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2021年盐城市亭湖区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

2022-03-08王亚江王癑张骅庄东英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郑麦变幅白粉病

王亚江王 癑张 骅庄东英

(1盐城市亭湖区种子管理站,江苏盐城 224001;2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江苏盐城 224050)

小麦是盐城市亭湖区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27万hm2,年总产量约8.5万t。近年来,随着小麦品种的不断更新,其利用呈现多样化趋势。为有效控制小麦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风险[1-2],同时优化本地品种结构,笔者于2020—2021年度选择18个小麦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以筛选出适宜亭湖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病的小麦品种,为全区小麦生产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于2020—2021年在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内进行。试验地属湿润季风气候区,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为13.7~14.5℃,年均日照时数2 280 h左右,年均降水量为1 021.1 mm左右。试验地块为高标准试验田块,统一精细平整,周边沟渠配套,排灌条件良好。试验地前茬水稻,土壤为脱盐沙壤土,肥力中等,含有机质21.35 g/kg、速效氮134.55 mg/kg、有效磷20.2 mg/kg、速效钾139.1 mg/kg、盐分0.22%。

1.2 试验材料

参试小麦品种共18个,均为春性品种,分别为农麦126、盐麦1号、镇麦13、扬辐麦4号、扬麦25、扬麦 29、扬麦 28、农麦 88、扬麦 23、华麦 5 号、镇麦10号、宁麦13、镇麦168、皖新麦05012、中研麦0709、郑麦9023、镇麦 12号、明麦 133,所有品种均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18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其中以本地种植面积较大的郑麦9023(CK1)、宁麦13(CK2)作对照。不设重复,南北走向,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为750 m2,总试验面积为14 137 m2,各小区以50 cm水泥田埂间隔。

1.4 试验实施

试验田前茬作物为水稻,收获后秸秆全量还田,2020年10月底精细耕整,使秸秆均匀分布。2020年11月5日,利用反旋精量播种机进行播种,播种量为187.5 kg/hm2,播深 2 cm,基本苗 225万株/hm2左右。肥料施用上,2020年11月3日,施基肥尿素150 kg/hm2、64%磷酸二铵 300 kg/hm2;于 2021 年 1 月12日施分蘖肥尿素150 kg/hm2。因极端寒潮天气,小麦冻害严重,于2021年1月28日和2月20日分别追施恢复肥尿素187.5 kg/hm2;于2021年3月3日施拔节孕穗肥48%复合肥225kg/hm2、尿素112.5kg/hm2。农药使用上,2020年11月6日,用55%吡酰·异丙隆进行封闭处理;受极端寒潮影响,于2021年1月8日施用碧护,2021年1月28日和2月24日分别施用98%复硝酚钠、0.15%天然芸苔素、98%胺鲜酯和磷酸二氢钾促使小麦冻害恢复;穗期防病防虫3次,防治时间为2021年4月19日、4月25日和5月2日,使用药剂分别为劲丰禾谷、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和22%噻虫高氯氟;20%氟唑菌酰羟胺、25%丙环唑和22%噻虫高氯氟;50%戊唑·咪鲜胺和50%醚菌酯。

1.5 调查内容及方法

2020年12月10日调查基本苗,2021年2月16日调查冬前苗,3月24日调查高峰苗,4月10日调查抽穗,5月20日调查穗数。出苗后每个品种随机选取5个样点作为定点,每个定点面积为0.25 m2。2020—2021年度冬季为寒冬天气,越冬期间出现明显寒潮。春季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5—11日,此后7 d进行冻害调查记载。抽穗后至成熟期调查记载赤霉病、白粉病、锈病等发生情况[3],并观察记载倒伏、穗发芽等情况[4-5]。收获前调查苗情点有效穗数,同时取样100穗进行考种,调查每穗总粒数,记载千粒重。采用收割机对每个品种进行单独收获,使用地磅称重计产,测定含水率,折实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比较

由表1可知,所有参试小麦品种的出苗期一致,均是11月15日,始穗期集中在4月12—21日,齐穗期集中在4月18—26日,成熟期集中在5月28日至6月5日。各小麦品种的全生育期在204~212 d之间,其中:扬麦23成熟最早,为5月28日,较郑麦9023(CK1)早 7 d,较宁麦 13(CK2)早 2 d;扬麦 28 成熟最迟,为 6 月 5 日,较郑麦 9023(CK1)迟 1 d,较宁麦13(CK2)迟6d。扬麦23和扬麦28成熟期相差8d。

表1 不同小麦品种的生育期比较

2.2 抗性比较

由于试验期间出现极低温天气,低温(-12~-4℃)过程持续时间长(2021年1月5—11日,共7 d),各参试品种均受冻害影响较大,其中宁麦13(CK2)、扬辐麦4号、镇麦10号及郑麦9023(CK1)冻害程度重,其余品种冻害中等(表2)。

表2 不同小麦品种的抗性比较

本试验在正常药剂防治及田间管理条件下,各品种均未发生黄花叶病毒病和纹枯病,但抽穗前后本地区多阴雨寡照天气,导致白粉病和赤霉病发病率较高,条锈病和叶锈病偶尔发生,且各品种间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镇麦168、扬麦28、镇麦13、中研麦0709、镇麦10号和郑麦9023(CK1)有轻微白粉病发生,华麦 5号、扬麦 25、宁麦 13(CK2)和扬辐麦 4 号有中度白粉病发生,其余品种未发生白粉病;扬麦28、中研麦0709和郑麦9023(CK1)有轻微赤霉病发生,其余品种未发生赤霉病。镇麦168和镇麦10号有轻微条锈病,华麦5号和镇麦10号有轻微叶锈病。试验末期以晴好天气为主,所有参试品种未出现倒伏及穗发芽情况(表2)。

2.3 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及经济性状比较

由表3可知,各品种基本苗变幅为225.6万~246.45 万株/hm2,其中宁麦 13(CK2)最多,扬麦 29最少。冬前苗变幅为326.7万~364.8万株/hm2,其中镇麦12号最多,华麦5号最少。高峰苗变幅为615.45万~852.45万株/hm2,其中镇麦168最多,郑麦 9023(CK1)最少。 株高变幅为 74.6~102.6 cm,其中皖新麦 05012最高,较郑麦 9023(CK1)高 19.5%,较宁麦 13(CK2)高26.4%;中研麦0709最低,较郑麦9023(CK1)低 14.9%,较宁麦 13(CK2)低 8.6%。产量结构方面,有效穗数变幅为405.3万~542.1万穗/hm2,其中扬麦25最多,扬辐麦4号最少;穗实粒数的变幅为39.47~52.24粒,其中扬麦28最多,镇麦168最少;千粒重的变幅为37.38~45.41 g,其中镇麦10号最大,扬麦23最小;实收产量变幅为6 630.60~8 615.55 kg/hm2,其中盐麦1号实收产量最高,较郑麦 9023(CK1)高 24.0%,较宁麦 13(CK2)高 13.2%;扬辐麦4号实收产量最低,较郑麦9023(CK1)低4.8%,较宁麦 13(CK2)低 14.8%。

表3 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受基因型和环境的影响,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水平和品质性状均存在明显差异[6]。本年度试验中,小麦越冬期遭遇罕见的低温冻害现象,所有品种冻害均达到中等以上,其中宁麦13、扬辐麦4号、镇麦10号及郑麦9023冻害达重度。抽穗前后多阴雨寡照,且温度偏高,高温高湿导致白粉病、赤霉病发生较往年偏重,其中华麦5号、扬麦25、宁麦13和扬辐麦4号白粉病发病中等,扬麦28、中研麦0709和郑麦9023有轻微赤霉病发生。成熟期方面,扬麦23最早,扬麦28最迟,两者相差8 d。产量方面,盐麦1号、扬麦29、扬麦28的实产均超过8 300 kg/hm2,较对照郑麦9023、宁麦13分别高23.99%、20.96%、20.02%和13.17%、10.40%、9.54%,产量构成三要素适宜[7-8]。

综合本年度各参试品种生育期、农艺性状、抗性、产量等特征特性,盐麦1号和扬麦29的综合表现较好,可在本地区加大示范推广种植,同时需进一步研究与该品种相适应的栽培技术体系,确保其产量及品质。由于本试验只进行了1年,各品种的丰产性、适应性、安全性还有待在进一步的试验示范中进行综合分析测试,以准确评价其推广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郑麦变幅白粉病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200 g/L氟酰羟·苯甲唑悬浮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示范分析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枯草芽孢杆菌对宜良大棚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
避雨栽培模式下气象因子对一年两收冬季葡萄白粉病发生的影响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基于代理模型的大尺寸矩形截面超声变幅杆的优化设计∗
超声变幅杆的应用与发展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大端接圆柱杆的复合圆锥形变幅杆设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