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既有乡村闲置学校调查及其养老设施改造的适应性研究
2022-03-08苏剑鸣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文/苏剑鸣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教 授
董赛微 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硕士研究生(通讯作者)
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背景
(1)乡村闲置学校问题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学龄人口减少、乡村生源流失问题日益严重,由此导致撤点并校政策出台。自政策实施以来,全国乡村学校数量逐年递减,大量乡村学校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浪费。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安徽统计局统计数据:2000 年至2017 年,全国乡村小学学校数由440284 所减少至96052 所,减少344232 所,减少78%;安徽省乡村小学学校数由21824 所减少至5203 所,减少16621 所,减少76%。
(2)乡村养老问题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政策等原因,中国老年人口占比逐年持续增加。相较于城市人口老龄化而言,乡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相较于城市养老设施而言,乡村养老设施更为缺乏[1]。安徽省是人口流出大省之一,大量乡村中青年劳动力持续外流,导致乡村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乡村养老以及养老设施缺乏问题尤为突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文章通过实地调研,探究乡村闲置学校的基本现状,总结乡村闲置学校的一般规划及建筑特征,然后从基地选址、场地规划、建筑单体三个方面分析乡村闲置学校与养老设施的适应性,旨在为乡村闲置学校改造为养老设施提供研究基础,希望有效解决乡村资源闲置问题的同时也能推动乡村养老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2 闲置学校概念界定及调研样本选取
2.1 概念界定
闲置学校指因生源减少或因布局调整而撤并停办的所有校园校舍,包括校园土地、建筑物及附属设施等,不包括尚在办学中的空闲校舍[2]。文章以安徽省乡村地区的既有闲置学校为调查对象。
2.2 调研样本选取
根据2019 年安徽省教育厅统计数据:安徽省乡村闲置学校数量总计达到近1500 所,并以合肥、安庆等市较为集中。因此笔者选取合肥和安庆两市作为样本市,选取合肥市长丰县和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作为具体调研范围,并于长丰县岗集镇、双墩镇及潜山市梅城镇、王河镇、油坝乡随机选取青峰岭小学、旧镇小学、奉先小学等15所闲置学校作为调研样本(图1),各学校技术经济指标如表1 所示。
表1 乡村闲置学校技术经济指标(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图1 乡村闲置学校调研样本分布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 乡村闲置学校现状特征
通过对上述15 所闲置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从基本概况、规划结构、建筑单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
3.1 基本概况
(1)学校类型:学校类型主要包括小学和中学,其中小学数量居多,占比93%。
(2)撤并年代:闲置学校主要停办于2008年后,半数学校停办近5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安徽省对学校建筑进行了安全普查和抗震加固,因此,闲置学校建筑质量较好。
(3)产权归属:闲置学校基本已经移交当地政府管理,由村委会或社居委处置利用,且处置原则要求以用于当地公共事宜为主,因此对闲置学校再利用为养老设施十分有利。
(4)利用现状:闲置学校当前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处置和利用,利用方式包括改建为村委会、办公楼、养老院、幼儿园、乡村活动中心、以及出租等。其中用于出租的闲置学校占比最高,为53%。但是,60%的学校仅其部分校舍空间得以利用,利用效能不佳或者未能得到充分合理利用的现象仍然广泛存在,因此已经利用的闲置学校,同样具有再利用价值。
(5)地理位置:60%的闲置学校位于村落或社区中心,服务半径较为合理,40%的闲置学校虽然位于边缘,但是处于当地交通相对便利的场所。此外,不乏一些闲置学校与村委会、卫生所毗邻,部分学校周边有公交通行。因此,闲置学校一般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
3.2 规划结构现状特征
(1)场地及现存建筑面积:闲置学校场地面积1000~10000m2不等,但多数面积在2000~6000m2之间,其中4000~6000m2的占比43%,2000~4000m2的占比36%,2000m2以下的占比14%,6000m2以上的较少,仅占比7%,平均校园面积约为4140m2;现存建筑面积一般不超过1000m2,平均现存建筑面积约为730m2;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较低,平均容积率约为0.2,平均建筑密度约为15.3%。因此,闲置学校场地比较富余,当再利用而现存建筑面积不能满足功能需求时,可以在场地内进行加建设计。
(2)场地出入口设置:73%的闲置学校仅设置一个出入口,27%的闲置学校除了设置主入口以外还设置了后勤出入口。因此,闲置学校再利用为养老设施需要考虑增设后勤出入口的需求。
(3)布局形式及功能分区:73%的闲置学校建筑采用分散式的布局方式,例如青峰岭小学,功能分区明确,不同功能用房独立设置;少数学校采用集中式的布局方式,例如张祠小学。闲置学校主要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服务办公用房、辅助用房以及室外运动场地组成,但33%的闲置学校没有设置独立的办公用房,而是将其与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合并设置,还有53%的闲置学校没有设置单独的运动场地,只有功能用房及院墙围合而成的室外活动场地。
(4)建筑与室外场地的关系:根据被调研的闲置学校,建筑与室外场地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成4 种类型,分别是:前院式、前后院式、夹院式、混合式(表2、图2),其中,混合式占比最高,为60%,其余三类各占13.3%。
图2 不同类型的乡村闲置学校总平面(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表2 建筑与室外场地的关系(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3 建筑单体现状特征
(1)建筑层数:主教学楼一般不超过3 层,以2 层居多,并占比80%,教学辅楼和服务办公楼一般只有1 层(图3)。
图3 青峰岭小学现状照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平面形式:建筑平面形式主要包括“一”字型和“L”型,其中“一”字型平面形式最多。主教学楼平面形式为“一”字型的占比93%,教学辅楼和服务办公楼均为“一”字型。
(3)空间组织:建筑空间组织以外廊式为主,且外廊为敞开式,每个功能房间均采用双侧开窗形式,能够获得良好的采光及通风条件。
(4)空间类型及教室数量:主教学楼和教学辅楼空间类型较为单一,主要包括教室、办公以及交通空间,主教学楼教室数量一般4~12 间,教学辅楼教室数量一般2~6 间。
(5)建筑结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砖混、砖木及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以砖混和砖木结构居多。主教学楼中,砖混结构占比87%,砖木结构占比13%;教学辅楼及服务办公楼中,砖木结构占比78%,砖混结构占比1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占比5%。一般砖混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结构现状良好,砖木结构建筑结构破损较为严重。
(6)屋顶形式:砖混结构建筑均为平屋顶居,砖木结构建筑均为坡屋顶。
(7)空间尺寸:主教学楼和教学辅楼建筑内部空间尺寸表3 所示。
表3 闲置学校建筑内部空间尺寸(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4 乡村闲置学校与养老设施的适应性分析
4.1 基地选址的适应性分析
闲置学校一般位于乡村日照充足、通风良好、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场地平整、安全卫生的地段,部分与村委会、卫生所相毗邻,基本符合养老设施的选址要求,其适宜的服务半径及熟悉的环境不仅能够满足乡村老年人就近养老的愿望和需求,而且可以给老年人带来归属感[3]。
4.2 场地规划的适应性分析
闲置学校主要由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服务办公用房、辅助用房及室外运动场地组成;养老设施主要由老年人用房、服务办公用房、辅助用房及室外活动场地组成。因此,两者功能组成具有较高相似性,场地功能布局一般能够对应,再利用时,可将闲置学校原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改建为养老设施的老年人用房,原服务办公及辅助用房的功能仍可继续沿用,室外运动场地不仅能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空间,而且为养老设施加建提供可能。
4.3 建筑单体的适应性分析
文章主要分析闲置学校主教学楼和养老设施老年人用房的适应性。
(1)建筑层数:主教学楼层数一般为1~3层,与养老设施层数相适应,但是对于2 层及以上用房改建为老年人用房时应增设无障碍坡道或电梯。
(2)建筑层高:主教学楼层高一般为3.3~3.6m,老年人居室最小净高为2.4m,因此,去除梁高,主教学楼层高能够满足养老设施层高要求,但是改建为老年人居室时,宜增设吊顶,防止空间过高产生空旷感。
(3)平面形式及空间组织:主教学楼多为 “一”字型外廊式建筑,与养老设施较为契合,与此同时,外廊式的空间组织方式利于增设楼梯、电梯,便于改善垂直交通现状。
(4)教室空间尺寸:主教学楼教室空间面宽一般为6.3~9.9m,进深一般为6.3~6.6m,使用面积一般在38~63m2左右;养老设施老年人居室,面宽上,不应小于3m,使用面积上,单人间最小为10m2,双人间最小为16m2,多人间最小为6m2/床。因此,教室空间能够通过分隔作为老年人居室使用,一般1 间教室能够分隔成2~3间老年人居室。
(5)走道净宽:主教学楼走道净宽1.2~3.3m不等,以1.5~2m 居多;老年人使用的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8m,确有困难时不应小于1.4m,因此当走道净宽小于1.4m 时,应进行加宽,当其在1.4~1.8m 之间时,应设轮椅错位空间,且错位空间间距不宜大于15m。
(6)建筑结构:虽然主教学楼以砖混结构居多,但多数在闲置之前已经进行过抗震加固,因此结构质量较好,能够达到养老设施抗震设防标准。对于部分未能进行抗震加固的在改建之前应对其结构进行可靠性和抗震性鉴定,并针对结构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固设计。
(7)日照及采光:主教学楼具有良好的朝向,且每个功能房间均采用双侧开窗形式,能够获得良好日照及采光条件,一般在日照上,满足养老设施要求的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小于2h的标准;在采光上,窗地面积比满足养老设施要求的不小于1/6 的标准。
结语
通过对安徽省乡村闲置学校现状调研及特征分析,发现闲置学校与养老设施在基地选址、场地规划以及建筑单体三个方面基本适应。因此,面对乡村老龄化以及养老设施缺乏问题,可以利用闲置学校,将其改造为养老设施,一方面能够盘活闲置资源,避免浪费;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乡村养老设施建设,缓解乡村养老压力[4],同时满足乡村老年人就地养老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