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双向联动式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2022-03-08李生芳孙秀华马秀英李积红
李生芳,孙秀华,马秀英,李积红
(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德令哈 817099)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2017年12月,中共中央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2]。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强调,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3]。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是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类及相近专业的基础课程,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以能力培养主线组织内容,自始至终贯彻了“了解概念、理论够用、强化应用”的职业教学理念。即了解与岗位相关的工程概念,从技术应用角度去介绍必要的理论,重点在于运用概念和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4]。以化工单元操作流体输送、传热、蒸馏、干燥、萃取等为主要内容,研究各个化工操作中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构造及操作方式,旨在培养基础理论知识实、实践操作水平强、职业道德素质高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当前,在“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下,将专业课实践教学中有效融入丰富的专业精神、专业文化、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立德树人”与“课程育人”的统一是至关重要的[5]。本文以高职院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化工单元操作》为例,通过多元信息化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各章节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以“知识传递”和“思政育人”双向驱动的教学思想为依托,通过生活实例、国家时事、企业生产实例、案例对比、竞赛平台等方式将思政元素自然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全面评价为保障,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 教学方式及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云班课、智慧职教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和网络资源,结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基础性重、实践性强等特点,围绕企业“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定位,构建了以“班组”教学为途径,以“自主”学习为主体,以“岗位”任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全面”评价为保障的教学模式。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通过理论和实践有机融合,真正做到“工学结合、实境育人”,旨在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契约精神、工匠精神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方式
“课程思政”应遵循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要求。该课程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深入挖掘提炼各章节知识点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推动“课程教学”向“课程思政”转化、“专业教育”向“专业育人”转化,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效统一,形成“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协同育人的格局,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育人成效。《化工单元操作》课程各章节相关知识点的思政教学设计详见思维导图1。
图1 《化工单元操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维导图
2.1 融入生活实例
在绪论章节讲解化工生产过程时,面对抽象枯燥的知识点,结合生活中化肥、纯碱等常见化工产品,引导分析化工生产过程从原料经一系列处理操作得到产品的过程;在传热章节学习换热方式时,列举暖气间壁换热,暖水瓶保温隔热等实例讨论分析热量传递方式;在气体吸收章节,以碳酸饮料的制备为切入点,分析引入气体、溶解度等概念,理解吸收原理、本质;在干燥章节,通过食品中干燥剂的认识,理解干燥原理。通过在专业教学中融入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知生活中的化工原理,提升学习趣味性。
2.2 结合国家时事
在流体输送章节,介绍化学工程专家顾毓珍致力于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和化学工程学科的开创而积极奋斗的一生。结合我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伟大工程,分析输送方式;在蒸馏章节,通过蒸馏酒发展历程讲解蒸馏原理,以常见蒸馏产物酒精为例,助力疫情防控消毒所需,通过典型的国家时事,培养科学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2.3 围绕企业生产实例
化工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是青海海西地区重要支柱产业。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紧紧围绕区域产业发展进行,并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宗旨。在学习结晶章节,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的讲话精神:立足青海特有资源优势,挖掘地区发展潜力,支持特色产业发展。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凝心聚力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以当地青海盐湖资源丰富性为主线,围绕茶卡盐湖盐雕旅游地、察尔汗盐湖盐桥资源集聚地及盐湖资源钾、镁、锂等综合开发利用实例,讲解盐雕结晶。在萃取章节,介绍萃取在湿法冶金行业的广泛应用,讲述海西矿产资源丰富性和开采利用重要用途。围绕当地企业真实可见的生产实例,提升学生对化工行业重要性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2.4 模拟企业工作形式
人才培养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策应区域化工产业安全、绿色和高质量发展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绿色化工意识怀揣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学过程中,模拟企业“班组”形式,在各单元操作装置实训时,以各班组组长对组员安全喊话——任务认领——任务实施——总结汇报——交接班的工作环节,让各成员明确岗位任务职责。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形式,投身真实生产操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培养团结协作、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2.5 借助案例对比
在传热操作中,将供热、移热与未移热方案针对经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在蒸发操作中,通过单效蒸发同多效蒸发进行热量利用率的有效对比;在非均相物系分离中,将降沉室、旋风分离器、布袋除尘等除尘设备进行除尘效率对比,让学生通过真实数据、可观现象,养成绿色环保、节能降耗、资源循环利用的思维意识。
2.6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平台
化工生产技术赛项是石油化工类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该赛项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标准》规定的化工总控工、高级工以上的技术岗位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设置竞赛项目,具体包括化工专业知识考核、化工仿真操作考核和精馏操作考核三个项目。其中,精馏操作考核以乙醇-水溶液为工作介质,要求选手根据规定要求进行操作,包括开车前准备、开车操作、生产运行、停车操作,并按实际工业生产要求考核其所得产品产量、质量、生产消耗、规范操作及安全与文明生产状况。我校自2014年参加该赛项,2017年曾获三等奖一次。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大赛以既定化工项目为题,进行工艺流程、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厂址选择、流程模拟、可行性分析、设计说明书等设计。该赛项旨在多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其中,换热网络夹点技术是新型节能技术必不可少的优化设计内容。我校自2014年参赛,连续获得西北赛区二等奖5次。通过典型性、权威性的职业技能竞赛平台,在精馏、换热操作教学中以竞赛要求为标准,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终身学习理念。
3 评价方式
在评价过程中以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云班课为教学平台,多种作业评分以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合,避免教师主观、一刀切的评价;在实训操作过程中,通过组间、组内相互监督、举报不安全行为等措施进行相应的奖惩;实训报告评分标准设置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安全意识行为、创新精神、工匠精神等评分点,思政元素在隐形渗透中加以可观量化的评价考核。最终完成可追踪、过程性的综合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竞争、激励中不断提高知识技能和自身综合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