示了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为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富有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全新选择,强有力地推动着现代化发展的正确潮流和人类现代文明进步的历史进程。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遵循世界现代化规律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探索、奋力创造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指向,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发展,并用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方向定位和策略指导。中国式现代化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深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和本质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有助于为未来五年开局起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铆足干劲提供力量支持。因此,可以从理论发展和实践进程两方面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

在理论发展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内容经历的,由“一化”到“四化”再到“五化”的丰富拓展,以及战略布局经历的从“两手抓”到“三位一体”、“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的完善发展的深刻总结和理论概括。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就初步把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他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①《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一九二一-一九四九)》(第二十六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169 页。1953 年,我们党将“一化三改”确定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54 年,周恩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贫穷和落后”②《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五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年版,第584 页。。1964 年年底召开的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正式确定为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也就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四个现代化”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即“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年版,第512 页。。从“一化”到“四化”再到“五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域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拓展,建设内容也逐步从物质和技术层面上升到制度文明和政治文明层面。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首次明确现代化,是中国式的,是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因此,他的理论也被冠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强调,推进“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略,明确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要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②《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359 页。。1986 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③《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121 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此构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总体布局,为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较为立体的目标导向,但在实践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的问题。因此,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和谐社会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当中,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拓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强调坚持以统筹兼顾的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虽然经济建设获得了高速发展,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日益涌现,对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迫在眉睫。因此,2012 年,党的十八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了国家总体布局,“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一步拓展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确定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也意味着我们党在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的基础上,以更加系统、全面、协调的方法、策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向纵深发展。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内容和战略的丰富发展,现代化国家建设目标也随之经历了从“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④《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 页。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年版,第4 页。、“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年版,第9 页。、“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 年10 月28 日。的变化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已经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全面发展。这些变化既体现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又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显著成果,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

在实践进程方面,新中国的成立为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通过完成过渡时期“三大改造”的总任务,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四个现代化”战略目标指引下,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 世纪末,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从实现“温饱”到“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实施规划图。随着“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代化目标的完成,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建党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全面”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点要求,实际上提出了高标准高水平的质量要求。党的十九大对“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作了更为详细的“两步走”战略的实践部署,即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建党百年的时间节点如期完成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后,2022 年,党的二十大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以明确和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推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表明了党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和毅力。

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不管是从理论发展方面来看还是从实践进程方面来看,都呈现出动态的、阶段性、接续性、发展性的特点,这是由我国所面临的特定历史条件和环境变化所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内外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对我国实际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进行准确的认识和把握,始终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线目标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政治性、真理性、科学性、人民性、协调性、系统性、质量性方向发展。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②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中国式现代化既遵循世界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认识和把握其内涵,有利于更好地理解贯穿其中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进一步提高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完成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内涵和最根本特色的精辟概括,突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性、人民性、独立性、自主性、开拓性、创造性、开放性、包容性、斗争性等独有的个性特征,是我们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内涵最需要注重的。切不可撇开这句最为重要的话,而将中国式现代化只是概括为人口规模巨大、坚持共同富裕、坚持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所谓具有“五个特色”。这是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这一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政治任务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和当前中心任务这个中国最大的政治。中国式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决不照搬照抄所谓具有普世价值的西方现代化道路,也不走封闭僵化的发展道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既有现代化的各国基本特征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海纳百川的心态接受世界现代化中的优秀成果,同时又以开拓创新性的理论和实践为世界现代化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以胸怀天下的视野与各国交流合作,朝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明多样性和交融性结合的现代化道路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幅员辽阔、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面临的基本国情,纵观世界上出现的众多先进的现代国家,绝大部分都是中等规模或小规模的国家,这些国家所推行的现代化模式一般只适用于人口系数较小的地区,这也是近代以来许多仁人志士企图通过“西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最终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的重大原因。不同于几十万人、几百万人、几千万人的现代化,中国要实现的是14 亿多人的现代化,在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没有任何现成的可供参考的成功经验。化人口压力为人口红利以汇聚和发挥全体人民的智慧力量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促进人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征,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紧贴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实际国情进行谋篇布局,把人的现代化视为社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备条件以及强大动力,以实现中国全体人民的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价值指向。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扎实推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推动14 亿大规模的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的伟大事业必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

中国式现代化是贯彻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将生产的人和作为生产目的的人相统一,把人的现代化看作现代化的本质,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要,超越了西方现代化把资本增值看作现代化的核心的“工具理性”思维。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构建和完善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分配制度安排,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收入等方面差距,通过不断加强建设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的民生保障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同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通过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了绝对贫困,在人口数量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通过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等不断满足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中国式现代化是整体文明进步发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基本原理,“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2 页。,但是,精神生活也会反过来作用于物质生活。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②《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年版,第126 页。,始终坚持物质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通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和释放社会生产力,通过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整体性高质量发展,为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病经济基础。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广大人民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不断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价值认同、价值共识的作用,坚持物质生活富裕与精神生活富裕有机统一,以先进的物质文明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又以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注重夯实自然基础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发展的资源和空间保障。中国现代化建设坚决告别资本主义实行的资本逻辑主导下的现代化,坚决不将自然当作一种纯粹的对象性存在的工具进行任意操控,而是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共生共存共荣共赢的生命共同体,倡导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以系统性思维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治理,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和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观念等方式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以生产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的幸福美好生活需求,通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命安全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是给全世界带来普遍福祉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为高质量发展争取内外部相对稳定的环境保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启现代化的资本来源于对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压迫、掠夺和剥削,战争和冲突是西方现代化带来的一大恶果。不同于西方现代化参杂的霸权主义、扩张主义、零和博弈等做法,中国式现代化秉持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理念,不依附、不掠夺、不称霸,以文明交流、文明共存、文明互鉴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将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世界人民的普遍利益相统一,通过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应对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坚持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通过建设“一带一路”深化与周边国家地区的友好往来,为沿线地区人民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同时以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呼吁各国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党的二十大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22 年10 月26 日。这是一个有机整体,缺一不可,充分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价值追求,涉及了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际关系、文明发展等诸多领域。其中,“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最为根本的本质要求,由其统领其他方面的本质要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宏大的工程,需要充分发挥好中国共产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保障,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一体化发展,将整体性与互动性、时代性与人民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真理性与价值性等紧密地结合起来,坚持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论指导下,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现代化进步潮流和现代文明发展书写崭新篇章。

三、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紧密结合的结晶,展示了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现代化进步潮流和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必将在人类现代化史上留下深刻的印记。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有助于全党全国全军以自信自强的精神状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并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展示了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问题为指向所创造的成功之路,全面展示了21 世纪科学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20 世纪末期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等事件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也随之纷纷改旗易帜,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因此一度遭到诸多质疑,一场场颜色革命使得世界社会主义遭遇了灾难性的挫折。就是在这样灰暗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毅然选择决定性地站立起来,坚守社会主义阵地,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创新性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激发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孕育的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反过来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伟大飞跃提供了力量支持,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在接力探索和回答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课题。按照马克思主义文明发展理论,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创造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前提,所以,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成效是决定社会主义文明历史命运的关键衡量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推进马克思中国化时代化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以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使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使马克思主义以崭新形象展现在世界上,使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两种社会制度的历史演进及其较量发生了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重大转变”①《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人民日报》2021 年11 月17 日。。在世界范围内增强了社会主义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以客观事实再次证实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向世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②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 年7 月2 日。

中国式现代化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选择。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解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探索现代化建设问题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其他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拓展了路径选择。西方现代化“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年版,第404 页。,西方现代化过程伴随着阶级分裂、文明冲突、人的异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难以解决的问题,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等理念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走向。与西方现代化所具有的强迫性、侵略性等特征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资本运行的内在本质和发展趋势进行认识和探索,把资本作为发展的工具而非目的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超越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以开创性、前瞻性、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全面性的现代化模式,促使中国在不掠夺、不扩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背景下逐步实现自身的现代化发展目标。中国用事实向世界证明了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不是单一的,只有适合本国国情、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现代化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自立自强,彻底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或“现代化就是美国化”的刻板印象。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式现代化,系统全面地解答了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表明国家现代化建设应尽量避开移植、嫁接、照搬照抄等趋同模式和依附模式,要把改革的力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等要素结合起来,走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将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所创造的一系列科学的战略思维和方法论,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参考。

中国式现代化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在当今世界全球化和人类社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背景下,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叠加、相互渗透,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不安全理念,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重大疫情等一系列生态与生命一体化危机,战争冲突、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等矛盾问题,都使得人类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传统的孤立、分裂、战争等手段已经难以有效应对和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理念变革以防范和化解各类复杂的风险挑战是人类现代文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国作为世界历史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天人合一”“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向上、向真、向善、向美的普遍性追求,即使在内忧外患、山河破碎的艰难时刻,也依然延续和传承了中华文明的血脉。中国式现代化扎根于中华大地,根据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贯彻落实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之中,将谋求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与谋求全人类的普遍利益相统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治理难题以及现代化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立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以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态度呼吁各国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倡导以文明交流、文明互鉴、文明共存的理念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坚决扛起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重任,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和合属性”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对抗属性”,为现代化建设更好地造福世界人民而竭诚奉献。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民主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式教育的“逆袭”
中国式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