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课程多专业联合创作创新研究
2022-03-07徐昊张引
徐 昊 张 引
(北京城市学院,北京 100191)
一、《人像摄影》课程现行授课方式及问题
《人像摄影》作为摄影专业必修课程,是摄影教学的重中之重。本课程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了摄影专业其他后续课程的教学顺利程度,例如《观念摄影》、《数字图像处理》、《毕业创作》等课程。同时,《人像摄影》这一课程的学习程度,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影响深远,结合我国摄影市场目前的特点,大多数学生在毕业后都将进入商业摄影这一领域。而人像摄影水平,正是商业摄影领域的基础与最重要的能力。这一课程作为我国高校摄影专业的典型核心课程,由于建设时间较早,普遍已经与时代产生了一定的脱节。经笔者调研与教学实践,该课程在授课中面对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较为封闭导致学生积极性变低
《人像摄影》课程的开设大多在学生经过1到2个学期的基础学习之后,此阶段的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实践与理论基础,对画面构图、色彩构成、设备器材等相关方面均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个阶段的学生往往处在对摄影初入门径后的兴趣衰减的瓶颈期,如果缺乏能引起学生新鲜感的知识汲取,学生的课堂表现与以往相比会较为怠惰。
而此课程实践地点为摄影棚,器材价值高昂,为维护实验室秩序,课堂实践安排多为本专业学生互相做模特进行拍摄,管理严谨的同时也导致了课堂较为封闭。学生在面对朝夕相处的同班同学来进行布光、调度、拍摄时,由于过于熟悉以及外形条件不出彩导致很多学生缺乏创作热情,对布光的实践显得模式化、套路化,缺乏创新,因而导致作品质量较低,学生的积极性也就进一步降低。
(二)课后时间较为紧张不利于学生自由创作
摄影棚作为摄影专业使用率最高的实验室,多门课程需要安排在影棚进行,而学生要课后进行人像拍摄实践的时间也就被相应地压缩。同时学生本身也有各科目课程的课后作业需要完成,学生的自由创作需要考虑模特时间、影棚空闲时间、学生本身无课时间、教学楼晚间关门时间、其他科目作业催收情况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学生的自由创作受到非常大的限制。
(三)课程设置与行业脱节
在当今摄影行业中,影响摄影师能力发展上限的往往不是本专业的拍摄、布光技能,而是摄影师的审美能力、模特调度能力,对模特的妆面理解、对服装造型的掌控等全方位配合能力。此类能力由于学生在学校阶段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对行业认识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在本专业以外能力有一定欠缺,从而影响职业发展。传统的课程设置中,将注意力集中在单一的培养学生影棚使用、光线布置以及画面构成上,忽略了摄影行业中重要的“跨界”审美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毕业进入行业之后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商业摄影的工作模式。
二、多专业联合创作授课的创新方式及优点
经过针对不同院校的院系设置分析,北京城市学院表演学部具备一个大多数院校都没有的优势:表演学部同时设立有摄影、模特表演、人物造型设计三大专业。这也是笔者进行课程创新实践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条件。
(一)多专业联合创作授课的创新方式
针对这一特点,以及我校所具备的独特优势,正是我想要对《人像摄影》这一存在已久的课程进行针对性创新的条件与基础。通过开学前对教学进度表的统一调整,把摄影专业《人像摄影》课程中的模特卡拍摄实践阶段,与表演(服装表演)专业的《镜前训练》课程的实践阶段,以及人物造型设计专业《人物造型》课程中的实践环节相整合为同一时间段。由三个专业教师共同指导三个专业的学生通力合作产出作品,以一节课的时间安排如下表:
7:30—8:30 模特表演专业学生进入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化妆间,开始拍摄前的造型设计工作,同时模特表演专业教师与人物造型设计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摄影专业学生进入6号实训楼311静态影棚开始拍摄前准备工作,摄影专业教师开始布置当天拍摄任务及流程。
8:30—10:00 各个棚位的第一组造型拍摄完毕,已完成拍摄的模特返回化妆间进行换妆,同时第二组造型开始拍摄。
10:00—11:15 开始已换妆第二组造型的模特拍摄,持续至午休时间进行影棚整理及模特卸妆。
在拍摄过程中,由以往的只由摄影专业教师进行巡回实践指导,改为由模特表演专业教师与摄影专业教师共同进行巡回指导,其中摄影专业教师主要负责拍摄上的实践问题,而模特专业教师负责模特调度、造型把控等方面的实践指导。在这样的模式变更下,对三个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能力都有了长足地提高。摄影专业学生对模特调度、妆面整理知识更加认识完整;模特表演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与摄影师之间的拍摄配合,完成由面对观众到面对镜头的转变;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学生能够在拍摄的实时调整中,加深对不同专业对模特妆面的需求的认识,以及在不同光线需求下,对妆面的调整能力更加纯熟。
在课堂授课结束后,课题组成员按时召开总结讨论,由于疫情原因采用线上会议模式,针对上一授课阶段产生的成果和问题进行总结,并对教学效果与课题成立之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如表1:
表1
对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新的教学方法有机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共同努力完成的作品更加具有责任感,作品质量大幅度提升。而由于不同专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使得三个专业的学生对待拍摄活动的认知更加完善、全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专业联合创作授课的优点
区别以往的单专业授课,在《人像摄影》课程的中期阶段,学生掌握一定基本拍摄能力后,与模特表演专业、人物造型设计专业进行联合创作,使三个专业的学生在这一课程中互相配合、磨砺,共同成长。在此课程安排中,摄影专业的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专业的模特与服装、化妆设计,真正接触与行业相关的配合,培养其专业能力。模特表演专业的学生能够将所学专业知识尽情发挥,在实际拍摄中平面造型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可以在课程中得到大量的模特卡、见组照,用于日后参加比赛、简历投放,节省大量时间成本与经济成本。人物造型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这一课程中,有充分进行专业能力发挥的空间,针对模特不同的外形特点,进行针对性设计,并且配合摄影专业学生的创作理念,共同探讨进行创作,在本专业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更加了解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工作配合方式,经验得到了提升,视野得到了拓展。
三、由单一专业向多专业联合创作转变的实践成果
通过多专业联合创作授课,三个专业的学生同时收获了本专业能力的提升、对整体行业合作方式的了解,以及大量的实际作品。最为重要的是,在课程结束后,由于学生之间互相配合的熟识,可以对学生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在后续的学习生活中,不同专业的学生产生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对三个专业学生的创作以及能力提升都有极大的便利条件。
(一)作品质量提升
对比往届学生作品质量,经过跨专业联合创作课程后,学生的作品质量有了质的飞跃。此种进步不仅体现在模特卡拍摄的实践环节,也同样表现在后续学生的作业创作、临摹仿拍甚至下一学年的《观念摄影》课程作品创作上。由于新的教学方式由专业教研室为学生提供了稳定的摄影—化妆—模特合作关系,学生对作品的质量要求明显变高,对作品的想法实践也更为大胆。
(二)学生积极性增强
模特卡对一个服装表演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学生面试时的简历+名片,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摄影专业的学生在承担了同年级其他专业同学的重要任务时,对待作品的认真程度也就有了明显的提升。由于在作品中肩负的责任感,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周末、夜间的静态影棚长期满员,所有的棚位都是对作品不满意重拍或实践新的拍摄构思的同学,与往届同一时间段,影棚的萧条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学生提前积累行业经验
经过《人像摄影》课程中模特卡拍摄实践环节的多专业联合创作的磨练,多数学生都已能够完全适应商业摄影行业内的工作模式。同时,由于行业经验的积累,也帮助学生在实习、就业上占据优势,帮助多名学生进入了国内知名影像机构实习或工作。非毕业年的学生也由于拍摄经验的积累,获得了大量勤工俭学的机会,由曾经单一的体力劳动兼职转化为摄影写真、室内外拍摄等专业方向兼职,在进一步得到锻炼的同时得到更为客观的经济收入。
四、课程创新的研究成果以及问题
(一)研究成果
自本课程创新实践研究开始以来,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在三个专业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的进度符合预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教学方案
《人像摄影》课程教学进度方案有了明显的改进,在以往的课程进度设置的基础上,与模特表演专业、人物造型设计专业对课程进度计划进行调整,结合三个专业在该学期的授课计划进行统筹规划,形成了良好的配合默契,在授课创新上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配置和计划,经过两年的实践检测,目前的教学进度方案合理。
2.行业调研
对行业的发展所带来的新变化新要求展开了调研,随着摄影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内部的拍摄流程及拍摄风格一直处于快速的变化过程中。这就要求课题组作为教学者,紧跟行业变化,针对时下特点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在过去的一年里,课题组结合摄影行业拍摄流程的变化、时下影响风格、模特行业对于模卡的新要求以及模特妆面造型的新潮流,从不同专业角度进行探索,并将新的调研结果实时体现在课程的作业要求、结构设置上,形成了良好的课程进化习惯和规律。在本课题结题以后,也能长期、稳定地持续更新。
3.课程试验
课程试验已经完成,由于疫情的影响,课题持续时间延长,在原本的对18级摄影专业的教学试验基础上,有了更加充裕的试验时间和试验案例,增添了对19级摄影专业《人像摄影》课程的教学实践,均取得了良好的拍摄效果。对学生的拍摄技能带来了长足的进步,同样为模特表演专业、人物造型设计专业的同学带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并且完成了在授课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难点的总结。
4.教学成果
经过两年的课程实践,得到了重要的教学成果,主要体现形式为表演学部模特表演专业模特卡资料库的形式呈现。目前资料库中已累计收集了模特表演专业17级—20级四个年级全部学生的模卡形象资料,所有图像均为本《人像摄影》课程所拍摄。在各类经纪公司为我校学生提供就业机会时,模卡资料库为模特表演专业同学的就业提供了重要帮助。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问题
硬件设备问题较大,常规的静态影棚在面对突然增多的学生人数时,对设备和场地的考验较大,需要全方面考虑通风、防火以及用电安全,加强管理。
2.时间规划问题
不同专业学生在课表时间上需要进一步调整,模卡拍摄不同于普通授课内容,由于专业要求较高,内容多变,往往会出现需要加班的情况。但由于学生在当天可能会有其他公共必修课程,导致拍摄进度受到影响。
3.学生沟通问题
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不够密切,后续课程中需要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跨专业配合的意识。
五、结语
经过了几个学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可以说收获了明显的成效,基本完成了教学创新实践研究之初立下的目标。得益于北京城市学院独特的专业设置,笔者的实践创新思路得以实现。由于专业种类限制,此教学实践方式可能并不适用于其他院校。但只要遵循着专业教学紧跟时代发展,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相信无论在何种境况下,都能够寻找到适合本专业、本课程的教学思路。