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22-03-08黄健温利焕
黄健 温利焕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2)01-063-02
摘 要 体育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这是一种文化艺术,受到学校全体师生的高度期待。它是在长期体育文化的全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具有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独有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生的行为观念,它不但影响学生对于体育知识技能的认知学习,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体育参与的态度、动机、兴趣和良好的健身习惯,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本文对新形势下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进行研究,以期对中小学生良好体育健康习惯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体育文化 文化建设 新形势
文化艺术是人们在社会发展、历史时代和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中经常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精神食粮的总和,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诸多促进作用。校园体育产业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内外文化艺术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而言,尤其是中学生,对其健康的思想意识和积极有力的行为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是中学生健康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艺术,高校体育产业在长期的体育教育、观念传播和自我管理过程中,正逐步完善。校园体育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直接损害了体育主题活动的开展,与学生的健康息息相关。校园体育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
(一)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现状
吴爱利在《长沙市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中提到,长沙市本科院校中体育场馆在球类运动中建设情况较好,但长沙市高校体育场地设施在满足教学层面上比较差。对于武术、体操等难美表现型项目的建设更是有所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值得重视的是需要急切得到建设的是体育宣传设施的建设,这将有助于体育文化的形成。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不尽如人意,多数学校的场地设施不能够有效利用,甚至有不少的校园缺乏场地器材不能够满足正常的校内体育活动,说明校园里缺乏固有的体育文化载体,体育文化氛围不够浓厚,阻碍了学生们对参与体育积极性和体育意识的培养。
(二)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现状
李芸在《新形势下上海市中小学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研究》中通过数据得出,55.7%学生表明没关注过体育文化宣传栏,13.7%学生关注过,但是表示学校并未设置,31.6%的学生表示关注过,并且从中阅读了体育新闻和健康知识。从数据可以看出,一半以上的学生不关注体育宣传栏,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宣传栏里学到了与体育有关的东西。总的来说,学生对体育文化宣传栏的认识不够充分,但是已有部分学生对其关注并有所学习,可以在此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学生对体育文化宣传栏的了解。
基于以上學者研究,虽然学生对待体育运动的态度观念较为不错,但在校园体育精神文化这方面的建设还是有所欠缺。这种不足不仅表现在学生方面,还有教师层面的原因。有些地区的学生知道去参与体育锻炼,但是他们对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健康性不够了解,只是凭借个人爱好去参与锻炼。教师自身对体育文化知识了解不够深入,无法向学生传授专业的体育文化知识,阻碍了学生对体育正确的认识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
(三)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现状
李明在其论文《湖南省高职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中,他对学校中的师生比例、《学校体育教学纲要》等方面来体现制度建设。其中,由他调查得知学校师生比例值过高,远远超出国家规定,这说明许多体育教师处于超负荷状态,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在学校对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这一方面,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版本,教育法规也不完善,只注重体育体制的建设,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健康第一”的理念标准。
综上所述,在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建设这一方面,大部分学校都会有相应的体育制度条例,但也都忽视了这些制度条例,或者这些制度条例过于传统,不利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的长期发展。现在需要调查研究的是,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制度条例,学校是否严格执行了。制度条例是师生参与体育运动的重要参考条件,是纲领性文件,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
(四)校园体育行为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体育行为文化是在校师生主持或者参加体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表现的行为活动和精神状态。校园体育行为文化直接影响校园的体育文化氛围,良好的校园体育行为文化会营造健康的体育氛围,这种健康的体育氛围会无时无刻的影响着学生,这好比无声之教,使其能更好地认识体育,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其良好的运动兴趣和运动动机,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观念。
在校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外锻炼的积极性不高,主要的体育活动还是源自体育课,远远达不到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的要求。提倡在校教师多组织体育活动和联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打造健康的体育氛围,推动校园体育的建设发展。
二、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缺乏
体育教师作为学校体育活动工作的主导者,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根据调查数据和实地考察得出,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缺乏,存在着生师比例过大,体育老师的负担过重的问题。在中学中存在着大班额现象,体育教师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要维持体育课堂秩序,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中学体育教师课程任务大,教学数量多,所以中学体育教师很少有机会出外进修和交流学习,导致了一部分体育教师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教学方式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过于传统和单一,自身的专业知识不能与时俱进,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因生活过于安逸,缺乏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导致体育教学工作不严谨,教学质量下降明显。
(二)课余体育活动开展不足
体育锻炼是人们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采用各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素质、丰富闲时生活为目的的体育活动。现在普遍看来,中学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较少,每次体育锻炼时长过短,不能够达到“每周至少三次课外活动,每次至少锻炼一小时”的要求。经调查得知,中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主要途径是体育课,课外活动过少,且每次时长过短。根据问卷调查报告,危害中小学生参加体育竞赛的关键因素是学习训练负担重,没有时间参加课外活动,缺乏兴趣,所以不想参加更多的运动。
(三)缺乏特色体育项目
据科学研究,现阶段许多中小学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这些方面主要体现在缺乏自身的体育文化设施、体育文化院校、校园体育产业等方面。其基础是以其他大学的方式建立自己的体育产业。基金会是篮球、网球、橄榄球、田径等新项目,没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认为,中小学在校园内创办自己的体育产业,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趋势。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趋势为学生分配各种体育活动,也可以大胆分配体育教师。新的项目、大胆的基础设施和大胆的师资培训,都属于他们的传统体育,反过来又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校园体育产业和学校文化。
三、中小学体育文化建设完善措施
(一)优化教师选拔和培养模式
现在大部分教师都是通过国家统一举办的考试进入学校就职的,不经过学校选拔,导致教师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不能满足学校教学多样化需求。体育教师入职之后不应该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在他们努力求学的情况下,学校体育部门也应该多组织体育教师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安排知名专家进行专业培训,丰富教学知识和教学经验。
(二)积极组织课余体育活动,提高学生体育意识
培养和提高中学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观念,形成一个自觉锻炼的良好习惯。学校方面应提高体育课质量,做到理论知识与技能并重。
参与体育运动能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应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应组织课外活动,提高活动多样性,要求学生积极参加,多给学生时间去体验和实践,使学生对体育活动进行全面认识和全新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和情操,最终形成自觉锻炼的思想意识。
中学生获得体育知识的主要来源是体育课,但体育课由于体育中考原因,教学形式过于格式化,即只开展体育中考考试项目,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只有新的中考体育试题内容的体育课堂严重损害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为此,体育教师要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新颖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在体育教学层面,要在教学内容上丰富教学内容,将常识教育融入体育课的理论及技术教学之中,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掌握有关体育相关知识,使学生养成积累体育常识并将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三)拓宽体育经费获取渠道
體育文化建设的发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学校体育部门首先应该多与校领导沟通,加大体育物质基础建设的经费;其次要多与社会各界企业合作,引进外来资金建设体育设备;再次,由分管体育部门的校领导牵头,建立体育竞赛管理资金会,资金由学校、家长、体育教师和社会单位共同筹集,用于学生参与体育训练费用和体育竞赛的奖金;最后,学校体育部门应该在外界拉取赞助,以赞助商的名义举办体育活动,既满足了学校举办体育活动的需求,也满足了社会团体提升知名度的需要,实现了共赢。
四、结语
中小学体育产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软件,涉及体育发展环境(资源)的硬优化、课堂教学、竞赛和主题活动等多个领域。然而,随着青少年从校园走向社会发展,甚至终身发展,体育竞赛训练作为一种观念、意识、习惯和传统方式,其更大的使用价值在于促进体育竞赛训练。体育产业还可以塑造学生更好的精神实质、更强的信念和更好的人格,能把社会发展融入健康的身心,保持中小学体育产业的稳定氛围。这类建筑不仅需要在硬件配置上投入,更重要的是,许多体育文化工作者的地位会更高。他们要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进取,改革创新的思想和总体思路必须积极贯彻。这种创设的思路及其实践,最根本的还是依靠体育工作者对于自身事业的热爱精神、崇高的职业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