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来白蒿芽

2022-03-08李庆锋

养生月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茵陈原野野菜

李庆锋

土地在还没被开垦之前,是属于原野的。原野,原始的生态,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处女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才滋生了那么多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药用也可食用的植物。后来,田野的出现缩小了原野的面积,一些珍贵的植物就这样随之销声匿迹了,但是还有一些植物生命倔强,至今依然在田野上生机勃勃。其中就有白蒿,别名蘩,又名茵陈等。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是《诗经》中记载的蘩,蘩就是现在的白蒿,也就是说早在公元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食用白蒿了。后历经几千年风云变幻河枯山槁的自然蹂躏,兵荒马乱烽火狼烟的人为践踏,都没有灭绝白蒿庞大的家族,它们甚至繁衍得更加旺盛,以至于现在一到春天便白蒿遍野,而且先于其他野菜泛出春绿。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四·白蒿》中就描述:“白蒿处处有之。有水陆二种。”足见其遍野之势。

白蒿并不是想争当春天的使者,而是物种天赋异禀的遗传使然。在燕子还没到来的时候,白蒿就已经从干枯的杂草丛中露出了头角,在田野的空白里轻描淡写地点了几笔春色,便把春意写在了大地上,棱角分明的叶子还留着二月春风的剪刀痕迹,于是白蒿刚刚出生就拥有了一个诗意的乳名——茵陈,给了春天一份童真的诗情。面对着其他草本植物还处在沉睡的状态,白蒿并没有沾沾自喜,更没有蔑视别木异草,而是把露珠沾上绿色,化成春泥,融入地下,让身边的枯草提早感觉到春天的到来,用一种植物的本能,表达草类息息相通和睦共生的关系和情意,毕竟它们在以后的季节里相依相伴。

早早出生,就早早地吮吸了早春的乳汁,也就早早地得到了这个时节鲜亮的阳光,有时还能借助倒春寒的机遇,与春雪邂逅,获取属于冬季的那种寒意,经历一冷一暖的自然融和,白蒿的叶子呈现出了双重的色调,正面是嫩绿色,底面是毛茸茸的灰白色,那是两个季节贴在了一起。白蒿是一种多年生轴根小半灌木,多年的根须延伸积蓄了更多的土壤营养成分,增加了白蒿食用和药用的价值。虽然味苦、微甘,性凉,但茎叶鲜嫩绵香,令人回味。无论哪一本医药书籍,都有类似的记载:白蒿具有消炎解毒、清热凉血的功效,尤其是对于湿热邪气、高热黄疸等疾病,疗效更为显著。

在乡下,在田野,无需走太多的路,随便在路边、陌上、岭坡、沟壑、田间,都可以遇见静坐在土石旁的白蒿芽,或单棵,或一对,或一堆,很随意地在那里泛着绿茵。其他草木还是一色的枯黄,田地还没有春耕,依旧保持着去年秋天的样子,所以在这个时候,很容易感觉到田野又恢复了原野的模样,那是没有经过农业机械雕刻过的自然景象,即使没有挖到太多的白蒿芽,也很容易在这初春的原野上感受到那种旷野的惬意。

白蒿只是百草丛中极为普通的一种草类,但是人们却还是格外地喜爱白蒿,或许白蒿极早地满足了人们品尝野菜的欲望,也或许那是一年中最初收获的欣喜。

猜你喜欢

茵陈原野野菜
不负春天
寻找野菜香
湿热黄疸有茵陈
野菜烹饪中的注意事项
二月茵陈最为鲜
绵茵陈养肝祛湿
采野菜
看不清的原野
庞华(二首)
又见野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