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教师专业成长路上的“最佳拍档”

2022-03-08徐梦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教师;专业期刊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2)07-0072-03

一、偶然相遇

2015年刚工作的时候,我是我们学校唯一一个心理老师。还记得我到学校报到时,学校教导处主任这样跟我说:“小徐啊,按照规定,教导处是要统一给新老师安排听课任务的,但是我们学校没有心理课,该怎么给你安排呢?要不我先来打听打听,小徐你也回去想想。”回去之后,我确实想了很多,没有心理课听、没有师傅带、没有经验可以参照,甚至连上课的教材也没有,这心理课该怎么上?

当时的我非常迷茫。然而,现实根本容不得我焦虑害怕,我必须找到突破口。我决定先从上好心理课入手,因为我深知,上好课、站稳三尺讲台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可站稳三尺讲台之路远比我想象的艰辛。首先摆在我面前的问题,就是我得先知道好的心理课堂是什么样。于是,我主动申请听课,想先通过听课来学习别人的好课是怎么上的。可校内没有心理课听,我就一边先去听其他学科优秀老师的课,听公开课、听常态课,去学习他们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一边尝试将学习到的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技巧用在自己的课堂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我就主动申请了学校的对外公开课。因为是自己的课堂“首秀”,我非常认真地备课、反复地修改、打磨教学设计。我信心满满地上完了公开课,但课后的专家点评环节让我彻底傻了眼。直到今天我都清晰地记得专家的点评:徐老师的课呢,看得出来精心准备了,但是这节课不像心理课,学科味很浓,换成语文老师来上这节课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点评就像是一记重拳打在我脸上,好像我之前的努力全都是错的。但我来不及伤心,抓住机会忙向专家请教,表明自己在心理课教学方面的“困境”。专家真诚地建议我:作为刚入职的新手教师,一方面你要多观摩优秀的心理课堂,把基本功练扎实;另一方面你要持续学习、充电,多阅读专业的杂志、书籍等,比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就很不错,它里面有很多优秀的课例,有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经验分享……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本杂志,虽然相遇的过程不那么愉快,但后面当我真的拿到这本杂志的时候,简直是如获至宝。

二、自然相随

精读杂志里许多好的课例后,我渐渐发现自己课堂的“问题”所在,对备课、上课也有了一些新的体会。我主动尝试将其他老师的一些优秀课例素材、活动设计借鉴到自己的课堂上。就像我在备“面对考试”这节课的时候,1.0版本的教学设计中,聚焦学生的焦虑情绪调节,我精心准备了很多缓解考试焦虑的方法、策略。可学生反馈给我的是:老师你说的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所以你讲的没啥用,还不如多写会儿作业。

怎么办?我借助知网将近五年刊登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的有关考试焦虑辅导的课例全部下载下来,一篇篇看,一篇篇去分析别的心理老师是如何上这个专题的。学习之后,我开始重新设计自己的课。2.0版本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导入部分借用了一位老师的“击鼓传花”的游戏,让学生体验“紧张”的情绪感受,课后学生反馈说:游戏时那种紧张的情绪我在考试之前经常体验到,所以我愿意听你后面的讲解。3.0版本中,我受一篇课例中“压弹簧”活动的启示,设计了“吹弹可破”的游戏,让学生通过吹气球去体验过度焦虑的“后果”,这一次学生反馈说:越往后面吹我越害怕,害怕气球爆炸,所以我停了下来,不能给自己过度施压。这节课后续又诞生了许多进阶版本的教学设计,比如我尝试将“爬山图”技术用在教学活动中,课堂反馈非常好,而我的设计理念就是源于《“爬山图”绘画技术在缓解考前压力中的应用》这篇文章。

这节课的进阶过程是我在教学成长方面的一个片段,更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助我不断成长的缩影。也正是在这样不断反思、分析、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我对站稳三尺讲台有了底气和信心,对自己的专业有了发自内心的认同感,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心理课。2018年的时候,我恰巧有机会参与苏州市的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我选择的主题是职业兴趣,我将杂志上有关的资料全部收集起来,认真研读,以保证自己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随后我备课、磨课、试上、修改、优化,这个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课堂互动的把握、对生成性资源的处理技巧,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一个多月后,我所执教的“天才也怕选错行——揭示我的兴趣秘密”获得了苏州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高中组一等奖。这一次,我感受到了被专家和同行认可的喜悦,也终于让自己的心理课散发出浓浓的“心理”味。

三、必然相伴

当课堂教学渐入佳境,我又陷入反思之中,我还可以做些什么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直到一次课堂中的“小插曲”事件让我把目光投向课题研究。有一次我在一个班级上完课,正准备要走,被几个学生拉住,学生说:“老师,我们觉得自己都是拖延症晚期患者,你能不能下次课给我们讲讲拖延症,教我们一些对抗拖延症的方法?”我当时只是笑笑,说回去看看有没有时间来备课,其实当时内心很是慌乱,只能步履匆匆地“逃”回办公室。因为我对“拖延症”也不了解,我过去的学习中也未曾有过相关涉猎。怎么办?我立马查资料、找文献、去图书馆找书,把能找到的资料全都集中起来,仔细研读。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研究之后,我终于对“拖延症”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我设计了调查问卷,实地了解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你今天‘拖’了吗?”这节课。正是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促使我开启课题研究之路。

随后,我有针对性的精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中的“学术空间”和“研究实践”两个栏目,去学习如何设计、开展、评价研究活动,在阅读中不断夯实自己的研究基础。基础有了之后,我一方面尝试申报课题,主动用科学、规范的手段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做踏实的研究者。比如我申报的课题“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特点及其与考试成绩的相关性研究”,就是想要去探究内控型和外控型学生在看待个人努力与考试结果之间关系的差异,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策略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课题“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在高中心育课程中有效运用的教学实践研究”,则是專门聚焦心理课堂教学策略的持续性研究。另一方面,我尝试将自己教育教学中的反思、课题研究的相关成果,用论文的方式呈现出来,做勤奋的笔耕者。比如2019年撰写的文章《高中生考试焦虑体验式团体心理辅导干预研究》 就是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也非常幸运地能发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课题让我对课堂教学的研究有了“抓手”,是我精进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载体,更是助力我解决现实教育教学问题的重要手段。当然,我的研究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我将继续做踏实的研究者,在不断研究、反思之中,内化专业发展诉求,实现专业能力提升。

回望过去,我是课堂教学的探索者、教育科研的实践者,因为我深信任何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最终走向深度的发展一定和教师的主动、钻研分不开。然而,相比其他学科教师,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显“孤独”,所以非常感谢能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伴我左右,为我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食粮,在我迷茫时为我指引方向。

谨以此文记录自己与杂志相遇、相随、相伴的历程,以表达我对杂志的感激之情,也衷心祝愿杂志能够成为更多心理教师成长路上的“最佳拍档”。

作者简介:徐梦,江苏省常熟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常熟市心理学科带头人,曾获苏州市心理健康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苏州市学科教学“双优之星”等荣誉称号,先后主持、参与苏州市级课题研究多项,在国家级、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十余篇心育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

编辑/卫 虹 终校/石 雪

猜你喜欢

心理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看见,就是力量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团队建设
且行且思考
参加市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赛归来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