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中国背景下心肺复苏纳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机遇与困境研究

2022-03-08卞东良党传奇

体育时空 2022年1期
关键词:心肺复苏体育课程健康中国

卞东良 党传奇

中图分类号:G804.5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177-02

摘  要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在健康中国背景下将心肺复苏纳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机遇與困境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高职院校应抓住心肺复苏发展的新机遇,重视体育课程中的心肺复苏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教材设计,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与校园竞赛推广,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项技能的目的。

关键词  心肺复苏  体育课程  健康中国

一、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意义

(一)什么是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是指对心脏骤停所采取的旨在恢复生命活动和智能的一系列及时、规范有效的抢救措施。心肺复苏是一项实用性很强的急救技术,而心肺复苏质量是提高复苏实际效率的关键[1]。

(二)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学生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猝死发生率增高,情况突然,让人措手不及。如何在短期内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是心脏骤停早期复苏成功的关键所在[2]。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重要意义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了解心肺复苏的重要性。一旦发生心脏骤停,基本无法等到救护车的到来,黄金抢救时间只有四分钟,超过四分钟后抢救的效果甚微。因此,心肺复苏成为了一项师生必须掌握的技能。(2)丰富学生对急救知识的认知。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基本都在文化课学习上,大部分学生只会一些简单地运动损伤的处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急救知识相当匮乏。因此,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可以丰富他们对于急救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学习和了解到更多有用的自救与他救的急救知识。(3)促进心肺复苏在校园以及全社会的普及及推广。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心肺复苏急救知识与技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督促老师掌握这一技能。它带来的不仅仅是学校层面的推广,大学生作为一个接受、共享、传播知识最快的群体会加快心肺复苏的社会推广与普及,高职院校教师作为一个与社会和企业密切接触的群体,同样能够促进心肺复苏的普及。

二、健康中国背景下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发展机遇

(一)“健康中国”对体育课程的新要求

为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联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学校应急救护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行动,特别提出鼓励高校将心肺复苏纳入课程。体育作为一门与学生日常生活锻炼和身心健康息息相关的课程,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是健康中国背景下新时代学校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当下大学生运动猝死事件时有发生,在突发情况下如何及时有效的挽救学生的生命,成为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学生安全意识薄弱,自救互救观念缺失,致使有些意外损伤错过最佳急救或治疗时间。同时,大学生对于运动损伤的急救知识和能力也很匮乏,在面对紧急情况无从下手,有的采取了错误的方法,适得其反[3]。心肺复苏作为一种有效的急救技术,理应纳入体育课程,为学生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二)线上体育课程助力心肺复苏的学习

现阶段,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高职院校少之又少,将心肺复苏纳入课程教学是国家政策的应有之义,而体育课程是开展心肺复苏教学的最佳课程。疫情背景下,体育课程的线上教学为讲解心肺复苏理论知识提供了绝佳的机遇。体育课程实施心肺复苏教学应该分三步走,首先应该进行理论教学讲解,利用线上课程进行PPT讲解并观看心肺复苏急救视频,紧接着在线下体育课程中由教师运用假人进行实际操作教学,最后由学生逐一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真正做到人人会理论,人人能实操。因此,线上体育课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改变了以往的只实践不理论或只理论不实践的局面。

(三)CPR列入校园比赛项目促进普及与推广

自2020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各高校高度重视并积极响应,安排体育老师前往红十字会或其他具有心肺复苏发放资质的机构进行专业学习,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示范心肺复苏动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为加深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所高校已经将心肺复苏纳入运动会比赛项目或单独面向全校设置CPR急救比赛。在校园中无论是哪种形式上的比赛,都对心肺复苏的普及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可以间接提升学生对心肺复苏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体育课中学习的重视程度。

三、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困境分析

“健康中国”加速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发展进程。校园心肺复苏救护比赛为心肺复苏的普及和推广做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心肺复苏纳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始终发展与困境同在。因此,针对当前发展困境要切实看清问题所在,不断改善和提高心肺复苏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切实提高学生对应急救护知识的掌握与技能普及率,达到必要时能够熟练应用的目的。

(一)课程重视和学生学习心肺复苏的意识不足

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已经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但是对心肺复苏在体育课程重视度远远不足,没有对心肺复苏制定专门的教学流程以及考核方式,而是简单地进行讲解,一笔带过。心肺复苏作为一门非必要不进行的急救手段,存在着诸多的并发症,操作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因此必须制定安全完善的教学流程及考核机制,并且将心肺复苏的课时及考核和学分都应独立出来。

心脏骤停作为一种低发疾病,虽然时有发生。但是大多出现在新闻里,大学生当下正风华正茂,身体较为健康,因此大学生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对心肺复苏急救知识的需求不大,对心肺复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要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

(二)教师心肺复苏专业知识与技能缺乏

心肺复苏质量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关键[4]。将CPR心肺复苏技术纳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可能是最有效的复苏技术推广方式,这也要求体育老师对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有全面、准确、熟练的理解和把握[5]。体育老师虽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心肺复苏,但是大部分老师对心肺复苏的专业姿势动作以及救人流程并不清楚,对学生的传授往往是纸上谈兵缺乏实践,且部分老师对心肺复苏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前提条件是每一位体育老师具备专业的心肺复苏救护理论和实操知识,因此,必须通过红十字会或者专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对每位体育老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位老师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三)体育课程独撑心肺复苏的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心肺复苏的发展存在三种形式。(1)军训。《通知》要求大一新生在入学军训中要传授学生心肺复苏技能。(2)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学生学习心肺复苏的主阵地,将心肺复苏的线上理论知识学习与线下实际操作相结合,形成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操的完整体系。(3)校园心肺复苏比赛。为加强心肺复苏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很多院校都会选择进行校园心肺复苏比赛。然而在这当前的三种形式中,仅有第二点体育课程独自支撑起了心肺复苏的发展。因为疫情原因很多高职院校开学延期,开学之后没有充足时间进行入学军训,而即便在军训中开展了心肺复苏的学习,也仅仅只是停留在吃大锅饭的阶段,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第一种方式当前比较尴尬。第三种形式只是在心肺复苏的推广和加强具有一定效果,心肺复苏真正的学习还是在体育课堂之中。因此,体育课程在当下独自支撑起了心肺复苏的发展。

(四)硬件设施缺乏限制心肺复苏的学习

当前高职院校心肺复苏硬件设施的缺乏是限制心肺复苏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实际操作是正确掌握心肺复苏急救要领的关键步骤,没有实际操作就是纸上谈兵,这会使很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由于没有进行过实际操作而逃避,不敢去冒风险尝试救助他人。当下高职院校一个年级人数通常在四五千人,一个年级一百多个体育班级,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心肺复苏练习假人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上课需求,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的练习次数根本达不到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的要求,且大多数院校当前并没有专门的心肺复苏练习场所,场所和练习器械的缺乏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很大程度影响学生技能的掌握。

四、建议

(一)提高学生思想意识

教师应该提高学生居安思危的思想意识,心肺复苏作为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我们当然希望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用不到,但是技多不压身,要鼓励和引导以及传授学生更多的急救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够自救和他救。

(二)全员培训体育教师

将心肺复苏纳入体育课程的前提条件是每一位体育老师具备专业的心肺复苏救护理论和实操知识,因此必须通过红十字会或者专业心肺复苏培训机构对每位体育老师进行系统、专业的心肺复苏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位老师通过考核,持证上岗。

(三)购买硬件设施

心肺复苏的学习必须依靠实操练习,而实操练习必须具备能够供应学习操作的硬件设施和练习场所。具备条件的学校还应与校医院或护理学院联合起来,为心肺复苏的学习提供一个固定完备的练习环境,这样相关教学才能不仅是流于形式,更能使学生切实掌握这项技能。

(四)重视校园心肺复苏救护比赛

无论是巩固上课教学成果,还是提高学生急救能力和水平,检验学生实际掌握情况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心肺复苏的热情,进一步全员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及应对措施,使学生在面对他人心脏骤停时做到沉着冷静,敢于施救。高职院校都应重视心肺复苏救护比赛的举办,扩大比赛的影响力,必要时可列入校级获奖竞赛名单,切实起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普及和推广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树苓.心肺复苏进展及护理[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14(01):3.

[2]张锋,王春梅.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疗效的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10):2.

[3]王红云,陈真伟.高校网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四川美术学院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3):2.

[4]陳立新,林少琴,郭艳.高校体育课心肺复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8):73-75.

[5]郭艳,陈立新,杨远智.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心肺复苏教育的优势因素分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9(04):68-70.

★通讯作者:党传奇(1993-),男,河南济源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体育社会。

猜你喜欢

心肺复苏体育课程健康中国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健康中国”是对人民福祉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